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旭
甘肃洮河林区云杉叶锈病发病规律与防治
高晓旭
(甘肃省洮河生态建设管护中心甘肃甘南747600)
云杉是甘肃省的优势乡土树种,云杉叶锈病是云杉的一种常见病害通常出现在云杉幼林中,甘肃省洮河林区是云杉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文章对甘肃省洮河林区云杉叶锈病的发生原因、发病症状、病原特征、发病规律等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防治措施,为有效防治云杉叶锈病提供参考。
云杉叶锈病;发病规律;防治措施;洮河林区
甘肃省洮河生态建设管护中心所辖林区地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临潭、合作三县(市)和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东邻岷县,南与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相接,西与合作市相连,北与白石山分水与和政、康乐县交接,林区海拔在3 000 m左右。林区有丰富的景观资源和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既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生态绿岛和高寒地区的天然生物基因库。林区主要树种为云杉。云杉叶锈病属于本土常发、中度危害性有害生物。病害初期,云杉针叶上呈现淡黄色段斑,在段斑上集生多数针尖状小突起。锈孢子器包被膜陆续破裂,散出大量黄色粉状锈孢子。剩下的包被膜呈白色,病叶呈土黄色干枯而脱落。该病害在洮河林区各林场均有分布[1]。
洮河林区在2020年经过病虫害检测后,发现云杉叶锈病面积增至2 000亩左右,危害程度为轻度。云杉叶锈病会危害未成熟森林土壤中的幼苗以及天然森林中的幼苗。生病的树木和幼苗最终会停止发芽,削弱生长,针叶有缺陷并变黄。新梢年生长量大约为健康树木的10%。树木抵抗疾病的能力不断下降,重病树木干枯,针叶脱落,濒临死亡,制约着林区综合效益的提升。
从洮河林区近年来的气候特征来看,干旱多雨,外部环境影响树木生长,导致树木抵抗力下降[2]。云杉叶锈病在发病之前有潜伏期,其发病流行规律与气候密切相关。例如,每年5月—9月是甘肃省全年降水量最集中的时期,出现阴雨降温,该时期云杉新叶生长缓慢,云杉叶锈病发生率大幅提升,并且该时期的感染持续时间将更长,随着时间的延长和空间不断扩展,叶锈病将继续恶化;但若连续多日降雨的话,不利于病菌孢子传播,则病害减轻。
洮河林区当地的纯种林面积较大,树种结构单一,为叶锈病传播提供了寄生来源,同时还促进了各种疾病的繁殖和生长。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受到病害影响。在病害出现后,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到整个林区,并且病害治理难度较大。
在海拔较高的地区,云杉叶锈病的发病程度更高。具体而言,林地地势平缓、土层厚实,其发病概率较小、发病程度较轻;而在土层浅、地形复杂的林区,叶锈病的发病率较高。由于甘肃省洮河林区南北两侧坡相对陡峭,高差较大,南坡云杉的生长速度高于北坡。在云杉密度超过0.7的森林中,叶锈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此外,一般来说,一年生云杉幼苗没有叶锈病,而两年生云杉幼苗有一定的发病率,但发病程度相对较轻;三年生、四年生的云杉发病率高于两年生云杉;成熟森林的发病率低于幼林;混交林的叶锈病发病率低于纯云杉林。
目前林区周边居民缺乏对云杉叶锈病的预防和控制意识,因而病害防治工作成效不尽如人意。此外,在云杉叶锈病防治工作中,由于部分人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化学防治方法被频繁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3]。
云杉叶锈病出现的时间为6月初至7月底。发病初期,叶子上会出现淡黄色段斑,段斑上存在小点,称为孢子器,其顶部分泌有很多丝状物,颜色也开始变为浅黄色,经过12 d后,逐渐变成深棕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长条状孢子器和橘黄色孢子器。到7月底,孢子已经非常成熟,破裂包被膜,形成黄色的孢子。8月初,病叶干燥脱落,呈灰黄色。其主要原因是云杉幼叶长期受到叶锈病的影响。
