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心而出:论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历史沿革

2023-12-17 02:19周纪文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7期
关键词:复兴顶峰发展

周纪文

【摘 要】中国画是表现性艺术,在山水、花鸟和人物这三大门类中,人物画的地位举足轻重,也是最先于另外两个门类应运而生的。结合具体的画家及其作品,从人物画的萌芽时期、发展时期、顶峰时期、衰落时期以及复兴这五个方面,对中国人物画传神写照的传统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同时围绕“由心而出”的问题,对中国人物画进行了勾勒,试图对中国人物画的一个发展有一个粗线粗线条的一个把握。

【关键词】发展;顶峰;复兴;以形写神;中国风韵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7—193—03

一、人物画的萌芽时期

我国最早的人物画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在天然的岩壁上,用石头凿刻磨划出他们获取食物的活动场景。新石器时代初期,出现了最早被记入中国历史的画家。明宋濂《学士集》中说:“仓颉造字,史皇作画。”《画史会要》中写道画始于嫘,《列女传》中盛赞她“造化在心,别具神技”。中晚期,精彩的人类作画遗址遍布全国各地,人类开始对本身及自然的思考。

先秦,人物画所表现出的特殊寓意已趋于成熟。春秋时期的楚国帛画《人物御龙图》,充满着现实与幻想,画中人物宽袍高冠长剑,手执缰绳,神情潇洒。龙首高抬,尾巴翘卷,华盖飘带与人物衣带随风飘动,人物神情肃穆笃定,乘龙飞升之势呼之欲出。周朝时,绘画颜色由青白赤黑黄衍生出了更多色彩。周朝还建有明堂,作为帝王最看重的建筑物,在其屏风上之所作,无不是当时技艺精湛、能领悟传神要义的画工所绘,展现了极大的气派、威严、庄重。

自此,不论人物画是出于何种目的被绘制出来,从出现伊始,“传神”便作为它基因,与生俱来。

二、人物画的发展时期

秦朝,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封建制国家,在作品的传神性上更是得到了极大发展。除了色彩丰富、眉目传神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江陵凤凰山秦墓出土的两件双面漆饰木梳、木篦,其上人物线条简洁、婉约多姿,木梳正面所绘宴饮,反面一翩翩舞女,旁有歌女伴唱,男子奏乐。木篦正面绘的是送别场景,反面相撲比赛。画面中人物栩栩如生,动态夸张,逸笔草草而恰到好处,真似如身临其境。

汉代,画像砖、帛画、墓室壁画等各种绘画形式蓬勃发展,几乎都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且在线条、色彩、构图等画面基本要素方面初步成型。马王堆一号汉墓“T”字形帛画,是汉朝人冥想中的宇宙世界,搭配诡异绚烂的色彩,使画面充满了神秘奇想。山东嘉祥县城南武氏族祠的画像石,表现的历史人物形象动作充满戏剧性,在均衡平稳中又有动感和力度,是传神的由心之作。

魏晋南北朝,人物画走向成熟,绘画题材不断扩大,北方出现了杨子华、曹仲达等,南方也出现了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各具特色的著名画家。唐代张怀瓘评:“象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陆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这里以“传神尽在阿堵中”的顾恺之《洛神赋图》为例,作者把水面上凌波微步的洛神描绘得娴雅传情,通过对比与洛神遥遥相对、留恋徘徊的曹植,传达出画面无限的情意与哀伤。顾恺之《女史箴图》,也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此时,“传神”开始作为人物画重要的鉴赏标准被提了出来,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也标志着魏晋南北朝人物画的成熟。

三、人物画的顶峰时期

唐代,中国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人物画也得到了空前繁盛。阎立本《步辇图》,笔墨精妙、技法娴熟,图中唐太宗坐于辇上,神情安祥自若,威严中流露出对使者的嘉许,吐蕃使者禄东赞拱手肃立,脸颊丰满、高鼻、络腮胡,表现了藏族人民矫健粗犷的性格特征,他举止谦恭,敬畏中显得精干,憨厚中使人可信。作者利用人物的外貌特征、服饰打扮,使每个人物的不同民族、身份,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表现。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情节围绕中心人物韩熙载步步展开,从倾听演奏,到亲自击鼓、欣赏独舞,直到宴会结束,每个场合他都是双眉紧皱,心事重重,与欢快的夜宴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顾闳中刻画了事物的精神本质,表现了主人公当时激烈的心理斗争,可谓是气韵生动、以形写神的传神之作。此外,《历代帝王图》《送子天王图》、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周昉《簪花仕女图》、李真《不空像》、周文矩《重屏会棋图》《文苑图》等也都是闻名的传神佳作,唐代人物画步入更为成熟的境地。

宋代,因其当时发达的社会经济,画院的发展而达到了较高水平。李嵩的《货郎图》,描写了“儿童闻听货郎来,蜂拥而至喜相迎”的情形,老货郎肩挑货担,脸上洋溢着热情慈祥的笑容缓步走来,一旁有妇人怀抱着还在哺乳的婴儿,四个顽童被货郎挑担中的玩具吸引,喜上眉梢,急于上前挑选,画面形象生动,对客观事物的形象把握准确,充盈着喧闹的生活情趣,深深打动着每一位赏画人。刘松年《罗汉图》,画中罗汉刻画细致,满有神韵,他双手相交趴伏在横斜的树枝上,温和注视着面前两只小鹿,树下一清秀的小和尚双袖合抱去接猿猴扔下的果子,一只小鹿仰头观望,画面极富生活情趣。画者通过对人物表情、动态的把控,不仅使得作品传神,更深化了主题内涵。此外,还有众多精彩作品,宋徽宗赵佶《听琴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李公麟《维摩居士像》、李唐《灸艾图》、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周季常《应身观音图》等,都静静的躺在历史的长河中,等待着与我们的邂逅。

