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3-12-18 14:27贾圆圆
学苑教育 2023年31期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

贾圆圆

(甘肃省岷县岷阳镇北城小学,甘肃 岷县 748400)

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所承担的重要使命,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开展语文教学,特别是要重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内驱力,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古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激发其主动学习内驱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在教学中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点,下面来谈一谈。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一)能够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经说:“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要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兴趣在一个人工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因为受年龄的限制,其主动学习的意识以及学习的目标意识尚未形成,要么需要外界的约束,要么则是依赖内心的感受与需求,而外界的约束往往会使学生学习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学习效率较低。但是学生一旦有了内心的需求,则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兴趣则是能够满足学生这种心理需求的源动力之一,也被称为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索或者实践的“火花”,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一旦被这种“火花”所点燃,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不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其主动性也就被调动起来,这样学生才会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二)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学习的开展

在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生个性的发展则需要内驱力的驱动,因为内驱力往往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方向和学习动机的大小。而兴趣则能够激发学生认知的内驱力,使学生能够在求知欲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或者是为了解决疑惑点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与探究中,这实际上就满足了学生个体学习的需求,从而实现学生“人人都能够参与到语文学习,人人都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一定发展”的良好目标。

(三)有利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教与学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进一步优化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这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的是接受式教学模式,当教师给学生“放权”时学生反而会觉得无从下手。而利用学生的兴趣点来设计教学,则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形成良性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小学语文学科也肩负着这样的使命。从立德树人的要求来看,尤其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即要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来塑造和发展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实际上就是在落实生本教育理念,有利于对学生的全面塑造,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教育这门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也是如此,要想使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为“主体”,就要重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也就是需要唤醒小学生内心深处对求知的天性,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极、主动、自觉,教师的教学效率才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育人效果也会获得相应的提高。而兴趣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催化剂”,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教师要精心准备,有的放矢

激发学生的兴趣前提是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教师的教学预设才会契合学生的需求与兴趣点,而不会使教学设计流于形式,为激发学生兴趣做好准备。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地把握自身作为教学主导的角色,需要全面、精准地进行备课。在备课环节,要精心研读课程标准、深入地研究教材,更要“备”好学生,即要深入分析教师所面对的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情况、学科学习能力、学习层次差异、学习需求等细节,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在此基础上来给学生设计课堂教学的活动形式、探究内容和提问的问题等细节,力争使教师的教学预设契合学生的兴趣需求,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也要考虑到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活动的增多,课堂各类偶发性生成的因素也会增加,这同样需要教师一方面要做好教学预设,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提升个人课堂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抓住教学契机,善于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为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二)多样化的预习,提升学生兴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开始课堂教学前,教师为了使学生有所准备或者更加高效地在课堂上听课,往往会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但是因为教师的布置缺乏针对性设计,往往导致预习形式较为单一,目前来看其基本形式是要求学生读一遍课文,然后标出段落,认读生字组词等,这对小学生来说时间久了难免会有些枯燥乏味,因此部分学生往往是应付式的预习,难以真正实现预习的作用。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学习特点来安排多样化的预习活动,进而提升学生的兴趣。

1.趣味指引

为了使学生感觉到预习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从趣味化的角度来引导学生预习,例如给学生下发以“闯关”为形式的“导学案”,利用儿童喜欢挑战的心理来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为了提升学生预习的效果,教师可以适度调整“关卡”的难度,刺激学生的预习动力。其次,可以给学生推送辅助性的预习资源,特别是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微课资源,通过视频、动画等直观形式来吸引学生,指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预习任务,这样的过程也会引导学生主动去查阅相关内容,有利于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利于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2.方法指导

学生对预习不太重视的原因之一还与其不知道如何着手有一定的关联,对此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提供预习方法上的必要指导,让学生找到发力点,从而使学生感觉到有收获、有提高,这样学生对预习的态度也会发生一定的转变。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把读、写、品、思结合起来,通过初读课文,自学基础知识,借助工具书为熟读课文做好准备;反复诵读,把握文章大意,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敢于质疑,深入思考,为课上参与做好准备。

