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与诊断分析

2023-12-17 07:02王洪华王荣芳
中兽医学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胸膜猪群传染性

王洪华,王荣芳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种畜繁育中心,内蒙古通辽 02840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目前已成为是世界范围内生猪养殖的常见、高发疾病。近几年,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我国也表现为广泛流行,由于养殖环境和外部环境日益复杂,该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为胸膜放线杆菌感染致病,病猪伴有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病情严重可导致死亡,同时随着病情进展也会导致消瘦、生长迟缓等其他症状,严重阻碍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养殖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发现后采取有效的方式准确诊断,不断提高防治水平,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为养殖业的发展夯实基础。

1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概述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为病菌感染引发,致病菌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阴性菌,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可发现微小至中等大小的病菌,一些呈丝状,进行染色处理,两极浓度显著升高,观察表面可发现荚膜,并未出现芽孢,无运动能力,体外培养需要充足的营养,同时其性质厌氧,生长环境对CO2的需求非常高。多数情况下,其在60 ℃的高温环境下20 min内即可被杀死;75℃下病菌存活时间约5 min。目前发现该菌有诸多血清型,代谢阶段产生一定数量的毒力因子,常见的有蛋白毒素、脂多糖等,具有一定的毒力。体外培养对糖类的分解作用较强,如葡萄糖、甘露糖、蔗糖等,尿素酶试验结果显示阳性,还原为硝酸盐,并未产生氯化氢,V-P试验或MR试验显示为阴性。

另外,针对致病菌可采用常用的消毒药进行杀灭,效果确切,常用消毒药有碘伏、过氧化氢、消毒酒精等。2~5月龄猪只免疫力较差,尚未发育完善,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主要侵袭对象,其他日龄段的猪也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但是通常症状并不明显,难以被及时发现。

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特征分析

20世纪90年代及本世纪初,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表现为大规模流行,对生猪养殖业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之后因为疫苗的研发和全面普及,以及越来越多敏感兽药的出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并未出现大规模暴发,具有局部小范围传播的特点,只是在个别地区猪场出现,但是仍不可小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传染性极强,对病猪、潜伏期感染猪以及康复时间较短的病猪而言,可经由环境排毒,是该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病猪可在感染后1~2 d内导致猪群全部感染,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育肥期病猪具有较高的致死率。通过免疫接种核菌或自然感染猪均能够生成免疫应答,10~14 d后检测血清可发现滴度较高的抗体,抗体水平在1~1.5个半月达到高峰,对同血清型的病毒感染具有抵御作用。

应激因素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特别是一些饲养周期较长,猪舍环境潮湿、噪声大、通风条件较差及高温环境下生长的猪,其发病率更高。不同地区发生猪传染性胸闷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一定的不同。例如:新疫区的猪群普遍免疫力较差,感染后病菌传播速度极快,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一些老疫区由于淘汰与有选措施,猪群具有更强的抗性,因此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以散发出现为主要特点,整体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同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与其他因素密切相关,如疫苗免疫情况、饲养密度、营养状况及药物的使用等。此外,如果饲料的霉菌毒素不合格,且长期喂养必然会影响猪群的免疫力,无法抵抗外来病原以及体内致病原抵抗力较差,是导致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高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3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症状表现分析

在潜伏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因病猪实际情况的不同,其症状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病猪感染后1 d左右便可发病,部分病猪可能1周左右发病。如果猪群普遍免疫力较差,且猪场养殖管理水平低下,疾病发生率较高,感染后具有较短的潜伏期,反之,当猪群具有较强的免疫力,且营养情况理想,猪场养殖管理规范,且定期进行免疫接种,能够延长感染后的潜伏期。根据疾病进展及病情的轻重缓急,可将其分为下述几种类型。

3.1 最急性型

该型多发于免疫力低下,且合并其他并发症的幼龄仔猪,未出现明显症状病猪突然死亡,一些病猪死亡前伴有高热症状,体温高达41~42℃,精神不振,食欲衰退,且伴有一定的腹泻、呕吐。死亡前伴有明显呼吸困难症状,躺卧病猪具有腹式呼吸的表现,对其口腔、鼻孔进行观察,存在带血黏液,呈泡沫状。其黏膜表现为蓝紫色,多伴有心力衰竭、脉搏波动大等症状,病程较短,通常在4 h以内,无有效治疗时间。

3.2 急性型

急性型是该病的最常见类型,通常情况下病猪具有较长的发病周期,初期病发时体温骤升,通常在40 ℃左右,食欲明显下降,呼吸乏力,以腹式呼吸为典型表现,机体缺氧状态显著,软组织皮肤及黏膜发绀,心跳具有明显波动,耳部及面部发凉,经常性咳嗽,观察其咳出物,为带血粘痰状物质。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死亡或转变为慢性。剖检病死猪进行观察,肺部颜色为紫红色,病灶范围质地坚硬,切面类似于肝组织,肺小叶存在大量胶冻样液体,呈血红色,鼻腔内存在带血泡沫,病程通常在2~4 d左右。

3.3 慢性型

慢性型通常病程较长,病猪表现为慢性、长期发病状态,不伴有明显高热症状,发病过程中伴有一定的咳嗽症状,生长发育深受影响,食欲逐渐降低,单纯病菌感染通常不会引发死亡,如果出现继发感染且症状严重,例如慢性型病猪在疾病后期出现其他病原感染,如巴氏杆菌、肺炎球菌、支原体等,可导致症状加重,死亡率提高。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观察到肺部为病灶集中部位,沉积大量纤维素性物质,对原因进行分析,是渗出液中析出纤维蛋白引发,当病猪的病程较长,对沉积物进行观察,呈黄色胶冻样,且肺膈叶存在一定数量的结节,周围结缔组织具有较高的密实度,观察其肺表面及胸壁,存在明显粘连。

