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白族扎染现状与发展分析

2023-12-14 07:46:22平天骄
西部皮革 2023年22期
关键词:扎染白族大理

平天骄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 昆明 650051)

0 引言

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纺织品印染工艺,是大理白族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手工艺无人传承、落寞、消失等问题日益严重,白族扎染产品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求,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承与白族扎染企业的转型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本文试图从扎染在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与大理白族地区进行对比的角度出发,在现有市场经济基础下,分析大理白族扎染发展缓慢的原因,根据现代市场审美探讨其解决思路与方法,促使传统民间扎染技艺得以延续。

1 扎染现状与分布

扎染古称为绞缬、扎缬、夹缬等,起源于黄河流域。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大约有1500年的历史,现存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东晋年代的绞缬印花绢是我国最早的扎染织物[1]。《二仪实录》中亦有记载“缬,秦、汉间始有,不知何人所造,陈梁间贵贱通服之。”[2]由此可以得出扎染技术自汉代便已出现,在唐代时期扎染发展至鼎盛,贵族以穿夹缬的服饰并以此为时尚直至北宋时期由于夹缬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朝廷曾一度对其明令禁止,进而导致传统扎染工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衰落。

目前,云南大理、四川自贡、江苏南通、湖南凤凰地区是我国扎染的主要产出地,其环境地理位置、文化与科技发达程度的不同导致各地扎染发展方式、制作工艺和图案设计也略有差异[3]。

四川自贡扎染在古时称为蜀缬,它与其他地区扎染工艺和流程上无明显差异。研究发现由于四川地区的文化风俗差异的影响,导致自贡扎染拥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张晓平大师的扎染作品以四川大熊猫为主要设计元素,在图案、用色、构图上更具有地域文化属性。因此,自贡扎染其创作理念的特色在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形式灵感来源于对传统绘画、壁画以及在地生活场景的借鉴和转化[4]。

湖南扎染是湘西苗族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也是湖南苗族人民生活必需品。凤凰县的扎染以门帘、枕巾、围裙、被单等生活用品为主,图案与民俗文化紧密结合体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景,相较艺术性作品而言更具有实用性。湖南扎染在行业中同样存在后继无人的问题,致使发展依然停留在过去。观其发展状况,可知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旧社会时传统版式大量损毁,增加了传统纹样恢复的难度。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过于机械化、工业化的产品也使得技艺传承充满阻碍[5]。

江苏南通地区扎染与其他地区略有不同,整体发展上更趋于现代化,在传统扎染基础上增加了机械化生产与染整技术的研发。江苏南通扎染地处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扎染企业多以承接日本、台湾、香港等地区加工品为主,在经济优势下,也使得其具有一定规模化。但研究发现,即使比其他地区发展较为成熟,南通扎染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一些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性,扎染图案多以客户要求为主,导致南通扎染无法长远发展[6]。

在云南扎染主要分布在大理市周城和巍山彝族自治县,其制作工艺包括六大步骤:分别是制图、扎花、染色、漂洗、晾晒、熨烫,这与其他扎染技法较为相似,但白族扎染的染色方式是冷染,将布料通过结、系、捆、绑、缝等扎花手法,浸泡在靛蓝染料中以上色形成图案[7]。相较沿海城市仍保留着少数民族传统古老的手工染技艺,但研究发现即使大理白族扎染技艺保存完整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传承性问题。这类问题的存在,使得白族扎染发展较为缓慢。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白族扎染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国家开始提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但社会时代经济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巨大挑战。

2 大理白族扎染产业发展的阻碍因素

2.1 产品局限性

大理白族扎染图案中最常见的题材类型主要以动物题材、植物题材、几何题材为主,扎染产品的设计往往是将不同题材用组合的方式进行重组。以几何题材为例:在几何图形之外,补充梅花或马齿花等植物题材的纹样来设计制作一副扎染作品[9]。通过对大理街边店铺的走访调查发现,市场上所销售的产品仍以基础纯棉布制作的靛蓝色和色彩饱和度较高扎染为主且花纹排列相似,缺乏了一定多样性与创新性,此种类型的传统扎染产品占据一半以上市场份额,见图1。同时,随着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模式使我国生产力迅速提高,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市场的需求量,但传统非遗扎染技艺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导致人均收入较低。一些为追求市场利益的商家开始选用工业染料,在扎染制作过程中进行简化,极大降低成本的投入,导致产品精美度下降也失去了手艺者倾注在作品内的灵魂[10]。

图1 大理市场常见扎染产品

目前大理白族扎染产品以家居用品和款式较为单一的服装为主,容易使人们产生审美疲劳。根据街头访问调查得出,绝大多数的游客表示大理白族扎染服装很有特色,但仅会在云南旅游时穿着,不太适用于一些工作场合。由此可见,扎染工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和开发是相对不足的,缺乏一定的时尚感。

2.2 市场

云南大理白族扎染从市场营销方面来看,其产品的定位与销售群体不够明确,缺乏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另一方面,云南大理白族扎染工艺的传承人大多为传统艺人且年龄较长,对于扎染产品的色彩搭配与图案研发上仍比较传统,缺乏创新度。这导致了产品的设计与推广不够明确,仅仅销售给外地游客也致使产品受众人群不够精准,难以吸引年轻顾客群体和时尚潮流人士的青睐,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

