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容 黎 薇 修伊湄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庆,401120)
自2014 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10 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在“全民阅读”战略下,数字阅读成为全民阅读迭代升级的强力支撑[2]。当前,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趋近八成,数字化阅读倾向明显[3]。阅读,从来都是一种狩猎。随着时代的更迭,阅读的狩猎产生了阶段性的变化,猎人、猎物、狩猎工具、方法和环境有了暴增和异变[4]。数字阅读痕迹是阅读主体在数字阅读过程中主动留存或客观生成的反映个体阅读思考与认知、阅读动态与行为的符号和数据[5]。阅读痕迹能提供阅读狩猎线索,发现其中的社会网络关系,反映社会阅读环境与文化变迁[6]。在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的现阶段,对数字阅读痕迹的价值考察、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痕迹是读者参与阅读实践的重要反馈,也是一种信息输出过程。长期以来,阅读痕迹研究处于被忽视状态。阅读的“书写实践”不仅是读者完成文本创作的过程,也是在特定时空场景中进行意义生产的社会文化过程[7]。阅读痕迹体现出对阅读文化的传承[8]和深度阅读的辅助作用[9]。围绕阅读痕迹的研究具有丰富的学术延展空间,亟须更多探索。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阅读痕迹的生产逻辑与价值维度,回顾阅读痕迹在阅读史中的显现,解析当下数字阅读痕迹的内在机制。对数字阅读痕迹的深入探究,能帮助我们理解读者的数字阅读实践,并结合全民阅读视角探索出新的价值维度。
史料文献本身并不会告诉我们,阅读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读者当时究竟是怎样理解文本的。文献本身也是文本,需要我们读解[10]。从阅读史研究的微观视角来看,阅读痕迹可以最大程度地记录阅读反应,反映读者当时的阅读心境与思维过程。阅读痕迹体现的是阅读和记录间由剥离到伴随的演变过程[11]。在阅读的历史脉络中寻找阅读的线索,我们得以发掘阅读痕迹所蕴含的文化传统。
阅读传统是在阅读史中产生的关于阅读文化的历史遗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阅读行为[12]。 在历代学人的读书传统和理念当中,能够发现阅读痕迹的历史线索与功能价值。阅读痕迹的呈现形式多样,包括圈点、批注、题跋、摘抄、提要、著述和心得等。在书上做记号,最先用的是划、抹,之后是圈点。《朱子语类》:“某二十年前得《上蔡语录》观之,初用朱笔划出合处;及再观则不同,乃用粉笔;三观则又用墨笔。数过之后,全与原看时不同。”[13]阅读痕迹除了在书上做勾画和批注以外,也会记录在卡片、笔记本、日记本等其他介质上。古人常通过抄写或反复抄写、摘录精彩字句,记录阅读心得,编写纲要,甚至将所抄内容汇成著述[14]。“或学而有得,或思而有得,辄札记之”[15]。胡适将读书札记分为四类:抄录备忘;作提要,节要;自己记录心得;参考诸书,融会贯通,作有系统的著作[16]。一是摘抄书中的段落文字,以代替传统的记诵。读者出于不同目的把认为重要的文字摘录下来,并附上自己的想法。书籍的手抄在先秦时就已出现,东汉时期简册、帛书、纸质书并行流传都是手抄本。抄书的风气逐渐兴盛,直到五代时期才开始有所改变。隋唐时期是抄书的鼎盛时期,随着印刷术的普及,抄书的风气才逐渐衰退[17]。每部书钞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可以用来准确复原个人的读书品位,更进一步接近阅读本身[18]。二是写提要,“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19]。“提要钩玄”的方法提倡在阅读时要把握书中重点,提取其精华。对记录事实的典籍,写出提要、掌握纲领;对刊载言论的书,要钩出要旨,领会精神[20]。三是写心得体会,“心中苟有所开。即便札记。不则还塞之矣。”[21如宋代吕祖谦的《吕氏读书记》,“乾道癸巳淳熙乙未家居日阅之书,随意手笔,或数字,或全篇。盖偶有所感发,或以备遗忘者”[22]。此外,写读书笔记对学者的材料积累、作文著书具有重要作用。顾炎武以读书笔记写成《日知录》,“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23]。梁启超重视以做笔记积累资料,用眼光整理分析写成名著,认为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开这条路[24]。
