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少峰 赵海松
玉米是黑龙江垦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玉米种植中要结合当地种植环境加强病虫害防治,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方可降低病虫害带来的影响。本地区的玉米种植中常见病害包括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玉米青枯病、玉米炭疽病和玉米顶腐病,常见虫害包括玉米蚜虫、玉米螟、地下害虫和双斑长跗萤叶甲,在玉米生长全周期内均需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发生规律
近年来,丝黑穗病在黑龙江省局部地区的连作地块时有发生,对玉米品质和产量带来严重影响。造成丝黑穗病产生的原因包括田间菌源量大、品种抗病性差、种子包衣未含有效抗病成分、气候条件异常等。当温度持续在20℃-25℃,土壤含水量在18%-20%之间时,如果种子上面覆土过厚,则可能增加发生丝黑穗病的可能性。丝黑穗病的病菌最容易在玉米破芽露出地面时进行侵害,一旦玉米植株感染病菌,就会出现根部分叉、四周生长,叶片出现黄白色条形斑纹,新叶卷曲等现象,导致玉米苗矮小,秸秆节距缩短,降低当年玉米产量,严重时颗粒无收。
(2)防治技术
①严把品种审定关口,不得播种高感品种,选用丝黑穗抗病性较好品种。采用轮作倒茬方式,如大豆-高粱-玉米轮作,或高粱-大豆-玉米轮作方式,可有效降低土壤中残留的丝黑穗病原菌总量。②播种前,选用防治丝黑穗病的药剂进行种子包衣,如2%戊唑醇种衣剂、28%灭菌咗悬浮种衣剂、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等。在播种前,也可采用药剂拌种,选用立克秀、速保利等药剂杀菌。对未催芽的玉米用12.5%速保利兑水后拌种,拌种后阴干,以备播种。对催芽的玉米种子,当种芽刚露白时用2%立克秀拌种,拌种后通风阴干。③当幼苗发生丝黑穗病时,拔除带病幼苗,控制病菌扩散。当玉米抽穗后发生丝黑穗病时,割除带菌病穗,集中带离田地,深埋或烧掉病穗。
(1)发生规律
受潮湿高温天气、品种抗病性不足、施肥不合理等因素影响,近年来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发生玉米大斑病,影响玉米栽培产量。本地区8 月份田间温度较高,为20℃-25℃,当田间湿度超过90%时,则极易导致大斑病暴发。如果在玉米栽培期间基肥用量不足,苗期生长缺少养分,则会降低植株抗病能力。尤其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肥不足时,会增加叶片受病菌侵害的可能性。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从植株基部叶片出现水渍状小斑点,呈青灰色,斑点向叶脉两端扩展,逐步形成黄褐色或黑褐色的菱形斑,各斑点扩大连接,促使叶片枯死。在遇到连续阴雨天的情况下,病斑产生黑色霉层,产生大量病斑原孢子,在风雨作用下会扩散到其他健康植株。
(2)防治技术
①科学施肥,控制氮肥施入量,适当提高磷肥、钾肥施入量,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增加磷肥、硼肥和锌肥。②当田间玉米大斑病病株率超过40%时,必须采取药剂防治措施,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蜡芽菌、井岗霉素A、解淀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等。也可以采用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如肟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烯唑醇等药剂进行防治,这些药剂既能够防治病害,也能够促熟增产。③在玉米心叶末期,应采用杀菌剂喷施到玉米田间,如烯唑醇、丙环唑、嘧菌酯、甲基硫菌灵等药剂,不能一直使用单一的杀菌剂。当大斑病发病严重时,每间隔7d 追喷1 次药剂,尽量更换药剂品种。
(1)发生规律
青枯病也被称为茎基腐病,是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当玉米植株发生青枯病后,病株会在5d-8d 内死亡,这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病害。玉米青枯病的发生与玉米品种、种植密度、气候条件、田间排灌等因素相关,当遇到连续高温天气、种植密度大、田内积水严重等情况时,会增加青枯病的发生几率。青枯病常发生在乳熟期,主要危害叶片、根系和茎基部,导致叶片干枯、根茎部水渍状腐烂,造成玉米长势减弱,降低玉米植株的千粒重。
(2)防治技术
①用种衣剂对种子包衣处理,合理控制玉米种植密度,避免出现植株郁闭的情况,使田地保持良好的透光性。适当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自身抗病性。及时中耕,摘除距离地面较近的叶片,保持植株下部通风良好,降低土壤湿度。②及时清理田内的病残体,集中烧毁,在玉米收获后深翻土壤,降低病原菌越冬数量。在田间管理中做好排水措施,避免田内长时间积水。③在玉米喇叭口期,可喷施25%叶枯灵+25%瑞毒霉粉剂600 倍液,或者58%瑞毒猛锌粉剂600 倍液预防青枯病。对已经发生青枯病的病株,采用多菌灵500 倍液或甲霜灵400 倍液进行灌根处理,每株发病玉米植株灌药500mL。
