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前,教师在后

2023-12-15 15:54蒋丹丹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经验案例目标

蒋丹丹

案例中,教师从举办评价会到调整评价方式、评价内容,都是在尝试引发幼儿自评和互评,但为什么效果不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问题出发进行思考。

问题一:該自主评价会真的“自主”吗?

案例中的教师希望幼儿自主梳理游戏中获得的经验,为什么幼儿会感到“评价太难了”呢?仔细阅读后我们可以发现,教师虽然一直强调“自主”评价,但似乎给每一场评价会都加了“限制”。比如,在第一次评价会上,用“搭建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学会了什么方法,有怎样的进步”等问题为幼儿的自我评价搭建了支架;在第二次评价会上,让幼儿在游戏前就定好目标,以便围绕目标收集素材;而在第三次评价会上,又要求幼儿分组开展游戏,在合作中关注同伴的表现,以便收集互评的素材……幼儿每一次都需要按教师设定的框架来评价,而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幼儿感到“评价太难了”。教师为了达到自己预设的提升幼儿评价能力的目标,不断调整着幼儿游戏及自主评价会的内容和形式,幼儿只能一直跟着教师的目标走,评价教师想要他评价的。虽然教师这么做是为了丰富幼儿在评价时的表达,但忽略了“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关系。教师在游戏后可以针对游戏中的某些场景、某些问题组织幼儿展开讨论,但具体说什么、怎么说,都应由幼儿自己决定。教师不能把幼儿“框”住,而应该退后,仔细倾听幼儿在游戏中的所见所想,从而追随幼儿,引导他们去反思,去梳理游戏中的经验。

问题二:幼儿为什么不会“互评”?

“孩子们大多只关注自己的游戏”“在搭建时非常投入和专注,所以没顾得上去关注他人的表现”……从诸如此类的描述中,我们看到案例中的教师急于让幼儿学会评价同伴。然而仔细回看这些描述,我们不禁反思:幼儿游戏时的这些表现是不好的表现吗?幼儿在评价时为什么只谈自己的游戏呢?

幼儿在游戏中有着不同的参与体验,哪怕是在同一组游戏,感受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做的是让幼儿可以自由地用说一说、画一画等方式充分地进行表达,从而感受到有人在关注自己的游戏。教师要耐心倾听幼儿分享的游戏故事,在充分了解之后再进行评价。此外,我们都知道,3—6岁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游戏时,教师要在现场通过拍摄照片、视频等方式,捕捉、记录幼儿的游戏场景,在评价时选取一些有意义的场景进行回放。幼儿通过教师捕捉到的画面,根据自己的游戏体验,找到想要共同探讨的话题,或分享经验,或交流感受,或讨论问题。这样的分享、交流、讨论,才是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的。

教师要放下心中预设的目标,在持续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经验,并且借助自己观察到的一些有意义的场景、事件,引发幼儿的讨论,以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浙江安吉县南北庄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经验案例目标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