由此可见,历代学人注重读书方法的运用,其中离不开阅读痕迹的功能与作用。阅读痕迹记录了一代代人的文本阐释,体现了个体或群体的阅读经验,在再创造的过程中赋予了文本新的意义和价值。
目前,手机阅读和网络在线阅读是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的主要方式,越来越多的中青年群体成为数字化阅读的主体[25]。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了数字阅读用户人数的增长和阅读时长的增加,在线阅读优势更加凸显[26]。当前数字阅读平台存在着大量数字阅读痕迹,包括读者生成的阅读进度、笔记、评论、书单和打卡记录等。数字阅读痕迹以数字形态存储于网络空间,具有公开性、即时性、可访问、可视化和多形态等特征。数字阅读痕迹是理解当前人们阅读经验的重要线索,反映了个体的阅读选择、偏好与记录,是关于读者阅读行为的数字档案。
读者、作者和出版商在线上阅读环境中产生互动,构成书籍的循环过程。透过数字阅读痕迹,读者得以与文本、书友甚至作者展开创造性对话。读者基于数字阅读平台生成一系列阅读痕迹,展现出个体自主学习和意义建构的交互过程。读者通过数字阅读平台的社会化批注[27]功能形成阅读行为,包括划线、高亮等标注、添加和查看注释、分享书摘以及书签工具等。读者将重要段落、精彩或难点部分进行标记处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阅读内容。读者在平台上能够公开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写下关于书籍的笔记和评价。在数字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选择具体段落、词句发布想法,也能够点击标识看到他人的评论。微信读书、掌阅、QQ阅读等App 通过虚线、注脚、气泡的标识形式把读者的想法嵌入文本中,不同的观点被汇集于书籍各处。强互动性的评论镶嵌于字句之中,与电子书融为一体,效果如同视频弹幕一般。动态的阅读痕迹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和分享性,增强了书友们的互动。数字阅读平台作为读者与书籍产生线上连接的重要中介,其功能和作用影响着读者的阅读效果。数字阅读平台收集和分析用户阅读数据,通过智能算法推送给读者相似的书籍。QQ 阅读具有阅读基因功能,平台根据用户的阅读类型智能筛选、推送内容,形成用户专属的阅读基因。同时,用户可以在个人设置中按需调整自己的阅读基因。读者根据平台推荐或他人的阅读痕迹,可以发现新的阅读狩猎线索,找到感兴趣的书籍和社群。数字阅读平台注重阅读的分享性与社交性,当前社会化批注功能日益增强,对数字阅读痕迹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社会化批注能够增进读者与文本的多样互动,促进读者间的交流,支持新媒体环境下的深度阅读[28]。数字阅读痕迹有利于读者找到合适有效的阅读方法,构建协同合作的深度阅读环境。从古人的读书方法到数字阅读平台,阅读痕迹的革新既展现出阅读情境之变,也反映了阅读传统的积淀与传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知识的呈现形式由结构化的“正式文本”转向去结构化的“非正式文本”[29]。社会化阅读兴起,数字阅读平台成为读者阅读社交化的网络空间。在阅读观念、阅读环境的变化下,数字阅读痕迹超越传统阅读痕迹的功能价值,从知识与资本的关系视角展现出了新的生产逻辑。在个体层面,阅读痕迹表现为知识生产的个性化与象征资本的展示;在社群层面,阅读痕迹显现出知识的流动性与社会资本的积累;在平台层面,阅读痕迹展现出知识管理与资本转化的过程。
