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城隍庙琉璃装饰及吉祥寓意探微

2023-12-16 22:38齐辰辉
艺术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影壁正脊城隍庙

□齐辰辉

城隍庙作为中国道教建筑体系的一部分,作用是保护一方平安。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隍庙建筑及装饰不可避免地掺入一些民俗元素以代表人们美好的愿望。明清时期琉璃烧造技术达到顶峰,此时琉璃制品广泛应用于皇宫、寺庙等建筑,图式、花纹等都包含一些美好的寓意。

琉璃也作“瑠璃”,佛教“七宝”之一。中国古代最初制造琉璃的材料是从生产青铜器的副产品中得来的,因为难得,所以在当时比玉还珍贵。关于琉璃的起源,目前有三种说法,分别是西汉起源说、晋代起源说、北魏起源说。由于目前争论尚多,只能定义琉璃制品大概起源于西汉至北魏年间。

琉璃在脊饰上运用较多。关于琉璃脊饰,最早可追溯到汉画像石中描绘的脊兽,在乐舞六博图中可看到建筑屋顶上有鸱吻、蹲兽图样。脊兽最初起到牢固屋顶、防止雨水渗入的作用,更多在于实用功能,而非装饰,这些脊兽也成为脊饰装饰构件的前身,后来脊饰加入一些花卉、人物、建筑造型,而非单纯的兽,也就不能使用脊兽称呼,而应用脊饰。早期,脊饰的造型几乎都为兽类,唐宋元明清时成为动物造型和其他造型的组合,题材也变得更丰富,此时的脊饰更多在于装饰,是等级地位的象征。

北魏年间,琉璃色彩单一,以黄、绿为主,此时出现了鸱尾,也有一些正脊装饰。唐朝时,佛教盛行,出现了一些佛教题材的装饰造型,在正脊中加入脊刹,鸱尾改成鸱吻,同时色彩也更丰富,加入了蓝色,丰富了琉璃制品的花色、使用范围。从《营造法式》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琉璃脊饰形制较前代更多样,出现了人物、器物、动物等多种造型,出现了垂兽、戗兽、蹲兽的造型,鸱吻也逐渐向龙的形态演变,色彩更丰富,加入了白、褐等色。明清时期的琉璃脊饰在宋元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琉璃、陶瓷的烧造技术进入鼎盛时期,造型更精细,质地更坚硬,色彩也更温润好看,釉色还增加至明黄、翠绿、孔雀蓝、绛紫、乳白等,鸱吻的形式也更复杂多样,其中加入了等级观念,对什么等级用什么颜色的琉璃都有明确的规定。

一、明清琉璃概况

本文所述的榆次城隍庙中的琉璃装饰皆为明清制品,了解明清时期的概况就必须提到三教合一的问题。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本土道教建筑“庙”的脊饰上出现佛教题材的狮象驮瓶、法器、宝瓶等造型。受儒家礼文化的影响,琉璃色彩出现了等级划分,不同阶级使用不同的琉璃颜色。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大封城隍庙,使城隍庙文化得到充分发展。城隍庙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人们的美好愿望大部分凝聚在屋脊之上,脊饰艺术得到空前发展。

山西矿产资源丰富,为烧造琉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明清两朝皇帝为防止篡权,对琉璃屋顶的颜色划分了明确的等级。清朝学习汉人文化,出现了“清承明制”的现象,此时的琉璃装饰出现了风格相似、等级森严的时代特征。此时的琉璃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中国自古以来都信奉五行之术,五行之中的金、木、水、火、土对应的色彩分别是白、青、黑、赤、黄,即正五色。明清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琉璃色彩体现了一种等级秩序,黄色为五色之首,是正统地位的代表,因此故宫、皇家道场、后土圣母等建筑均采用黄色琉璃装饰。

明清时期琉璃烧造技术的成熟,使釉色有了更多可能,出现了琉璃色彩的搭配,有双色配、三色配以及多色配,多为黄配绿、蓝配黄、黑配黄、蓝配黄配绿、红配绿、黑配白等,其中双色配的使用较多。黄绿配色在配色体系中等级最高,仅次于“正五色”。榆次城隍庙中基本为黄绿配色加赭色,可见等级较高。除此以外,一些脊兽的排列、数量也有所规定,分为一、三、五、九等奇数,数目越多,级别越高。

二、正脊及脊刹装饰

(一)正脊装饰

正脊又叫大脊、平脊,位于屋顶前后两坡相交处,是屋顶最高处的水平屋脊,两侧设有鸱吻,正脊两端设置龙吻的称龙门脊,是等级最高的屋脊形式,常见于皇家宫殿或者等级较高的寺庙建筑中,榆次城隍庙的龙形鸱吻(龙吻),可能与朱元璋大兴城隍庙有关。

