徐铭泽
寒地水稻是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寒地水稻栽培中,要采用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栽培技术,为高产稳产打下坚实基础。受多种因素影响,寒地水稻栽培中频发病虫害,它成为影响寒地水稻产量目标实现的重大隐患,故此在栽培期间要加强常见病虫害防治工作,以促进当地寒地水稻正常生长发育,保证稻谷品质。
(1)优选品种
选择有关部门审定的高质高产寒地水稻品种,此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符合当地种植环境要求。种子需经过标准化生产,发芽率不得低于90%,含水量控制在14.5%以下。
(2)大棚准备
①整地。优选背风向阳的区域进行育苗,提早扣棚,在育苗地秋翻春耙,整地深度不得小于15cm,不得超过20cm。②制备床土。床土采用旱田土与腐熟猪粪的混合物,或者可将腐熟猪粪替换为腐熟草炭。在播种前7d 筛出盘土,将壮秧剂掺入盘土内,之后在盘土上覆盖塑料布。③扣棚。在播种前3 周左右提前扣上棚膜,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化冻。耙平细碎床土,增加床土的透气性。在大棚内设宽24cm 的步道,步道砌筑红砖,方便人员通行。④摆盘。利用模具在棚内整齐摆放秧盘,秧盘之间衔接紧密,用细土填充到秧盘之间的缝隙处,在秧盘内填入土,厚度为2cm,使土均匀分布到秧盘内。摆盘后浇入1 次透水,之后覆盖草袋。
(3)处理种子
①晒种。对含水量偏高的种子提前晒种,在地上铺垫苫布,将种子整成小垄状晒种,定期翻动种子,以保证种子都能够受到紫外线照射。②盐水选种。在晒种后进行盐水选种,制备盐水,选用大粒盐兑水,充分溶解大粒盐后浸种,及时去除漂浮上来的劣质种子,消除种子表皮上的病菌。③清水洗种。在洗种的过程中用清水,每洗3 次后更换新水,保证种子表层的盐分清洗干净。④消毒。采用天然芸苔素、施保克等药剂制备药液浸种,浸种时使用袋装方式,将种子装入袋内,种子体积为袋内体积2/3 左右。将袋装种子浸入到药液中,没过种子顶面20cm 以上,浸种时的水温控制在12℃。⑤催芽。浸种后捞出,进入到催芽阶段。催芽的环境温度维持在25℃-28℃,催芽时间在20h 左右。出芽后适当晾种,以确保种子适应本地区气温较低的种植环境。
(4)播种
当土壤温度稳定到5℃时播种,根据育苗地面积、保苗数等因素计算出播种量,加强播种机作业质量控制,保证种子均匀播入秧盘土体内,避免重播或漏播。一般情况下,每盘播种量为100g-125g。播种后覆盖床土,床土厚度为5mm-7mm,以确保种子能够顺利发芽。在苗床上喷施除草剂,抑制杂草生长。
(5)苗期管理
①水分。播种后浇入适量水,不得出现床土中流淌出积水的情况。加强苗期床土含水量检查,当床土表层干裂时,要补充水分。在1 叶1 心、2 叶1 心期间,秧苗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应在早晚各浇水1 次。②温度控制。育苗期间温度管理是重点,在1叶1 心期时的大棚内部温度控制在28℃以下,且不得低于25℃,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通风炼苗。在1 叶至1.5 叶期时的大棚内部温度控制在25℃以下,且不得低于20℃,适当增加炼苗次数。在2.5 叶-3 叶期时的大棚内部温度控制在20℃左右,因天气气温逐步升高,可在白天掀开棚上覆盖物。③追肥。2.5 叶期时施入液体肥,促进壮秧发育。在移栽秧苗前可喷施生物菌肥,以促进秧苗移栽后返青分蘖。
(1)翻地
整修稻田,疏通排水渠,秋季旋耕地,旋耕深度为15cm-20cm。翌年春天土壤化冻前整地,深度为15cm。
(2)泡田
对旋耕田采用水整地方式,插秧前3d 打好池埂,进行水整地,保持各个水田的厚度基本一致。
(3)灭草
在插秧前向田内喷施30%阿罗津+30%威农复合药剂,用于清除田内杂草,以免影响秧苗生长发育。
(4)插秧时间
当气温在12℃左右时插秧,在5 月下旬前完成插秧。寒地水稻尽量避免早插秧,过早插秧时的气温偏低,易出现冻害。
(5)插秧方法
采用插秧机按照直线行走作业,插植穴数为27 穴/㎡,深度为1.5cm。插秧后检查秧苗情况,对缺苗处及时补苗。
在本田管理中,科学采用施肥技术,确定全年的氮、磷、钾等主要肥料的总用量,避免出现氮肥过量。一般情况下,氮:磷:钾=1:0.5:0.5,总氮量控制在300kg,总磷量控制在150kg,总钾量控制在150kg。
(1)基肥
采用含氮量不低于15%的复合肥,翻地前施入1 次基肥,翌年整地时再施入1 次。基肥中的氮肥用量为全年总氮量的30%,氮肥不得选用速效型。
