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季 刘国峰
淮海戏源于江苏省淮海地区,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淮海戏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丑角从淮海戏产生时起一直延续到现在,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内涵,其经典剧目在中国戏曲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淮海戏产生于清乾隆年间,发展至今已经有二百多年历史,由“拉魂腔”发展成为“三小戏”。“三小戏”由小生、小丑、小旦组成,因为伴奏乐器为三弦所以又被称为“三刮调”。在淮海戏二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从开始初期的一人演唱一人伴奏,拿个板凳到别人家门口坐在那唱(因此也被称为打门头词);到发展中期以家族或者亲友组成十多人的戏班,伴奏乐队拿个长板凳坐在一边伴奏,艺人打地毯在地上演出;再到发展后期,也就是解放之后,从地上演出搬到舞台上演出。杨秀英老师曾在央视戏曲频道《快乐戏园》中提到有人说“淮海小戏,也能搬上舞台演出了,就成大戏了”,从此有了灯光、布景。现今,已经有了许多专业淮海戏团在演出,也有许多民间戏团在演,在农村更是有许许多多的淮海戏迷在传唱淮海戏。
淮海戏的丑角分为“男丑”和“女丑”。其中,男丑凭借人物性格的插科打诨、幽默诙谐享有更高的艺术地位,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在淮海戏的发展历史过程中,丑角艺术的发展及演出呈现出了自己的特色。在《淮海戏志》列举的19 部淮海戏传统剧目角色行当一览表中可见,有13 部剧目中都有丑角这个行当,而且有的剧目里不只有一个丑角。
丑角是淮海戏表演中不可缺少的角色之一。根据表演形式和角色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淮海戏丑角分为以下几类:
1.男丑:男性角色,常常扮演幽默滑稽、机智灵活、口齿伶俐的角色。
2.女丑:女性角色,常常扮演有趣可爱、机灵聪颖、善解人意的角色。
3.儿童丑:儿童角色,常常扮演调皮捣蛋、机灵活泼的角色。
4.马戏丑:马戏角色,常常扮演技艺高超、滑稽搞笑的角色。
5.丑形角:外貌奇特、性格古怪、形象丑陋的角色,常常扮演滑稽搞笑、可爱憨厚的角色。
淮海戏丑角根据表演形式和角色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男丑、女丑、儿童丑、马戏丑、丑形角等不同类别,每种类别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特点,丰富了淮海戏表演的内容和形式。
淮海戏丑角的动作特点有夸张、滑稽、憨厚等,角色形象鲜明。1.夸张:淮海戏丑角的动作表演非常夸张,动作幅度大、姿态奇特,常常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角色特点,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2.滑稽:淮海戏丑角的动作表演非常滑稽,动作姿态逗趣可爱,能够让观众忍俊不禁,笑声不断。3.憨厚:淮海戏丑角的动作表演也具有憨厚的特点,丑角往往用憨态来表现自己的角色特点,让观众感受到丑角的可爱和善良。4.角色形象鲜明:淮海戏丑角的动作表演能够很好地塑造出角色形象,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动作表演,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特点。
综上所述,淮海戏丑角的动作表演具有夸张、滑稽、憨厚和角色形象鲜明的特点,是淮海戏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淮海戏独特的表演艺术之一。
从淮海戏的表演来看,其唱、念、做、打及手、眼、身法、步无一不体现出艺术之美。淮海戏丑角行当特有的身法动作有“猪吊腰”“鸡刨塘”“野鸡溜”“脚尖走”“驴打滚”“狗拜年”“鳖爬走”“穿八字”“矮步蹬”“膝盖走”等。
“鸡刨塘”是淮海戏丑角表演中的一种常见动作,其特点是丑角的膝盖弯曲,身体前倾、双手摆动、随着脚步缓慢向前或向后移动。表现人物在追赶前面的人时那种吃力的状态,就是那种很费劲儿的状态。这个动作在许多有追逐、赶路戏份的剧目中都有运用。
淮海戏丑角动作中的“脚尖走”是一种常见的表演技巧。具体表现为,丑角在表演中时常抬起脚跟,脚尖着地,以脚尖为支点前进或后退。这种动作既增加了表演的趣味性,又能够展现丑角的滑稽和灵活性。在表演中,丑角的“脚尖走”还可以配合其他动作,如手势、眼神等,形成完整的表演形式,使观众产生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鬼扯转”是淮海戏丑角表演中的一种常见动作,其特点是丑角身体前倾,双手握拳置于身体两侧,然后快速转身,同时做出夸张、滑稽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形成一种扭曲的、独特的表演形式。表现出表演者在追赶或被追赶时已经精疲力尽、魂不附体的样子。“鬼扯转”的动作表演需要丑角具备较高的身体柔韧性和灵活性,同时需要有稳定的平衡能力,才能够保持身体稳定,完成复杂的动作表演。在“鬼扯转”动作表演中,丑角需要通过快速的身体转动,配合面部表情和动作的夸张、滑稽,来表现出丑角的可爱和善良,让观众感受到淮海戏丑角表演的独特魅力。
