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现代版画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思考

2023-12-17 21:27
歌海 2023年4期
关键词:版画家木刻版画

●廖 磊

版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作于公元868 年,是现存最早刻有年月的中国版画。公元9 世纪,中国已出现十分成熟的雕版印刷图画作品。自唐代佛经至明清话本小说、年画、画谱等出版物中,有着无数凝练隽永的木刻版画作品,但因其总是服务于宗教宣传物或文本内容的需要,缺少了艺术家个体的创造力、即兴性和随机性,即使拥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与文献价值,也很难称得上是纯粹的艺术品。

时间线拉到近现代,自1931 年鲁迅先生在上海倡导发起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之后,中国出现了以艺术原创为目的的版画,并发展迅捷。一大批进步艺术青年以刀代笔,用黑白木刻这一艺术形式,对腐朽的统治阶级与封建专制进行了无情揭露与批判。“这使得黑白木刻这一朴素的版画,成为中国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最具思想性与前卫性的美术创作形式。”①陈琦:《今天我们为什么做版画》,《美术》2022年第3期。自此,中国版画成为一门新兴艺术重新登上历史的舞台,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一、广西现代版画的发展历程

“1935 年至1940 年初,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随着众多学者南迁,以山水盛名的桂林一时之间群英荟萃,在文化抗战地区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①李书麟:《抗战时期桂林木刻版画艺术表现及启示研究》,《歌海》2022年第5期。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李桦、赖少其、刘建庵等在桂林成立了广西版画研究会,并举办了多场全国性的木刻作品展览,为广西现代版画的萌芽、成长提供了师资力量,奠定了20 世纪广西现代版画发展的基础,自此,广西现代版画得到了长足发展。本文便以抗战时期为始对广西现代版画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对各个时期代表作品进行详细阐述。

(一)萌芽期

抗战时期是广西现代版画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1938 年后,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国热血青年以及诸多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史的文化名人于短期内聚集桂林,新兴木刻运动的先驱李桦和著名版画家黄新波、赖少其、菜迪支等人陆续抵达桂林,并在桂林开展一系列版画创作、宣传、教育等工作。其中,黄新波在桂林的三年时间内创作了200 多件版画作品,占了其一生创作版画总量的三分之一。在桂林的这三年正是黄新波版画创作的高峰期,面对饱受灾难的祖国和奋起抗争的民族,他创作了大量反映国仇家恨、民族危难、底层社会以及革命与政治题材的木刻版画:如《老当益壮》(又名《不落的太阳》),描述一位归国老华侨抗战的故事;《爱》讲述着战火中的爱情所面临的重重阻碍;《沦陷区故事》控诉日军的暴行,歌颂中国人民反抗日寇的英勇事迹;《沉默的战斗》描绘抗日部队的战斗生活;《心曲》系列描绘了在抗战最艰苦岁月中饱受战火侵害的底层民众,如失去亲人的孩子,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为生活挣扎的人,他们在火与血的灾难中依然保持着对自由与光明的渴望。

在李桦、黄新波、赖少其等人的启迪与指导下,广西涌现出如陈更新、龙廷霸、杨讷维、陆田、易琼、钟惠若等一批版画家,他们用木刻的形式战斗,为中国的抗战贡献了青春的力量,为广西版画的发展奠定基础。他们是广西本土第一代版画家,也是广西现代版画事业前途命运的引领者。这期间,在桂林成立的广西版画研究会举办了多场全国性的木刻作品展览,持续扩大了版画的影响,有力推动了现代版画发展。该阶段的木刻文化对广西现代版画来说是一个火种,引领着艺术进步青年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新风貌的版画作品,从而在中国现代版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成长期

新兴木刻起势时,全国高校的美术教学并没有设置版画这一专业。直到20 世纪50 年代初,新兴木刻代表人物之一的陈烟桥从上海来到广西艺专,以拓荒精神投身壮乡美术教育工作,找师资,扩充版画人才,组建版画工作室,在若干个学科科目里有意识地倾向版画创作。随后,在广西艺术学院成立时,陈烟桥、陆田、雷时康、郭玲、杨启鸿等前辈便开设了版画专业和版画课程,并开始招收版画学生。因此从历史上看,广西较早便有了版画教学。