3.评价鼓励

小学生的自尊心强,也特别希望在自己努力后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这一心理需求,重视在学生预习后的评价环节,对于学生的预习成果要及时予以评价,特别是要发挥鼓励性评价的作用,指出每一名同学在预习中的亮点。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要不吝鼓励,发挥优秀学生的引领示范作用,让学生感觉到付出带来的收获,当然这对其他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有效的“刺激”,也是激发学生对预习重视的手段之一,使学生在预习环节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

(三)精彩导入,迅速吸引学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一节课的开始,导入环节虽然短暂但非常重要,精彩的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进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教学中,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很有帮助。因此教师也要注意在导入环节中激发学生兴趣,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方式进行导入设计:

1.设置疑问导入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心特别强,遇到问题喜欢刨根问底,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来设计导入,往往能够迅速抓住学生,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惊弓之鸟》这则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天空中正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打下来呢?”这时学生们纷纷争着提出自己的方法,有的主张用弹弓,有的主张用枪,还有的主张用弓箭来射……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说:“那么只用弓不用箭能把大雁射下来吗?”学生纷纷说不可能,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矛盾心理来顺势导入这节课的学习,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迫切希望找到答案,其兴趣就不自觉地被激发了出来。

2.情感导入

德国的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情感的感染也是进行课堂导入的重要形式,它是通过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这课时,教师就可以以“说一说我们的校园”为切入点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校园,然后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马上导入学习内容,学生就自然地融入了对新内容的学习中,而且在情感上的投入也容易被激发出来。

3.情境导入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下备受教师青睐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情感与认知相互影响的原理,通过给学生创设或者联系学生熟悉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对此,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教学实施建议中就强调教师要重视给学生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导入环节同样也可以利用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秋天的雨》这一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给学生呈现自己所在地域的秋天的雨景的视频资料,最好是贴近小学生日常的感受或者经历,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在秋天的雨中观察到的景象有哪些,进而让学生走进学习内容,再对比作者陶金鸿眼中的“秋天的雨”,学生很希望得到答案,自然也就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学习中。

(四)优化方法,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也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参与、体验、探究的机会,在积极的互动中使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价值与魅力,这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需要语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同时给学生交流互动、展示自我的机会。

1.恰当应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

伴随着当前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 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新趋势。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较为普遍地进入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并且给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助力,相对于传统讲授法教学的单一性,信息技术能够给语文教学提供丰富且多样的教学资源,特别是适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源,它能够把教材中抽象的文本表述以另一种形式呈现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课内容时,因为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在时间上已经有了较大的距离,单纯从文字角度学生很难真正体会文章的主旨,这时教师就可以把历史上关于“开国大典”的精彩、真实的影像资料利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这会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也容易使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中。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资料的基础上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然后再联系课文内容进行指导,这样会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学习的兴趣度也会明显增加,也就提升了教学效果。

2.开展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热情

在小学阶段,因为学生在语文知识储备、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阅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也很快出现了学生分层的现象,部分学生成为了“学困生”,也成为了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不利因素。为了切实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不让一名学生掉队或者成为“观众”,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组建语文学习小组,通过给学生设计探究性的问题或者安排任务来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去影响学生,这样部分成绩较弱的学生也能够减少顾虑,其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升,从而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3.进行课本剧表演激发学生兴趣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体验式学习,而新的统编版教材所选择的文本很多都极具代表性,教师可以精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鼓励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例如《金色的鱼钩》这课就可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排练课本剧,通过课本剧的形式来体会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更有意思,也更有教育意义。而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去塑造人物,这是小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还很好地发挥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4.利用游戏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兴趣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来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热情,例如通过“趣味识字”的游戏来提高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五)布置多样化作业来有效激趣

作业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业环节不仅能够巩固所学,而且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在目前“双减”背景下,提倡作业的多元化、多样化,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学生喜欢的作业,如在给学生布置写作作业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布置自己动手种几颗种子,然后观察其成长的实践性作业,在学生完成一周的观察后再让学生去写,学生一定会感觉有话可说,也会减少对作业的排斥感。

三、结语

总之,“教者有心,学者得益”。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充满艺术性的工作,教师要善于应用各种方法与手段,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是小学生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