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档案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武义县紧紧围绕档案工作“四个好”“两个服务”“三个走向”的指向,积极服务“八八战略”的实施,全面全过程记录留存“后陈经验”的发展历程,创新基层档案管理体制、规范农村档案管理、推进农村档案数字化归档利用,不断压实农村基层治理基础,促进“后陈经验”在新时代更加出彩。
21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武义县城郊及工业园区周边村的土地征用补偿款多达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由于集体资金资产管理使用不透明、不公正而引起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增多,反映村干部的信访件明显上升。2003年,武义县纪委共受理来信来访300多件(次),其中反映村干部问题的占65%。尽管严厉查处,但仍有村干部屡查屡犯、“前腐后继”。白洋街道后陈村连续两任村主要干部受到查处,村民上访不断,干群关系紧张。为解决农村村务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2004年2月,武义县委成立工作组,由纪委组织协调,抽调相关部门力量,选择后陈村开展创建村务监督委员会试点。同年6月18日,后陈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了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决议,并选举产生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同时,出台了两项制度,一是《村务管理制度》,对集体资产、农民建房、干部报酬、财务收支等村民关注的热点事项作了明确;二是《村务监督制度》,对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性质地位、职责权利、监督程序等作了详细规定。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建立,强化了村民对村务的监督权,为推进村务民主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005年武义在全县546个村推行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武义县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引起了省委的高度关注,得到了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充分肯定。2005年6月17日,习近平同志到后陈村实地考察指导,指出村务监督委员会“是农村基层民主的有益探索,是积极的,有意义的,符合基层民主管理的大方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陆续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后陈经验”从“治村之计”上升为“治国之策”。目前“后陈经验”在全国69万余个行政村落地生根,以民主监督为支点,激活广大村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协商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缩影。武义县档案部门紧紧围绕“四个好”“两个服务”,全面记录留存“后陈经验”发展历程。
为记录武义县基层民主建设探索和实践的前行足迹,武义县档案局对2004年至2006年期间后陈村创建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相关档案及时进行了全面搜集、整理、归档,2006年6月汇编出版了反映探索“后陈经验”历程的历史性资料《足迹》,目的在于让人们了解武义县基层民主建设两年多时间的探索历程全貌,为关心和从事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人们提供参考借鉴的资料,以期推陈出新、抛砖引玉。《足迹》暨浙江省武义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一书共收集汇编了有关武义县探索村务监督制度的文件、领导讲话以及新闻报道等文献资料共57篇。全书有大事记及关注篇、探索篇、聚焦篇、资料篇。关注篇收录了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后陈村座谈会上的讲话,民政部、浙江省、金华市等领导在武义县调研的讲话,以及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中师大等院校教授研究员对“后陈经验”的看法。探索篇收录了当时金华市、武义县主要领导推进“后陈经验”的讲话论述。聚焦篇收录了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对“后陈经验”的报道评论,资料篇收录了后陈村村务管理制度、后陈村村务监督制度和这一期间武义县出台的相关村务监督和管理方面的文件等。
