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与完善经济信息化管理的措施分析

2023-12-18 07:12孙少丹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5期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农村

孙少丹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做支撑,为构建全面、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机制,应从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角度分析,围绕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要求,建立农村经济管理目标,明确当下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动力和方向,确保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具体落实相关经济管理工作实用性的可操作性,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重大决策提供支撑。本文积极探索现代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阐述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完善农村市场经济,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信息化需求,构建农经管理服务新模式。

一、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与信息化管理分析

1、实现信息共享,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管理

农村经济发展和完善,以及农业生产、管理、决策,均离不开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支撑,农业信息化的推广与应用,对农业生产、管理方式、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们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利用信息化中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整合农业生产数据,即可实现各部门信息统一,又能在管理上实现上通下达,完善了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搭建资源平台,能强化农村主体责任,建立监督管理机制,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程度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减少传统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的浪费现象,改善农村经济的发展。

2、掌控市场供需信息

有效的经济管理能促进信息化作用的渗透,同时,依托网络信息分析,促进农业生产与市场的对接,以准确掌握农产品行情和市场信息(产地、气候环境、地域优势、价格、质量优势等),避免以往农产品滞销、库存积压,能大大规避农产品价格低廉和“谷贱伤农”的情况,大大增加当地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提高农业经济收益,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

3、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产销一体化

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即缩短农产品到餐桌距离,通过农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和农产品电商平台搭建的方式,最大限度优化农作物种植管理技术,发挥新业态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优化传统的市场,监管农作物生长情况和每个生产环节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进而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宣传当地绿色农产品的同时,整合资源、优化供应链、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推进农产品“垂直销售”(即直产、直销) 和“线上线下”结合, 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农民收益,减轻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的重复性支出,实现产销一体化模式。

二、改善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

1、优化农村经济工作职能

①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有效衔接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高质量生产,结合农业发展需要对经济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将经济收益与农业生产有效衔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管理中,推动农村产业与经济发展进程,准确掌握基层经济数据,实现新经济业态下农村经济数字化的转型。例如:为保证经济发展数据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应通过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对接,协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将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确保顶层设计与新形势下现代农村经济的管理与发展模式更加匹配,提升经济管理效果与管理质量,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作用。

②构建农村经济发展监管机制

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乡村经济信息化赋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以智慧化、数字化平台全面探索乡村经济治理,例如:在原有账务处理系统基础上,创立项目在线管理系统,提升工程审批效率,推进网上审核平台,增加在线审批、银企直联、预警监督、大数据分析等模块,借用科技手段,扎紧村集体“钱袋子”。2021 年以来,我国“三农”工作重点全面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各类农业经济指标得到提升,根据实际情况和操作流程,适时组织各类业务培训,坚持监管服务下沉到村,掌握信息化农村经济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加快农村经济管理进程,农村经济管理机制与管理流程更加完善,推动农业经济呈规范化、有序化发展,全程信息化监管,全力打造荣成市乡村信息化经济治理样板。

③强化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是当今时代的高新技术之一,对我国农业农村各领域产生巨大影响。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建设,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数据存储和处理、通讯、人机对话、人工智能、多媒体、3S 技术等,应用相关技术,可实现农业经济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全面提高产业和农村科学技术的总体水平,全方位加强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是有效提升经济发展效能的关键。在农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领域,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通过信息化建设,可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网络,使农村经济分析更加科学化,并逐渐优化基础的会计核算、费用报销、编制报表等工作,减轻工作量的同时,减少因人工失误导致数据不准确。信息化建设也能同时实现多人同时在线办公,打破时间空间上的壁垒远程协作进行报表、查询数据、汇总和审核信息等。为此,应积极关注经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全面建设和完善、优化设施网络,能让农民真正了解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项信息,使其认知现代农村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性,也因此避免信息交流不畅产生的资源浪费,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与成本控制,降低农业成本支出。通过建设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财务数据多系统共享,快速实现工作沟通,实现财务信息开放式管理及内外信息共享,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在采集分析相关数据能够进行自动审核及汇总,在减少时间的消耗同时减少人为的失误,提升数据的真确性和真实性。

2、促进内部控制,便于内外监督

①合理性、合规性

内控制度必须体现合理性、合规性,在基于国家相关法规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通过公开信息促进内部建设,健全相关经济活动信息内部公开制度,并定期对其进行评估、改进,完善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将大数据及云计算等先进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村经济系统发展的各项模块中,贯穿于内部系统各业务环节上,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②全面性

内控制度涵盖农业生产、农业生态环境、农村建设等各方面,为确保各个环节运行规范,达到内控目标,实现内外监督,应结合当地农业经济的特点和需求,建设和完善内控制度,发挥全面性作用,直观反应出各基层单位经济状况,合理规划和调整组织架构,并做好风险防范,明确管理组织结构、分工、工作程序,以及各部门人员权限,涵盖业务环节方方面面,对可能引发风险的因素进行预警和防范,确保济信息化管理的安全、稳定,以及内控制度有序进行,促进农业经济全面平稳发展、全面规范。