榆次城隍庙中的建筑除掖门与钟鼓楼外,正脊都采用了琉璃雕花的形式,琉璃雕花大概在宋金时期出现。玄鉴楼和显佑殿的正脊饰为盛开的牡丹和莲花。花卉造型舒展,以一种怒放的姿态呈现,花瓣致密,层层叠叠,间有绿叶相陪;有龙遨游其间,龙体修长,造型严谨,线条流畅,给单调的花朵增添了一丝活跃的气氛。正脊釉色多采用黄、绿两种,花卉为黄色,花卉叶子及屋脊为绿色。

(二)脊刹装饰

脊刹位于正脊正中,造型精美,包含美好的寓意。榆次城隍庙中各个建筑都不乏精美的脊刹装饰,其中修建于明嘉靖年间的玄鉴楼与显佑殿,以及修建于清代的山门与后寝殿较精美。

玄鉴楼脊刹以黄绿配色为主,正中为狮子驮宝瓶,下有牌匾雕刻着题记,有狮象驼莲柱分立两侧,脚踏龙头。狮、象造型精美,龙头怒目圆睁,巨口大张,似有吞脊之势。

显佑殿脊刹以黄、绿、赭三色为主,正中为重檐歇山顶式的两层阁楼(歇山顶式仅次于庑殿顶式,为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等级较高的形式),中间开拱形门洞,下有牌匾雕刻题记,旁边各有一象驮莲柱,象踏龙头之上,造型与玄鉴楼脊刹有异曲同工之妙。

山门脊刹中央为三层歇山顶式建筑,底层开一大两小三个门洞,上有雕刻城隍庙的牌匾,雕刻精细,还能看到立柱、斗拱结构、屋顶脊饰等。两侧为狮、象驮着硕大的葫芦,狮、象下踏蟠龙,龙身鳞片清晰可见,似在空中遨游。

后寝殿脊刹有三座三层歇山顶式阁楼,中间一座较两侧略高,三者形制相似,每层都设有平座、栏杆,底层大门紧闭,门钉、门钹清晰可见。

三、鸱吻装饰

鸱吻,位于正脊两侧,又名螭吻、鸱尾、龙吻,演变过程大体为鸱尾—鸱吻—龙吻,唐代以鸱吻为主,明清时期由龙吻取代了鸱吻。鸱吻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龙的第九子,口阔噪粗,平生好吞,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古代房屋一般为木制,天气干燥时极易起火,将其安置在屋顶有灭火之效。

明、清二代鸱吻的造型略有不同,玄鉴楼与显佑殿鸱吻为明代作品,山门、后寝殿及配殿为清代作品。以明显佑殿鸱吻为例,上饰二龙,一为“吞脊”的大龙,另一条龙的龙头在大龙尾部,龙身盘旋卷曲,身上龙鳞雕刻精细,龙腿健壮,爪子张开,十分凶猛,间饰有卷云纹,好似在云间穿梭。大龙张开巨口,将“吞脊”之势表现得更明显,怒目圆睁,直视前方,增加了屋顶的稳定感;尾端小龙,紧闭嘴唇,目视前方,好似要飞走一般,其后还有一些琉璃小兽雕刻,十分精美。釉色以黄、赭、绿为主,显得庄重大气。

清代作品以山门鸱吻为例,较之显佑殿鸱吻,更夸张,变得更简化,偏向几何形,抛弃了完全写实的形态,舍去龙身,上有一宝剑,好像直接将鸱吻插在屋脊之上。龙头雕刻比较简练,将“吞脊”的状态表现出来,龙尾有似蜗牛壳状的卷曲装饰线条,意在表现龙尾呈卷曲状。釉色同样以黄、赭、绿为主。

四、垂兽、蹲兽及戗兽装饰

垂兽、蹲兽及戗兽位于古代建筑屋顶最险要的位置,多为人物或者脊兽,鲜有植物装饰,也称为屋脊走兽、檐角走兽、仙人走兽、垂脊吻、戗脊兽等,古建行内部也称为小跑或“走投无路”。垂兽、蹲兽位于垂脊,戗兽位于戗脊,为屋脊线上的装饰,常见的有骑凤仙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等,蹲兽在使用数量上有等级规定,均为奇数,常见为七、五、三不等,最高为十一个,数量越多,等级越高。

