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典籍“点”亮中国智慧

2023-12-17 10:57王淦生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助学论语诚信

王淦生

谈到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教育史,有一个人无法绕开,有一本书不容回避。这个人,就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这本书,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孔子与《论语》,铸成了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

识读《论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纂的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以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而义丰。全书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显易懂,而又用意深远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可感、可亲。

下面,我就从三个角度撷取《论语》中的部分经典语句作简单分析,助你中考。

角度之一:仁爱精神

经典语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今译: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今译: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今译:做人应多严于律己,少苛求别人。)

适用主题:推己及人,关爱生命;心存善念,成人之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素材拓展:

医者仁心,尽心守护人民健康

回首吴孟超一生,人们对他最突出的感觉就是:他似乎从未脱下过白大褂。他从零起步带领同伴们完成了我国第一例肝脏外科手术,为新中国肝胆外科奠定了基础;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无血切肝法,使肝癌手术成功率由16%提高到98%以上;他主刀世界第一例成功的中肝叶肿瘤切除术,使中国肝脏外科一跃而居世界前列……从医78载,吴孟超拯救了超过16000名患者的生命。他九旬高龄依然坚守在门诊、手术室和病人的病床前。他说:“我不过就是一个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平淡的话语,彰显医者仁心。

运用示例:

古语云:“大医精诚,医者仁心。”一位精诚的医生,必定是一位仁爱之心的体现者。在他们身上,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悲天悯人的仁爱情怀,更融入了新时期“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现代理念。他们的天职就是成人之美——让人民健康!

角度之二:诚实守信

经典语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今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一种智慧。)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今译: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名不正,则言不顺。(《论语·子路》)

(今译:名义不正当,道理就讲不通。)

适用主题:诚实守信,做人原则;不守信用,难成大事;名不副实,难以服众

素材拓展:

上下发力,推进构建诚信社会

2022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强诚信文化建设,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良好风尚。

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之源,更是国家运行发展之基。无论是功成名就不忘漂母一饭之恩的韩信,还是“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季布;无论是为子还债的“信义老爹”杜长胜,还是十年公债私偿的南凤枚……从古至今,守本分、讲信用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以诚信立基,为营造“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诚信社会环境,对形成“人人讲诚信,事事守规则”的良好社会风气,作出了重大贡献。

运用示例:

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构建和谐社会之源,是国家运行发展之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古人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党中央国务院亦印发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我们正该乘此东风,加强诚信社会建设,让每个人都明白:不讲信用,必将寸步难行;诚实守信,方可行稳致远。

角度之三:快乐学习

经典语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今译:学了又时常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也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今译:?默默地将知识记在心里,勤奋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厌倦,这些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呢?)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今译:教导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新的知识。)

适用主题:学习研讨,乐在其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素材拓展:

劝学助学,让每个孩子读上书

党的二十大代表刘秀祥是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是曾经“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也是从教10年为山区孩子守梦的“全国最美教师”。刘秀祥2008年考取临沂师范学院,他一边上学一边照顾母亲,还资助着3名贫困学生,给他们每人每月300元生活费。2012年,刘秀祥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上望谟县特岗教师,开启了教学生涯。他除了诲人不倦认真教学之外,还主动发起了“助学走乡村行动”,走村串寨,四处劝学,让失学少年回归校园。在担任特岗教师的3年里,刘秀祥先后家访了500余名学生,聊自己的学习经历、讲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让一粒粒“要读书”的种子在家长和学生心中发芽。刘秀祥发起的乡村助学行动至今已有1000多人加入,为贫困生牵线解决助学金1300多万元,覆盖学生4200多人。他坚守“厚德重智,德育先行”的教育理念,用自己的教学、劝学、助学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运用示例: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每个人都有着切身的体会。尤其对那些经济较为落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地区的孩子来说,更是一条真理。如何让这些地区的孩子都能读上书,“最美教师”刘秀祥作出了艰辛而有效的努力。在教育岗位上,刘老师不仅诲人不倦,而且劝学助学,让更多孩子尝到了学习的快乐,体验到知识改变命运的神奇。

最美教师,致力培养创新人才

2022年9月9日,中宣部、教育部公布2022年全国“最美教师”先进事迹,今年83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大教授熊有伦荣获这一称号,全国仅10名教师获此殊荣。

熊有伦教授是一位潜心育人的好老师,他坚守三尺讲台56年,培养出大批人才。先后培养了数百名研究生,其中1人入選中国科学院院士、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如今,年过八旬的熊有伦依然奋战在教学一线,为国家攻克重大项目储备科技人才。此外,他还拿出自己50万元的积蓄设立“智湖奖励基金”,用来鼓励和培养本领域的优秀学生和青年学者。

熊有伦用“以科技创新,启迪学生智慧”概括自己的从教之道。他认为,带领学生共同发现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传授知识,把教书育人融入科学研究中,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特点。不发现问题,没有科技创新,传授知识就是无源之水。所以,启发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才能提升其创新能力。他视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为自己第一使命。

运用示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欲求人才辈出,教育应当先行;欲求教育事业腾飞,就离不开诲人不倦、甘为人梯的教育工作者的奉献。当选2022年全国“最美教师”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大教授熊有伦就是这样一位“教”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典型。他从教56年,培养出众多院士、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科技事业的发展,永远离不开这样的“最美教师”!

猜你喜欢
助学论语诚信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论语·为政第二》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