数字阅读痕迹是一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知识生产。新的读者创造新的文本,新的意义是文本的新形式发挥作用的结果[30]。读者在电子书籍的基础上进行文本意义的再生产,阐释过程中产生新的价值,形成知识生产与知识增值。表征是所有知识体系的基础,关涉自我、他者和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符号运作,作为一种中介的沟通结构而存在[31]。阅读痕迹具有鲜明的表征功能,既表征了读者自我的阅读认知、态度和能力,又展现了读者与他人、平台的符号互动过程。在社交性的数字阅读平台,读者生成的阅读痕迹构成有效的线上互动,知识生产行为伴随整个阅读过程。
读者作为用户在平台上生成大量的数字足迹,一系列符号构造关于阅读的量化自我。数据包含一个虚拟自我,它成为“感觉的替代品”,帮助我们感觉自己身体或周围世界的东西[32]。数字阅读痕迹有了新的价值归属和符号效用,彰显出用户的象征资本。象征资本是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需要通过具体的符号区分来反映和辨别差异性,例如生活方式、社会技能、文化品位、审美趣味等[33]。用户在数字阅读平台上拥有个人界面,包括阅读时长,阅读书本量、书架、书单、勋章、收到的赞和关注数等。通过界面公开展示,可以看到一个人的阅读品位和审美选择。了解一个人读过哪些书,哪些段落他认为重要的,他又怎样吸收这些文字[34]。读者通过一系列“象征资本”的符号设置,能够塑造良好的阅读形象,进行阅读的印象管理与形象控制。勋章评价是平台对用户象征资本的表现形式之一,运用阅读数据的可视化,给读者一种简单又直观的感觉。微信读书拥有丰富的勋章体系,包括连续阅读、阅读时长、阅读天数、阅读书籍、读完书籍、收到的赞和想法7 种类型。多维度的勋章设计不仅能够激励用户阅读兴趣、增强黏性,也是用户进行自我呈现的有效方式。以数字阅读痕迹向他人展示品位,这种互联网发展下催生的新型品位表演形式被称为文本表演,为人们的自我呈现与形象提升提供了更多空间[35]。随着象征资本的积累,读者得以在自身群体之中巩固认同、加强联结,同时又区隔于其他群体。
数字阅读痕迹是个体阅读经验的记录,也是读者群体沟通的媒介。数字阅读平台具有社群机制,读者以数字阅读痕迹组成线上阐释团体。读者组成各种类型的阅读圈层,在趋同的阅读价值观下达成共识。数字阅读痕迹在网络社群空间下呈现出互动性和分享性,形成从个体阅读足迹到社群阅读痕迹的知识转向。在数字时代,知识生产的目的不再是维系知识的权威性而是强化知识的流动性[36]。读者基于先在的阅读经验完成个体的知识生产,在社群阅读痕迹的互动中,读者反应不断发生变化。在社群中,读者向他人表征个体阅读痕迹,传播和共享知识成果,在交互中形成集体智慧。社群生产的共同知识是社群成员之间的联系节点,个体叙事与社群叙事相互交织,归属体验由此而生[37]。在阅读的共同体之下,读者协同建构社群阅读痕迹,形成知识的关联与流通。
社群阅读痕迹在构成知识流通的同时,也加强了读者线上社会资本的获取与调用。社会资本是嵌入在社会关系网中的资源,行动者通过社会互动来获取社会资本[38]。线上社会资本主要通过网络沟通产生,相比面对面的线下社会资本更易获得信息和情感支持[39]。在数字阅读平台上,社群阅读痕迹的互动为读者获得社会资本提供了潜在的可能。社群阅读痕迹主要通过书友圈、书友广场、书友榜单以及其他活动形式产生。例如QQ 阅读和七猫免费小说,每一本书籍都拥有单独的书友圈,读者们可以对同一部作品进行集中讨论。围绕一本书展开的公开互动行为,能够更好地激发个体参与讨论热情,帮助读者获得更多社会资本[40]。阅读社群存在“拯救书荒”的行为,读者通过广场发帖“求书”寻找感兴趣或想看的作品,如七猫免费小说的书荒广场、QQ 阅读“拯救书荒大作战”活动。该类互动行为能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聚合相同阅读兴趣的读者,从而形成相互依赖的互助群体,增强群体认同。微信读书以强关系连接书友,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联结型社会资本。读者可以与微信好友共享阅读痕迹、分享书摘至朋友圈,邀请好友组成读书小队。社群阅读痕迹以书为媒促进知识流通,以书会友拓展关系网络。读者在互动中增强线上社会交往关系,不断调动和积累社会资本,社群也因此变得更加稳固。
技术驱动下的阅读环境处于信息冗杂、知识激增的阶段,认知盈余构成了广泛的知识传播。知识管理是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应用和创新的管理过程,通过知识共享和运用集体智慧来提高其应变和创新能力[41]。数字阅读平台可以看作是一个知识管理的场域,以阅读痕迹为中介,读者、社群协助平台共同完成知识的生产、流通、共享和转化等一系列过程。
