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轩
一个宁静的午后,我翻开《兵器大百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艘潜艇的图片——似长鲸、如利剑,线条流畅,气势不凡。
图片旁边的文字主要介绍了潜艇的外形、消声瓦以及水柜等物件在潜艇日常活动中的作用。在介绍文字的末尾还设置了一个问题:你知道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是什么时候列装到海军的吗?看到这个问题后,我便去查阅资料。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一个名字频繁出现——黄旭华。(从与潜艇图片“偶遇”开始写起,层层铺垫,引出本文的主人公。)
黄旭华是谁?他是核动力潜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承接上文,向读者简要交代主人公的独特身份。)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海军核潜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锻造出护卫祖国海疆,威震敌胆的“水下盾牌”。这一切,都离不开黄旭华。
1958年,黄旭华就是在那时被派到了北京,开展核潜艇的秘密研发工作。为了保守国家机密,黄旭华不得不切断所有与外界的联系,甚至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就这样,他如同凭空消失了一般,而且这一“消失”就几乎是一辈子。因为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他甚至没能见到自己父亲最后一面。
1987年的一天,黄旭华的家中收到了一本名为《文汇月刊》的杂志,他的母亲在折页中发现了一个称号——黄总设计师。母子连心,他的母亲一下子就明白了,黄总设计师就是她消失许久的三儿子。
多年以后,记者采访黄旭华院士时,他掷地有声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对国家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我由衷地敬佩那个时代的科学家对国家、对人民的一片赤胆忠心。(选取黄旭华院士的典型事迹,突出表现这位科学家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
“一家不圆万家圆,万家圆时心方安!”这正是以黄旭华院士为代表的那一代追梦人最真实的写照。他们一丝不苟,甘于奉献,刻在骨子中的使命感让他们即使不能与家人团圆,也依然会露出最真挚的笑容。(以议论为主,评说以黄旭华院士为代表的一代科学家的一丝不苟、甘于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精神。)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这是黄旭华院士在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成功下潜后写下的16个字。透过这16个字,我看到的是黄旭华“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的伟大精神。
“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青年应以此为座右铭,踔厉奋发,谱写青春的壮丽诗篇。(对仗句高度凝练地总结和歌颂了黄旭华院士的高尚人格、伟岸精神,升华了文章主旨。)
总评 习作开篇不疾不徐、层层铺垫、水到渠成地引出本文的主人公——黄旭华院士。中间部分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再现了主人公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叙述之后的议论与抒情,很好地将小作者的情感和价值观表达出来。结尾满怀期待地向广大青年发出号召,传递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
(講评教师 蔺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