此时,木刻已不再是革命年代的投枪匕首,似乎开始流露出些许艺术风格的变化。随着广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抗战主题和政治宣传为主的版画逐渐减少,版画的创作题材与形式从革命主题创作转化为对家园、故土饱含深情的乡土创作,广西版画从此走上了探寻民族文化内容与形式融合表达的探索之旅。陈烟桥在广西的第一件创作是《放马》,后续又创作了《巴马春耕》《归途》《剥玉米》等一批反映广西少数民族生活的木刻,这批作品风格轻快、技法多样、刻法老练,一改深刻沉痛的内涵气质,注重人文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表现了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景象。此外,陈烟桥在版画创作中也尝试了各种不同风格和刻法,这些有益的艺术探索启迪着广西版画创作的方向,深刻影响了一批人。

以陈烟桥为首的广西第二代现代版画家,他们是广西现代版画事业的领导者、教导者,为广西版画教育事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广西版画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创作者人数与作品数量开始逐年增加,并形成一批较为稳定的版画创作群体。

(三)发展繁荣期

改革开放后,在各种现代哲学、艺术思潮的影响下。广西现代版画创作者的自主意识开始觉醒,审美视野得以拓展,在创作上表现为对精神自由极大的追求以及注重形式美和个性化。广西版画进入了最具活力的发展期。

1977 年以后,广西版画作品逐渐转向以桂林山水、少数民族为题材的风情版画创作。广西独有的喀斯特地貌与富含生活气息的民族风情极大地激发了版画家的好奇与创作热情,也为版画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与灵感。版画家在乡土写实和风情描绘中表达了对自然的讴歌和对家园的深情,这段时期出现了《苹果熟了》《瑶家的花裙》(龙家桓)、《百里漓江尽新装》《边寨晚霞》(邓福觉)、《壮族少女》(杨曌)、《侗乡元宵乐》(吴崇基)等一些表现广西少数民族题材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再现了广西少数民族的生产劳动、民族服饰、节日聚会等千姿百态的生活场景,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掀起了一股“风情热潮”。

广西第三代现代版画家以龙家桓、邓福觉、杨曌、吴崇基、吴烈民等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大多以水印木刻为主,在价值取向上趋向多元,在艺术语言上不断提纯,在情感表达上趋向精致与细腻,并逐渐与其他水印版画强省拉开差距,建立起属于自己独特的视觉审美,为我们展现了20世纪80 年代广西少数民族生活图景与民众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其在作品中确立的地域性创作资源,对广西现代版画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四)成熟期

到了20 世纪90 年代,特别是1996 年以后,随着龙家桓、杨曌、邓福觉、吴崇基、吴烈民等相继退休,广西水印版画后继无人,开始出现断层,“风情热潮”逐渐退却。直至2000 年前后,广西版画家群体意识、群体力量才稍有觉醒,渐次增强,以雷务武、傅俊山、黄道鸿、王剑等为代表的广西第四代现代版画家崛起。这批以学院版画为主的群体以黑白木刻为主展开了集中性创作,掀起了黑白木刻创作的短暂高潮,被中国版画界称作“黑白广西”,深刻影响了当下广西黑白木刻的形态与图式。

其中,雷务武在版画领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作品注重抽象的审美情趣,如其代表作品黑白木刻《心迹一》,虽然其画中的花瓶还留有物象的基本特征,但其作品内涵的基本框架已由构图形式的张力所代替,摆脱了具体物象的束缚,以符号构成来承载作者审美情思,陈述其现代意识与情怀,给人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此外,包括《心迹》系列、《天象》系列以及后期《突围》系列和《异变》系列等也不断尝试,画面逐渐转向抽象,舍弃了可辨识的物象,完全摆脱了具体物象的束缚。雷务武用从新兴木刻传承下来的传统刀法表现一种拟人化的观念,表现人在自然外力下的反应,他在黑白木刻上的不断探索使黑白与生俱来的对比强烈、沉重气质转化为丝绸般的温润与轻盈。

