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成花
【摘 要】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开展,需要依靠长期的教师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参与,才可以实现多样语文知识和素养的掌握。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外,也需要做好对学生课前预习行为的引导,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语文教学
一、课前预习概述
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预习是一种课前学习活动,旨在为正式学习做好准备。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学习效果,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在新时代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通过预习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在面对问题时,以自身学习情况为基础,提出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想法,从而大大提高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对错误观念进行纠正,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知识要点讲解清楚,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价值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
预习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它并没有直接参与到课程中,但却是基礎和铺垫性的教学工作。就像建筑物一样,如果根基不够牢固,即使再高再漂亮的建筑也无法承受其重量。因此,学生的预习对于教师的授课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前充分预习课本内容,熟悉新词汇和生僻字,那么他就能流畅地阅读文本,理解文章的主旨,而不会因为遇到生词就卡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的阅读能力,还可以促进他的思维发展。如果学生没有进行充分的预习,那么在课堂上就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对学生和教师都不利。因此,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从而高效地完成课堂任务。
(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措施
在新时代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学生被视为“以人为本”的个体,他们被强调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被视为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在教学中占有主体地位,且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不能采用统一的方式来指导他们。“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过时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思考的过程。因此,预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主能动性。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听懂的部分只需重新记忆,无法听懂的部分则需要通过加强记忆和阅读书籍来掌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没有教师的解释,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灵感,融合自己独特的观点,从而得到创新的观点。因此,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三)构筑终身学习理念的必要途径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长期性,不仅限于校园,更应广泛融入社会。因此,21世纪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要求,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生活的必需。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需要具备强大的适应能力,而学校的教学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虽然学习是一种准备工作,但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一个学生学会了学习,他就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了解自己的实力和潜力,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通过学习,他不仅可以独立完成任务,还可以领导团队完成任务。因此,预习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学习过程,更是一项可以终身受益的技能。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预习自觉度不足
学生的自觉性不足是学生无法养成课前预习习惯的重要因素,而这部分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缺乏重视所导致的。在小学阶段,学生性格活泼,往往会选择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外的时间玩乐。对于学生而言,不进行课前预习似乎并没有什么不良后果,再加上教师的不重视,很多学生便不会主动预习,这也符合他们爱玩的天性。因此,要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让学生主动做好课前预习,同时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好的学习方法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前预习模式相对单一
目前的预习模式和预习内容较为单一。在小学阶段,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通常采用自主学习新词汇、朗读课文、背诵词句等方式。然而,这种预习方式难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也无法激发学习热情,难以提高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课前预习目标不够明确
在进行预习学习之前,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的预习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更有目的地进行课程学习,并为他们找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答疑问提供指引。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进行更深入的预习,而不是简单地浏览一遍。在预习中,学生可以了解到知识的基本分布,并可以探讨预习的方法、预习后的效果和对整个文章的理解,从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四)课前预习脱离教学课程
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学内容存在严重的脱节。当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不紧密,导致学生在预习中并未取得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在进行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主动搜集与知识有关的资源,并表达自主预习的心得。然而,在课堂上,为了完成所布置的教学任务,紧跟教学的进程,在一定的时间内,无法让学生充分地展现自己,深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使得学生在预习与学习中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其预习的热情也随之降低,从而会对以后的教学产生负面作用。
四、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问题优化对策
(一)建立预习检测制度,敦促学生预习自觉