云杉叶锈病大多是祁连金锈菌引起的。云杉叶锈病病菌孢子器为烧瓶形状,寄主表皮下是其主要生存位置,在寄主针叶表皮中,孔口突出,大小微米值为(115~150)μm×(150~215)μm。锈孢子器小,颜色不明显,大而圆。锈孢子器具体的宽度值为250 μm~290 μm,颜色为淡黄色。其中一半埋在针叶树中,锈孢子器内的锈孢子通常为长条形、圆形,数量众多。具体的微米值为(26~34)μm×(17~24)μm,没有明显颜色,厚度值大约为3.5 μm。冬孢子堆头状,橘红色,色泽鲜艳。在冬孢子基底位置,有一根淡黄色的菌丝束梗,具体长度值为0.2 mm~0.5 mm。冬孢子无显著颜色,呈单细胞和椭圆形,具体微米值为(17~26)μm×(10~14)μm,冬孢子堆具体微米值为(135~160)μm×(260~285)μm[4]。
云杉叶锈病的发生期与云杉物候期一致。在5月底到6月10日左右,潜育在寄生植物叶后部的菌丝萌发了孢子堆,形成担孢子,通过气流将这些担孢子输送到云杉当年萌发针叶上,此时的云杉正处于顶苞时期,因为该时期的环境湿度高、温度低,并且针叶树发芽晚、木质化慢、雾重,入侵期为20 d~30 d[5]。该疾病发生在6月底至7月初,树枝和叶子沿着气孔线分散在背部,有小而密集的急性黄色斑点,称为锈子器,同时还存在少量深棕色的针尖状孢子器。7月中旬,树木处于木质化阶段,开始出现叶锈病症状。当年生针叶上顶部存在明显黄色斑点,上部微隆,密生着针尖状的黄色点状,即锈子器。点状顶部相连堆积,分泌黄色细丝状蜜露,潜入期大约为20 d。7月底到8月初,锈子器相连堆积破裂,开始分泌黄色细丝状蜜露,最后破裂释放出黄色锈孢子,侵染寄主。云杉叶锈病的病原真菌祁连金锈菌具有非常多的寄主,不仅可以寄生在侵染过的云杉针叶,还寄生在伴生树种桦树、杨树中。除此之外,附近的杂灌木上(如高山柳、杜鹃、栒子、花楸、小柏、茶镳子等)、草本的叶背上都可以寄生。在8月中旬和下旬,宿主背面有小黑点,即菌丝体[6]。随着环境温度下降,开始在宿主背面以菌丝体形式潜育越冬。直至次年5月底,菌丝体随着温度上升开始发育,形成孢子堆,萌发担孢子,并且浸染云杉。
基于此,病原与气候条件存在直接联系,当连续晴天和阴天时,不会滋生病害。但是,在海拔2 600 m以上天气出现晴雨交替或阴雨时,开始出现病害。因为此时环境湿度大,气流传播速度快,担孢子侵染持续时间增加,导致云杉叶锈病的发生。
在云杉叶锈病的防治中,洮河林区严格遵守“营林措施防治为主”原则。因为云杉叶锈病一旦蔓延开来,无根治手段。叶锈病难以完全预防,并且也无法确保防治效果达到预期效果。通常只能控制当年病情,但无法根除。因此,对于洮河林区的云杉叶锈病防治工作,必须要提前制定防治措施,还需要在发病初期积极采取手段进行控制,防止病情恶化。
对于洮河林区来说,适宜在种植阶段进行云杉叶锈病的防治。洮河林区在云杉的育苗阶段对叶锈病防治手段为:6月初在种植床上建造一个50 cm左右的塑料拱棚。设置拱棚的目的是避免幼苗被灼伤,导致苗木出现伤口。避免塑料薄膜与幼苗频繁接触,大棚的两端保持开放,能够有效减少云杉幼苗和叶锈菌冬孢子的频繁接触,改变苗床的小气候环境,加速湿气排出增温保墒,阻止病原体的感染和传播,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提高苗木品质。通常在6月10日至7月20日进行持续40 d的大棚处理,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另外,洮河林区还提出从种苗工作抓起,大力选育抗性品种,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纳入造林设计,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坚持物理、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实施无公害防治,防止污染环境,保护有益生物,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在完成云杉造林后,应注意幼龄期的照料,加快幼林的生长发育,提高林分结构的病害抵抗能力。在云杉叶锈病的防治期间,既要实现疾病防治,还要注意环境保护。所以,化学防治技术的应用,需要严格控制喷洒药物的数量、时间和次数,以确保达到防治目标的同时,其他森林植物和生态系统不会受到影响。云杉叶锈病的最佳防治时间是每年5月底至6月中旬。相关化学品可用于防治喷雾工作,可使用的药剂有:20%的国光三唑酮乳油2 000倍液、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等,单次使用间隔为12 d~15 d,后续使用次数可检查2次~3次。