(2)分蘖肥
在秧苗返青后施入氮肥,为全年总氮量20%。分蘖肥要分2次施入,以保证肥料的长效性,提高分蘖率,2 次施肥间隔时长10d。
(3)穗肥
在抽穗前3 周施肥,观察幼穗情况,施肥后的幼穗长度一般为2mm 左右;在抽穗前2 周二次施入穗肥,施肥后的幼穗长度一般为2cm 左右;抽穗前1 周最后追施一次穗肥,施肥后的幼穗长度一般为8cm 左右。穗肥中的氮肥用量为总氮量20%,对稻苗较矮的田地重点施肥,以确保稻田内的秧苗长势趋于一致。
(4)粒肥
氮肥用量为总氮量10%,在出穗后施入粒肥。
水田灌溉是保证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也是寒地水稻栽培中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在灌溉阶段采用科学的干湿循环技术。
(1)水层管理
插秧后的水层厚度保持在2cm-3cm,起到提高地温的作用。当水稻植株进入到分蘖高峰期之前,保持浅水层,不得大水漫灌。
(2)晒田
观察大田内水稻的长势,当水稻进入到分蘖末期后,对长势过旺的稻田排水晒田,用于控制无效分蘖。在晒田的过程中可排出土壤内的有害气体,消灭病菌。如果稻田栽培对产量要求较高,应在分蘖末期和齐穗期各晒田1 次。
(3)灌溉方法
①采用间歇式灌溉,晒田后灌入水层厚度4cm 左右,待水层厚度下降到0 后再灌入4cm 厚的水,以促进根系发育。如果在水稻分蘖期遇到气温较低的情况,可适当提高水层厚度,避免发生冷害。②水稻拔节期增加灌水频次,每次灌水后的水层厚度在5cm 以下,避免因水层过高引发病害。③穗期后进行浅水灌溉,进入到黄熟期时排出田内水分,通常在抽穗30d 后不允许再灌溉。
插秧后使用拜田净、金秋、去草胺等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插秧3 周后,检查田内杂草情况,如果杂草较多,用机械配合人工除草。如果田内出现恶性杂草,可喷施莎阔丹除草剂除草。在6 月下旬后不允许使用除草剂除草。
(1)发生规律
立枯病的病菌从水稻秧苗根部入侵,引发根部组织结构坏死,影响营养物质输送,最终造成整株秧苗死亡。立枯病多见于出苗后至三叶期,当发病时叶片呈卷曲状,由绿色变为黄色,最后变成干枯褐色。造成寒地水稻立枯病的原因多种多样,大棚育苗期间遇到阴雨寒潮时会出现低温冷害,这样降低了植株抗病力,增加发生立枯病的几率。如果在pH 值超过6.5 的土壤内育苗,会为腐霉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可引发立枯病。在苗期管理中,如果未能及时补充土壤水分,或者浇水量过大,都会影响根系正常发育,引发立枯病。
(2)防治措施
①在播种前对种子包衣处理,去除病菌。在播种前,调节床土酸碱度,以pH 值4.5-5.5 为宜,并均匀撒入敌百虫粉剂,用于床土消毒。②加强苗期管理,做常年培肥床土,采用高台育苗方式提高地温,防范低温冷害。根据秧苗生长情况及时通风炼苗,浇入适量水分,培育壮苗。③在立枯病预防阶段,当秧苗生长到一叶一心期时向苗床喷施30%瑞苗清水剂1.5mm/m2,或者喷施77%多宁可湿性粉剂1.5g/m2,共喷施2 次,每次间隔7d,以达到良好预防效果。④在发生立枯病时,喷施30%瑞苗清水剂1mm/m2,或者20%移栽灵水剂3mL/m2,或者97%恶霉灵粉剂1.5g/m2,或者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1.5g/m2。
(1)发生规律
在寒地水稻生长发育的全生命周期内都可能发生稻瘟病,分别为苗瘟、叶瘟、节瘟和穗颈瘟。当苗期发生苗瘟时,秧苗出现病斑,逐步扩散到整个秧苗,导致秧苗腐烂。在大田管理期间,易发生叶瘟,叶片出现病斑,影响叶片正常光合作用。稻瘟病的发生与品种、气候、田间管理有着密切关系,当气温偏高、湿度大、种植密度大、通风较差时,会增加发生稻瘟病的可能性。稻瘟病的病菌潜藏到稻草上越冬,第二年病菌的分生孢子在风雨助力下扩大传播,引发稻瘟病。
(2)防治措施
①在已经发生过稻瘟病的田地种植寒地水稻时,需选择抗病品种,用药液对种子浸泡消毒。②合理密植寒地水稻,保证植株之间良好的通风性,降低田间湿度。在大田管理期间,要采用干湿循环灌溉技术,必要时晾田、晒田,杀灭病菌。③对已经发生稻瘟病的稻田喷施20%三环唑粉剂、2%春磷霉素可湿性粉剂或40%稻瘟灵乳油。如果稻瘟病较为严重,则间隔7d 再喷施1 次药液,选择不同种类药剂,以避免发生抗药性。
(1)发生规律
