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预防和治疗

2023-12-14 10:35:03时平
新农民 2023年33期
关键词:中药疗法

时平

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采取早期预防和有效治疗,可以提高仔猪成活率,理应加强重视。本文简要分析了该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并围绕定期接种疫苗、环境优化管理、科学喂养饲料等措施综合做好防控,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改善病猪健康状况,以期提升养猪行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养殖业良性发展。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中药疗法;西医疗法;消杀管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2022年我国生猪出栏量高达6.9995亿头,同比增长4.3%。为全面保障养猪行业的生产质量,养猪业者应当注重健康管理。猪传染性胃肠炎作为关乎仔猪健康水平的常见病,具备接触性感染和传染性强特征,一旦染病将存在致死风险,故养殖户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需积极制定可行性防治计划,充分消除发病隐患,让生猪在优良条件下健康成长,以保证养殖户获得可观收益。

1 临床症状

猪传染性胃肠炎属于常发病和高发病,严重危及生猪健康。一般情况下,在不同时期发病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性。比如出生7 d左右的仔猪通常表现为强烈的呕吐与腹泻,养殖户可经过反复饮水评估病情,若不及时治疗,将在10 d内死亡。半月龄仔猪同时具有发热(40.2~40.6℃)、水样便情况,仅在5 d内有致死后果。而出生6个月的生猪,还会伴有食欲减退,不采食等问题。若在成年猪中发病,多表现为皮肤无光泽、脱水、绒毛变短现象。母猪中还会影响泌乳功能。随着病程延长病症日益严重。部分病猪初期发病症状较轻,但未治疗前会有加重迹象,因而结合临床症状予以精准诊断有一定必要性。

2 诊断方法

在兼顾临床症状诊断为猪传染性胃肠炎时,可以采用免疫检测、细菌培养以及血清学诊断法确诊疾病。即采集空肠绒毛上皮细胞组织,将其置于丙酮环境内,提供4℃的温度条件,待30 min后即可通过

15 min的磷酸盐漂白操作,从中确定样本是否具备黄绿色荧光反应,显色后可确诊为病猪确患此病。又或是对其肝脏、淋巴结组织进行细菌培养,37℃且24 h培养处理,若无细菌表现应考虑为病毒所致。而且可以采集血样,于56℃灭菌条件下进行30分钟灭活操作,随即以二倍稀释方式对其进行血样培养,37℃温度条件下进行1 h静置处理后,将混合液接种于猪肾细胞,若显现阳性反应,可以将其视为病猪。因此病致死率高,病症复杂,因此在生猪尚未发病前应当加大预防力度,普遍提高生猪成活率。

3 预防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实则是指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早在1993年美国就曾有过明确的病案记载,且属于世界各地流行性疾病。通常情况下,此病在多日龄生猪中均可发病,日龄越小的仔猪发病风险越高,尤其是14 d日龄的仔猪,一旦染病死亡率达90%以上。为进一步削弱疾病对生猪带来的危害,养殖户应重视早期预防效果。

3.1 定期接种疫苗

疫苗作为生猪养殖质量的关键保障,理应结合生猪生长周期优选疫苗控制病情。比如母猪生产前,可以为其选择弱毒疫苗,其接种时机为产前15 d、4 d或

5 d。产前30 d可以同时接种传染性胃肠炎与轮状病毒疫苗。而且在产后针对1日龄或2日龄仔猪及时接种口服疫苗,并且尽可能选择在秋冬季接种疫苗,以免受环境影响增加接种后应激反应出现的可能性。疫苗接种成功后会形成抗体,这样可保证生猪接触病猪时减少染病风险。多数病猪之所以患上传染性胃肠炎,其主要原因在于未按时接种疫苗,造成生猪更容易因接触行为感染病毒。

在接种疫苗控制发病风险时,也可以利用灭活疫苗。比如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该疫苗在2~8℃贮藏条件下可以保存1年,接种期间养殖户或兽医针对仔猪,应在后海穴处接种

1 mL体重<25 kg,针刺深度宜为5 mm。成年猪接种量为2 mL体重<50 kg,4 mL体重≥50 kg),自此通过接种疫苗达到最佳防范效果,其余疫苗都要注重接种时间和接种量,保证生猪接种疫苗后普遍减小传染性胃肠炎发病风险。

