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
人口迅速增长背景下, 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2 型糖尿病的发病人数也呈现激增状态, 该疾病在肥胖人群中的发病率与正常人群相比风险更高。不仅如此,肥胖人群中心血管病症、代谢异常等慢性病症的发病风险更高。难治性2 型糖尿病的发病生理性原因为胰岛B 细胞功能减退, 无法提供充足的基础胰岛素, 进而使得抵抗肝糖原分解效果受到影响。不仅如此, 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亢进, 增加了肝糖原输出的风险。难治性2 型糖尿病临床治疗难度较高, 采取门冬胰岛素30 与利拉鲁肽联合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本研究选取90 例难治性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析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30 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2 月~2021 年3 月本院收治的90 例难治性2 型糖尿病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与观察组, 每组45 例。对比组患者年龄45~78 岁, 平均年龄(61.52±5.52)岁;男30 例,女15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4~81 岁, 平均年龄(62.54±6.18)岁;男30 例, 女15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性别平均年龄(岁)男女对比组45301561.52±5.52观察组45301562.54±6.18 χ2/t00.826 P 1 0.411
1.2 方法 对比组:实施门冬胰岛素30 单一药物治疗。门冬胰岛素30 注射液[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40140]用法用量:紧邻餐前注射, 必要时可在餐后立即给药, 剂量通常为0.5~1.0 单位/(kg·d)。观察组:实施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30 治疗。门冬胰岛素30 的用法用量均与对比组一致;利拉鲁肽注射液(丹麦诺和诺德公司, 国药准字J20110026)用法用量:皮下注射, 起始剂量为0.6 mg/d,至少1 周后, 剂量增加至1.2 mg/d。两组疗程均为16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BMI、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用药依从性、满意度。血糖指标包括FPG、2 h PBG、HbA1c。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多饮多食或消瘦等症状消失, 2 h PBG<7.8 mmol/L,FPG<6.5 mmol/L, HbA1c<6.5%, 各体征恢复正常;有效:多饮多食或消瘦等症状明显改善, 2 h PBG 为7.8~11.1 mmol/L, FPG 为6.5~7.0 mmol/L, HbA1c 为6.5%~7.5%,各体征基本恢复;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进行调查, 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糖指标及BMI 比较 用药前, 两组FPG、2 h PBG、HbA1c、BMI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 两组FPG、2 h PBG、HbA1c、BMI 均低于本组用药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糖指标及BMI 比较( ±s)
表2 两组血糖指标及BMI 比较( ±s)
注:与本组用药前比较, aP<0.05;与对比组用药后比较, bP<0.05
组别例数FPG(mmol/L)2 h PBG(mmol/L)HbA1c(%)BMI(kg/m2)用药前用药后用药前用药后用药前用药后用药前用药后对比组458.87±1.08 6.52±0.47a 13.39±1.88 8.97±0.93a 8.65±0.83 6.98±0.42a 29.68±6.35 28.12±4.11a观察组458.68±1.35 6.31±0.25ab 13.54±1.73 8.54±0.23ab 8.54±0.72 6.81±0.33ab 29.86±5.15 26.13±4.92ab t 0.7372.6460.3943.0110.6722.1350.1482.082 P 0.4630.0100.6950.0030.5040.0360.8830.040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4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用药依从率高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用药依从性比较[n(%)]
2.5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满意度比较[n(%)]
学者研究表明, 2 型糖尿病属于多发性的慢性病症, 难治性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 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1]。临床实践认为, 难治性2 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为患者机体中胰岛B 细胞组织的日常功能不够完善, 且存在逐步衰竭的风险, 因此基础胰岛素成分的供应较少, 不仅使得肝糖原成分的整体分解速度加快,还会导致胰岛A 细胞组织分泌出大量的胰高血糖素,使得肝糖原成分增加, 最终形成难治性2 型糖尿病[2]。该疾病临床治疗中以控糖和抗糖的方式为主, 很容易增加机体体质量异常风险, 不仅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病风险, 长时间用药下患者疾病面临着癌变的可能性, 因此需要加强患者用药途径的优化。联合用药门冬胰岛素30 以及利拉鲁肽保证了临床治疗的安全性。针对难治性2 型糖尿病患者, 门冬胰岛素30 与利拉鲁肽的联合应用展现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门冬胰岛素30 不仅能够对患者餐后血糖进行有效控制, 还能够避免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利拉鲁肽属于降糖类的专属用药, 患者存在血糖依赖性的特征, 不仅加速了患者体内胰岛素成分的大量分泌, 同时还能够针对胰高血糖素成分进行抑制, 实现机体HbA1c 和FPG 良好控制作用的发挥, 且能够有效控制机体进食量[3]。不仅如此,两种药物联合作用下患者血糖值的大幅度波动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在低血糖风险控制的过程中避免了患者恶心、呕吐发生风险, 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相较于癌症与心血管疾病来说, 糖尿病属于二级慢性疾病, 该疾病的发作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关,且具有终身性的特征。现阶段, 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缺陷为2 型糖尿病发病的关键因素, 胰岛素抵抗对2 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合临床研究实践分析可知, 血糖水平的控制对于糖尿病发展速度的控制有重要价值[4]。临床研究认为二甲双胍或者磺酰脲类药物长期控制HbA1c 过程中产生的临床效果相对有限。长期应用胰岛素需要遵医嘱进行用药, 滥用药物会诱发低血糖, 影响血糖控制质量, 适得其反。血糖控制质量不足, 会导致患者体重上升与高胰岛素血症问题的出现, 使得患者患癌风险增加[5]。