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导论”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3-12-16 05:21傅毛生陈德志董永全
广州化工 2023年12期
关键词:导论材料科学双语

傅毛生,钟 荣,陈德志,董永全

(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全面整顿本科教育秩序,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把振兴本科的各项举措抓到位,抓出实效,同时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三全育人,是新时期高校本科教育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1]。为此,课程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课程双语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它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高校培养具有跨语种交流及学习能力的国际型、复合型专业人才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材料科学导论”课程是根据南昌航空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理科专业)目标定位与特色而设立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主要介绍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让学生从材料的结构、性能与工艺之间关系去认识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等三大类材料[2]。“材料科学导论”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该课程建设对于促进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建设和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格、优秀科学素养的德才兼备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但是整体仍存在教学观念落后、管理欠规范、双语师资严重不足、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以及缺少合格的双语教材等问题。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双语教学活动是一个探索中的难题[3]。笔者结合“材料科学导论”课程的双语教学心得与经验,对影响当前课程双语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问题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与改进,教学实践表明它较好地达到了提升课程双语教学的质量和育人效果的目的。

1 影响课程双语教学环节中问题的因素

1.1 课程双语教学目标及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也不例外。双语教学目标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清楚普通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关系。双语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还是传授专业课程的知识,这一点和非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其次目标在关注专业知识和运用英语表达、获取专业内容的前提下,侧重于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模式的养成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国内部分高校对双语教学的目标认识不到位,没有弄清楚基础英语、专业英语与双语教学的区别,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略了双语课程教学的本质是传授专业知识这一事实,单纯从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拘泥于将主要的授课环节集中在专业词汇与句式、语法的解释上,从而无形中将双语课程上成了基础英语课程或专业外语课程[4],同时降低了所传授专业知识的挑战度和难度。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教高司函[2001]4号)文件规定,双语教学是指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采用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教学讲授专业知识的时间为课时50%及以上的一类教学模式。双语教学中的这个“双语”该如何量化,是每一个双语教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最大化的使用英语,而不应一味地追究教学中使用的英语和汉语的比例[5]。围绕双语教学目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进行设计,哪一部分侧重英文讲授,哪一部分侧重中文讲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难度动态地调整中英文讲授的比例。

1.2 教材选用及使用

合适的教材直接决定了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接受程度,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双语教学所选用的教材大致有进口的国外原版教材和国内的自编教材两大类。国外原版教材通常被众多知名大学选用,其内容全面,理论讲解深入,知识更新较快,有利于师生了解并掌握学科发展的方向。然而国外原版教材在结构、体系、侧重点等方面与中文教材差距很大[6],加之学术英语用词精深,表述上带有明显的异域文化特征,中国学生在教材内容理解上比较吃力,存在国内外课程设置差异的“水土不服”问题,与课程定位、课程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目标普遍存在些偏差。自编双语教材当然是双语教材本土化的最佳方案[7],但是普遍表现为学科知识肤浅、知识结构偏颇、语言突兀晦涩、信息失真,不能在学科知识表达上体现双语的完美结合,难以满足双语教学对双语教材的高质量要求。对双语教材的遴选与教材中专业内容的取舍、整合等使用问题同样考验着每一个双语课程教师。

2 学情分析及教学评价

根据目前掌握的研究文献以及笔者自身双语教学体会,高校课程双语教学学情分析普遍存在如下特点[1]:学生基础英语水平存在差异,实际口语和听力水平有限,接受能力也是参差不齐;学生不适应英文教学,面对一本厚重的英文教材缺乏学习信心;学习方法单一,部分学生严重依赖教师的课堂讲解,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缺乏“以学生为本”的双语教育理念,双语课教学设计容易搞成“一刀切”;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参与意识,导致课堂沉闷。以非双语课程教学评价取代双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构成单一,往往仅包括平时作业、考勤及期末成绩,过程性考核评价在学生学习成绩中的占比较小,不能体现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课程目标达成度。

3 材料科学导论双语教学改革措施

3.1 整合外语教材与教辅资源满足课程内容“两性一度”