3.2 环境优化管理

3.2.1 消杀管理

猪传染性胃肠炎疾病的发病风险还与环境卫生水平有密切关联,故此在疾病预防工作中,还应当及时落实消杀管理措施。一方面,养殖户须按时检查猪舍内是否存在污染物,以消毒管理方式净化生猪生长环境。另一方面,养殖户需严控猪舍温度条件,以免在温度骤变情况下加剧发病风险。从上述两方面可以归纳出以下可行性優化措施:首先,养殖户应当在猪舍入口地面铺设生石灰,以供猪舍进入者及时清理鞋底病菌。并且需及时安排人员将猪舍内残留的猪粪、排泄物运输至猪舍外安全区域,对转运出生猪后,养殖户可以利用高压水枪对地面、饲料槽、饮水槽、墙面等部分进行5小时的低水压浸润处理,待污染物软化后借助高水压水流全面冲洗,之后喷洒火碱(2%~3%)消毒液,全方位消毒后,进行高温处理,随即完成消杀任务后重新将生猪转运到该猪舍内。其次,养殖户在修建猪舍时,应注重门窗尺寸合理规划,于晨间按时通风换气,保证生猪有新鲜的呼吸空气,应避免猪舍内误入鸡鸭、猫犬等家养动物,防止多种动物交叉感染下破坏猪舍内部环境安全。最后,养殖户应在猪舍内部安装温度计,随时根据温度反馈结果调节内部温度。考虑到温度越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滋生速度越快,因此要求养殖户加强保温管理,结合生猪生长需求控制温度。一般冬季猪舍应保持15℃或25℃,夏季最高温为37℃。妊娠母猪应在18~22℃以内。经过温度合理设定,有利于提高猪舍清洁卫生水平,减少疾病发生。

3.2.2 保健管理

环境管理工作中除了要注重猪舍内部卫生条件外,还要从生猪自身体质方向予以优化。随着生猪体质水平的提高,其发病风险将随之降低。比如为了增强生猪胃肠功能,可以使用10 g活性炭外加2 g鞣酸蛋白规避生猪腹泻风险。又或是使用蛋白酶(0.5 g),外加稀盐酸(1 mL),以每日2次的标准坚持使用2 d,此时能够提升生猪免疫力。另外,对于仔猪可以在其哺乳期间使用1 500 g或2 000 g的金口欢等产品,又或是使用250 g黄芪多糖产品,经过饲喂饲喂保健品即可增强生猪免疫力,使之免遭传染性胃肠炎侵害。

3.3 科学喂养饲料

除了优化生猪生长环境外,还应当从饲养管理方面确定科学喂养方式,以便抑制病毒繁殖。较为关键的是,养殖户应定期检查猪舍内饲料槽内是否有残留食物,一旦发现霉变饲料,应立即清除,并更换保质期内的健康饲料,必要时可在饲料内掺入钙、铁等微量元素,也可以直接饲喂含有98%以上含量的甲酸钙饲料,该饲料钙含量高于30.5%,能够通过吸收此饲料成分预防腹泻等病症,有利于增强自主胃蛋白酶原活力。而且还可在饲料内加入适量中草药成分,同样能产生疾病预防功效,根据生猪体重,以100:1配比日饲料量。每日为生猪饲喂常规饲料的同时,也可根据0.5%~2%日粮的标准饲喂中草药成分,以间隔1 d或3 d的方式控制饲喂量。多选用仙人掌、三七、板蓝根等中草药植物粉末,为控制饲喂成本,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在猪舍周边种植1亩中草药,这样才能在高效预防传染性胃肠炎疾病的前提下提高养猪户的养殖效益。值得重视的是:单纯饲喂饲料时,还要掺杂新鲜蔬菜,如常见的胡萝卜、白萝卜、南瓜以及番薯叶,这些蔬菜既能促进生猪进食,体现止泻功效,又能为生猪提供丰富的维生素营养,从根本上提升生猪抗病能力。

4 治疗

养殖户采用上述措施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疾病时,针对已有发病迹象且迫切等待治疗的病猪,还应当优选治疗方案消除病症,促使病猪在有效治疗下及早恢复健康。

4.1 中药疗法

要想保证病猪在中药疗法下得以治愈,应结合病猪病情特征合理搭配中药处方。一般情况下,适用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疾病治疗场景的中药处方除了既有传统处方外,还可自行配制。比如常用的乌梅散加减法,称取30 g甘草和乌梅、黄连,搭配10 g诃子、土茯苓,15 g熟艾、板蓝根,12 g六神曲中草药,烘干处理后放入洁净水(500 mL),浸泡0.5 h后以砂锅进行煎煮,熬至300 mL药液后饲喂病猪,持续用药5 d即可改善病症。此外,还可参照下列已有实例使用经验的中药处方控制病情。

处方①:称取5 g陈皮、泽泻和6 g乌梅,8 g肉豆蔻、石榴皮,10 g秦皮与15 g白头翁中药材。按照相同方法进行砂锅煎煮,每日用药2次,每次100 mL,若患病的为仔猪,其药量宜在10 mL/次以内。饲喂中药液后剩余的药渣可以搅碎后投放到饲料内,同样有一定的疾病治疗作用。

处方②:称取12 g茯苓、甘草与陈皮,10 g炒扁豆、党参、薏苡仁,15 g黄连、玉兰皮中药材。煎煮后每日饲喂1次,坚持用药5 d,基本上临床病症可以得到充分改善。

处方③:称取14 g的山楂、六曲、酒赤芍中药材,以炒制方法进行初期处理,随即搭配14 g的葛根、陈皮、茶叶等中药材,煎煮后饲喂中药液,每日1副药,持续用药2 d有减轻甚至是治愈效果。多适用于25 kg左右重量的仔猪。

