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内部审计探究

2023-12-14 14:56袁玲
时代商家 2023年48期
关键词:全面预算内部审计企业管理

摘要:在企业发展运行的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可提高其运行的稳定性,并能够辅助企业全面推进管理工作。但结合我国发展现状分析来看,有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意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整体意识相对较为薄弱,且未形成完善的配套措施。此外,在预算管理工作中,也存在较多的漏洞,无法展现预算的功能价值。为此,企业应紧跟时代发展脚步,立足全面预算管理,打造完善的内部审计框架,以全面监督的方式,促进内部审计工作价值的全面体现。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审计;全面预算

引言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可辅助其防范各种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与治理水准,是促进其健康发展、长远发展的重要工具。然而,有部分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并未形成完整的工作体系,整体工作的质量大打折扣,效益也无法得到全面展现。对于这些企业,细化内部审计框架,并将其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相互整合,是需要着重开展的一大任务。二者的有效融合可辅助企业打造更加完善的内部审计结构,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及业务水平的有效提高。

一、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审计的关系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可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可划分为五大步骤,分别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分析与预算考核[1]。在不同的环节,均能够体现出内部审计的功能价值,辅助企业在全面监督的状态下,驱动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其次,内部审计可促进全面预算管理效果的有效增强。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企业职员的工作思维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转化,突破传统理念形成的局限;在有效的风险防范下,展现出全面预算管理的预警功能。并且,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可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执行性,辅助企业更有方向地防控风险,对资金流加以优化,保证预算工作的持续深入。

二、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内部审计策略

(一)事前审计:关注预算编制审核

内部审计中的风险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预算编制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辅助企业更好地察觉经济业务风险,并对其加以处理。立足于全面预算管理推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时,需要在事前阶段着重关注预算编制与审核,同时要做好以下三点工作。

首先,要构建完善的组织架构,需贯彻三权分立的工作思想,合理地划分企业经济活动的执行、决策与监督。同时,企业方面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打造完善的制衡机制,避免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产生腐败问题或舞弊问题[2]。必要时企业方面可建立预算委员会,并在委员会中融入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深入全面预算管理,确保预算数据具有更高的科学性。

其次,要贯彻全面性原则。在预算编制工作中,不仅要体现审计部门工作人員的职能作用,还应体现其他部门的辅助作用,加强其他部门与审计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促使各部门都能够参与到业务预算与资本预算工作中,在全员参与的状态下,增强这两项工作的综合质量,夯实财务预算根本基础。

最后,要打造完善的预算指标体系。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需要生成完善的编制体系。而整体编制体系的形成,也就是对内部审计目标的细化拆分。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基于自身的发展规划,合理地进行年度预算的编制,基于这一前提对下一年度的目标加以适当的拟定。预算指标体系与企业的实际发展之间具有较为紧密关联,因此企业方面需要加强会计科目与预算科目的连接稳定性,确保二者之间核算内容的统一。在完善指标体系的有效支撑下,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事中审计:规范预算执行调整

当前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企业在执行方面还存在较多的偏差,制约了工作的开展情况。毫无疑问,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审计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事中审计阶段,企业需要基于预算执行环节,将其与内部审计工作相互整合,紧密关联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并且基于这一群体,企业方面需要对各阶段的业务内容及业务职责加以更加清晰的界定,明确费用支出区间,并对费用报销流程加以适当的调整完善,充分体现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价值。

1.明确职责划分

在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明确经济业务所形成的审批权限,同时需要对预算各个阶段的事项加以精准区分,如预算内事项、预算外事项以及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超预算事项。针对不同的事项类别,选择不同的处理手段,在针对性处理的状态下,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例如,在企业处理预算内的经济业务时,可以参考如下工作流程。首先需要将该项工作中所涉及的部门进行有方向的筛选。然后各部门需要基于自身的职能与职责权限,适当地审核预算类的经济业务,在逐层递进的状态下打造完善的审核框架。针对生成的审核结果需及时上报给上级部门进行审查。审批工作结束后,企业需要对业务内容加以进一步的细化与全面的把控。除此之外,在审计中存在超预算情况,企业方面则需要遵循额外审批流程中的相关规定,以不同的职责体系与处理手段增强整体的审批效益,促使预算调整形成更加完善的框架与更加明确的方向,增强预算准确性。

2.重点管控费用

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越来越完善的组织架构,而所形成的费用构成也会逐渐趋向于复杂化发展,在这一状态下开展事中审计工作时,需要将工作重点集中在费用支出业务方面,也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式加强数据的真实性与票据的合规性。在实施预算执行任务与支出业务的过程中,企业方面需要分门别类地对费用进行管理,对于其中所产生的具有较高重要性或金额较大的费用,要着重关注,并为其建立相应的管理框架。在管理工作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费用细则及管理条例,明确划分费用的支出范围与标准;同时需要对费用的报销流程加以适当的细化,以辅助管理人员更有方向地推进业务处理工作与预算执行工作。

3.规范资金支付

在推进预算执行工作的过程中,企业方面应建立与业务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同时要确保制度能够与规范资金支付审批流程相互融合,以充分体现整体制度的应用价值,并辅助企业更好地控制资金预算,避免产生资金支付风险,维护企业经济效益。企业方面需要基于预算判断支出途径,合理地鉴定费用类型,将费用划分为基本支出、经营支出与项目支出。在实施资金支付管理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国家的相关规定及要求,切不可背离这一部分内容,以此找准资金支付管理的正确途径,有效控制资金风险,并避免舞弊行为的产生。