根据“材料科学导论”的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目前与之相适应的国外原版教材主要有美国学者Willia D. Callister编著的国外英文原版名著《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和Willia F. Smiths 编著的国外高校优秀教材《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综合考虑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以及学情分析,选择Willia D. Callister编著的原版教材为“材料科学导论”课程双语教材。该教材很适合“强调共性、强化基础”原则的课程目标,各章节按照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顺序编排,深入浅出,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及思维的迁移能力的培养,适合中国学生的双语学习[2]。由于国外原版教材在结构、体系、侧重点等方面与中文教材差距很大,因而要加强对教材与辅助教材两者的整合融合使得课程内容保持“两性一度”,即:具备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为此,将William F. Smiths 编著的原版教材作为辅助外文教材,将该教材中有关孪生变形机理以及施密特定律等内容整合到课程教学内容和PPT课件中,使学生能够在沉浸式环境中运用英语获取专业内容。同时利用线上学习平台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开辟双语自学空间,开发和整合双语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双语学习主观能动性。

3.2 引入翻转课堂式教学理念构建课前预习、课中精讲多练双语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新教学模式是目前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其本质上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课堂进行了翻转[8],翻转课堂主张先预习后教学,并在教学中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真正实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课程双语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理解和接受专业知识的难度,通过引入翻转课堂式教学理念,在授课前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必要的预习,这样做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减少了课堂教学中的畏难情绪,避免了两级分化。我校“材料科学导论”双语课程采用“课前预习、课中精讲多练”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重点详细讲授课程的重点与难点知识点,在课堂上多练习中加以理解巩固知识,同时对学生课前预习所提出主要疑点作详细解答,师生间互动讨论,最后教师加以引导、点评与总结,除重点与难点以外的知识点尽量安排学生课后自学学习,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英语与汉语讲授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3.3 加强学生引导,渐进把握中英文双语教学比例和进度

根据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是提升课程双语教学效果非常关键的要素。因此对“材料科学导论”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时,首先向学生明确说明如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本课程要开展双语教学?(2)课程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什么?(3)本课程双语教学的授课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和教学设计?(4)本课程考核方式有什么变化?通过阐述这些问题并加以引导,能激发学生双语学习主观能动性,减少了课堂教学中的畏难情绪,可起到增强学生学好该课程的强心剂作用。

“材料科学导论”课程的双语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双语教育理念,教师在授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接受水平,及时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进行双语教学比例的适时调整,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听得懂授课内容。课程双语教学采取英文原版教材,PPT课件全是英文板书,英语加汉语教学形式。对于课程中难点内容主要采取汉语教学,对于课程中重点内容则循序渐进适当增加英语教学比例,鼓励学生在课堂中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尽量营造一个沉浸式的双语学习情境。

3.4 基于“OBE”理念设计课程目标达成度,加大过程性评价

“材料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基于“成果导向——OBE”理念,制订了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策略。在评价机制上,通过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 40%)、课程内实验考核(占总成绩 15%)和期末考试(占总成绩 45%)来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过程性评价(100%)又包括考勤(20%)、自主学习(20%)、课堂表现(20%)、拓展任务(10%)、课堂测验(10%)和课后作业(20%)。通过细化过程性评价指标和依据,加大过程性评价占比(由原来的20%增加到现在的40%),形成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英语进行表达和思维的过程性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双语学习的积极性。

3.5 融入和拓展双语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功能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高等学校推行和实施已蔚然成风[9]。由于双语课程多数采用国外原版教材,从这种角度上说双语课程教学更需要课程思政,并在“材料科学导论”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主动积极融入和拓展课程思政教育。为此,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中相应章节对应的知识点,挖掘、筛选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思政素材,深入提炼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思政素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科技事例、科学历史事件以及我国院士等科学家的杰出成果等,旨在培育大学生的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责任与担当以及“四个自信”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2)学科前沿、科学发现轶事、国内外科学家人物轶事等素材,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3)课程教学团队成员自身科研成果、本校优秀教师和校友的代表性科研成果等素材,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培养学生爱校、爱专业的情怀。通过拓展双语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功能,教学实践表明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4 结 语

高校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达到专业知识掌握要求的基础上,提升英语的水平能力。通过几年来“材料科学导论” 课程双语教学实践,培养出一大批英语水平好、专业技术过硬的本科生和准研究生,学生课程整体成绩和课程优秀率、及格率明显提高,近3年及格率均在90%以上,本课程也被学生公认为最值得好好学习的专业课之一,学生选择本课程作为考研科目人数以及本专业考研率也得到显著的提高。上述改进的双语教学实践措施较好地达到了提升课程双语教学的质量和育人效果,对地方高校课程双语教学有一定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导论材料科学双语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我校省级高水平应用特色学科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福建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艺》2017年优秀审稿专家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使公民有道德:导论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