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乡情怀
——我的计算机音乐创作之路

2023-12-17 21:27莫军生
歌海 2023年4期
关键词:壮乡音乐创作情怀

●莫军生

很多人说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在我看来,音乐并不单单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它更像是一种创作者内心的听觉。每一位音乐创作者对音乐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见解,音乐创作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更要符合创作者内心的表达,这些发自内心的音乐情感总能在音乐创作发展中提供新的依据和灵感。从艺以来,美丽壮乡不断激发我的创作热情,给予我创作灵感,深厚的壮乡情怀使我一直秉持着对音乐事业的热爱,使我对音乐创作永远充满着激情。计算机音乐是顺应时代需求而出现的新兴事物,逐渐成为当代音乐发展的主流方向。20 余年来,计算机音乐的创作手段助力我创作具有壮乡韵味的音乐作品,使我受益匪浅。

初心如磐

我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军营里,父亲从部队转业后,我便跟随着父辈来到祖国南疆天等县,从此与八桂大地结下不解之缘。从小在广西长大的我,是一名十足的“壮人”,对音乐艺术充满了热爱,这份纯真的热爱源自壮族文化对我的熏陶以及我能歌善舞的母亲言传身教。

1990 年,我在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毕业,分配到广西壮文学校担任音乐教师。或许与广西民歌有着深厚的渊源,在一年后广西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文艺演出中,我得到唐力和梁绍武这两位恩师的提携,并应工作需要从广西壮文学校回到母校广西艺术学院的实验乐团。在此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努力钻研学习作曲理论,并一直热衷于音乐创作,从未有过懈怠。1999 年,我有幸被派往当时计算机音乐教学处于国内前沿的中央音乐学院学习,计算机音乐为我展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打开了我的眼界,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以及理论知识水平,为我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提升了我的精神追求,找到了音乐创作目标:去探索广西民族音乐与计算机音乐相结合的新路子,用计算机全新的音乐制作手段去创作、去发展壮大广西的民族音乐,去拓展全新的音乐创作之路。

2000 年,我学成返校后,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大壮音乐工作室。“大壮音乐”旨在努力弘扬、壮大壮乡民族音乐文化。随后,我还牵头成立在当时广西高校中较为先进的“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计算机音乐实验中心”。

计算机音乐可以利用各种可能实现的音乐灵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创作和拼接改动,为曲子的音色赋予更多的创作者个人的想象力,与传统作曲相比,计算机音乐使得音乐创作者更能随性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想法。虽然传统作曲和计算机音乐在音乐灵感的来源及应用上都存在很多差异,但这对于音乐创作者来说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作用和意义。计算机音乐的创作手段不会受到传统创作手法的限制,而可以很好地表现作曲家天马行空的想象,也能体现出大胆创作的结果,对于发挥和创作的空间没有限制。音乐与科技相结合的新型创作理念为我的创作插上翅膀,我的音乐创作渐入佳境:2004 年创作的作品《心依旧,爱不改》(黑鸭子演唱)和《你是一首歌》(田震演唱)获得中国音协颁发的全国十大税务金曲奖;陆续出版第一张个人作品专辑《丁香姑娘》、个人演唱的摇滚乐专辑《红太阳光芒下的摇滚》,还举办了第一场个人演唱音乐会。在随后的音乐创作中,通过几年的创作实践,我慢慢悟出一些音乐创作上的道理:音乐是人类情感寄托的一个承载体,也是音乐创作人和听众的一种独特交流方式。在我看来,好的音乐作品一定是能表达创作人的心态、感情、身处环境和精神的,音乐不仅仅是简单的旋律,它还是音乐创作人自身的一种精神体现。

在音乐创作中,我凭借着对壮乡和八桂民族音乐的热爱,不断找寻广西民间音乐元素,并不断将这些元素融入我的作品,创作出一件件不同风格的作品。在前期不断的构思与探索中,我逐渐摸索到个人创作的思路与风格定位,开始把自己的音乐创作与壮乡文化体验结合起来,开始觉得创作不单是作者的心声流露和表达,更是传承和发展壮乡文化的一种方式。这一时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对广西本土文化的“寻根”,在壮乡的山歌、小调里取材,《下枧河之恋》《南疆新春歌》《八桂乐章》《风雨桥上》《牵手南方》等歌曲,都取材于广西的民歌。2006 年5 月,由我组建的“哈嘹咯”演唱组合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到北京录制节目,我创作的一组平果新创嘹歌在央视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中播出,让平果嘹歌走出了广西走向全国。同期,我创作的歌曲《牵挂》获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根据平果嘹歌素材创作的歌曲《心有翅膀双双飞》(王丽达和自由人组合联袂演唱)登上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的舞台。

