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惠萍
高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地方,是培育人才的主要场地,老师不但要教授学生充足的基础知识,也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塑造综合性的杰出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但从当下的发展情况来看,目前的高校经济管理教育方面的课程教学质量依然不高,学校及老师应该融合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开展教学过程,塑造学生对市场经济体制独到的见解。本文分析高校经济管理教育中,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性,研究经济管理类教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一、提高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一)合理改革创新教育手段
伴随着高校教学的广泛性,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许多高校的招收总数每一年还在平稳提升,学生间的分数水准差别给高校教育质量稳定增添了严峻的考验。并且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向着智能化社会体系迈入,许多高校的学生由于基础理论认知层次和专业能力相对薄弱,无法适应新常态管理下的标准。因而,现如今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唯一办法就是转变观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优势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高校变成了塑造市场需求优秀人才的主阵地,国家对高端人才有非常大的需求,这也给高校带来了非常大的机会,高校间的招生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保证高校可以长久的发展和经营,切实提高学生在学校的实际学习效果,经济管理教育老师在其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水准会直接关系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将实践活动融进基础理论,将学习到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应用在实践操作中,也合乎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具体发展需要,更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核心竞争优势。
(三)重归教学的本质特性
提高高校经济管理课程的教育质量,就需要了解课堂教学自身的特性,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下,倡导学校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而老师具有指导的重要功效,这二者拥有密切的联系,假如老师的阅历丰富,就应当将教育和学习的价值充分运用,让学生学习成绩不仅仅根据试卷可形象化展现,更应该融入社会,让社会对学生的学习水准做出最客观的评价。
二、高校经济管理类课在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落后,师资力量不足
很多高校的经济管理课程都存在着师资队伍非常薄弱的问题,不但包括教师的学历,还包含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等诸多要素,经济管理类课程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培训课程,是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更专业的经济管理优秀人才应该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情况灵活应变,可以保持市场经济体制的稳定。一部分教师的教学策略比较老旧,教育理念比较落伍,这样会影响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水平,也会影响到学生最后的学习收获。很多教师甚至用生搬硬套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忽略了对学生的监管。目前很多学校的经济管理教育早已加入很多实践性课程,但因为很多原因导致其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关键在于教育理念落后,师资队伍也不足够,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可是很多学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高等院校毕业后即走上讲台,缺乏专业的高等教育理论知识与方法经验,过度重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对实际操作层面十分欠缺,大多数都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考核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只紧紧围绕教材知识开展基础理论知识传播,在所难免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塑造,因此高等院校教师应当认清自己的问题和薄弱点,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为进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打牢基础。
(二)实践操作时长受到限制,妨碍学生全面发展
对普通高等院校来讲,应该让学生参与更多的实践活动探索课程,但是当下的高校给予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相对较少。教师在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也一定要为学生详细讲解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难题,不能把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仅仅限制在课程内容,理应全面地将技术专业知识和操作过程融合,提高教学品质,使学生在激烈竞争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就业方向。
(三)教学方法单一,创新不足
高等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辨能力及敏锐的观察力塑造对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帮助,可是一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只关注教材内容的传递,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塑造通常都较为忽略,从而造成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难以充分发挥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影响力的价值。此外很多高校并没有完备的教学水平考核机制,尤其是在综合实践课程层面,导致一些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能得到严格考评,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塑造。
三、新环境下高校经济管理教育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学核心理念,提升教学效果
学校的经济管理教育课程想提升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在之前守旧的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中,依照以前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让学生把握经济管理类课程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课本上的基本内容,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受到限制,严重危害整体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经常引导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二)积极改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高校在开展经济管理课堂教育模式时,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塑造,还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使学生成为一名综合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因而,教师要积极优化经济管理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三)研讨式授课方法和现代教学方式紧密结合
研讨式授课方式注重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逻辑思维的提升然后进行描述,协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这一点特别适合于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教学进展快、范围广的特征。可是在如今高速发展的时期,单一的研讨式授课方式已无法满足经济管理课堂教学的需求。所以需要自主创新教学方法,把当代教学方式同研讨式授课方式结合在一起,根据应用教学软件、多媒体系统和网络信息科技构建场景、研究难题、协作学习等,使教学具体内容更加立体化,进而扩展课堂教学空间,提升教学信息内容,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
(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对学生而言,高等院校学生与中学阶段的学生是不一样的,高等院校学生从年纪到心理层面的发展都相对成熟些,有更多的选择权利。在教学学习和知识接受的过程当中,学生要清楚自己的学习方式及学习效果,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开展一定的学习,对自身在经济管理课程内容中积累下来的知识和专业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后再加以挑选。
总体来看,学校经济管理课程教育方式仍然存在一些問题。但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评价标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实践活动,将学生自身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使学生有展示自我的平台,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及其自主创新能力。此外,高等院校应提高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品质,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健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步骤,进而有效合理地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将来变成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