2.3 扎染工艺的传承

现如今云南大理白族扎染工艺仍旧延续着家庭传承和师徒传承这两种方式,大理白族扎染工艺的学习周期较长、制作工艺复杂、学习难度大,而普遍掌握扎染技艺的人群逐渐趋于老龄化,缺乏年轻血液的注入。同时,发达城市的就业环境吸引了大部分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致使人才迅速流失,导致无人传承的现象。

在市场经济背景的前提下,大理白族扎染的销售主要依赖实体经济,销售渠道较为狭窄,在现今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下,实体经济的产品销售受到一定影响,大理白族扎染产品只能够以摆摊、门店、体验作坊进行销售,传统手艺人收入较低,加之快节奏的生活也使得人们缺乏工匠精神,年轻人很难沉下心把精力放在精湛的技艺上,变相导致学习扎染技艺的人数逐步减少。

3 大理白族扎染发展建议

3.1 增加创新度,符合现代审美

伴随科技与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提高,大理白族扎染若想得以长久发展,势必要进行变革与创新。扎染以手工为主,通过用线进行捆绑、染色得到作品,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传统扎染以棉麻面料为主,面料较为单一,扎染手工艺人和企业可从染料、图案和应用领域入手,探寻研发不同植物染料与图案样式,以此增加作品的丰富性与趣味性,结合现代审美与市场需求增加面料的选择以此拓宽白族扎染艺术的范围。现今市场上已有这样的趋势,白族扎染运用在家居、服饰品、服装、装置等方面,例如:国内艺术家林芳璐以白族扎染元素来设计制作装置艺术,将传统扎染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紧跟时代潮流,贴近现代审美,为白族扎染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3.2 利用现代化科技,拓宽销售渠道

互联网行业兴起,网络销售虽对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但若利用网络和媒体的多样性、灵活性来加强对扎染文化的宣传,可以让更多人认识了解白族扎染工艺并激发潜在客户。受云南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虽能得到暂为不错的销售业绩,但销售渠道过于单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导致旅游业的客流量大幅下降进而影响市场经济。建议采用多种销售渠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发展,以避免此类现象出现。加大对社会市场的调研,了解客户群体与市场需求,扩大扎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工业染料的使用,注重环境的保护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使市场得到良性循环。

例如:通过搭建非遗扎染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与一些发展较快的扎染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和电商平台进行对接,提供扎染“体验+定制”的数字化服务。利用VR技术身临其境的体验扎染制作工艺,深入了解扎染文化,促使用户在该平台DIY扎染纹样——线上下单——线下收货,借此打通大理白族扎染的线上销售渠道,扩大大理白族扎染在全国的知名度。

3.3 保护传统技艺、促使产品品牌化

中国传统非遗技艺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为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则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国家与政府也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扎染等行业的帮扶力度,例如:开展培训古法扎染技艺兴趣班;学习扎染技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将白族扎染技艺带入校园,让孩子从小接触中国的传统非遗文化,将非遗文化扎根在心中。吸引年轻群体学习扎染技艺,使扎染技术得以延续。

大理的扎染企业缺乏一定的品牌化,整体售卖产品相似度较高,若想有所突破,必须打造独立自主品牌,促使企业良性发展。其中不乏有一些发展较好的扎染企业,如张翰敏创办的蓝续文化,一心想要守护古法扎染技艺。在工业化染料盛行下,依旧坚持使用纯植物染料研发出十几种不同的蓝和其他色彩,见图2。通过她的努力将扎染与现代化时尚相结合使扎染有了创新性的发展。

图2 蓝续文化的研发植物染

蓝续文化已同20多个品牌进行合作,通过乡建赋能、人才培育、行业推动等,带动超3 000人就业,影响近10 000人,带领白族扎染走出大理。张翰敏认为,发展首先要具有匠心精神,其次是拥有文化自信与文化价值,最后做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因为设计也是赋予非遗作品的一种新的方向,但目前蓝续文化的市场发展多以品牌合作为主且品类较为繁杂,若想提升品牌价值,可自主研发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来增加品牌的独特性。由于扎染工艺涉及多个领域和环节,需要染料调配、图案设计、人工捆扎、销售等不同领域的相互协作,因此相对较小的扎染工作室和家庭染坊可与发展较好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或进行企业整合,以此达到较为完善的生产模式和产业链,推动扎染产业的建设,促使其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云南大理白族扎染是中国古老的传统非遗手工技艺,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历史底蕴。但在白族扎染的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应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不断进行白族扎染工艺的创新,促进其逐步受到广泛关注和发展,而新一代的年轻人将会带领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扎染白族大理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华人时刊(2022年15期)2022-10-27 09:05:40
做梦都要去大理
青年歌声(2021年2期)2021-03-05 09:02:08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02
大理好风吹
音乐世界(2020年4期)2020-09-10 20:57:26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22
想念大理
民族音乐(2018年5期)2018-11-17 08:20:00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20:58:26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大理文化(2017年6期)2017-07-31 22:06:55
白族敬酒歌
民族音乐(2016年1期)2016-08-28 20:02:52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Coco薇(2016年4期)2016-04-06 02: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