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锋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策略
李黎锋
(藤县宁康乡农业农村中心广西梧州54332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变,水稻种植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文章以藤县宁康乡为例,系统梳理了水稻种植的田间管理措施,分析了常见水稻病虫害的发病原因和症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旨在为藤县水稻种植者提供一套实用、具体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策略,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水稻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水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至关重要,有效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策略是确保水稻优质高产的关键因素。宁康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下辖乡镇,邻近平南县和金秀瑶族自治县,具有得天独厚的水稻种植条件。本文对藤县宁康乡的水稻种植田间管理进行分析,并探讨常见病虫害防治策略,助力藤县水稻种植提质增效。
1.1.1 土壤选择
藤县宁康乡地区的土壤类型以砂壤土和壤土为主,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在选择种植土壤时,应选用肥沃、排水良好、土层较厚的土壤,以保证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供应。在藤县宁康乡,理想的水稻种植土壤pH值一般在5.5~6.5,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同时,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的土壤适宜种植水稻。
1.1.2 选种
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是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关键。藤县宁康乡主要种植的水稻品种有野香优海丝、野香优818、味香丝161、隆晶优1号等。在选种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源等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较好、产量高的品种[1]。
1.1.3 育苗
水稻种植中,育苗环节至关重要,其不仅决定了水稻根系的发育状况、秧苗的活力和分蘖能力,还影响着水稻的抗逆性。应合理选择播期,从而确保水稻秧苗在最佳时期移栽,避免受到不良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在育苗过程中,需要注意播种量、水分、施肥时间和施肥量、病虫害防治,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播种前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进行浸种,预防病害[2]。
1.1.4 移栽
藤县宁康乡水稻移栽环节的作业方式主要是人工插秧。人工插秧对于确保秧苗的成活率和生长稳定性有较好的效果。在实施插秧时,建议的行距为20 cm~25 cm,而株距则控制在12 cm~15 cm之间,这样可以使每株秧苗都能获得足够的养分和生长空间,从而提高成活率,为后期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1.2.1 水稻出苗期的管理
在水稻出苗期,为提高出苗率和秧苗健壮度,应采取适当的田间管理措施。首先,适时灌溉以维持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保持秧田土壤湿润,并避免积水。其次,在出苗期适当施加生物酶制剂,促进种子萌发和秧苗根系发育。最后,合理施用肥料,如氮肥20 kg/hm2~25 kg/hm2、磷肥40 kg/hm2~45 kg/hm2,以促进水稻秧苗的健康生长和发育,但需根据当地土壤肥力和水稻品种进行调整。
1.2.2 水稻分蘖期管理
水稻分蘖期水分管理非常重要。在返青阶段,稻田需要保持3 cm~3.5 cm深的田水,以防止干苗的发生。宜浅水勤灌,保持薄水层。充足的水分能促进水稻分蘖和叶的生长,也能提高土壤含氧量和有效养分含量。每亩稻田的分蘖数应控制在40万~50万个。可以通过“前促、中控、后攻”的施肥方法,控制无效分蘖的生长。撤水晒田是最好的方法,有利于限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强水稻抗倒力。
1.2.3 水稻结实期管理
水稻结实期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水稻粒大饱满,减少空秕粒。需要在出穗扬花期间,保持一定的水层,调节水温,提高空气湿度,有利于开花授粉。到灌浆期,浇灌一次水后,自然渗透落干3 d左右,再进行一次灌水。这样反复几次,可以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水稻根系活力,有利于结实,促进籽粒饱满。到蜡熟末期,应将水放干,以保证籽粒质量。