榆次城隍庙以显佑殿等级最高,釉色以黄绿为主。屋脊蹲兽有五个,分别为骑凤仙人、龙、凤、海马及狮子,列队于最险要的位置,威武庄重。不同的蹲兽有不同的含义。仙人骑凤,也叫骑鸡仙人,骑着凤凰的仙人,又称真人或冥王龙。据说这位仙人是战国齐湣王(齐闵王)的化身,民间有“日晒闵王,走投无路”的说法,传说齐闵王在一次作战中失败,被敌人追到河边,眼看走投无路,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齐闵王急忙骑上大鸟,化险为夷,因此仙人骑凤寓意逢凶化吉。龙为瑞兽,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古人认为龙掌管着降雨,降雨与粮食收成息息相关,代表着人们祈求丰年的愿望。凤代表象征尊贵、有圣德之人。海马,象征着威德入海,畅达四方。狮子,代表勇猛、威严。

五、琉璃影壁

琉璃影壁在民间建筑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壁亦称作照壁、影墙、照墙,是古代寺庙、宫殿、官府衙门和深宅大院隔离前后内外的一种建筑。榆次城隍庙中有四座形制不同的影壁,雕刻精细,位于戏台两侧。

琉璃麒麟影壁较精美,以黄色、绿色、孔雀蓝色琉璃为主,整体色彩沉稳大气而又不失庄重。琉璃影壁为一组左右对称影壁,东西两侧各一座。这样对称式的构图更稳定、平衡,符合中国人审美。对称式的琉璃影壁运用在城隍庙这样的建筑中,更体现出一种威严,符合城隍庙的整体氛围。

奔腾的麒麟位于影壁正中央,为中心式构图,麒麟周围饰以树木山石等纹样,高浮雕、浅浮雕相互配合,这样可以使主体麒麟更突出,观者对画面主次关系一目了然。麒麟呈奔腾回首状,张口咆哮,毛发飞扬,造型处理夸张,身旁刻有云纹装饰,左右有松、竹、梅装饰,迸发着无限的生命力,下有一些几何形的山石纹样,它们都被简化为类似三角形、长方形的样子,简单却又不乏观赏性,同时也能更好地突出麒麟的图案。

戏台两侧还有对称的两块小型影壁,上部为两条翱翔的龙,伴有云纹;下面是山石及奔腾的马匹,山石的形状类似中国山水画石头。

六、吉祥寓意

城隍庙是中国民间城市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修建城隍庙、供奉城隍神必然是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健康平安等,因此将美好祝愿浓缩于一些建筑构建之中,如本文提到的琉璃装饰。在中国古代装饰构建中,龙的数量是极其庞大的,它是人们幻想出来的动物,有鹿角、蛇身、兔眼、驼头、鱼鳞、鹰嘴、牛耳、虎掌、蜃腹,可谓将自然界中所有威猛的动物形象集合起来,代表着地位和权威。古代只有九五至尊的皇帝才能用龙的图腾,民宅建筑是不能使用的,为了实现美好愿望,工匠们便在供奉神祇的寺庙屋脊上做一些改变,将龙的图腾安放上去,在正脊中最常见。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之中,龙更是一种崇拜,它的出现代表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丰衣足食的好兆头。榆次城隍庙山门正脊上的蟠龙装饰也寓意着祈福禳灾的愿望。此外,城隍庙琉璃脊饰中出现最多的就是狮象驮瓶的造型,狮子寓意勇猛威严,驱邪除恶;象同“祥”,寓意祥瑞齐至,在佛教中也有功德圆满的意思;宝瓶是佛家八宝之一,寓意福智圆满,同时有吸附煞气的功能;象驮宝瓶寓意“太平有象”,狮象驮瓶代表吉祥的含义。植物纹样中牡丹寓意富贵祥和,莲花象征高杰,表达了民间期盼仁政、公正清廉之君的愿望;竹子寓意长寿安宁,幸福和谐。蹲兽中的海马象征忠勇吉祥,智慧与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凤比喻有圣德的人。影壁中的麒麟代表“麒麟送子”,是人们祈求后代能人辈出的象征。琉璃颜色同样也包含着人们美好的愿望。黄色琉璃代表崇高,绿色琉璃代表和平、生命、幸福,蓝色琉璃可聚福。

城隍庙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琉璃构建造型精美,寓意丰富,无论不同造型的组合还是琉璃色彩的搭配,都十分精美,是晋地瑰宝。在艺术作品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精美的琉璃装饰依然散发着耀眼夺目的光芒;时至今日,历经百年风雨,这些琉璃构建依然熠熠生辉,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猜你喜欢
影壁正脊城隍庙
人字形屋顶上的艺术
平遥城隍庙,中秋之月
正脊治疗脊源性内科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
别扭的影壁
逛镇江城隍庙街
老北京建筑里的影壁
影壁
门口有道墙
杠杆定位与正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城隍庙里红红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