6月中旬,采取防控措施,喷洒25%粉锈宁500倍液,取得防控效果。在化学药品防控过程中,可以利用飞机或无人机根据当地地形进行喷洒防控,提高防控效果,有效解决因地理位置原因导致防控效果低下的问题。对于水源附近和远离村庄的中幼林,每年6月中旬喷洒1次剂量为500倍液~600倍液的三唑酮。但是云杉天然林大面积的情况下,实施化学防治非常困难,并且仅在当年有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无法实现标本兼治的效果。云杉叶锈病的防治还会受到运输、水源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实施。因此,现阶段应以采取森林管理措施作为主要措施,制定综合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云杉锈病的发生和流行。对于云杉幼林,必须在森林维护和稀释方面做好工作,以确保顶部密度控制在0.7以上[7]。此外,在造林期间应进行有效的规划,在合适的地区引入阔叶林和针叶林的混合林。高山灌木林中与云杉混交的林木非常多,如金露梅、烈香杜鹃、高山柳、花头杜鹃、千里香杜鹃等,避免云杉类植物与杜鹃植物的接近,降低云杉叶锈病病原体的感染概率。此外,对于叶锈病的防治中,还必须引入各种监测工作。除了常规巡逻监测外,还可以采用当前的新技术、新方法,充分利用视频监控、遥感图像、无人机等,对于云杉叶锈病进行综合监测[8]。
洮河林区在对于云杉叶锈病的防治工作中,坚持物理、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实施无公害防治,防止污染环境,保护有益生物,促进可持续发展。
目前,洮河林区的生态系统中,云杉叶锈病传播速度快,林分结构危害严重。林业肩负着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多重责任,病害一旦发生流行,将会直接威胁到云杉的健康生长,甚至是导致大量林木发病。因此,洮河林区的林业发展要重视病害,做好传染性病害的监测工作,提高林木的适应能力、存活能力等。通过苗期病害防治、造林期初期防治、人工药剂防治、化学防治等,有效控制云杉叶锈病的发生,确保当地云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性。
[1]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有害生物分布现状及防控措施[EB/OL].(2020-01-09)[2023-02-26].http://thbhq.com/?news_35/247.html.
[2]全海.青海云杉叶锈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J].农家参谋,2022(11):153-155.
[3]吴海霞,张杰峰,陈蓓,等.江苏大丰东部沿海地区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的发病特点、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控技术[J].植物医生,2021,34(4):19-22.
[4]王志麟.青海云杉叶锈病、立枯病防治研究[J].河北农机,2021(2):19-20.
[5]杨海宁.北山林场青海云杉叶锈病的病原规律及防治[J].现代农业,2020(10):79-80.
[6]侯小兰.云杉育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J].种子科技,2022,40(12):115-117.
[7]吴红英.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有效举措探析[J].广东蚕业,2022,56(10):36-38.
[8]王进海,张礼顺.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J].广东蚕业,2020,54(8):81-82.
10.3969/j.issn.2095-1205.2023.09.11
S763.7
A
2095-1205(2023)09-38-03
高晓旭(1993—),男,回族,甘肃临潭人,大专,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林业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