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娟
【摘要】 目的 探讨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采取阶段性康复护理,2组均连续护理30 d。比较2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并发症、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比对照组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core,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Fugel-Meyer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中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痉挛、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ev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各维度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各维度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阶段性康复护理可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和运动功能恢复,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关节痉挛等并发症,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脑出血;阶段性康复护理;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33-0115-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3.038
脑出血是常见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患者多会出现突发性剧烈头痛、肢体偏瘫等症状,严重威胁身体健康[1-2]。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可挽救脑出血患者生命,但术后患者会遗留神经、运动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常选择卧床休息,长期卧床易引发关节痉挛、肺部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加重患者身心痛苦和医疗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3-4]。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依据患者所处康复阶段不同,制定相应目标并采取针对性康复护理,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阶段性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护理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32例,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9.94±2.15)岁;出血部位,丘脑出血8例,基底核出血9例,脑叶出血10例,小脑出血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及以上13例;体质量指数18~2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94±1.03)kg/m2。对照组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9.96±2.17)岁;出血部位,丘脑出血9例,基底核出血7例,脑叶出血11例,小脑出血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及以上12例;体质量指数18~2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96±1.05)kg/m2。2组文化程度、出血部位、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脑出血诊断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5]标准;患者病情稳定;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活动性出血倾向;伴凝血功能障碍;存在严重认知、智力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措施干预。予以患者病情观察、疾病知识宣教、日常生活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基础护理。
观察组接受阶段性康复护理。(1)成立康复护理小组。由1名护士长(负责护理方案的制定)、5名责任护士(负责护理方案的实施)组成护理小组,加强对组员脑出血护理相关知识培训,依据患者病情将其分为早期、相对稳定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制定相应护理方案。(2)早期护理(发病后7 d内)。向患者讲解基本康复护理知识,介绍早期康复护理中需注意的事项,设立该阶段的康复目标让患者做好由卧位、坐位再到行走的心理准备,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交替采用健侧、患侧卧位,每日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10~30 min/次,2次/d,发病3 d后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活动,15 min/次,2次/d。(3)相对稳定期(发病后7~14 d)。设立该阶段的康复目标为延续早期被动活动。延续早期被动活动,即在床上行桥式运动(包括屈膝、屈髋、足背伸等动作)训练,20~30 min/次,2~3次/d,对患者康复训练取得的效果给予肯定,指导并解决康复锻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征求家属协助,及时纠正患者异常运动模式。(4)稳定期(发病后15~30 d)。设立该阶段的康复目标为实现重心转移,可利用支撑物行走,并進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指导患者继续进行上述锻炼,并依据身体情况进行站立平衡训练,向前移动双足,双上肢向上伸直,并抬起臀部,将膝关节伸直,依据患者身体情况适当延长站立时间,5~10 min/次,2~3次/d;待患者能够平稳站立后,采用助行器、拐杖等工具练习行走,10~15 min/次,1~2次/d;指导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引导患者反复讲述时间、日期、地点、电话号码、家属姓名等信息,由少到多逐渐增加患者信息量,并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洗漱、更衣和家务劳动等训练,10~20 min/次,1~2次/d。2组均持续护理30 d。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采用NIHSS量表[6]从感觉(2分)、意识(3分)、凝视(2分)、语言(3分)、视野(3分)、上肢运动(4分)、下肢运动(4分)、面瘫(3分)、共济失调(9分)、构音障碍(9分)、视听空间忽视(2分)11个维度评价患者护理前和护理30 d后的神经功能,总分42分,分数低表示神经功能佳。(2)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I指数[7]从控制大小便(20分)、如厕(10分)、床椅转移(15分)、沐浴(5分)、修饰(5分)、平地行走45 m(15分)、进食(10分)、穿衣(10分)、上下楼梯(10分)9个项目对患者护理前和护理30 d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得分与生活自理能力成正比。(3)运动功能。采用FMA量表[8]从屈肌、伸肌协同运动、腕稳定性、有无反射活动等方面对患者护理前和护理30 d后的上肢(66分)、下肢(34分)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分数高则运动功能越好。(4)并发症。统计2组关节痉挛、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5)生活质量。护理前和护理30 d后采用GQOLI-74问卷[9]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采取百分制,得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6)患者满意度。于患者出院前发放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从沟通态度、护理方式、护理效果、技术水平4个方面评价患者满意度。该调查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59,重测效度为0.865,各项满分100分,得分与满意度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NIHSS、BI评分比较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前NIHSS、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观察组ADL评分比对照组高,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2.2 2组FMA评分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前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MA中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总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2.3 2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肺部感染、关节痉挛、压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3。
2.4 2组GQOLI-74评分比较 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2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5。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在病后会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损伤后遗症,加重患者心理和生活负担,降低其生活质量[10]。有研究表明,大脑组织具有一定可塑性[11]。常规护理以疾病为重点,护理措施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难以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效果一般。
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并发症较对照组少,ADL评分,FMA中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GQOLI-74各项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说明阶段性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有所提升,进一步改善其运动能力,并发症更少,生活质量更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分析原因认为,阶段性康复护理将术后康复阶段分为早期、相对稳定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以个性化为原则,以病情康复情况为依据,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为患者设立相应训练目标,采取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和坚持全面训练的原则,保证护理干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早期规范患者肢体摆放的位置,使患侧肢体处于良好体位,可避免关节挛缩发生,并对患者进行全身按摩,可避免肌肉挛缩、压疮发生,有效保障患者安全。相对稳定期继续指导患者进行被动活动训练,并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能够提升患者康复训练积极性。稳定期指导患者进行站立平衡训练,通过反复的平衡训练,可刺激大脑皮层,进一步兴奋神经系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更加简单明了,更具多元化,且护理过程中可通过观察实际训练情况和标准差异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能够持续性提高和确保护理质量。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训练,能够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促使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从而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12]。
综上所述,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中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进一步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有所改善,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生活质量有所提升,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德勋.预见性护理程序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1):3650-3652.
[2] 王舒,赵凤华,王晓佳.结合MOTOmed训练的阶梯式个体化护理对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34):4847-4852.
[3] 高珊珊,胡志强,王红,等.家属联动干预模式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恢复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22,43(2):200-203.
[4] 刘伟,王昳晨,刘月伟,等.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7):797-799.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12):994-1005.
[6] 陶子荣.我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信度、效度及敏感度的评价[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30(3):283-285.
[7] 周静,刘芳,周明超,等.一种新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与Barthel指数-5项在康复科中应用的特征比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12):1529-1534.
[8] 毕胜,纪树荣,顾越,等.运动功能状态量表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2):114-116.
[9] 陈瑜.老年人生活质量问卷中文修订版的信效度研究[J].護理研究,2016,30(25):3120-3122.
[10] 姜海鹏,张凯,王广斌,等.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对急诊微创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21,28(4):445-449.
[11] 焦可然,朱文娜.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再出血率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现代医学,2021,49(2):205-208.
[12] 吴红.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探讨[J/C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26(3):279-280.
(收稿日期:202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