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朱继平,覃 玲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新型冠状病毒从2019年12月份出现到现在,已经两年多的时间,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教育行业更是面临了各种挑战。高校师生纷纷利用“雨课堂”等在线教学平台和软件开启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模式。近年来,“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对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校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把“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作为己任,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课程思政的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坚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运用思政的方法论、立场、观点、教学,把其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中,使专业课和思政课相互结合,共同发力,两者互相补充,实现育人的理想效果。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雨课堂”将信息技术融入PowerPoint和微信,能帮助师生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建立联系,不仅收录了最立体的教学数据,还支持微信推送、扫码签到、实时问答互动、任务提醒、数据分析等功能,有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课前预习及课后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案,提高了教学效率,让教与学更加明了,对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何在“雨课堂”等在线教学工具中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2]。
“储能材料与技术”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非常丰富,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能量储存的基本原理、热力学基础,储能材料的性能要求、选配方法及热物性测定,对电能、机械能、热能、化学能和水合物储能技术原理和技术特点进行了介绍,着重对一些成熟技术如冰蓄冷空调技术、电能储能技术、蓄热供暖技术、气体水合物储能技术、化学能储存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论述。从教学内容和要求来看,“储能材料与技术”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掌握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各类储能技术的优势、劣势及其发展前景等[3],同时蕴藏了大量的思政元素。
当前疫情形势依旧严峻,新冠疫情防控逐渐常态化,“雨课堂”等在线教学成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其目的是辅助教学,而不是要取代面对面教学,如何使用“雨课堂”提升教学效果,使用到什么程度,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研究、思考、尝试的。“储能材料与技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通过分析该课程及专业特点,制定灵活的在线教学方案,努力开展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培养高质量人才。
要根据当前的时代特征和合肥工业大学所处的区域特点、办学特色因课制宜确定”储能材料与器件“课程思政具体融入点。要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特征,要结合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课程内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扎根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树牢中国情怀。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对应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具有从事新能源材料研发所需的深厚的材料、物理和化学基础,具有相关的电化学知识,具有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最终培养优质的工科技术人才,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因此,我们要根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专业特色及优势,深入研究育人目标,深度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材料工程系教工党支部每两周都会组织政治理论学习,用支部政治理论学习、主题党日等时机,使教师党支部成为推动课程思政工作的坚强战斗堡垒,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内容研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沙龙等,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思政元素,建设课程思政素材库。同时建立课程组,由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资深教授对年轻教师进行进行课程思政帮扶,切实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4]。同时要结合专业特色,改进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接收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中体现教学育人的本质。
“思政”与“课程”的关系,似“如盐化水”,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要坚始终持以专业课程为载体,结合专业特点,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要选择贴近学生思想特点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在需要和思想动态,把我好适度、恰当、自然渗入的原则,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产生教与学的共鸣,才能催发学生良好的接受效果。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课程特点,以专业热点为切入点,找准和思政相关的教学内容,不单向强行灌输,不强加观点,从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出发,把握恰当、自然渗透的原则,让学生融入课堂,既紧扣专业发展又渗透对学生思政教育。如在教授储能材料的关键组成部件-电池的组件、设计、制备方法等内容时,以2016年轰动全球的三星 Galaxy Note 7手机爆炸事件为例,既加深了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同时以积极有效的“课程思政”方式,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5]。
在讲授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知识点时,可以太阳能发电作为切入点。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免费清洁能源,很多地区及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像我国西北地区,常年光照时间比较长,但是经常会遭受大风、沙尘等恶劣天气,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及光电转化效率,新型的“向日葵”太阳能采用扇形螺旋阶梯状结构,同时增设了各种传感器及小毛刷,当风力过大时,电池板能自动闭合,减少了大风及碎石等对电池板的损害,同时在打开及闭合过程中,小毛刷可清除电池板表面的灰尘、鸟粪等物质,达到最佳的清洁效果,由此将新能源专业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激发了学生的专业自豪感、认同感及学习兴趣,体会到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的提升产品性能,培养了学生科技报国的情怀。
民以食为天,粮食作物等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氮元素,空气中含有78%的氮,但植物无法直接吸收,德国科学家哈伯通过大量的实验,终于在1909年,以锇为催化剂,在600 ℃,17.5~20 MPa下,将氢气和氮气转化为氨,发明了轰动世界的固氮工艺,即哈伯法合成氨。该项发明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解决了世界上至少一半人的温饱问题,哈伯也因此获得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合成氨生产工艺不仅推动了科学理论的发展,更是造福全人类的善举,通过历史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及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因此,要结合专业课程特点,适时灵活地嵌入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教学不是简单的“贴标签”,而是要遵循“盐溶于汤”的原则,在专业知识讲授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讲授中的“隐性”特点。要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讲授方式,不能生搬硬套,教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话语。创设平等、和谐、轻松及趣味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参与性。组织好课堂活动开展的逻辑性,教师的价值观念、语言信息、想法态度往往更容易被学生影响与接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推进“课程思政”最理想的效果就是让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即巧妙地融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专业知识,同时深受思政教育。
坚定的政治信仰是高校教师从教工作的政治基础。广大高校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及神圣使命,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感化学生心灵,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育人能力,才能用自己的知识、阅历、经验熏陶感染学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高远的政治站位深刻理解“政治要强”的内在依据、科学内涵,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引领学生成长。同时还要有扎实的学识才能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及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要有仁爱之心才能关心学生,才能用真诚滋润学生美丽的灵魂。
传统课堂仍然局限于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存在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等问题。而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使用“雨课堂”打造了生动立体的智慧课堂,改变了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实时地、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便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使教学过程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作为一个智慧型教学工具,“雨课堂”提供了多种师生交互的工具,实现了实时无障碍的信息传递。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限时课堂测试考察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测试结果即时以柱状图等图形化方式获得反馈数据,利于教师实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同时,“雨课堂”的抢答模式、弹幕互动等功能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前预习环节,也可以通过“雨课堂”向学生推送“微课”等资源,从而方便线下教学中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活动的开展[6]。
课程思政是长久性、系统性、繁琐性的工程,建立并完善评价机制需要经过长期摸索。“雨课堂”在过程式学习管理中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还较为严峻的大形势下,可以从“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提升”、“师生交流互动”、“知识学习与科研实践相结合”三个层面展开探索,建立起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并将其作为“双一流”建设监测与成效评价、学科评估、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等重要内容[7]。
在新冠疫情还需有效防控的大背景下,开展“雨课堂”线上教学及“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一项重要任务,既能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减缓学生的焦虑情绪,又能潜移默化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学知识中,培养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储能材料与技术”课程教学而言,首先要明确该课程特点,之后再从思政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素养、“雨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价机制几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将专业课程教学和课程思政有机统一最终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