恶苗病菌潜藏在种子或稻草上成为初侵染源,寒地水稻因品种不同,所发生的恶苗病病症也有所不同,主要分为徒长型、矮化型、正常型三种类型。一旦发生恶苗病,如果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则会至少减产15%以上。在寒地水稻苗期,秧苗感染恶苗病菌后,其茎秆长势弱于正常秧苗,呈现出株高、纤细、叶鞘细长的症状,之后秧苗快速枯死。
(2)防治措施
①对种子消毒,消毒后包衣,保证包衣均匀。对已经发生过恶苗病的种植地区,需在包衣后再次浸种,以提高种子对恶苗病的抵抗能力。浸种药剂和包衣时应加入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确保出齐苗,促进秧苗根系健壮发育。浸种时采用25%亮地2000 倍液,浸种5d-7d,水温控制在11℃-12℃。②在秧苗长出真叶后做好恶苗病的预防措施,向苗床喷施25%咪鲜胺乳油。当发现秧苗感染恶苗病后,及时铲除病秧苗。
(1)发生规律
在寒地水稻分蘖期至抽穗期之间易发生纹枯病,距离水面最近的植株叶片上出现小病斑,病斑发展连成片,导致叶片整体受到侵害,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导致谷粒出现病害。当气温在28℃以上,且高温降雨的天气条件下会增加纹枯病发生的可能性。在大田管理中,当田内长期保持较深水层,并且氮肥施用量偏高时,也易引发纹枯病。
(2)防治措施
①在秋季整地时将带有菌核的土壤翻入深层,不给菌核提供越冬后传播扩散的机会。②在春季整地泡田时,如果发现水面上漂浮着浮渣,要及时打捞出来,带离稻田后处理。清理稻田周围的杂草,避免菌核寄生在杂草上。③合理施肥,采用测土配方技术,控制氮肥用量。可以根据稻田内的养分情况增施硅肥,以保持植株良好的长势。④当发生纹枯病初期,喷施20%井冈霉素,或33.5%咪唑喹啉酮悬浮剂,或24%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
(1)发生规律
负泥虫是常见的虫害,当虫害严重时会造成稻谷产量下降。负泥虫以叶肉为食,直接蚕食掉叶肉,造成叶片穿孔,出现禾苗变白、抽穗不齐等现象。在大田管理中,每年4 月-6 月的气温回暖时是负泥虫繁殖时期,当出现连续多雨天气时会加速负泥虫繁殖。负泥虫的成虫在稻田周围附近的杂草上活动,到进入冬季前潜入到土缝中越冬,翌年继续繁殖。
(2)防治措施
①在入冬前期对稻田内和周围的杂草进行清理,重点根除禾本科杂草,消除虫源寄生载体。②利用负泥虫的生物习性,在早晨拿着扫帚打扫掉叶尖上取食的负泥虫,控制挥扫帚的力度,避免用力过大破坏秧苗。③如果稻田内的负泥虫数量增多,对稻苗生长构成一定威胁,则需喷施药剂进行灭虫,药剂选用甲维盐、阿维菌素、氯氟氰·毒死蜱。
(1)发生规律
在大田管理阶段,稻飞虱会刺吸水稻叶片,一般聚集到叶片背面,在背面取食和产卵,对叶片结构造成严重破坏,致使叶片失水严重。当叶片受到破坏后,极易感染菌核病的病菌。同时,稻飞虱的排泄物中滋生大量霉菌,当排泄物积累到叶片上后,阻碍叶片光合作用,导致植株干枯而死。
(2)防治措施
①加强苗期管理,合理控制施肥、浇水,培育壮苗。②在大田内施足基肥,选择适合的时机追肥。在水稻生长发育期,采用干湿交替的方式控制田内水层。③在田内稻飞虱数量增多时,采用10%吡虫啉粉剂、25%优乐得粉剂或25%吡蚜酮粉剂兑水后喷施防治。
(1)发生规律
稻螟蛉的幼虫蚕食叶肉,破坏叶片组织,使叶片变成白色条纹状。当幼虫3 龄后,对叶片的破坏性更大,造成叶片残缺不全,只剩下叶脉。在白天,稻螟蛉一般聚集到叶片下方,到夜晚时间段繁殖,将虫卵产到叶片上。如果未能及时处治稻螟蛉,则会使稻螟蛉严重破坏叶片,造成稻谷减产和品质下降。
(2)防治措施
①在稻螟蛉繁殖盛期,及时铲除田边的杂草,消除稻螟蛉寄生载体,并拣出田内虫蛹。②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在稻田内安装黑光灯,利用黑光灯吸引稻螟蛉,杀灭害虫。③在稻田内适当投放稻螟蛉的天敌-蜘蛛进行防治,利用蜘蛛捕食稻螟蛉。④当稻田内的虫害较为严重时,采用低毒高效的药剂灭虫,药剂选用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以及甲维盐进行喷施防治。
综上所述,寒地水稻栽培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农业生产作业,在栽培过程中要配合实施科学的农艺技术,方可提高水稻栽培质量。同时,还要针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的全生命周期实施病虫害防治,以有效预防苗期和大田管理中的常见病虫害,稳步提升寒地水稻产量,如此方可为当地农业生产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