武义历届县委县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关切,坚定沿着“八八战略”指引路子探索前行,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理念,积极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不断赋予“后陈经验”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着力构建基层民主监督的“四梁八柱”,推动“后陈经验”不断结出丰硕果实。2008年,武义县出台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两推一选”选举办法。2011年4月,全县17个城市社区全部推行居务监督委员会制度。2012年6月12日,武义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落实村务监督委员会基本报酬的通知》,加强村监会主任基本报酬的发放和管理。2012年7月16日,武义县出台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细则(试行)》。2012年7月底,武义实现组务监督工作全覆盖。2012年9月7日,王宅镇项山头村对村监委会主任盛某进行罢免,开创了有据可查的村监会主任因不适宜任职而被罢免全国第一例。2013年1月,武义县16名因在年度考核中不称职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被实行“零报酬”。2013年5月29日,武义县通过一年多的运行实践和总结完善,出台《武义县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细则》。 2013年12月31日,武义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的若干意见》,从5个方面创新、强化村监会建设和作用发挥。为反映“后陈经验”深化过程,让人们了解武义县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探索的历史,2014年武义县纪委监察局与县档案局联手编辑出版了《足迹》的续篇《力量》一书。收集汇编了2006年到2014年间各级领导批示讲话、国内各级媒体新闻报道以及武义县进一步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文献等。《力量》一书的体例沿用《足迹》格式,即大事记后依然分关注篇、探索篇、聚焦篇和资料篇四大组块。
近年来,武义县持续拓展“后陈经验”,将源头治理的理念深化运用到基层治理各个领域,让“权力受到约束、政务全面公开、群众有效监督、自我能够纠偏”成为常态,进而实现社会高水平治理,打造武义特色的县域治理样板。通过深化居民服务管理、进一步落实“民情档案”“双民代办”“一管三带”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以及强化“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规范“全科网格”等,逐步把“后陈经验”贯穿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各领域、全过程,以发源地担当擦亮“后陈经验”这张金名片。为更好留存“后陈经验”史料,反映新时代“后陈经验”,方便人们网上利用学习,武义县制作了“后陈经验”网上展陈的VR视频,可以展示“后陈经验”720 全景图,能够播放视频内容、放大图片细节。同时正在政务外网一体化平台及局域网馆藏系统中分别建立“后陈经验”专题档案数据库,外网专题库用于各乡镇街道、单位将“后陈经验”相关档案及资料数据,从本单位档案库在线提交归集,实现全县汇聚,局域网专题库用于将馆藏已有的历史档案数据选取归集,并接收从一体化平台归集的现有档案数据。
农村档案真实记录了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权建设的全过程,是科学、有序开展农村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村级档案“怎么建、怎么管、向谁移交”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层档案工作者。基础条件差、档案意识淡薄、村两委任期短、人员不稳定等原因,往往导致“村无档没人管、年年建档不见档”,为开展基层监督检查、村务公开、民间纠纷调解等工作埋下隐患。为改变此类状况,让农村档案“存得下来、管得安全、用得方便”,促进“后陈经验”进一步深化,武义县积极探索农村档案管理新模式,推动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更上一个新台阶。2020年在履坦镇开展省试点,2021年全面实施“村档镇管”,初步实现了专职化建立档案工作队伍、标准化设立农村档案室、数字化管理村级档案,在服务基层治理、方便群众生活、促进农村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村级档案员实行专职化管理,档案工作纳入镇对村考核细则,考核结果挂钩绩效奖励。专职化模式及镇管村用机制,稳定了村级档案员队伍,提升了档案管理责任心和业务能力,激励机制有效提升了村级档案员的干事热情,为乡镇履行档案监督指导职责提供了有力支撑。履坦镇以“专职化招聘、专业化培训、统一化管理”的理念探索开展村级文书、报账员专职化。2020年,履坦镇共招录了12名优秀人才进入村文书、报账员队伍,承担村级档案管理工作。同时邀请县档案局、农经站等部门专家现场对档案管理业务进行指导。武义县泉溪镇和熟溪联盟也参照履坦镇的做法,开展村档案员直选,进展顺利,其他乡镇也在深入推进。“武义县履坦镇履行基层档案法定职责实施‘镇管村用’夯实档案员队伍”入选全省档案法治案例;《镇管村用:因地制宜推行专职模式——武义县履坦镇村级档案员队伍建设》入选全省基层档案工作创新优秀案例。