(1)发生规律
玉米炭疽病的病菌以菌丝块或分生孢子盘的形式存留到病残体上越冬,在翌年借风雨传播分生孢子,引发玉米炭疽病。炭疽病主要通过越冬的病菌孢子传播,导致玉米植株的叶部受侵染,4d-10d 可清晰地看到病斑,病斑以深褐色、浅褐色为主,后期出现病斑融合,叶片直接枯死。炭疽病会引发玉米茎基腐病,造成玉米减产。
(2)防治技术
①采用3 年以上轮作方式,选用优良抗病品种,深翻土壤,消灭越冬的病菌。播种前清理田间及其周围的杂草,集中烧毁,对玉米地深翻灭茬处理。②对种子包衣处理,可用种子重量0.5%的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适时早播,早施肥,做好中耕培土。加强田间管理,不得使用带菌肥料,及时摘除茎部2-3片叶子,处理病株,在病株的穴内施药。③因蚜虫、玉米螟、地下害虫等虫害能够传播病菌,所以需及时喷施除虫药,切断传染源。④在发生玉米炭疽病时,可以喷施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进行防治。
(1)发生规律
玉米顶腐病是黑龙江省局部地区发生较为严重的病害,苗期发病可导致大面积死苗,影响玉米植株生长期无法正常抽出雄穗,降低玉米产量。顶腐病主要对叶片造成危害,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能会感染病原菌,当发生顶腐病时,出现叶缘缺刻、叶片枯死、扭曲卷裹、叶鞘腐烂等现象,破坏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玉米顶腐病的发生与玉米品种抗病性、栽培条件、植株长势、气候条件等因素有着直接关系。
(2)防治技术
①选用抗性强的优良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做好中耕排水,及时用剪刀剪去已经出现心叶扭曲腐烂的病株叶片,当病株病害较为严重时,需铲除病株,将病株带出田外焚烧。在玉米生长发育期间,及时追肥,尤其在大喇叭口期间,追施氮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性。对发病较为严重的玉米地,要重施攻穗肥和叶面肥,适当喷施生长调节剂,补充玉米植株生长时所需养分。②用药剂拌种,可采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者使用硫双威、丁硫克百威等药剂进行包衣处理。③对已经发病的地块,采用58%甲霜灵锰锌+75%百菌清+硫酸锌肥制备成混合液,喷施到田块内起到防治作用。对发病较为严重的地块,需连续喷施2 次,每次喷药的间隔期为7d。如果在喷药6h 内遇降雨,则要重新喷药。
(1)发生规律
玉米蚜虫聚集到玉米新生叶片上吸取汁液,之后扩散到剑叶上吸取汁液,产生大量排泄物覆盖到叶片上,影响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导致叶片产生霉菌,影响玉米植株长势,降低玉米产量。扬花期是玉米蚜虫繁殖的最佳时期,此时气温偏高,利于蚜虫繁殖;在玉米穗期,蚜虫聚集到雄花花萼、雌穗苞叶花丝上为害;在玉米抽雄时,受蚜虫为害影响,雌穗出现少行缺粒的情况。除蚜虫本身对玉米植株造成的损伤之外,蚜虫还能够传播矮花叶病毒,导致玉米发生矮花叶病。
(2)防治技术
①用玉米种子重量0.1%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能够有效防止苗期发生蚜虫害。或者也可以选用噻虫嗪、噻虫胺、溴氰虫酰胺等药剂处理种子。②当田间蚜虫量超过每株50 头时,可使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 421、苦参碱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③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利用异色瓢虫、中华草蛉、麦蚜茧蜂等蚜虫天敌进行灭虫,或者利用麻雀、家燕等取食蚜虫,降低蚜虫数量。④在拔节期,如果发现蚜虫,则在中心蚜株上喷洒40%毒死蜱乳油。当蚜株率增长到30%时,需全田防治,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3000 倍液,或者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 倍液,或者50%辛硫磷乳油1000 倍液进行防治。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用3%呋喃丹颗粒剂1.5kg 掺入2kg 细砂拌制成毒土,均匀灌入玉米心内。或者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20%康福多浓可溶剂3000 倍液,或者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辛硫磷乳油进行防治。
(1)发生规律
黑龙江省玉米螟一年发生1-2 代,从5 月下旬开始羽化成虫,6 月下旬-7 月上中旬对玉米心叶和抽穗产生侵害。玉米螟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快速发育,利于越冬幼虫化蛹和羽化成虫。尤其在气温25℃-30℃期间,且湿度不小于90%时,幼虫孵化成活率超过95%。玉米螟的幼虫蛀食雄穗柄和茎秆,导致茎秆折断。大龄幼虫侵害雌穗,破坏营养输送,导致籽粒灌浆不充足,降低玉米产量。
