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良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涉外安保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2021 年,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办海外安全管理本科专业。专业建设无成型经验可供参考,因此有必要系统研究专业建设的依托,即课程体系问题及优化路径,以裨益于海外安全管理专业建设质量提升。
海外安全管理专业建设要对标国家需求,聚焦能力实现内涵发展。在新形势下,海外安全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以国家需求为牵引,准确界定专业能力,对标能力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围绕专业核心课程构建课程群(见图1)。
图1 海外安全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思路
进入新时代,我国综合国力快速增长,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的同时,海外利益随之急剧增长,风险挑战严峻复杂。海外利益发展规模速度之大之快与海外安全保障能力不足之间产生了紧张关系,并演化为内生矛盾,亟须体系化地提升我国海外安全保障能力。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海外利益保护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见表1)。
表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外利益保护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就提升海外利益保护能力作出一般性要求,如“加强保护力度”(2014)、“逐步提高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2015)、“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2022)等,还对具体哪些方面的能力作出具体部署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把握国家需求、准确界定海外安全管理专业核心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海外沟通协调。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形势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需要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2016),要求通过涉外法治“延伸保护我国海外利益的安全链”(2021),“加强海外利益保护、国际反恐、安全保障等机制的协同协作”(2021),为我们培养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善于沟通统筹、组织协调的能力培养指明方向。二是海外风险管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境外风险问题进行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境外风险防范,完善安全风险防范体系”(2018),“探索建立境外项目风险的全天候预警评估综合服务平台,及时预警、定期评估”(2021)等。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海外安全风险的产生规律和生命周期,对包括识别、监测、评估、预警等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进行系统阐述,为培养海外风险管理能力提供科学指南。三是海外应急处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推进安全保障,完善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方案”(2016),“全面提高境外安全保障和应对风险能力”(2018),对如何应对和处置海外突发事件提出明确要求,为培养海外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指引。四是海外安防体系构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统一高效的境外企业和对外投资安全保护体系”(2017),“确保海外重大项目和人员机构安全”(2019),“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主管部门管理责任”(2021)等,对企业的海外投资和境外项目安全的体系化构建提出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为以体系化为路径培养海外安防体系构建能力明确努力目标。
为贯彻落实上述重要论述,我们在界定专业能力时分别以海外“环境”“信息”“事件”“项目”为关键词,将海外沟通协调、海外风险管理、海外应急处置和海外安防体系构建四大能力确定为专业建设的重点。其中,海外沟通协调是其他能力生成的基础,它主要指对于跨国文化的了解和本土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在了解掌握所在国家风土人情、语言、宗教、法律法规等前提下,能够进行专门的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和调查研究的能力。不言而喻,沟通协调贯穿风险管理、应急处置、安防体系构建全过程。
专业核心课程群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培养专业核心能力、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起决定作用的若干门课程。四大能力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分别为“海外利益保护”“海外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海外危机事件处置”和“海外安全防范工程”。围绕上述核心课程,从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维度设计必修课计109 学分、选修课计30 学分的课程群,其中理论授课与实践实训相互支撑、互相支持,以满足能力建设的需要和达成培养目标的要求,形成梯次搭配的课程体系。
自从专业申建并开展专业教学以来,专业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在理想信念、能力培养、学生主体和科研育人方面表现较为显著。
海外安全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设计中自觉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固本培元的战略前提常抓不懈,坚持党对本科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绝对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炼出“赤诚、担当、敏锐、善为”的专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程中自觉挖掘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生代中国海外利益保护者[1]。特别是在课程设计中,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关于涉外法治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外交思想以及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外利益安全的重要论述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授课育人主渠道功能。专业开办以来,无论是课程体系设计者还是授课教师,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已形成理论自觉、实践自觉和教学自觉。
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和“课程、论文、活动”“自学、指导、实践”“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任职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理念,凸显警察大学特色[2]。受新冠疫情影响,学生实践实训环节受到很大限制。鉴于此情况,我们在“海外利益保护”等专业课授课过程中,施行“双教课堂”。教师线下讲授理论,并邀请数十名在海外长时间工作生活的一线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在线讲授“我在海外看世界”,引导学生剖析、复盘海外新近发生的涉我安全事件,强化案例教学,建设对话式、质疑式、思辨式课堂,推广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推进四个“回归”,极大提升教学效果。
在专业建设中,充分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主线,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打造“三大课程”,着力加强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为海外利益保护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过第一课堂的课堂讲授,使学生夯实海外利益保护的基础知识,掌握海外安全管理的专业知识,了解当前海外利益发展的理论前沿,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通过第二课堂的海外情境模拟、海外安全环境观察和案例想定以及校园活动等,激发学生海外安全管理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强化团队协作意识。依托“学在警大”,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建立以在线开放课程、视频公开课程、海外案(事)例平台、虚拟课堂为主的第三课堂,引导学生自我学习,提升育人质效。
