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应用策略探讨

2023-12-14 14:56张冠墨
时代商家 2023年48期
关键词:管理会计内部控制高校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招生数量持续增加,给学校的各项行政管理工作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为了能推动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应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强化内部管理。这其中,管理会计作为高校内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能够精准分析出高校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优化管理措施、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论述和研究。

关键词:高校;管理会计;内部控制

引言

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制约着高校管理工作的稳步提升。要想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结合管理会计的特征和优势,使其与高校内部控制工作有效融合,进而达到规避风险和优化管理模式的目标。

一、管理会计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控制意识较低,控制制度不完善

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中,管理人员将教学力量与科研储备作为学校根本任务而忽略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样的管理理念下,部分潜在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高校管理人员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最终影响校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部分高校的内部控制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实践经验欠缺,有的高校并没有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来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另外,部分高校现阶段内部控制手段较为单一,控制体系不健全,其覆盖范围只限于一些重要业务工作,而其他非重要环节则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最终的结果是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对校方的强化管理意义不大[1]。最后,部分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仍旧延续传统模式,并没有与时俱进,导致管理过程存在一些不严谨、不能满足现代化办公要求的问题。制度上的这种漏洞和不健全,也会导致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在实践中没有明确的标准可以遵循,影响工作的流畅性。因此,高校应重视制度的确立和制度的执行。

(二)控制系统独立,难以实现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斷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运用信息化技术为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便捷条件。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普遍都建立了自己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但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并且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系统各部分的关联性和紧密度有待提升。例如,许多高校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中,教学系统、学生缴费系统以及行政管理系统各自都是独立的,彼此之间的关联性不强。这种相对独立的结构看似是不同业务各司其职,但实际工作中会出现资源浪费、数据和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等问题,并且由于各版块都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在数据的保存和导出过程中会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而数据的使用者要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校对和辨别数据的真伪,整个过程也会变得很烦琐。如果想要解决这一难题,高校需要去考虑实现各学科各教师资源的整合与内控信息的共享[2]。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为各部门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及时沟通和对话的平台,为各部门之间的高效率协作搭建桥梁,并且能够通过沟通中的聊天记录来对问题进行溯源,提高问题解决的时效性。

(三)缺乏危机意识,不利于长期发展

现阶段,我国多数高校在财政经费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但这也使得高校的经费常年处在饱余的状态,在思想上缺乏危机意识,不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规划建设,没有合理的财政经费使用方式和使用规划,相应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当管理会计不能与高校控制体系“合二为一”时,一旦高校的财务经费紧张,高校将会面临着举步维艰的困境。因此,这也是经费过于饱足的情况所带来的影响,高校没有对财政经费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支配管理过于松懈,高校管理者与管理会计在心态上放松警惕、过于乐观,这些问题都会导致高校的长远建设发展停滞不前,也会把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引入一个应对风险能力不足的状态。

二、管理会计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策略与方向

(一)增强控制意识,改善工作氛围

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该体系的负责人,整体的大方向与核心内容都由负责人来把控。很多高校管理制度差,制度标准混乱、不统一,大部分责任都是要归结于管理者,由于个人专业水平和校方实际情况的不同,每个学校之间又有不同的差异性存在,这个时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出面把握住大方向,确保学校不会偏离预期的轨道以及建设目标。

首先,在构建成熟的管理体系之前,高校首先应当统一部门内的意见,通常在选定意见的时候会产生想法的多样性,目标的不确定性,要解决这样的不统一问题,需要将工作人员各自的想法汇聚成一个集合,以此来实现共同、长久的战略目标。在这个过程当中管理层要积极调动工作人员的情绪,树立内部控制意识,把核心观念灌输到每一位工作人员意识中,让各岗位工作人员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和意义,确保所有人都具备统一的行动目标和方向。由于内部控制在执行时多数工作都是由基层教职工来完成的,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能单纯依靠自身的想法来确立战略目标,而是要积极了解基层职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环境,树立模范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保证基层更好地落实各项制度。其次,管理者应当注重高质量人才的选拔和聘用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在职培训制度,以此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配合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明确的惩罚机制,对于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对于表现较差的工作人员要予以正确的指导和改正监督,将考核成绩与绩效工资相挂钩,这样才能确保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一致性。只有将各岗位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都提升至合格的标准线以上,才能保证整体的工作质量。另外,在提升工作能力的过程中,要对基层给予一定的帮助和鼓励,让基层循序渐进地去改变和适应现有的工作模式和核心方向,逐渐抛去以往固有的工作状态思考方式,让基层职工在转变思路的同时也意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与深层次的意义。最后,管理者应当建立轮岗制度以及轮岗工作表单,在执行时定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和改变,避免出现会计永远都在会计岗位,出纳永远在做着出纳工作等问题,借助于岗位上的轮换确保工作人员知识覆盖范围的全面性,而且灵活分配工作岗位不仅可以有效调动起工作人员的情绪,让工作变得更加积极高效,还能进一步保证内部控制的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工作人员相互监督,规范自己的工作职责与态度,让每个人都保持高度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与环境。