③加强信息化建设

农民始终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但信息化概念对于农民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基于此,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搭建农业经济网站平台,让更多农户了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农民对内部控制、内外监督的意识、增强农民信息化意识,改变农村接收信息闭塞、滞后的现状,提高经济自动化水平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的同时,使农经工作公开、透明,发挥信息化,在提高农民收益、农业生产效率中的作用性使信息化从概念中走出来,将其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和收益,减轻农民负担,展现出农村经济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这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进新农村建设,让农民主动利用网络学习农业知识,进而优化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例如:树立楷模,广泛传播,有的农户通过应用信息化,提升了经济收益的典型事例,或一些乡镇建立的信息化示范基地,增加了农业生产附加值,推进了农业第三产业成效等,都可以提高农民对信息化应用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农业经济在管理上与技术上的双跨越。

3、整合农业资金,助力农村经济新发展模式

①拓宽农业资金渠道

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中,资金整合渠道较单一,限制和制约农业产业化的提升效能。通过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农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开源节流,能使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更加广泛,推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经济主管单位可以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拓展农业企业融资渠道,提升现代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向现代农村经济注入活力,实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全方位立体化转型。

②强化农业资金管理,确保惠农资金规范有效

利用门户网站和信息平台,做好农业资金抽查、巡查常态化,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合理分配、审核、合理化应用),公开公示,跟踪管理,防范风险(避免挤占、冒领、虚报、挪用、骗取、截留等情况),确保农业资金专款专用,确保各项惠农资金发放规范。

三、完善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

1、创新数字乡村推进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方案

农业农村经济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支付等新兴产业和创新信息技术的支撑,但目前,很多基层地区,网络覆盖基础差、配置不足,影响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搭建,为此,应做好几下几点:用数字化技术帮助数字智慧示范村建设,实现特色数字乡村样板案例:智慧村务,便民服务,智慧党建,科技创新赋能,Al,物联网,5G,区块链溯源,云计算,大数据等建立数字乡村业务增长新引擎。

①开放便民窗口,有问必答,提供科普

农户或基层干部,可通过手机终端,视频拍摄,照片拍摄等方式,提出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种养问题和经管问题,可远程处理,或以最直接的方式,以“语音+文字”的方式回复相关问题。针对农村信息封闭的情况,组织和加强经管工作特色,划分服务范围,利用农村的无线5G 手机的普及,向服务范围内的农民直接推送经济管理经验和基础知识,信息化管理经验触手可及。

②技术下乡,搭建信息服务平台

依托无线5G 网络,开发掌上“农经宝”,向农民推送农业经济技术知识、农经信息知识,推动产、供、销一体化流通体系和市场形成,平衡农产品生产市场与消费市场的关系,助力农村生产经营,并开展线上互动,让信息服务下乡道路畅通无阻,推进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市场化、信息化程度,提高农业经济信息技术水平,解决农村经济管理中配置不足的问题。

③农情铺路,预警发布,最大限度发挥农业经济效益

提高农情预警信息传播效率,依托无线网络、有线电视网、有线电话网、无线通信网设施等资源,完善和优化农村掌上农博士平台,做好农情预警信息播报,通过现代化技术等手段预防气象灾害、虫灾、病害,减少农业损失,实现农情信息调度任务的及时传达与信息上报,并实时信息比对、推算、查询统计、消息管理、公告管理、资料管理、系统管理、短信编辑及存储等,最大限度发挥农业经济效益。

④完善乡村数据资源大集中,建立乡村大数据资源体系

信息化农村经济管理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即关系到我国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关系到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性。为此,应汇聚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设备等数据资源,以及互联网、农业组织、产业链数据,提高农民现代信息技能,内生和推进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

2、优化技术监控手段,搭建内联网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信息化建设安全性。

①提高农业经济建设质量,定期监管与维护,稳定运行

从计划制订、经费使用、设备厂家认定、施工方监理等方面严格把关,搭建信息管理平台后,应强化监督机制,定期开展平台管理与维护,不断优化安全技术及相应措施,保证网络信息安全体系一直处在动态状态,不断完善并及时更新网络状态,强化网络安全防护,制定安全操作系统规章,选择适宜的防护墙及杀毒技术,全面定制防护机制,使用数字签名确认技术,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信息化系统良好运行,打牢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基础。

②监管护航乡村振兴

围绕农村经济管理原则,持续强化监督检查,确立监督职责,做到日常监督,以此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护航农村乡村振兴。将农村经济管理监督作为全年监督工作重点,张贴公告栏,并利用大数据监督平台,创新推行“互联网+监督”模式,公开工作,明确农村各项资金使用各项程序、步骤和运行范围,紧盯、资源资产管理等关键环节。

3、加大农业物联网设备的研发和推广,推进信息化农业发展,创新农村经济新模式

农业物联网设备和大数据信息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农村经济新模式中必不可少,它通过分析、采集、监测、整理、自动控制功能,让农户充分掌握农业生产规律,保障农作物对生长和环境的需求,农户可通过学习和运用相关农业物联网设备使用技术,实现农田生长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创新农村经济新模式。

综上所述,从传统农村经济管理到现代化农村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多了个信息化技术的管理应用。而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创新农村经济新模式。基于此,应在不断拓宽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把握新时代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需求,建设相应信息化平台,优化技术监控手段,搭建保障机制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创新数字乡村推进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方案确保信息化建设安全性,加大农业物联网设备的研发和推广,推进信息化农业发展,优化相关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生产条件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创新农村经济新模式,提升基层农经工作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信息化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