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旭旺
呼和浩特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
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也随之历经了多个阶段的革新与发展,尤其是收入管理上,建立起了国家和企业、地方的良性化分配关系,但与此同时,支出管理方面仍旧有诸多不足,亟待更深层的革新,这正是本论文进行深度分析的重要意义。
部门预算改革是财政预算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编订的部门预算大体囊括了一般预算、基金预算等内容,主要用于体现该部门的具体收支状况。部门预算收入要求各部门要按照往年收入状况以及下一年度增减变化因素加以核算和估测,依照收入的类型逐一进行核实,对该部门组织的行政性收费、其他预算外收入等予以具体的核定。部门预算支出命令各部门要严格遵守国家当前出台的经费政策,来核算部门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依照预算年度全部因素和事由,分先后主次顺序的核算出每一级科目支出的具体需求。像工资等支出必须要依照编制中的实际人数来核定,公用经费则要依据部门分类分档定额项目来预算,基本建设、科技等专项专款则要对项目加以实际论证,依照论证结果来给出大概的支出概算。总的来说,是要按照政府所订立的经济发展目标和部门任务指标,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中的专项支出加以分类,订立具体规划,年度的预算必须要编制细致,详细到具体的项目类别。开展部门预算,把预算支出依照部门、支出项目加以分派,是当前预算制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原因有如下几点:
其一,财政支出预算编制不科学合理。预算编制较为粗略,之前上报的预算草案中没有相关具体数字,所以是依照功能来分类,不够细致化,而且预算也未细致到二级单位,因此会常常引发上级下级挤兑、行政事业挤兑等问题。而且,资金到位的时间非常长。在人大审核之后,每项预算分配给哪处并不清晰,只能依照功能分配给财政局各大职能处室,由处室展开再一次分配。这种模式必然会令资金下达时间不断延长。另外,预算执行也欠缺规范化标准。预算刚确定甚至还未确定时,要求追加预算的文件会先到,从而令很多项目必须要立马进行追加。
其二,财政资金支付制度科学性不强。传统预算执行的是分散支付制度,其程序是部门按照年度预算指标、用款进度来编制请款单,而后交予财政局主管处室,处室审核之后转交给预算处室,再审核后,按照库款调动实况,填制凭证,将预算资金自国库拨冗到各部门,这一制度令支出过程远离了监督,极易引发各类腐败问题,而且也使得财政资金支付、储存变得散乱化,引起资金滞留,大大影响了效率。最后,传统预算体制下,各部门各单位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是各自进行的,从而使得采购过程不够透明公开,而且也不利于规范化竞争,极大的阻碍了市场的统一化管理。
我国财政部门实行的是一个持续完善的财政体制。一方面,由于现行的财政收支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目前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需求极不吻合,该制度在资金负债核算方面存在诸多瑕疵和不足。资金实际交易当中,由于不能对后续付款进行有效的核实,导致了费用计算的准确性不够。而我国现行的财政预决算体系仍然沿用了传统的财政体制,但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始终保持高速化模式,增长态势较为良好,而且政府职能也随之产生巨大变革,和国际有关制度的联系更为密切,所以滞后、落伍的制度是没办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推动社会经济以及自身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健全的。
目前,我们的社会和经济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政府职能也随之有所革新,但无论如何改变,创建良好的公共财产体系这一终极目标是不会改变的。可按照目前现实状况来看,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不够健全,当中暴露出诸多漏洞和失误,最具代表性的一方面就是核算过程极为简单,现实操作当中,核算报表的内容并不完整,无法把目前的一些真实问题全面高效地反映出来,而且,这些非常重要的金融资料,如社会保障局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国有资产的保障,没有进行全面公开化、透明化的明示,同时也无法将其当作绩效报告上报给政府。如此便会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公开性大打折扣,不但影响了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进程,而且也无法充分发挥出应有的实际价值和意义,阻碍自身的持续化发展。
从上述所阐述的问题来看,财政预算支出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唯有加快改革步伐,才能推动其自身和经济发展、时代发展的同步。
部门预算在现实操作当中,最关键的是对部门的全部支出、收入展开相关联的反应举措,里面包含了所有的预算,并且会在第一时间将预算的实施情况汇报给所有人,在这个期间,绝对不能有丝毫的差错。为了规避防御这种状况,在实施的过程中,大多数都是以部门预算管理的功能为对象。因此,对我国财政部门内部核算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也有较大的需求。在预算编制方面,行政机关是财政和预算单位之间的纽带,而行政机关又是财政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实际运作中,根据部门预算的实际需求来实施;财政经费通过国家财政拨款,中央拨款到各预算内,中央银行自身的转账可以取消。这一情况下,资金的监督以及管理执行人都是财政部门,这样就能从最根本上保证财政和监督机构的独立性。二是预算单位目前的财政收支比较单一,许多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上级补助等,但如果从整体改革和部门预算改革来考虑,事业单位自身的收入要和政府预算单位的收入相协调,如此方可确保部门预算改革的成效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运行中,根据实际情况,将政府购买的实施逐渐推进,是我国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改革所必不可缺的一环。只要是纳入政府采购计划、编制中的物品、劳务等,通常来说,都是政府采购机构进行的,国家财政可以通过财政为供应商或服务单位提供资金。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拨款在财政收支中的实际运行轨道日益凸现。机关单位的购买活动不仅涉及到国家的财政拨款,也涉及到其它的财政拨款。实际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由国家领导,实行统一的支付和管理。目前,我国的政府购买活动日益增多,而财政总决算则对大多数的财政经费的具体支出、用途、金额等进行了详尽的核算,按照财政给供货商的拨款真实数据展开全方位、高效率的财政预算控制。