专业课程主讲教师先后立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华舆情态势感知体系与应对研究”等教育部课题,起草编写《中国企业外派人员安全培训教程》,构建“‘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企业安全风险预警及应急辅助决策平台”等校级创新平台[3],推动教师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为教材撰写和课堂授课做好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先后为国家有关部委举办10 余期“境外安全风险防范”“走出去企业守法合规经营”等专题培训班。主讲教师基于专业课程设计,科学设计培训内容,得到参训人员的广泛好评。特别是依托线下教学实践,开发“海外安全管理”“中国公民出境安全指南”“境外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心理危机干预与压力管理”等在线开放课程,有效解决疫情背景下远程教育的难题。依托研究资源和非实体中心平台,开设“海外利益保护大讲堂”,聘请决策机关和实务部门专家为客座教授,开展筹建“海外利益研究工作坊”等活动,增长学生的知识见识。
由于海外安全管理专业为国内首创,课程体系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偏重于课程体系化,对课程模块化重视不足;二是教学资源开发力度不够;三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效果不明显。下一步,亟须有针对性地予以改进。
在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时,学校确定了能力对应核心课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课程群的逻辑思路,即四大能力是构建课程体系的逻辑起点。为此,我们在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时重视对标能力基础上的“体系化”,强调课程体系的设计,侧重于宏大知识体系的搭建,以期学生对海外安全知识掌握的系统性。但是,对模块化重视不足,即在海外安全相关特定知识和技能培育上存在短板。特别是鉴于海外利益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和发展权益在海外的延伸,是国家、组织和个人利益在海外的综合体,对其开展保护,需要根据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安全需求,提供相应领域的专业人才。模块化课程模式的设计思想,是将教学内容设置成不同功能的基本模块,再按专业教学目标将基本模块组合成专业教学需要的功能模块,以功能模块构建课程体系,每个功能模块都具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理念[4]。每个功能模块可单独使用,学生学习每一个模块都可获得特定的知识或技能。例如,对于专业课程“海外利益保护”而言,可以分为海外利益保护理论、海外利益保护思想、海外利益保护力量、海外利益保护机制、外国海外利益保护经验与教训等若干模块,而对于海外利益保护力量,又可具象为执法、军事、情报信息、维和和私人安保力量等若干模块,以提供给学生特定的关于中国海外利益保护力量的相关知识。
按照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未来应以体系化设计为基础,以模块化建设为方向,从“大写意”转为“工笔画”。根据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以课程自身规律为基础,将教学内容分解细化为教学目标少、功能单一的基本教学模块,作为构建模块化课程的基本要素,以服务海外安全管理综合技能学习为目标,组建功能模块。同时,注意将通用性强、短期内变化可能性不大(如中国的海外利益保护政策方针)的教学内容或技能单元组建模块,通用性差或变化快(如海外安全风险识别的重点)的内容另外组建模块,以保证教学资源的适应性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基本教学模块基础上,梳理相应模块的知识、能力、素质教学目标;提出教学设计建议,包括单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及方法;组织相应的教学资源,如教学案例、课程思政素材等。
课程资源,是知识、信息与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媒介[5],新建专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课程资源问题。海外安全管理专业在开发课程资源时,虽然充分利用了当前研究成果和已有课程资源,但还面临下列问题:一是就知识而言,虽然海外利益安全已经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列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组成部分,但海外利益安全自身尚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海外安全管理依托于公共管理学而设置,知识的连续性和结构性还未形成,教学资源散落于各学科专业之中,零散性、碎片化特点明显,这无疑增大了教师授课寻找特定课程资源的难度。虽然专业任课教师协同校外专家,分批次组织编写了《海外利益保护》《海外突发事件应对》等试用教材和讲义,但尚未编写出行业高度认可的高质量教材。二是就信息而论,涉及我国的海外安全案(事)件往往较为敏感,如果没有海外亲身经历,很难获得新鲜的资料和数据,对其分析也缺乏权威性和说服力。三是就经验而言,在百年大变局背景下,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海外安全形势瞬息万变,我国的海外利益在各大洲分布亦不均衡,面临威胁因时因事而异。以对外投资为例:我国对外投资存量的60%以上分布在亚洲周边国家,10%以上集中在发达国家[6],而各国安全形势各不相同,如何识别安全风险并结合海外项目开展情况进行监测预警,提升学生的海外安全风险管理能力,需要开展有效深入的国别区域研究,甚至开展必要的田野调查。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此类教学资源较少。
破解教学资源方面的困境,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与海外安全紧密关联的国际关系学、国际法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专业入手,以应对当前我国海外利益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任务牵引,组建特定问题领域的课程团队,系统跟踪、研究、研判海外安全挑战走向,以模块化课程设计为思路,以跨学科知识为依托,在新文科背景下实现文理交融,寻求海外特定问题的针对性解决方案。二是依托学校渠道优势,与国家有关职能部门以及相关地方政府的驻外机构深度合作,采购国内知名海外安保咨询公司的相关数据信息,开展数据分析和知识挖掘,分析中国海外利益安全的动态趋势,为学生学习提供可视化的数据资源。三是邀请具有海外工作经历的中央企业境外项目负责人,以及有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任职经验的同志担任专业客座教授,通过讲座和教材编写等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系统开发教学资源。积极推进教师、学生“走出去”,亲身感受海外利益保护工作实践开展情况。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及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海外安全管理专业开办以来,学校以“打牢基础、办出特色”为牵引,基本建立了有警察大学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并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然而,总体来看,目前课程教学理念和方法仍停留在教师如何教,侧重于灌输式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偏向理论讲授,教学创新不够。二是对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不多,系统性不强。对于课程教学改革,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以“海外利益保护”等课程试水“金课”建设,开设具有“两性一度”的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侧重于通过海外利益安全教学实现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以点带面,革新教学方法,建设高水平互动课堂。二是积极依托海外安全管理专业建设,开展教学改革项目研究。依托该专业,学校先后从不同维度和侧面申报了河北省高等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等课题。在上述项目研究中,积极尝试构建符合海外利益保护专业化人才需求的课程教材体系,开发包括在线开放课程在内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搭建在线培训平台,保证人才知识动态更新,支撑海外利益保护事业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