教书育人

作为广西艺术学院的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为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更是我的义务。我时常对学生说:“学好本领之前,要先学会做人。”在我心中,既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的人,更要让他们成为品德高尚,有责任心,有担当,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在对待音乐方面,尤其是音乐创作上,要保持严谨的态度和不屈不挠、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音乐创作更要保持思维灵活,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找到适合自己的音乐发展道路,并持之以恒地完成它,只有这样,音乐创作者才能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教导学生的同时,我也按照这样的要求严于律己,从自身做起,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将课程育人和行动育人相结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发挥自身表率作用,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传承育人精神,树立师德典范。作为歌曲写作和计算机音乐课程教师,我一直秉持着严谨的教学态度,坚守教学一线,承担和完成多门课程教学,部分学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音乐艺术已转化成为一种更加贴近群众的审美活动,社会大众逐渐成为音乐审美的主体构成,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音乐创作为拓宽音乐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走向。我认为,广西音乐创作应突出民族风格、加入现代时尚元素。在创作上,我将壮乡情怀、壮乡文化的内涵传递给众多学子,同时也将壮乡精神、壮乡文化融入创作实践,向学生传递我的音乐创作想法与理念,在音乐创作中融合广西特有的壮乡精神文化内涵,并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音乐创作风格。

这些年来,我经常带着学生下乡采风、体验生活、收集民歌、申报课题,多方位地投身到校外艺术实践中去:先后参加河池市“铜鼓山歌文化艺术节”,武鸣“壮乡欢歌”三月三歌圩艺术节,天等“辣椒节”“壮乡霜降文化艺术节”,临桂“湿地文化艺术节”,资源县七月半“河灯节”,大化瑶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成立30 周年庆祝大会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的音乐创编工作,通过不断的采风、创作、制作,汲取了大量民族音乐文化的养分,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对壮乡特有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识。龙州高腔的华丽高亢、天等大新山歌的甜美、凌云巫调的神秘、隆林驮娘江调的委婉、那坡山歌的清脆动听、马山三声部的此起彼伏,还有东兰的武篆民谣、宜州的下枧河情歌,无不让我心旷神怡、如饮清泉,这些古朴的山歌曲调,不断激发我的创作灵感,也让我的学生丰富了阅历、打开了眼界。大化的布努瑶、南丹的白裤瑶、富川的平地瑶、三江的侗歌、防城港的独弦琴、钦州北海的渔歌、柳州的彩调、桂林的文场……这些形态各异的山歌、曲艺,同样令我如痴如醉。这一阶段,我创作了独唱《相思埭》《一代天椒》,童声合唱《田坎弯弯》,混声合唱《蓝衣三月壮歌飞》《壮乡迎客歌》,大型交响合唱《壮乡喜迎东盟客》,交响合唱《壮乡颂》,民乐与合唱《中国东盟友谊歌》,混声合唱《中国东盟一家亲》等一系列具有广西民族风格的声乐作品,创作了大型原生态歌舞音诗《华彩都匀》和钢琴与长笛作品《赶歌圩》、电子乐与民族器乐《花山印象》等具有浓郁壮乡情韵的器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无一不向社会大众彰显壮乡的秀美风光和人文情怀,歌颂赞扬壮乡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的精神,表达我对壮乡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祝愿。2022 年我的教学成果取得喜人的成绩,我的两名研究生李润、颜贤华在国内外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入选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音乐创作团队,全程参与冬奥会开幕式的音乐创作,迈出了广西高校音乐学子冲向世界平台展示才华的第一步。