我国目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是执行渐进式的方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不能变更部门预算单位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其次,不能变更部门单位财会人员的主要职责。第三,不能变更人民银行国库局的职责。与此同时,也不能对部门所设立的账户进行销户。不过单一账户或者其他政府预算改革措施能推进部门设立账户的逐渐销毁。各地区改革方案尽管各有千秋,但都具有同一个特征,就是没有变更现行预算的框架,展开单一账户、统一资金结算方式,大部分进行统一化的财务管理,实行零户统管。
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执行,打破了传统预算资金的流转程序,促使传统财政总预算会计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再一次迎接新的变革。传统财政总预算会计收到财政收入、总预算会计向预算单位所拨冗的经费、预算单位收到总预算会计拨入的经费、预算单位向财政总预算会计上交预算内外收入、预算单位向下级预算事业单位转拨经费等业务的发生和会计核算都会出现天翻地覆的变革。传统预算单位会计的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会大受冲击。
比如,预算单位薪资会由财政经由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薪资卡模式直接进行支付,这时,财政总预算会计会按照拨款的数额做出一笔支出记录明细。预算单位在当前制度下,要做一笔收入,还要做一笔支出,如此操作其实是和收付实现制的准则相违背的。
财政部门对财政支出资金展开全过程管理模式,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监控对象拓展至原先的预算单位会计,对预算单位会计的依重度有所减轻,财政支出也就是现实的购买性或者转移性支出。各行政预算单位因为是隶属于政府的一部分,所以资金全都属于是财政资金,必须要经由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收付。而相应地,所有的资金活动也会经由总预算会计反映。换言之,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预算单位会计的关系是,前者是总、后者是分。两者组成了政府会计。而会计目标则是为财政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事业预算单位除了财政资金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则无需国库单一账户统计,所以具有较高的独立性。不过因为和政府会计具有同样的非营利性、公共性等,加上我国事业预算单位实况和财政总预算会计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尽管目前呈现出较高的独立性,但这种现状并不会维持很久,伴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的会计制度并轨,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制定一个预算开支限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极其复杂和繁重。建立一个科学而又完整的企业工作定量评价体系,这是一个重要的保证,能够确立单项业务工作的实际定额标准,从而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功能和作用。第二,需对业务工
从现行的实际预算工作情况来看,不难看出,在预算编制实施过程中,至少有三到四个多月的协商工作。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领域,打破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实际操作当中,要加强各个部门间的互动和联系,全面详细的了解部门实际情况,实行针对性措施,真正实现对财政资金支出结构的梳理和调整,从而保障资金的总体应用效率可不断提升。
同时,要不断推进部门预算规范化编制,自基层单位向上层级汇总,逐级编报,确保部门预算更为全面、真实和科学,如此可提高基层单位预算管理的水平,也能推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根据实际情况,实行部门总体预算,加强政府采购与国库集中支付的衔接,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更快速更有效的适应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另一方面也能够自源头处保障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
最后要不断提高预算的法律权威性。经批复的部门预算是政府总预算的构成内容,是依照《预算法》规定程序所编制而成的,通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批准而全面实行的,是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的。预算一旦确立,必然要遵照执行,任何人在不经规定程序审批的情况下,都不能肆意修改。必须要建立和提升预算的权威性,严禁肆意更改资金的用途规模等,确保预算执行的严肃化和规范化。
总而言之,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我国的财政预算支出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自各个层面着手,突破传统预算编制的弊端和不足,提升自身的改革速率、质量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