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思政”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路径的探索

2023-12-14 07:33陈雅茹
电脑迷 2023年17期
关键词:大学生

陈雅茹

【摘  要】 高校承担着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责任,要帮助大学生能够形成明晰的自我认知,提升个人市场竞争力,客观认识就业环境,增强个人社会适应力。在“就业+思政”视域下探索高校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发挥立德树人,促進协同育人,更好地实现高校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

【关键词】 思政视域;大学生;就业价值观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高校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时代重任。高校大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价值观念是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不仅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个人发展,更影响着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

在互联网时代,多元化、复杂化、碎片化的信息冲击着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的大学生,极易干扰和误导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反作用于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和职业选择,最终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个人发展。因此,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就业的价值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未来发展紧密结合,最终在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美好生活。因此,文章从“就业+思政”角度出发,分析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观的意义作用,进一步探索就业价值观的教育路径,促进高校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意义作用

就业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相关就业现象、就业实践进行判断、选择和评价所包含的看法和观点总和,在就业行为中表现出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正向的就业价值观能够对就业行为起到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明晰的自我认知,提升个人市场竞争力

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能够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实现理性就业。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较大程度上反映高校人才培养成功与否,因此高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大学生通过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会加深自我认知,逐步明确职业目标,制订职业规划,并为之努力奋斗,强化就业创业能力,最终实现理想的职业追求,避免盲目跟风、认知偏差、理想主义导致的“慢就业”行为。

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能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实现高质就业。随着历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上涨,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加,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必须有清晰的自我认识,明确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分析外部的机会和挑战,充分发挥个人优势抓住就业机会,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弥补和改进个人劣势,实现高质量就业。

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能够帮助大学生获得职业满足,实现充分就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寻找的是一份满意的工作,无论是择业还是就业,正确就业价值观的引导能够让大学生端正求职态度,大胆尝试实践,努力自我挖掘,从帮助他人、贡献社会中获得职业满足感和成就感,更好地实现充分就业,努力成长为自身本领过硬、适应社会需求、勇于担当责任的优秀人才,更好地在职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有利于大学生认识客观的外部环境,增强个人社会适应力

1. 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有助于精准认识就业市场,实现就业可持续性。高校通过就业价值观的教育,面向大学生进行方针政策、就业形势、人才需求等方面的引导解读,有利于大学生精准认识和科学对待就业市场,提高就业能力,努力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避免就业预期过高、过低导致职业规划偏差。否则,大学生容易陷入投机取巧的“自我圈套”,比如寻找捷径、眼高手低、不劳而获的不良行为,不利于就业的可持续和长远性发展。

2. 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有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实现就业公平竞争。现如今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的意识观念薄弱,就业价值观存在偏差,出现有的岗位竞争激烈,有的岗位无人问津的局面,导致社会不良竞争。正确就业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积极回家乡做贡献、到农村基层服务的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选择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积极就业,合理就业,形成公平公正、良性竞争、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3. 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才创新驱动。大学生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储备人才,高校必须承担起就业育人的重要责任。就业价值观的培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将个人发展与祖国未来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个人所长致力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保持经济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路径探索

如今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随着外部经济发展、政策调控、信息多元等因素的变化,以及内部自身的客观认知、职业追求、家庭支持等因素,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偏差,比如就业意识薄弱,职业目标与实际不符,职业追求过于功利。因此,高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环节融入就业价值观的培育,有计划地使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与社会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提升就业育人实效。大学生只有具备正确的就业意识,才能做出科学的就业决策,最终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一)加强思想价值引领,转变就业观念

1. 强调理想信念教育。高校必须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将个人择业与家国情怀相结合,想国家之所想、忧国家之所忧、应国家之所需,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就业观,努力将大学生培养为承担时代重任的优秀人才。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党史学习、主题讲座等形式融入意识形态教育,不间断地对大学生价值观念起到正向影响,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报国志向,坚定为国奉献的信念。

2. 强调基层就业教育。高校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为指针,倡导学生“回家乡做贡献”“到农村基层服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动员学生报名选调生、三支一扶、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西部计划等项目。尤其在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由于发展较为落后对人才的需求較大,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到基层、边远地区就业,大学生更好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发挥个人才能,实现职业目标和价值。