壮乡情怀

壮乡情怀不仅为我的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成为我创作的宝贵源泉,还是激发我创作热情的不竭动力。壮乡养育了我的身体,也浸润了我的灵魂,使我成为一名十足的“壮乡人”。我用一个个音符、一段段旋律表达着我的壮乡情怀,以走进壮乡、回归壮乡、活在壮乡的方式与壮乡产生强烈的共鸣,也在自然而然中与壮乡产生难以割舍的联系。壮乡情怀或许是一首首回荡在耳边嘹亮动听的山歌,是一句句浓重乡音的话语,又或许是穿着一件件秀美华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的欢笑,是一个个五彩斑斓的绣球,是舌尖味蕾之处令人难以忘怀的一碗碗鸡肉米粉的香味,是香喷喷的五色糯米饭,也是我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发自内心的旋律……我认为正是这一件件小事的累积,形成了我对壮乡难以忘怀的深刻情感。人生如白驹过隙,匆匆数十载,能有相伴如此良久且深厚的情怀更为不易。转眼间,我在壮乡已生活几十年,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创作赞美壮乡文化、表达壮乡情感的音乐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凝结着我这几十年来对壮乡那一刻也未曾淡化的热爱,从具有浓厚广西风格的歌曲《唱着山歌等你来》,到赞美壮乡人民淳朴善良、勤劳勇敢的《扶贫花开八尺江》,到展示壮族音乐的专辑《我的壮乡》,再到赞美乡村振兴的《团结进步唱椒乡》,这其中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都透露着我对壮乡不可磨灭的情感。

壮乡情怀是一颗种子,我用热爱将它浇灌,使它根植于我的内心。它支撑我走过了几十年的音乐创作之路,陪伴我建构了几十年的道德内化之路,是我音乐创作的灵感源泉,也是我教育生命的精神支撑。壮乡的曲调、古老的习俗、独特的地域特点、如歌的壮族语言,等等,这些壮乡的民族特色构成我的壮乡情怀,成为连接我与八桂大地密不可分的重要纽带。正如我的作品《壮美广西》中描绘的“绿水青山,旖旎风光,四季如春,花果飘香”,“处处是歌海,山歌天天唱”,“广西人民勤劳勇敢,朴实善良,听党指挥,发奋图强,开放包容,实干担当,丰衣足食,幸福安康……”我用音乐赞美壮乡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美好的人文风情,表达我对壮乡人民的深厚情感,表达我对八桂大地的美好祝愿。这些年来,我运用计算机创作音乐,不断拓宽我的创作思路和视野,开始尝试创作广西壮乡红色题材的作品,自觉承担起壮乡创作者的责任和担当。我参与创作的讴歌壮乡英烈、广西时代楷模的作品,也占了我创作的很大比重。歌颂时代楷模黄文秀的歌曲《一朵红木棉》,歌颂天等县立屯三代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劈山开路的“当代愚公精神”的歌曲《铭心》《不等天》,赞美基层扶贫干部的曲艺作品广西文场《一碗鸡汤》,歌颂广西优秀党务干部的歌曲《擎旗手》,赞扬伟大抗疫精神的《守护》《爱在你身边》《你的爱如大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歌颂时代楷模黄大年的三集广播剧《缠树青藤赤子心》,歌颂广西边防民兵哨所的广播剧《界碑》,歌颂壮乡革命英烈陈洪涛、韦拔群、陈树湘和时代楷模黄大年、黄文秀的五幕话剧《忠诚》,歌颂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韦拔群的大型民族歌剧《拔哥》,讲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整族脱贫致富后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广播剧《山乡来信》,这些作品同样饱含着我对壮乡革命英雄人物的无限敬仰之情和对生我养我的壮乡热土深深的热爱,饱含着我的壮乡情怀!如果在我的内心深处没有对壮乡深深的爱、浓浓的情,我就不会写出有感染力的音符,我的音乐也不会感动自己,更不会感动别人!无论过了多久,无论经历了什么,我对壮乡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从未消减,对壮乡人民的亲切感从未消失。在壮乡生活的我,对壮乡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感,壮乡带给我的不仅是个人成长,还有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我的创作离不开壮乡。我希望能将优秀的作品呈现在大众眼前,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壮乡的音乐文化,感受壮乡音乐的独特魅力,让壮乡的民族音乐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猜你喜欢
壮乡音乐创作情怀
壮乡好消息
壮乡美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壮乡三月三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我家在壮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