“低飞猫”是淮海戏丑角表演中的一种常见动作,其特点是丑角的身体前倾,双手张开,手臂上举,腿部屈曲,双腿交替抬起。这个动作的形象特点是夸张、滑稽、灵活,常常用来表现丑角的可爱形象和搞笑特点。在“低飞猫”的动作表演中,丑角需要通过双腿的张开和移动,配合面部表情和动作的夸张、滑稽,来表现出丑角的可爱和憨厚,让观众感受到淮海戏丑角表演引人入胜的舞台效果。
“驴打滚”是淮海戏中丑角的一种经典动作。它的动作形象生动、夸张,是丑角表演中的一种常见技巧。具体表现为:丑角先将身体向后倒,用双手撑地,然后将身体向前翻滚,像一头打滚的驴一样,动作幅度大、动作速度快,十分有趣。“驴打滚”这种动作的意义不仅在于表现丑角的滑稽搞笑,更在于展现丑角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这种动作要求丑角身体柔软、肌肉协调,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够完成。同时,“驴打滚”也是淮海戏中的一种特色表演技巧,能够丰富演出形式,增强观众的欣赏体验。
“野鸡溜”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表演艺术,起源于江苏省淮海地区。表演者扮演野鸡的动作和行为,与观众互动,并传递出幽默诙谐的氛围。在表演中,丑角扮演者会穿上野鸡的服装,模仿野鸡的叫声,以及奔跑、挑食等随性的动作,与观众互动。整个表演中,丑角演员不仅要表现出野鸡的特点,还要展示出自己的幽默和诙谐,使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节日的氛围。淮海戏丑角动作“野鸡溜”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每逢农历正月初七,淮海地区各地都会举行这样的表演活动。此外,淮海戏丑角动作“野鸡溜”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猪吊腰”是淮海戏丑角的一种动作表演。“猪吊腰”是指丑角在表演中将腰部挺直,同时两手抱住腰部,一边微微抖动,一边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出滑稽憨厚之处,非常逗笑。这个动作源于丑角的表演特点,丑角往往是以夸张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角色,“猪吊腰”则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动作表演。通过这种动作的表演,丑角能够更好地塑造自己的角色形象,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发欢笑。“猪吊腰”是淮海戏丑角表演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淮海戏独特的表演艺术之一,深受观众喜爱。
“憋爬走”是淮海戏丑角的一种动作表演,通常是在表演中丑角受惊或惊恐的情况下使用。它的表演形式是丑角弯下腰来,用手支撑地面,同时将脚踩在空中,手脚交替着向前爬行,姿势憨态可掬,非常逗笑。“憋爬走”这个动作源于丑角的表演特点,丑角通常是以夸张的动作、表情和语言来塑造自己的角色形象,“憋爬走”则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动作表演。通过这种动作表演,丑角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自己角色的特点,同时营造快乐的氛围。
“膝盖走”是淮海戏丑角表演中常用的一种动作表演形式。其特点是丑角的膝盖弯曲,用腿部的力量推动身体向前或向后移动,身体上半部分做出相应的配合动作,形成夸张、滑稽的表演效果。“膝盖走”的动作表演需要丑角具备较高的身体柔韧性和灵活性,才能够保持身体稳定,完成复杂的动作表演。在“膝盖走”动作表演中,丑角需要通过腿部的力量控制身体的移动,同时配合上半身的动作表演,表现出滑稽、夸张、可笑等特点,让观众感受到丑角的幽默。
“穿八字”是淮海戏丑角的一种特殊动作表演。其动作特点是丑角的两腿交叉形成八字形状,一只手扶着另一只胳膊或手肘,另一只手则伸直向前或向上。“穿八字”动作表演的形象特点是夸张、滑稽,常常用来表现丑角的怪异形象和滑稽搞笑的特点。“穿八字”动作的表演需要丑角具备较高的身体柔韧性和灵活性,同时需要有极强的平衡能力,才能够保持身体稳定,完成复杂的动作表演。在“穿八字”的动作表演中,丑角的身体要保持稳定,同时要表现出动作的夸张、滑稽和憨厚特点,为观众带来视觉和艺术上的享受。
“踩高跷”是丑角穿着高跷,在表演中做出各种姿势和动作,以表现出自己角色的特点。
“抖肚皮”则是丑角抖动肚皮,做出夸张的表情和动作,以表现出角色的憨厚和可笑。
“割掌”是丑角在表演中会拿出一把刀,然后割自己的手掌,以表现出角色的勇敢和无畏。
除了这些动作之外还有许多动作比如“筛糠走”“拍腿走”“排水走”等等。淮海戏丑角行当的动作与其他剧种相比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同时吸收了其他剧种的身法动作,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动作。
淮海戏来源于农村生活,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通俗易懂的艺术特征,但是并不意味着其没有内涵、情感缺失。相反,淮海戏的丑角表演善于以小见大,以滑稽诙谐的角色塑造体现出某一群体的特征和本质,反映出某一社会现象,或者体现出时代的缩影。淮海戏丑角动作表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是笑的艺术,美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