合理的肥料管理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在施肥时,要遵循“适量、适时、适肥”的原则,确保施肥效果最佳。首先,要根据土壤类型、品种特点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在施肥过程中,要确保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比例合适,避免肥料过量或不足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其次,要掌握合适的施肥时间。通常,水稻施肥分为基肥、追肥和穗肥三个阶段。基肥在育苗前施用,追肥在分蘖期和拔节期施用,穗肥在孕穗期施用。要根据水稻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适时适量施肥。最后,要重视有机肥和生物肥料的应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稻生长。在施肥过程中,可以适当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料,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能。
2.1.1 稻瘟病
稻瘟病的病原是水稻瘟病菌,这种真菌病原体可在水稻叶面、茎秆和土壤中生存,并在温度和湿度适宜时,迅速繁殖并感染水稻。该病主要表现为水稻叶片上出现灰黑色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小斑点会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较大的灰黑色斑块。受感染的水稻叶片和秆部会弯曲、枯黄,甚至植株死亡,严重时减产可达40%~50%,甚至颗粒无收。不同类型的稻瘟病包括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适宜的温度、高湿度、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早晚有云雾、结露等条件下病情扩展迅速[3]。
2.1.2 稻曲病
稻曲病是由稻绿核菌引起的水稻穗部病害,该病害仅在穗部发生,为害水稻谷粒,一般发病率为3%~5%,严重的可达30%以上,减产可达20%~30%。该病害发生规律与品种、施肥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一般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发生,如降雨量多、湿度大、开花期间遇低温,再加上淹水、串灌、漫灌等因素,容易导致病害的传播。稻绿核菌的孢子可落入土壤内越冬,次年产生厚垣孢子,再由其萌发小孢子和子囊孢子,进而侵染水稻幼芽和幼穗,最终破坏谷粒[4]。
2.1.3 稻纹枯病
稻纹枯病主要由层蕈科薄膜革菌属稻纹枯病菌引起,早稻受害比晚稻更为严重,重度感染可导致植株倒伏枯死。稻纹枯病的主要症状为在分蘖期到抽穗期之间叶片出现小斑点,逐渐扩大为长椭圆形的纹状病斑,病斑边缘呈褐色,中央为淡褐色到灰白色,潮湿时病斑呈灰绿色,水浸状半透明,病部表面可形成由菌丝集结交织成的菌核。
2.2.1 稻瘟病的治理方法
在土地管理方面,应从无病田留种,及时处理染病稻株并消灭菌源,使用土壤消毒剂处理土地,以减少病菌的侵染。科学的肥水管理也是控制稻瘟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应注意氮、磷、钾肥的配比适宜,科学合理配置基肥,且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还可适当施用硅肥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此外,应适当增施磷肥,特别是冷浸田,更要注意磷肥的施用。在病害初期,可以采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40 g药剂兑50 kg水均匀喷雾[5]。
2.2.2 稻曲病的治理方法
清除病谷是防止病菌传播的关键步骤,及早烧掉发病田的秕谷可以避免病谷留种,防止病菌的传播和扩散。栽培管理方面,包括增施磷钾肥,防止迟施、偏施氮肥,进行合理灌溉,增强水稻抗病力,防止倒伏,以减轻发病。病害初期,可喷施50%多菌灵药剂,每公顷用药量为300 g~400 g,兑水稀释500倍~800倍后喷雾,连续2次,间隔7 d。
2.2.3 稻纹枯病的治理方法
加强肥水管理,包括施足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灌排做到前期浅水分蘖,中期够苗晒田,后期湿润长穗。此外,在灌水整田栽培前,应清理病源,捞去下风头田边、田角水面的浪渣,烧毁或深埋,可消灭大量菌核,减少病害的发生。对于已出现稻纹枯病病斑的水稻,可喷施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每公顷用药量为300 g~400 g,兑水稀释1 000倍~1 200倍后喷雾,连续2次,间隔7 d。此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施用拮抗细菌制剂,以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2.3.1 稻飞虱
稻飞虱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的害虫,体长2 mm~3 mm,成虫呈棕褐色,若虫呈黄绿色。稻飞虱主要以水稻汁液为食,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茎秆和穗部。在水稻植株的分蘖期至抽穗期之间,稻飞虱危害最为严重。受害后的水稻生长受阻,叶片卷曲、枯黄,严重时甚至导致植株死亡,使产量大幅降低。稻飞虱主要在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迁飞,从南方向北方传播[6]。