数字阅读平台设置了许多阅读狩猎线索,读者通过推荐书单、书籍榜单、书籍讲解等方式可以发现更多好的作品。得到App 书单通过作家、读者、编辑部等不同主体为读者推荐书籍,还根据多种职业类型制定个性化清单。书单结构清晰、设计简洁。这种形式的阅读线索能帮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和注意力里提高阅读效率,降低读者甄别和选择书籍的成本。七猫必读榜是七猫免费小说重要的组成部分,打破了单—维度评选的局限性。以必读票数、阅读人数、用户评价、质量稳定性和专家点评5 个维度综合评选好书,为读者提供了很大的价值参考。书籍榜单形式的阅读线索具有体系化的甄选机制,能够担当起知识把关人的角色,发挥阅读引导的作用。樊登读书有樊登讲书、非凡精读、李蕾讲经典等栏目解读,以音视频、思维导图、文字稿等形式对文本进行多维度加工。书籍讲解使隐形知识明晰化,转化为读者可感知、易理解的内容。知识转化通过社会化、外化、组合、内化4 种模式,完成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过程[42]。平台阅读线索呼应了读者的知识需求与焦虑困境,读者加深阅读认知,更易获得文化资本。书籍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资本,数字阅读平台成为文化资本获取和传承的新场域。布尔迪厄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资本的不同类型可以互相转化[43]。文化资本的积累以不同形式资本之间的可转换性为前提,通过其他形式资本的消耗来支付[44]。文化资本的积累需要经济资本的投入,得到App、樊登读书、喜马拉雅等平台搭建知识服务生态系统,读者通过购买平台会员或课程产品进行知识付费。目前我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知识付费市场不断扩大[45]。知识本身和获取的双重稀缺性构成了知识付费的价值来源,支撑起读者的支付意愿[46]。在平台阅读线索的引领下,读者进入知识管理的循环、螺旋过程,在资本转化中重构自己的阅读经验,提升阅读能力。
相比传统的阅读痕迹,数字阅读痕迹不断探索创新价值层级,传递出新的意义。当前,我国数字阅读行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但仍然有必要持续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同时需要优化活动形式[47]。数字阅读痕迹能够发挥多重效用,为全民阅读的深入推进提供新的方向和可能。
阅读是读者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是读者对文本认知、理解、鉴赏和运用的过程[48]。读者是鲜活的、具有能动性的阅读主体,并不会单纯、被动地接受算法赋权下的推荐信息。数字阅读环境下的读者价值已经发生了变化。读者价值是读者对图书或出版知识服务的感知价值,具有主观性、动态性、比较性和层次性等特征[49]。读者价值因人而异,读者的价值判断受阅读心态、阅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数字阅读痕迹以读者为本位,展现的是独特、个性化的阅读个体。阅读痕迹表达了读者的数字阅读需求,反映出读者先在的知识、经验、价值观以及情感等。数字阅读痕迹可以看作是衡量读者价值的一种新的视角,能够成为提升读者价值的要素。读者价值的提升一是要增加读者收益,二是要减少读者成本[50]。阅读活动是提供和发挥读者价值的一种有效选择。当前我国阅读活动主要存在定位不清晰、精准度不够、互动性不足等问题,导致部分活动效果欠佳。数字阅读痕迹的关联性能连接起阅读活动,进一步促进阅读活动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樊登读书在书籍界面附有读书会标识,通过链接的形式读者可以查找和报名线上、线下读书活动。线下活动按照所在城市、时间、主题和类型进行筛选,活动主题包括人文历史、个人成长、作者光临和亲子家庭等,以体验式读书沙龙、沉浸式读书会以及读书分享会等形式举办。读者价值的提升必须以读者为中心,未来,阅读痕迹的关联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提升读者价值。