处方④:称取120 g黄柏,秦皮和60 g黄连、金银花,150 g白头翁,50 g炙甘草和60 g白芍、大蒜、木香,300 g马齿苋中药材,煎煮后可将其饲喂给病猪(体重>30 kg)。在终止进食3 d内饲喂中药剂,搭配适量温水,可以充分调节病猪的胃肠状态。必要时可在饲喂中草药时配制盐水,注重盐分的有效补充。

处方⑤:称取20 g茯苓,6 g甘草,50 g神曲、山楂,25 g金银花、草寇、乌梅和12 g黄连中药材,煎煮后以每日1副药,早晚各饲喂一次的标准持续用药

4 d。作为止泻良方养殖户需及时配制饲喂。

处方⑥:称取35 g马齿苋和白头翁、穿心莲、金银花、车前子,25 g黄芩,20 g黄连中药材,以煎煮后饲喂药液的形式按时喂药,每日2次,持续4 d,既能消退炎症反应,又能改善腹泻症状,对病猪胃肠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处方⑦:在煎煮喂药之余,也可使用黄柏(100 g)药材药水,将此药材加入500 mL水中进行煎煮,煮沸后静置晾凉后,可以采用灌肠方式用药,对病猪肛门处展开灌注操作,可通过渗透药液改善胃肠功能。

中草药配制中药处方已成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疾病优选疗法,病猪在吸收中药成分的基础上能快速改善病症,而且还能利用清热泻火功效避免病猪时间段再度染病,由此达到远期治疗的目的。但在选择中药处方时,既要加强药材质量的保障,又要控制好饲喂剂量,若病猪发病急且病症过于严重,为避免病猪在尚未得到积极治疗前出现死亡,还需搭配西医疗法提升治疗时效性。

4.2 西医疗法

西医疗法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疾病治疗阶段也具有理想疗效,多以抗生素药物为主。比如按照2 mg/ kg的标准注射硫酸庆大霉素药物。同时若病猪为仔猪,可以肌内注射2 mL或5 mL的维生素B1药物。养殖户采用西医疗法治疗病猪时,应观察病猪是否在一定时间内有减轻迹象,若未见好转需及时更换药物,并且需注重盐水的适量补充,每日多补充200 mL的盐水。注射抗生素药物时,遵照兽医指导,避免抗生素滥用。另外,也可用糖水配制阿托品药物,达到止泻目的,或是注射碳酸氢钠注射液(5%)同时也可以30 mg/ kg剂量注射氨苄青霉素。

西医疗法的可选择性相对较强。除了上述常用药外,也可注射小诺霉素药物,其剂量为15万U/次,以肌内注射方式给药,每日注射2次,持续用药3 d,病症严重的病猪可以延续至5 d。或者在病猪的三里穴处注射硫胺素,用藥3 d,每日注射1次。注射抗生素的基础上养殖户可以为其选择口服西药,如高锰酸钾溶液(0.1%),以5 mL/ kg标准喂药。在西医疗法实践应用环节,同样可以按照农技人员整理的治疗方案配制西药。即2.5 g碳酸氢钠,1.5 g氯化钾,20 g葡萄糖,将其加入1L水中,以饲喂5 mL/头剂量持续饲喂至疾病康复,每日5 d。经过此处方的积极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确能够得到显著好转。为防止病猪治愈后再次染病,还可继续使用链霉素抗生素药物进行

1~2 d的巩固治疗,并且饲喂生理盐水(0.9%)或葡萄糖溶液(5%),自此在西药治疗下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成果。

需注意的是:无论是西医疗法还是中药疗法,一旦养殖户发现病猪有腹泻等传染性胃肠炎疑似病症,应以先隔离,后治疗的原则最大化控制养殖损失,以此提升养殖质量。

5 结论

综上所述,猪传染性胃肠炎疾病具备显著的腹泻、呕吐临床症状,经由免疫检测、细菌培养以及血清学检测法,即可准确诊断病情。而后通过接种疫苗、环境管理、科学喂养等预防措施,降低生猪发病率,同时针对病猪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确保病猪在有效治疗下及早恢复健康,从预防与治疗双重保障上改善生猪养殖条件,践行养猪业向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兰培英,王文娟,刘冠博,等.浅谈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综合防控[J].农业与技术,2018,38(18):142.

[2] 陈惠利.猪传染性胃肠炎药物治疗技术要点探讨[J].畜禽业,2019(12):76.

[3] 孙杰.预防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探讨[J].吉林畜牧兽医,2023,44(4):39-40.

[4] 宋亚鹏.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诊断与防治[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4):98-99.

[5] 庞海涛.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特点,诊断及预防[J].中国畜禽种业,2022,18(7):116-117.

猜你喜欢
中药疗法
羔羊腹泻的综合防治
自拟疏降和胃方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9例临床观察
健康大视野(2018年5期)2018-07-16 11:40:10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30例疗效观察
自拟痛风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中医肺胃同治疗法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针灸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患者子宫内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补肾健脾方促进骨痂生长的临床观察
温肾益肺汤治疗特发性水肿39例临床观察
探讨采用益气化瘀通腑法治疗CRF的临床观察
中药结合盆腔理疗对治疗输卵管堵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