全县各村社档案全面进行规范化整改,改造完成标准档案库房1192平方米,新增档案柜622组、密集架82立方米,库房均标配视频监控、火灾报警系统及除湿机、灭火器等设施。全县258个行政村、20个社区、25个经济合作社、1个下山脱贫小区的档案,由14个村社档案管理点统一管理。截至目前,归集档案实体共8.43万卷,其中文书科技类档案4.46万卷,会计档案3.97万卷,档案电子目录著录57.7万条,重要档案扫描80.7万页,通过验收的电子目录及扫描成果,导入全县协同档案管理系统,供各乡镇、村在线查阅利用。通过标准化设立农村档案室,确保了村级档案存得下来、管得安全、用得方便,为群众利用档案解决纠纷,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有效发挥了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取得较好成效。一些濒临丢失损毁的档案,得到有效抢救。
建设“后陈经验”档案样板,推行农村档案管理三个清单制度,即《武义县村级档案材料收集清单》《武义县村级档案员责任清单》《武义县“村档镇管”工作清单》,落实乡镇街道对所辖村社的档案工作监督指导职责。开展“村档镇管”工作,乡镇街道设立农村档案室,及时收集、存储村级档案,实行统一管理。自2021年以来,全县行政村、社区档案全部交由所在乡镇(街道)保管,实行“村档镇管”,村级档案工作从原来的七件事简化为收集、预归档、定期移交、查档利用四件事。截至2022年底,全县258个村社累计清整归集档案87556卷,著录电子目录1742448条,完成数字化扫描 2673269页,档案100%完成目录电子化,村级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和利用,实现快速查档和“数据代跑”。
随着数字化改革逐步深入,农村基层治理数字化工作平台应运而生,农村档案工作也正以加速度由传统载体向数字载体转变。2015年武义积极推进党务、村(社)务、财务等“三务”公开数字化,借势借力数字电视、掌上武义APP、即时钉钉、“微信治村”等智慧平台,实时公开村级“三资”管理、村级工程、大额支出等信息让村民随时随地可以监督。2021年,武义在全省率先开发建设“后陈经验”村级事务数字化工作平台,集成村级工程、资产资源、劳务用工、村级采购、困难救助和用章使用六大模块,让所有村级事务都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审批流转,一旦发现问题系统将自动“熔断”、自动预警,真正实现“源头智治”。目前,累计在线公开村务事项16万余条,点击阅读量超10万余人次,受理群众诉求8389件,群众满意率99.2%。武义县档案馆主动对接农村基层治理数字化改革,积极补齐农村数字档案管理利用短板,解决村级事务办理结果及过程信息元等数据归档管理,实现本村档案在线收集、在线归档、在线利用,打造家门口的档案馆,让“后陈经验”在新时代更出彩。
为解决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大量村级事务未归档、数据法律地位存疑问题,接收多源异构数据,转换数据为档案。为解决“后陈经验”村级事务数字化工作平台30多项重要村级事务办理形成的电子档案归档问题,武义县实施了“农村基层治理电子文件归档系统”项目。对接“后陈经验”村级事务数字化工作平台,通过归档、查档流程重塑,促动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倒逼村务工作规范化、服务精准化。实现村务电子文件自动归档保存,锁定电子文件档案属性,赋予法律效力,同时实现照片、音视频等原生电子文件智慧化归档。该项目列入了“浙里数字档案”重大应用试点,承担全省农村基层治理电子文件归档公共组件开发试点任务。聚焦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完成了基层治理电子文件归档系统基础搭建和云资源、OSS、域名申请,数据迁移、元字段确认、用户信息汇总等工作,实现8大类重点村级事务办理过程及结果数据电子化归档。
为解决村级档案管理不安全、不方便、不规范的问题,武义县积极完善村级档案工作机制,把村档纳入县域数字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统一管理,便于监督指导。结合“村档镇管”工作实际,配套开发档案便捷收集功能模块,积极探索“村档简归”模式,实现全县各村社传统档案数字化、便利化、标准化收集管理和利用。按照统一数据标准,汇聚全县村级档案数字资源,考核与奖励机制并举,将档案标准化的要求推向最基层,完善便民利用服务机制,推动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优化农村基层档案公共服务,解决乡村档案数据服务能力与时代需求脱节问题,消除乡村级档案信息“孤岛”。深化“跨馆查档、便民服务”,在各镇推荐使用浙江档案服务网查档服务平台,迭代“机关查档直通车”为“查档直通车”,覆盖至各村、社区,在村社便民服务大厅设立“数字档案便民利用服务”窗口,依托查档直通车及浙里办档案查阅利用服务功能,实现全县甚至全省数字档案便民查询利用服务,不仅面向本村村民,还面向外来人员提供相关服务,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档案馆。3月14日,后陈乡村数字档案馆已经正式揭牌,实现了本村档案在线收集、在线归档、在线利用,有利于规范村务管理,方便村民开展村务监督。同时努力实现通过后陈乡村数字档案馆实现一网查档和电子出证。后续武义县将完成建设258家乡村数字档案馆,实现全县行政村(社)数字档案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