在理想情况下,只要学生主动做好课前预习,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就能达到最佳水平。然而,由于小学生缺乏自觉性,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难以专注于学习,因此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初期,需要借助一些制度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在这些制度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如何进行预习,并适应了预习的氛围,那么他们自然就会把这种学习行为视为正常的学习行为。大多数学生不愿进行课前预习,主要是因为教师不对课前预习的结果进行检测。因此,如果教师能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有效的检测,就可以督促学生将课堂内容视为家庭作业,从而逐渐培养他们在课前进行预习的良好习惯。因此,首先需要建立一个预习检查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让他们在这种系统的限制下逐渐养成在课前进行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建立课前预习指南,帮助学生正确预习
为了持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预习效果,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需要充分激发他们的预习热情,并提供有效的预习方法指导。这样可以让学生形成有效的预习方法,从而对课前预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进行课前预习时,许多学生感到迷茫,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在预习前,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预习方法和思想,让他们以有效的方式进行预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学生可以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运用教师教授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途径,从而获得良好的预习经验。这样也能够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的预习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通过阅读文章,让学生记录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语文是一门以词汇和句子为主的课程,因此,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关键步骤。学生可以在朗读中找到文章中的生字与生词,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在进行预习活动的时候,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对其进行熟悉,并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将文章中存在的生僻字和生词进行标记,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第二,练习较难的生字。生僻字的学习也是小学阶段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师也要带领学生基于自身的语文水平,对难度较高的生僻字做好记录,并在课后进行反复的练习抄写。将该生僻字以组词或扩句的形式展开练习,这样能够强化学生对生僻字的掌握,同时也能够不断地夯实学生语文知识基础,为接下来的语文学习做铺垫。第三,学习查词典。在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教师也要指导学生通过词典来对文章中不熟悉的字词进行理解,并且要对词典中的学习资源进行充分的运用,比如对词汇的释义、词汇的近反义词等进行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知识更加牢固。第四,要对文章的写作进行深入的剖析。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从自己的角度,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要点进行归纳,并明确文章的建构以及描写的顺序。利用不同的分段,对文章进一步地剖析,可以让学生在課堂上把握好学习的切入点,对文章的含义有更深刻的理解。第五,要拓宽知识面。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由学习内容延伸的知识。因此,教师也要提倡学生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也可以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使用教学辅助工具,去收集并查找与语言学习过程中相关的课外知识,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三)完善预习任务设计,保障预习效果稳定
在进行预习活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制订与之相适应的预习任务,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让小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进行预习。通过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按照教师所教授的预习技巧,学生可以掌握新知识,并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分配相应的预习任务,让学生的预习活动更有目的、更有条理,从而提高预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麻雀》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以下预习任务:熟读文章,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文章中所涉及的生字、生词;找出老麻雀体现爱的神态和动作。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预习的思路,搭建预习框架,使学生的预习过程更加明确、深入,提高预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地布置预习任务,以满足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要求,设计适合不同时期学生的预习任务,为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的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理解和分析能力有限,许多环节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在设计预习任务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不同时期的学生设计适合的预习任务,以保证学生的预习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之前,教师应为学生安排与其学习能力相适应的学习任务,为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借助微课视频,凸显课前预习内容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环境下,教师需要更加高效地分配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需要教授正确的预习方法,并引入多种学习辅助工具,以确保预习效果。教师可以将微课视频引入学生的预习活动中,并将预习内容以微课的形式记录下来,整合成文件后发给学生。在进行预习时,学生可以利用教师总结的预习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深度预习,从而使预习更加完整,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行预习时,学生可以准确把握所学知识,避免预习与所学内容发生偏差,从而提升预习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这一课前,教师可以将该课程的主要预习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录制出来,要求学生掌握。教师在该课程中,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体会文章中的母爱,并找出体现母爱的段落。这些教学重点内容在微课视频中凸显,让学生的预习划分重点,这样让学生能够明确掌握所学内容的知识分布,并提高学生预习的质量。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为了解决现存的各项不足和缺陷,应当注重通过微课视频、预习任务设计、预习指南建立、预习检测制度应用等措施,实现高质量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活动开展,促进学生预习能力和语文知识掌握水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一帆.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2
[2] 王燕青. 依托学段 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的落实[J]. 亚太教育,2022(21):4-6.
[3] 王春雁. 小学语文中学段课前预习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 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