2.3.2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危害水稻的害虫,喜欢湿润、阴暗的环境,主要为害叶片。幼虫体长10 mm~12 mm,呈淡黄绿色,成虫体长约10 mm,呈淡黄色。在水稻生长的后期,特别是孕穗期至抽穗期,稻纵卷叶螟危害较为严重。受害后的水稻叶片卷曲、枯黄,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进而导致产量降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气候条件、田间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2.3.3 稻蝗
稻蝗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的害虫,成虫体长25 mm~30 mm,呈绿色或褐色。稻蝗主要取食水稻的叶片、茎秆和穗部,成虫和若虫均具有强烈的食欲。在水稻的生长初期,特别是出苗期至分蘖期,稻蝗危害较为严重。受害后的水稻生长受阻,严重时导致水稻植株死亡,产量大幅降低。稻蝗主要在夏季和秋季的高温多雨时期活动,且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7]。
2.4.1 稻飞虱的防治方法
在田间管理方面,应适当降低水稻种植密度,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有利于减少稻飞虱的滋生。同时,定期巡查田间,一旦发现稻飞虱迁飞迹象,及时进行防治。化学防治方面,可在稻飞虱发生初期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药量为1 000 g,兑水稀释1 000倍后喷雾,连续2次,间隔7 d[8]。此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放养蜘蛛、黑肩绿盲蝽等天敌,对稻飞虱进行生物控制。
2.4.2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方法
合理安排播种时间,避免过早播种。在田间管理上,控制水稻种植密度,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减少稻纵卷叶螟的滋生。化学防治方面,可在稻纵卷叶螟发生初期施用22%氰氟虫腙悬浮剂,40 mL~50 mL药剂兑水30 L~50 L对全株茎叶均匀喷雾,连续2~3次,间隔7 d。另外,鼓励使用生物防治方法,例如放养天敌赤眼蜂、青蛙等,对稻纵卷叶螟进行生物控制。
2.4.3 稻蝗的防治方法
在田间管理上,合理安排播种时间、控制种植密度,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以减少稻蝗的滋生。化学防治方面,可在稻蝗发生初期喷施2.5%敌敌畏乳油,每公顷用药量为1 500 g,兑水稀释1 000倍后喷雾,连续2次,间隔7 d。在喷药时,应注意保护有益生物,避免对益虫造成不良影响。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例如放养蝗虫的天敌,如蜈蚣、蜻蜓、蜘蛛等,对稻蝗进行生物控制[9]。
水稻病虫害对藤县的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仅降低了产量,还影响了水稻的品质。因此,藤县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通过选择抗病抗虫品种、优化田间管理措施、采用合适的化学防治方法以及鼓励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提高藤县的水稻产量和品质。同时,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研究,不断更新防治技术和方法,也将有助于藤县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林钢.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探究[J].当代农机,2023(3):71,73.
[2]邹丹,唐启源,刘龙生,等.不同种植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高产有序机抛栽培技术[J].南方农机,2023,54(7):57-59.
[3]朱志成.水产养殖池塘水面种植水稻技术的应用研究[J].种子科技,2023,41(4):49-51.
[4]皮佳书.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J].种子科技,2023,41(4):73-75.
[5]邓龙飞,刘依依,邓家旋,等.直播再生稻陵两优268在汉寿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信,2023(2):160-163.
[6]万超,段剑平,陈世建,等.优质三系杂交中稻慧优996在仙桃市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信,2023(2):185-187.
[7]李健.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与病虫害防治研究[J].种子科技,2023,41(3):121-123.
[8]张士云,程晓娜,黄琦.经营规模、技术采纳与环境效率:以水稻种植户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7(1):46-58.
[9]余小平,罗水莲,尹勇,等.“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信,2023(1):197-200.
10.3969/j.issn.2095-1205.2023.09.08
S435.11;S511
A
2095-1205(2023)09-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