4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1 诊断方法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方法较多,初步诊断主要依据病猪的症状表现及剖检病变情况,而准确诊断则要进一步进行实验室诊断,可供选择的方法较多,如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检验、镜检法等。镜检法是目前应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具体操作时,主要将病死猪的肺坏死区病料放置于载玻片上,染色处理后全面观察,当观察到革兰氏阴性,两端存在着色菌,提示极有可能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因为巴氏杆菌也具有这一特征。之后操作者在巧克力琼脂上接种病料,同时在5% CO2环境下进行培养,合理设置环境温度,保持横纹状态,1 d后进行观察。如果存在溶血性小菌落快速生长繁殖的现象,则需要借助CAMP试验进一步诊断,主要检测脲酶活性等相关指标,结合生化检验结果进行确诊。血清学试验也是一种诊断准确性较高的方法,其原理为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ELISA)。分子生物学试验主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核酸的特异性核苷酸序列引物进行设计,针对病料中的核酸物质,采用扩增处理方法,由于引物的特异性强,扩增后如果结果为阳性,说明猪存在病原感染情况,可确诊疾病。

具体生产阶段,除了上述诊断方法外,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方法进行划分,具体包括猪群定期检查及可疑猪个体检查。猪群定期诊断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猪场,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疫病的监控,需要每季度进行检查,以抽检方法为主,对猪群病原体的带毒率进行监测,为群体防控提供重要依据。因为部分猪群的病原存在形式相对特殊,表现为条件致病性,药物净化作用不明显,则需要做好养殖管理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应激因素的影响,减少疾病发生。可疑猪的个体检查主要针对伴有明显症状恶点病猪,及时隔离处理,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检验,主要用于中小规模恶点猪场,发现病例后积极治疗,或者采取紧急避免扩散等措施,避免感染范围扩大。

4.2 治疗方法

目前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以药物治疗最为常用,抗生素为主要治疗药物,需要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敏感,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抗生素有土霉素、多西环素、硫酸头孢喹肟、恩诺沙星等[7]。因为肺部是病原诸位集中的部位,因此注射治疗的效果更好,药物经注射后能够在半小时左右达到血药浓度峰值,较短时间内便可抑制、杀灭机体中的致病菌,生物利用度较高。除了采用上述治疗方法,还需要遵循对症治疗的原则,例如咳嗽、呼吸困难及高热等症状明显的病猪,可选择中药方剂灌服,如麻杏石甘口服液,并选择氟尼辛葡甲胺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肌肉注射,有助于减轻肺炎相关症状。通常情况下,该病至少需要3 d的治疗方可减轻病猪相关症状。除此之外,待病猪病情好转后,虽然病原体得到抑制,但是病猪肺部坏死区域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因此要注意机体调理和营养补充,养殖人员可以将适量复合维生素B、鱼肝油、微生态制剂等加入饲料中,有助于减少疾病对后期生长的影响。

5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预防措施

5.1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

针对出现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的猪场,猪出栏后进行全面清洗消毒,空舍时间至少一个月。新猪入场后,将适量敏感抗生素放入饮水和饲料中,使用3 d,抗生素可选择土霉素、恩诺沙星、磺胺嘧啶等,避免残留病原影响猪群健康。对病死猪实体或完成采集的病料进行无害化处理,可深埋或焚烧。不同猪舍养殖人员避免相互串舍,做好饲养器械、用具的清洗、消毒工作。加强对兽医及养殖人员的专业培训,便于及时发现病例,尽早隔离传染源。做好消毒工作是切断传播的主要途径。日常工作期间养殖人员要做到严格消毒,结合猪场规模调整消毒次数。猪场周围地面撒石灰粉,确保地面干燥,门口设置消毒池,保证全面消毒。消毒池入口可设置人员消毒通道,采用雾化消毒方法,提高消毒效果。

5.2 科学接种疫苗

疫苗是预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目前主要采用三价灭活疫苗,因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在2月龄后感染发病,因此首次免疫接种时间为5~6周龄。接种疫苗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机体产生抗体,且生成诸多B型记忆细胞,如果出现二次抗原刺激能够增殖并分化为效应B细胞,最终产生抗体。首次免疫接种后3~4周进行第二次免疫接种,保护的时间约半年左右。针对种猪群,妊娠母猪的接种时间为产前6周和2周,保证血清具有高滴度抗体,通过脐带传给仔猪,进一步提高保护效果。种公猪每年进行2次免疫接种。

5.3 减少外来病原传入风险

开展日常养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除了养殖人员及本地兽医,严禁其他无关人员随意进出生产区,尤其是外来人员,如兽药、疫苗、饲料等生产厂家的工作人员、饲养相同品种动物的养殖人员、屠宰场工作人员等。如果需要其他外来人员的进入,应更换专用衣物及胶鞋,常规消毒,保证无病原携带方可进入。确保养殖场岗位人员、饲喂工具等固定,积极采用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如果需要从外界引种,应全面做好调查工作,入场后隔离观察至少1周,未出现异常情况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另外,养殖阶段执行全进全出机制,严禁不同品种、日龄及批次混群。

综上所述,做好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诊断和综合防治工作十分必要。该病特征和肺疫等其他呼吸道感染病症相似,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如果耽误治疗时机或选用药物不当,极易延误病情或导致病情加重。预防是该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对养殖区域猪场进行定期监测,积极预防疾病,如果发现可疑猪,养殖户应及时将其隔离,之后采集病料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诊断,确诊后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早期治疗十分必要,有助于提高病猪康复率,且减少疾病对生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保障养猪户的经济效益,提高综合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胸膜猪群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