四、人物画的衰落时期

元代受社会政局和审美情趣的影响,人物画进入衰落期。大数画家消极避世,人物画有一定提高。颜辉,作品《铁拐李》形貌粗陋却一身正气,目光灼灼,反映出仇视当权者的强烈情绪,也将画者不凡的性格和巨大的精神能量展现的淋漓尽致。赵孟頫,是元代承前启后的重要画家。还有刘贯道《消夏图》,颜辉《李仙像图轴》,张渥《九歌图》,都被誉为传神的妙绝当世。

明代,封建道统僵化,人物画发展沉寂。不过,还是有戴进、吴伟、唐寅、丁云鹏、崔子忠、陈洪绶、曾鲸、等人颇为活跃。曾鲸《张卿子像》,主人公乌巾朱履,左手捻须,意态安详,神采如生。被姜绍书评价为“写照如镜取影,妙得情神”。

清代人物画,虽逐渐走向流俗、刻板,却也不失多元化。所绘对象从帝王功臣、名士贤者转向社会各阶层人物。更有西洋画传入,开始出现中西融合的创作方式,华丽富贵的《乾隆朝服像》,用笔细密工致,脸部及龙袍为西洋画法,龙座、地毯已有焦点透视,但技法仍为中国的勾填之法,是合璧之作。

南朝宗炳提出的“澄怀味象”,“澄怀”即画者把胸怀洗涤清澈后,进入与物象心有灵犀之境;“味象”即品味作品,用自己的文化积淀去升华画面意境。此衰落期的人物绘画作品有的出于皇家要求,有的是商业订件,唯有一些出自朝中大臣、落魄书生或不得志的文人等业余画家的作品,是出自直抒胸臆的情感表达。这种境遇虽略显尴尬,但中国画正在休整,蓄积能量,静待推陈出新。

五、人物画的复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西画大范围传入,人们不再只是一味临习前人的经验画法,而是充满创新精神。主张“调和东西艺术”林风眠,兼容并包,作品中既有西方强烈的色彩、统一的节奏,又保持了中国丰富微妙的笔墨变化、意境神韵,为“历经千年而未变一毫”的中国画注入新的光彩。叶浅予笔下的舞蹈人物,极具艺术感染力,是新内容与新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丰富了中国画的内容与意境。

民国时期,具有西学绘画基础的人回到中国,带回新风。徐悲鸿《愚公移山》,画家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抗战的决心毅力,几个高大魁梧的壮年男子,手持钉耙奋力砸向黑土,其姿势表情不一,动态均呈蓄力待发之势;一老翁在语重心长地对下一代人叙述自己的信心和愿望,期盼着未来的美好景象,是一幅融合了中西技法的传神之作。蒋兆和《流民图》,画中表现的是战争带给人民的沉重灾难,人们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彷徨、死亡。画面中人物面部表情刻画细腻生动、形神兼备,被称为20世纪上半叶最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人物画卷。此外,还有陈师曾《北京风俗图》、傅抱石《游春图》等,都在人物画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迹。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我们的人物画创作也紧密配合各种政治运动。潘絜兹《石窟艺术的创造者》、姜燕《考考妈妈》、石鲁《转战陕北》、王盛烈《八女投江》、黄胄《洪荒风雪》、汤文选《婆媳上冬学》、杨之光《雪夜送饭》、方增先《粒粒皆辛苦》等,都饱含着广大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奋进的精神。

80年代我國的人物画进入了全面繁荣的新时期,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的一大批画家的作品大放异彩。石齐开创了具象、抽象、印象结合的画风;孙建林融合民间艺术形象、现代色彩学等,开创了一个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全新画派;梁岩以雄劲的笔法勾画出充满情感的现代人物特写形象;冯长江以深厚的传统功力结合西方色彩,刻画了现代女性之独特美;还有周思聪、胡永凯、沈道鸿、赵建成、王明明、曹辉、何家英、刘可明、宋玉辉等等,真可是人才济济,都将“传神”二字融入了血液中、刻进了骨子里。

六、结语

纵观中国人物画发展,源远流长,早在一千年前的隋唐五代宋,人物画就已有了扎实的写实基础,并确立了中国人物画的创作模式。近代,一些画家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着力于打破传统模式,也为下一代人物画的发展创新奠定了基础。至现代,时代进步飞速,创作条件优越,宽广的视野和海量的信息铺天盖地,再加上众多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中国人物画取得了前所未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从创意、题材还是技艺,都已成为了中国美术史上的另一个新高峰。唯一不变的,是依旧传神,不仅仅是出于画中人物的表情姿态,更是一种画面的气质,一种生在中国而为人的独有风韵。

参考文献:

[1]罗媛.谈中国画的以线造型和书写性用笔——以写意人物画为例[J].艺海,2013(5).

[2]龚乾.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美育的价值与规律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23(3).

[3]朱晶晶.《古画品录》的“源”与“流”[J].书画世界,2023(2).

[4]赵占元.中国画“形神论”的审美意蕴探微[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

[5]陈满琪.康熙《御制耕织图》的社会心理学解读[J].民俗研究,2023(1).

[6]王娟.从“贵士轻庶”到“士人俊发”——苏轼“士人画”观念的思想溯源及审美辨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

猜你喜欢
复兴顶峰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江善明
王秋杨 路在顶峰
屹立于顶峰的4K HDR家用投影王者Sony(索尼)VPL-VW5000ES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钟摆回摆,自行车在中国“复兴”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文化复兴,“复兴”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