一是在广度和深度上满足读者多样化的活动需求,切实增强读者的个人利益,使读者获得满足感,进而提升读者的感知价值。二是在精准度上为读者定制差异化服务,基于用户数据开展个性化阅读活动的推荐与服务,在个体和群体阅读痕迹的基础上,关联相似主题或契合度相符的阅读活动。三是在便捷性上大力提升阅读服务效率,加强阅读痕迹的联动设置,节省读者选择信息的时间成本,真正打通线上、线下阅读活动的开展。透过数字阅读痕迹,读者价值的构成和层次会有不同的变化。数字阅读痕迹作为新的着力点,能够激发读者价值、优化阅读活动,在应用过程中实现价值共创。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国民阅读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51]。公共阅读服务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在化解信息贫富差距、保障全民阅读权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2]。数字阅读服务是公共阅读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高质量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数字阅读服务在公共图书馆、社区阅览室、社区书屋和城市书房等公共阅读服务设施上还存在很大不足。其问题主要表现在数字阅读平台建设力度不足、数字资源整合欠缺、数字阅读功能欠佳等方面。数字阅读痕迹是明晰读者阅读需求、开展读者活动的必要前提,公共阅读服务应当加强对读者阅读痕迹的资源利用。数字阅读痕迹作为公共阅读服务创新的突破口,可以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支持,拓展服务形式,形成多元化矩阵。在平台建设层面,以数字阅读痕迹刻画用户画像,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挖掘个体阅读痕迹,包括统一数字身份建设、采集数字足迹、数据处理和建立标签系统等过程[53]。以阅读痕迹的采集形成系统化管理,能更好地把握读者结构,进一步提升阅读服务的智能化与精准度。在数字资源层面,以阅读痕迹的聚合为基础,辅助文献资源建设。读者数据资源与图书文献资源相互联动、匹配,优化和完善数字资源检索平台,增强对读者的适用性和契合度。通过数字阅读资源的集成整合,有效提升图书借阅的服务效率和效果。在读者体验层面,对智能触控技术、新型显示技术等进行积极尝试,最大程度模拟还原纸质阅读痕迹的书写状态,增强数字阅读痕迹的使用感。以数字阅读痕迹的升级打造立体化阅读服务,提高读者的参与程度和沉浸体验。在整体上,通过阅读痕迹推进数字阅读服务向深度化发展,为读者打造一体化阅读服务。以数字阅读痕迹创新公共阅读服务,既对公众的阅读引导和数字素养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又能为公共阅读服务设施提供数据参考和决策支持。数字阅读痕迹的有效运用将不断完善公共阅读服务的体系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全民阅读的发展,以期提高全民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从阅读史中寻找阅读狩猎线索,后人在前人的书籍文本上留下圈点、批注等阅读痕迹,显现出自古以来的传统积淀。进入数字时代,数字阅读痕迹在形式和内涵上有了新的改变。阅读情境的更迭下,数字阅读痕迹从知识与资本的视角展现出新的生产逻辑。在个体、社群和平台三个层面,数字阅读痕迹表现出知识管理与资本转化的循环过程。数字阅读痕迹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价值创新,传递出新的意义。全民阅读视角下加强对数字阅读痕迹的资源利用,不仅可以大力提升读者价值,还能提升公共阅读服务水平、完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数字阅读时代,要正确理解读者当下的阅读认知、心态与行为,充分认识数字阅读痕迹的重要意义,打破传统视野、激发多重价值,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带来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