(2)防治技术
对前一年秋季的秸秆进行调查,当玉米螟百秆活虫数超过30 头时需要及时防治。具体防治技术包括:①性信息素诱杀成虫。在玉米螟成虫羽化初期阶段,对玉米田周边安装诱捕器诱杀成虫,选用持效期60d 以上的诱芯,以及干式飞蛾诱捕器。②释放天敌。采用玉米螟的天敌松毛虫赤眼蜂进行防治,当玉米螟蛾始盛期,即玉米螟羽化率超过20%时,间隔10d 第一次放蜂,之后间隔5d 第二次放蜂,再间隔10d 第三次放蜂。总放蜂量控制在每亩1.5 万头,放蜂时选择2 个放蜂点,由人工投放。放蜂点选在生长健壮玉米植株的中上部叶片上,将蜂卡放在叶片背面,放蜂时间为上午,如果遇到雨天,则不能放蜂。③田间药剂。在玉米心叶末期,用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喷施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短稳杆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药剂进行防治,也可以采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低毒高效药剂进行防治。在玉米地玉米螟虫害较为严重时,可以兼防大斑病,喷施肟菌酯·戊唑醇+吡唑醚菌酯进行防治。④在具体防治中,可以将苏云金杆菌500 倍液灌入玉米芯内杀虫,或者采用杀螟灵颗粒剂拌细沙后撒入心叶。或者用1%辛硫磷颗粒混合细沙土后撒入到喇叭口内杀虫,也可以采用0.1%功夫颗粒剂拌细炉渣撒入喇叭口防治。
(1)发生规律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中的常见地下害虫为地老虎、蛴螬和蝼蛄。地老虎幼虫危害植株嫩叶和心叶,造成叶片残缺不全。幼虫3 龄后危害植株幼苗嫩茎,造成平滑的断口,导致植株死亡,需要重新播种;蛴螬幼虫危害种子,会咬断根茎,造成幼苗地上部位枯死,严重时出现玉米地绝收;蝼蛄以新叶、幼根、嫩茎为食,造成缺苗断垄,幼苗直接枯死。
(2)防治技术
①在秋季翻地,将地下害虫的幼虫、蛹等翻到地面上,当进入到气温低的冬季时直接冻死大量幼虫,减少幼虫越冬数量。在玉米播种前除草,清理掉田间、水沟、地头处的杂草,破坏幼虫的生存环境。②利用黑光灯、糖蜜诱杀器等诱杀地老虎,在田间放置糖醋酒盆对地老虎成虫进行诱杀。采用毒饵、毒谷对蝼蛄进行毒杀。③采用种衣剂进行拌种,防止地下害虫对玉米苗期造成危害,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0 倍液拌种,或者50%辛硫磷乳油拌种,或者用35%多克福+20%克多甲混合后制备成种衣剂。④在播种前制备毒土,用1%敌百虫粉剂+细土拌匀后撒入垄沟内,可有效毒杀苗期地下害虫。或者采用50%辛硫磷乳油在苗期灌水时一并施入土中进行灭虫。或者用2%甲基异柳磷粉剂拌土后撒施到田内浅耕。⑤采用高效氯氰菊酯1500 倍液喷施到玉米植株叶片上,或者用2.5%溴氰菊酯3000 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 倍液喷施到植株上防治。
(1)发生规律
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成虫啃食植株叶肉,破坏叶片组织,仅留下表皮,影响玉米植株正常授粉。成虫还会破坏玉米籽粒,携带病原菌,引发玉米穗腐病。双斑长跗萤叶甲的虫卵在土壤内越冬,一年发生一代,一般在8 月份为高发期。当天气持续高温干旱、田间地头杂草丛生时,会给双斑长跗萤叶甲提供良好的繁殖环境,增加发生虫害的可能性。
(2)防治技术
①清理田边的杂草,进行秋整地,在播种前和苗期除掉稗草,破坏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寄生环境。在田间管理中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逆性。②采用瓢虫、蜘蛛等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天敌进行防治。③采用具有噻虫胺成分的药剂作为种衣剂,预防双斑长跗萤叶甲对苗期生长造成破坏。④在发生虫害时,玉米抽雄期和吐丝期是双斑长跗萤叶甲防治的关键时期,采用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或溴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向植株上部嫩叶、雌穗周围重点喷施,每间隔7d 喷施1 次,共喷施2 次。尽量在早晚喷药,不得在气温较高的中午喷药。
综上所述,在玉米种植中要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进行准确研判,确定病虫害防治重点,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综合防治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以及危害程度,方可保障玉米种植达到预期的产量目标。在病虫害防治中,要增加非化学防治技术手段的应用,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依赖程度,从而提高玉米籽粒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