二、广西现代版画发展现状

抗战时期广西版画的创作,在中国现代版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版画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华丽篇章;陈烟桥等一批著名版画家、教育家以拓荒精神投身壮乡美术教育工作,使版画学科的建立从无到有,为广西版画培养了大量的后备人才;广西少数民族风情版画发展繁荣,建立起属于自己独特的视觉审美,成为中国现代版画史上极有影响力的版画创作流派之一;20 世纪90 年代广西黑白木刻的异军突起,为版画的传承与发展拓展了形态与图式的多样性。进入二十一世纪,当面对伴随现代性进程而来的生存焦虑、文化迷失,广西当代版画的创作题材转向当代绘画精神传递与图像观念扩展,以李翔、姚浩刚、徐宇、王军、刘坚等为代表的第五代版画家成为了广西现代版画的顶梁柱,他们撑起了整个广西版画的教学与创作,担负起广西版画人才培养的重任。代表作品有姚浩刚《静默》系列、李翔《西藏》系列、徐宇《空山清风》等,这些作品蕴涵着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对本土文化的生活体验,用迷离错置的图像传达叙事信息,纯化了版画语言和语境。

2021 年以后的广西现代版画创作渐趋多元化。年轻的版画家正在不断成长,逐步形成了一股新兴的重要力量,如安海峰、利国杰、刘铸、梁业健等,他们的作品从各自的审美角度表现了对当下的思考和判断。除了声名在外的黑白木刻外,广西水印版画与丝网版画在全国性比赛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青年版画家梁业健,他的水印木刻吸收了中国传统水印木刻的精湛技艺,从构图、刻工到印技都追求一种简洁、干净、精雅的现代风格,达到了讲究、精湛的专业水准。其创作的水印木刻《青影》获得了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这一殊荣的获得是广西版画创作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极大地激发与鼓舞了广西版画家的创作热情。

三、推动广西现代版画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虽然在本体建设、观念转化、创作题材、版画技法与视觉语言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广西版画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高校“三版”(铜版、石版、丝网版)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不平衡,版画创作与交流平台较少,公众对版画的社会认知度较低,地方版画创作队伍日渐萎缩等,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广西版画未来发展之路的担忧与思索。对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广西版画发展的探索与思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高校“三版”工作室的建设

2021 年举办的第一届广西版画作品展共收到331位创作者投稿作品共计505件,最终120件作品入选。入选作品中木刻版画共计86件(黑白木刻41件、水印木刻31件、套色木刻14件),占比高达七成;其余版种为铜版画11 件,数码版画9 件,丝网版画6件,综合版画5件,石版画3件。

针对第一届广西版画作品展所呈现出的整体面貌,笔者认为:一是从新兴木刻时期的“广西版画研究会”,到陈烟桥先生的影响,都为广西木刻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二是木版画制作便捷,不囿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即不要求专业的制版印刷设备与工作室,只需几把刻刀、几块木板与一张书桌足矣,有“虽极匆忙,顷刻能办”的优点。三是木版画有版种自身的视觉语言特点,作品尺幅不受印刷机器的限制,更得创作者青睐。

同时,这也反映了广西区内高校“三版”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的不平衡。由于铜版、石版、丝网版对制版印刷设备和工作室等外在条件的要求与依赖度较高,如铜版、石版、丝网版的制作常使用带有腐蚀性的化学品,故而对工作环境有特殊要求;同时,它们的用材也十分讲究,因此当前除了南宁与桂林部分高校拥有完善的“三版”工作室,能够充分利用设备条件展开创作外,广西其他地区的高校均无法顺利开展创作。版画制作条件的匮乏,印刷设备的缺失,客观上限制了版画的发展,因此加强广西区内高校“三版”工作室的建设,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二)加强版画创作与交流平台的建设

广西艺术学院版画系主任李翔教授在2021 年第一届广西版画作品展研讨会上提到:“广西版画实力还是比较强的,版画作品多次入围全国美展并获得奖项即是最好的说明。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广西版画的社会认知度还比较低,由于设备条件与创作环境的限制,大部分创作者都集中在高校,缺乏与社会的联系,颇有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意味。于是我们就想着举办这么一次展览,把大家聚集起来,把作品推到公众面前,从而加深公众对广西版画的认知。此外,我们也想通过这次展览建立一个评价机制,让参赛者能够在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平台中获得对自身的认识,找到自己的定位。”此外,李翔教授在谈到广西版画生态土壤时也曾忧心地说:“即便大家在塔尖上站得再高,如果回望脚下,没有一寸版画生存的社会土壤,那谁也将生存不下去,所以必须要拓展生存空间,把版画推向社会。”