利拉鲁肽注射液属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新型降糖药物, 与患者内源性GLP-1 有97%的同源性,根据葡萄糖浓度依赖的形式促进胰岛素分泌, 对胰高血糖素分泌控制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对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同时能够控制患者的BMI[6]。门冬胰岛素30 内存在70%的基础胰岛素, 在患者餐后血糖及夜间低血糖风险控制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指标, 在难治性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 有利于患者空腹C 肽、2 h PBG 控制能力的提升,有效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也从侧面佐证了两种药物联合用药下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难治性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B 细胞功能减退,无法保证患者机体得到适当胰岛素的供应, 使得肝糖原无法较好分解。除此之外, 胰岛A 细胞在胰高血糖素分泌过程之中存在着较强的亢进, 使得肝糖原输出加剧。利拉鲁肽为新型GLP-1 受体激动剂, 对高血糖素控制有重要的促进意义。门冬胰岛素30 中包含30%门冬胰岛素与70%的精蛋白门冬胰岛素, 为双时相预混液, 对机体葡萄糖吸收和利用能力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价值, 对于肝脏葡萄糖输出有较好的抑制功效, 对患者FPG、2 h PBG 水平改善有重要的促进价值。然而其配比固定、覆盖时间较短, 用药后无法保证持续性效果。临床胰岛素药物疗效在患者使用时间不断延长过程中, 使得患者出现了耐药性, 用药物剂量增加, 不仅会导致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 甚至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利拉鲁肽有效降低了门冬胰岛素30 治疗中存在的不良风险, 对于患者血糖控制有重要的促进价值。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不仅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水平, 同时控制了患者的体重。实际应用背景下, 利拉鲁肽改善了患者的FBG 状态, 降低了葡萄糖的吸收能力, 对患者外肠道蠕动能力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价值。实际治疗过程中, 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为难治性糖尿病治疗提供了较好的治疗方案。利拉鲁肽为透明无色溶液,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采用皮下注射。临床研究分析可知, 利拉鲁肽对患者胰岛细胞再生有重要促进价值, 可帮助患者改善血糖状态, 在2 型糖尿病的治疗中较为常见, 对慢性肥胖问题改善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临床中应用意义显著。
研究实践分析可知, 门冬胰岛素30 联合利拉鲁肽在难治性2 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强的临床治疗效果[7-9]。两种药物联合作用下, 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了较为良好的控制, 且对于机体代谢紊乱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可实现受损B 细胞的修复[10]。同时, 利拉鲁肽对于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量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日间能够降低胰岛素使用剂量, 减少患者血糖大幅度波动的问题, 血糖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中。药物机制直接作用在大脑中枢系统中, 对患者饱腹感提升有重要的促进效果。两种药物联合作用下临床效用更强,但是用药过程中患者可能存在低血糖及呕吐的不良反应, 停药后不良反应也随之消失[11-13]。联合用药的协同效果更强, 对于血糖值控制有重要价值。
难治性糖尿病也被称为脆性糖尿病, 此类病情发作的原因与胰岛B 细胞功能衰竭有关, 治疗相对复杂,需要联合胰岛素进行治疗[14,15]。门冬胰岛素30 中伴有70%的基础胰岛素, 因此在餐后血糖控制、夜间低血糖控制中的优势较为显著[11]。由于配比的固定化,含有的胰岛素覆盖时间较短, 每日用药无法在黄昏或者清晨继续发挥药用价值。小剂量的胰岛素睡前注射对于门冬胰岛素30 中基础胰岛素含量匮乏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但是由于胰岛素的总剂量不能减少, 患者可能会发生低血糖。门冬胰岛素30 与中效胰岛素类似, 具有较长的吸收作用时间, 分子与人胰岛素结合后, 对细胞葡萄糖吸收与利用有重要价值[16,17]。但是, 长期应用背景下, 患者机体会出现胰岛素耐药性, 使得药物剂量增加, 同时引发患者体重上升, 带来了不良反应。利拉鲁肽为人GLP-1 类似药物, 对于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有一定的促进价值, 同时有效实现抑制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双重作用, 契合脆性糖尿病胰岛功能, 在晚期胰岛功能衰竭2 型糖尿中较为常见[18,19]。患者采取利拉鲁肽治疗后, 使得其饱腹感增加, 抑制食欲, 进而有效控制体重及血糖。利拉鲁肽作用下的FPG 得到了明显改善, 与地特胰岛素效果基本相似。但是该药物虽然能良好抑制患者的血糖与食欲, 然而并不利于胃肠道蠕动、葡萄糖吸收方面的控制, 二者差异较为明显。不仅如此, 利拉鲁肽对于血糖波动幅度抑制有重要的价值。针对难治性2 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利拉鲁肽加门冬胰岛素30 用药可增强治疗有效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 用药后, 两组FPG、2 h PBG、HbA1c、BMI 均低于本组用药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率高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对胰岛素失效的难治性2 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利拉鲁肽与门冬胰岛素注射液30 联合治疗, 可改善患者的糖尿病病症, 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提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30 对于胰岛素抵抗的控制有重要价值。然而从本研究来看, 所选用的样本数据量仍然较少, 观察时间较短, 对药物在其他代谢性指标中产生的影响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以及药物安全性的调查研究仍然不够深入与完善。本研究虽证明了药物联合作用下患者血糖指标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但是患者的样本数据选取较少, 因此仍有待完善。
综上所述, 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30 在难治性2 型糖尿病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 对患者用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风险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并且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指标和BMI, 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 具备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