(三)事后审计:强化预算分析考核

为切实体现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价值,并加强整体的管理成效,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需要着重关注预算分析与预算考核工作并生成完善的管理机制。在管理机制中也要全面体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如预算编制目标的设定、预算执行监控的方向、预算完成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在分析与考核的有效交织下,建立完善的审计框架。完成预算工作之后,企业需要以财务核算的根本情况为指导,在有效的结果与预算比较下,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需要对内审的评价与监督模式加以适当的调节,加强整体工作依据的稳定性,为后续的预算管理工作提供经验支撑与数据支撑,使预算工作持续开展。

第一,应加强预算分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明确预算指标,并且要以预算指标为核心实施全面的进度跟踪管理工作。若在工作过程中发现预算与实际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出入,则需要着重关注这一点,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生成合理的解决方案。推进下期预算分析工作时,需要适当地对上级预算结果进行分析与跟踪,并出具相应的数据报告,在实施预算分析时也要贯彻针对性及时性原则,对预算执行的推进情况形成全面掌握,对企业的消耗费用形成有效的控制[3]。

第二,应全面推进预算考核工作。构建完善的预算考核体系,有助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也可进一步加强其与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融合。针对预算考核,可把握以下三大工作要点。其一,把握预算编制的质量;其二,把握预算执行情况的质量;其三,把握预算结果的质量。内部审计与全面预算管理之间具有紧密关联,所以内部审计的评估与预算考核间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一状态下企业便可生成完善的指标体系,在定向考核与定量考核的有效结合之下,促使全面预算管理,展现全面预算管理的经济价值。

第三,应完善相关的制度,并对内部审计的配套制度加以适当的更新调整。内审体系的建设与企业的经济发展之间有紧密关联,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活动质量。并且,在构建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企业也要关注到自身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及监督机制,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需要,有方向地生成管理指导,而不能一味地照搬或抄袭现有制度体系。企业方面需要把握内审要求,找准新预算方法的实施要点,对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加以更深层次的优化与创新,并精细化界定预算组织的责权范围。在构建相应管理制度时,还应构建完善的内审体系,对预算编制的手段、过程、内容及依据加以明确的展现,确保编制预算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加强整体工作质量,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稳定开展。

三、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内部审计要点

(一)选择正确审计内容

虽然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关联,但内部审计并不是外部审计的内部化体现,二者之间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中外部审计会将整体的重点集中在财务数据的合理性方面,会更加真实地体现出企业的经营活动;而内部审计会将整体的重点集中在企业管理的合理性方面,会有效增强企业经营的综合效率与质量[4]。立足于全面预算管理视角来看,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需要选择正确的审计内容,必要时需委派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机构,通过对方的有效辅助推进财务审计,增强整体工作的规范性与专业性。基于全面预算管理视角,可辅助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财务指标方案,使之在推进内部审计工作时能够把握审计要点,全面体现企业的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运行的内在客观情况,帮助企业及时察觉自身的发展风险,针对性地对其加以调节优化。通过这一方法,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管理的权威性,并增强其整体效益。

(二)构建完善审计流程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针对整体的审计流程可以细化为以下两大内容。一方面,要对传统的审计理念加以有效更新。例如,在传统的企业发展过程中,通常会将审计频率设定为每年末一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价值的充分展现,也降低了其所具备的实效性特点。所以,需要对此加以适当的更新,促使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深入渗透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例如,可以进行年度初期的预算方案审计,也可以進行企业发展阶段的专项审计、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审计、经营者离任专项审计,等等[5]。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进一步细化内部审计的类型与框架,确保全年度各阶段工作中都可体现内部审计工作要点,以帮助管理人员更加精准地把握全面预算的管理方向。另一方面,要对内部审计的流程加以适当的细化,明确各阶段工作中的整体工作重点,并生成相应的管控体系,以切实完善内部审计的框架,满足全面预算管理要求。

(三)注重企业执行效率

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重点在于探究企业管理方面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具备较高的专业性与合理性,该项工作的推进可辅助企业对整体的管理流程加以有方向的改进,提高管理效率。所以,基于全面预算管理视角来看,在推进内部审计工作时,需将工作重点集中在审计意见落实的情况方面。为切实提高企业的审计效率与执行效率,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需关注以下三大要点。第一,能够做好有效的审计扩展,由以往的财务审计逐渐扩散到综合管理审计;第二,要适当地创新审计工具,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与内部审计相互融合,如引入风险评级手段、流程分析手段;第三,要逐渐转变审计管理的方向,由以往的事后管理转移到事先管理,确保各环节工作能够有章可循,辅助管理人员及时察觉风险。

四、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审计之间具有较为紧密的关联,前者是推动后者稳步深入的关键道具,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立足于全面预算管理,推进内部审计工作是其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企业需着重关注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工作,能够关注预算编制审核,规范预算执行调整,强化预算分析考核。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应选择正确的审计内容,构建完善的审计流程,还应注重企业反馈及执行收效,有效规避企业发展风险。

参考文献:

[1]卢俞朵,曾馨瑢,郑佳雨.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内部审计探究[J].现代商业,2022(19):121-123.

[2]胡民.浅谈内部审计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作用[J].商讯,2020(22):76,78.

[3]张传飞.加强内部审计与全面预算管理融合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J].全国流通经济,2020(12):180-181.

[4]张敏.内部审计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20(24):222.

[5]喻男.内部审计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与分析[J].现代商业,2020(13):172-173.

作者简介:袁玲,女,1984年3月生,汉族,湖南常德人,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审计、全面预算。

猜你喜欢
全面预算内部审计企业管理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浅析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企业全面预算体系建立与应用研究
全面预算在现代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