因此,举办广西版画作品展是众望所归。版画作品展的举办,为广西版画创作者提供了一个施展艺术才华与艺术理想的平台,也拉近了公众与艺术沟通的距离,不仅有利于整合行业资源,扩大广西版画的影响力与知名度,而且能够持续地促进版画人才的培养,凝聚版画队伍力量。此外,举办类似活动也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陶冶观众情操,增加公众对广西版画的认知。笔者在此希望广西版画作品展能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下持续举办下去,同时增加版画个展与群展数量,进而加强与完善广西版画创作与交流平台的建设。

(三)提高版画的社会认知度与认可度

版画是属于大众的艺术,目前来看,版画艺术要“飞入寻常百姓家”亟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提高公众对版画艺术的认知度。版画制作过程相对复杂,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在审美上具有精英化特征,艺术欣赏的门槛较高,无形中加大了版画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通过不断增加版画展览次数,提高相关活动质量,使区内更多民众有机会接触和认识版画,从而消除这种距离感,实现版画的公共性。

第二,提高公众对版画艺术的认可度。版画因其具有可复制性而具备“共享”属性——因复制而摊薄的市场价格使得普通民众也能接受,而其艺术价值却不因共享而被削弱,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的审美水平。但目前广西区内民众对版画艺术的认可度较低,公众的购买意愿不足,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版画艺术交易市场。广西艺术学院的师生曾在拓展版画空间、向社会推广版画方面进行过一些实践与尝试,他们选择价格相对亲民的小版画或者藏书票,以及一些以版画内容为设计元素的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如明信片、贴纸、手机壳等参加创意市集,或是举办一些小型的社区展览,这些尝试都获得了较为可观的销量和不错的宣传效果,说明版画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笔者相信,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也将快速增长,如果再加以社会推广与传播,广西版画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四)加强版画创作群体的建设

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版画创作生态无疑包含不同层次的创作力量,目前广西版画创作生态的主体为依托高等院校的创作群体,地方性的版画创作则处于辅助地位。高等院校培养的大批版画人才在脱离学院所提供的适宜的创作环境后,因生存与生活的需要,只能选择从事与版画无关的事业,这样的情况亟须得到政策支持。政府层面应建立长效推动机制与激励政策,通过举办版画展览等相关活动,为各层次版画群体创造一个可以施展才能的平台,并适当给予优秀版画创作者一些经济补助,从而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热情,扩大地方版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营造充满活力的创作环境与氛围。

此外,可依托广西区内艺术类高校营造版画创作良好氛围。如邀请区内版画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以活动促创作,从而提高地方版画创作者的技艺,提升创作水准;还可通过创建基层版画创作者基地,加强版画群体建设,进而形成集群效应,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形成文化产业,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版画群体的创作积极性,还能创造经济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广西版画经过几代人的不懈探索与传承发展,其创作题材不断丰富,建立起独特的视觉审美,确立了地域性创作资源,开设了系统的版画专业和版画课程,一批较为稳定的版画创作群体业已形成,创作内容与形式日趋多元化发展。回顾广西版画发展历程,我们得以了解前人留下的文化精粹;探讨广西版画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化过程,可让我们获得新的启示;思考广西版画发展现状,能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广西版画发展的痼疾。总而言之,深入研究广西版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有助于促进广西版画可持续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广西版画未来发展前景。因此,立足时代发展,挖掘本土创作资源,从而打造具有时代特性、民族特色、国际视野的优秀作品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思索,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猜你喜欢
版画家木刻版画
版画作品选登
中流砥柱(黑白木刻)
《魂之跃》减版油套木刻
木刻年画
挥刀向木,大爱无声——著名版画家戴政生教授抗疫作品选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工友艺苑
版画之颠——当代著名版画家张敏杰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长征(木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