3. 强调就业政策解读。高校应精准把握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就业形势,面向大学生开展相关就业政策和指导文件的解读,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价值观念提供理论支持,更能做出符合社会发展、时代潮流的就业决策。同时,高校应准确认识本校院近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所在地区的人才需求情况,便于大学生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提高个人竞争力。

(二)发挥隐性教育资源,丰富宣传形式

1. 运用隐性教育资源。高校除了第一课堂的教育引导,还需大力挖掘校园环境、文化活动、校风班风、人文关怀等隐性教育资源,将就业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学校的任一场合、任一载体、任一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对就业价值观的认知。比如丰富大学生的校园实践活动,成立社团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模拟仿真活动,通过学校、学院、年级、班级逐步覆盖和开展,创造个性化的就业文化环境,培育科学就业价值观的同时,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2. 加强平台宣传教育。高校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开展就业价值观的教育,让思政工作与时俱进,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关注度。高校通过QQ群、微博、微信、学院网站等形式及时向大学生发布岗位需求信息,宣传就业政策文件,学生就业先进典型,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扬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共同学习优秀师长的就业经验,鼓励大学生矢志奋斗、积极就业,持续营造正向就业价值观引领的主旋律。

3. 打造就业特色品牌。结合学院特色优势,打造专属就业价值引领的思政文化品牌。比如国际合作办学的学院比较重视出国留学转换率,可从新生入学开始便加强雅思学习的宣传教育,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留学服务和指导,积极动员学生境外留学,拓宽就业渠道,培养具有中西方文化视野的、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创新型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三)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优化教育内容

1. 系统规划专业教学。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学生就业为核心,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多关注实训实践,做好专业领域最新的就业需求、行业发展、时事热点的讲解,将专业与就业有效结合,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提升大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市场的动态变化,高校的教学内容应根据现实需求进行更新,确保专业课程与社会实际接轨,并将就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专业教学贯穿于大学四年,让各个年级的学生都能接受较为全面的、系统的专业学习。

2. 提升学生就业能力。高校应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将其纳入必修课,提高学分占比,扩大覆盖群体,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研究及建设,设置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让学生感受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就业认知水平。同时,扩大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力量,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在就业指导课程中专业解答大学生问题,引导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大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更为清晰,就业技巧更为成熟。

3. 重视自我认知教育。一方面,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面临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备考学习、求职面试的毕业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高校应做好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讲座、心理课程等工作,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做好家校联系,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另一方面,高校应做好普法教育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避免掉入求职陷阱,维护个人合法权益,提高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减少就业风险。

(四)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教育方式

1. 扩展社会实践平台。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友资源,积极开展访企拓岗,邀请校友返校招聘宣讲,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根据合作意向双向输送优秀人才,实行校内的专业学习与企业的岗位实训相结合模式,由企业专业人员指导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增加大学生的就业体验。同时,提升就业实践活动的连续性,不仅局限于毕业班学生,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制定相应的就业实践方案,提供相应的就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自我提升和身份转变。

2. 发挥优秀榜样效应。高校要持续关注往届优秀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善于挖掘优秀典型中的正确就业价值观,比如线上宣传优秀榜样的先进事迹,线下开展优秀校友的面对面座谈会,为校内外学生搭建交流平台,有利于优秀典型传帮带,以榜样效应积极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去向和行为决策,充分发挥朋辈作用。

3. 创新就业教育方式。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融合就业价值观的课堂教学,积极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突出就业价值观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契合,将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融会贯通,提升就业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同时,高校可以聘请业内专家、学者进校讲课,丰富就业价值观的教育形式,以国家和企业视角为大学生传授专业知识,遵守社会规范,树立正确就业价值观,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发挥自我效能。

四、结语

本研究在“就业+思政”视域下,积极寻找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教育路径,提出加强思想价值引领,发挥隐性教育资源,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高校转变就业观念,丰富宣传形式,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做好职业规划,实现人生目标,为党和国家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郭欣,王清亚.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生成机理与引导策略[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02):120-123.

[2] 王天佑,张亚囡. 经济新常态下价值观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价值与路径[J]. 经济研究导刊,2022(24):126-128.

[3] 缑文彤,周媛.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培育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3(19):13-16.

[4] 钱德敏.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在思政课中的融入[J]. 绥化学院学报,2022,42(08):125-127.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