(二)制定合理规划,强化监督机制

在内部控制方面,很多决策的初期都是一个大体的展望,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就会涌现出各式各样的难题,导致内部控制建设体系出现停滞不前的困境。为此,高校需要有一个合理清晰的目标以及长久的规划作为依据,然后把规划的具体内容细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类别,再把每一个类别里需要达成的目标制定出严格执行及监督考核计划,最终实现将规划转化为具体路径的目标。管理层在初期制定目标时,经常会出现过于理想化的情况,大多是因为目标不够清晰,方案不够严谨导致的。在实现内部控制体系当中不能过分信赖基层员工,一定要有自己的标准和原则,避免情绪化管理。同时,要强化对应的职能部门,确保审计部门和监督部门可以正常履行监督工作。为此高校可以建立多个与之相匹配的职能部门来予以配合[3]。由于学校监管是内外部相结合的模式,所以高校要保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身行为,在内部监管合格的状态下积极配合外部监管,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反思问题原因,总结经验,坚决杜绝隐瞒欺骗的行为以及侥幸心理。另外,管理层要以事实为基础作为判断的依据,不能依靠主观意识来臆断,要时刻警醒保持公正的态度原则。作为会计工作人员,则需要注意管理层所分配任务的合理性,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工作,确保账务信息处于公开、透明的状态,因此来确保外界更加全面地了解学校。高校还可以聘请会计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来一同确保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充分保证学校的财产安全。

(三)提升技术水平,实现信息共享

在网络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环境下,许多高校都开始尝试使用信息化系统来开展校务管理工作。然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如各部门信息沟通不及时,交流不顺畅,系统各自独立缺乏信息共享。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高校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提升整体信息化技术水平。目前,许多高校虽然在形式上积极尝试信息化技术与教务工作的融合,但在管理模式和理念上受到传统观念影响,不同职能部门很难做到信息共通,系统之间相互不兼容。为此,高校应重点引进一批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才,帮助高校建立新的系统模式,将各自分散、独立的系统融合为一个整体,使得各版块信息在应用时更加便捷、高效,同时也可以优化财务部门的工作流程,降低工作压力和强度,让财务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去规划各种防范财务风险的策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保证财务信息与各样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可以避免人为错误对财务产生的不可逆的影响,改善学校的管理层对于决策方面的失误,规避决策风险,使每个规划与布局都能够按照理想的状态下去发展[4]。管理会计的信息技术应用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以财务数据作为内部控制的基础,才能让其内部控制变得更加稳定。

(四)建立风险清单,控制财务风险

在高校发展规划的布局当中,决策过程可能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风险。为了降低风险,高校可以建立风险管理清单,综合考虑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财务管理方面和一些关键的环节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风险,制定对应的规避方案。风险管理清单建立后,高校需要从组织层面来分配各岗位工作人员,并且在控制风险的过程当中对已发生和未发生的风险问题进行汇总和反思。在人员配置方面,需要对不同专业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筛选,确保风险小组有科学的风险管控理念,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信息资料库,设置风险发生的等级,明确风险的评价指标以及走向图。在记录风险指标的过程当中要把各部门的风险做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划分,然后风险小组再根据具体的风险等级去思考和制定解决方案。在整个过程当中要遵循灵活多变的原则,避免固化控制模式,尽可能多地结合当下的形势政策与学校整个的动态情况,及时做出改变和调整。

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学校管理层来实施的,因此还可能面临一种情况就是风险等级和风险划分主观意识过强,为此需要管理层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具体分析的方法,不能盲目照搬其他问题的解决方案,多开展集体的积极讨论,在讨论过程当中记录下风险小组当下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需要改正的地方。在整体讨论过后推选设立风险小组组长和风险预警备案组长,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和内容,按照专人专职的原则,避免同一个人身居多职的情况,并定期组织开展小组内部会议,总结和讨论各项工作的实际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5]。如有人员分配冲突的问题一定要积极沟通,多尝试进行调整,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氛围变得更好,这样才能团结一致地去把每个风险降到最低,确保学校的财务状况更加稳定。只有具备好的财务规划基础,才能让学校有清晰的规划和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管理会计体系要求,做出相应的搭配,在管理会计作为控制主体的基础上,风险小组才能提供一道安全防线,让学校变得更加稳定,进一步推动高校各项工作的持续、稳定开展。

三、结束语

本文综合概括分析了管理会计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实际用途,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总结了高校目前在控制体系搭建的过程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面临的困境,例如,管理会计与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关联性,信息化技术对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意义,风险小组的实际作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以及监督机制对学校财产安全的作用等,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深入讨论和分析,为管理会计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实践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建议,希望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丛晅. 管理会计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应用研究[J]. 市场周刊,2023(10):107-110.

[2]孙琪. 管理会计助力高校财务规划:优势、挑战与路径[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3):61-62.

[3]礼彬. 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观察,2023,9(25):85-88.

[4]史可. 管理会计视角下的现行高校财务报销流程优化[J].财会学习,2021(32):98-99.

[5]韩讽,华梓含. 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实践与应用[J].投资与合作,2022(1):109-110.

作者简介:张冠墨,女,1993年1月生,漢族,吉林长春人,硕士,助理会计师,研究方向:高校财务会计,政府会计制度,预算一体化,高校内部控制。

猜你喜欢
管理会计内部控制高校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浅谈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改革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