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对黄曲条跳甲和小菜蛾的田间试验

2023-12-13 03:50吴聪廖璇刚邵庭吴美娟陈镓豪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黄曲小菜蛾花椰菜

吴聪,廖璇刚,邵庭,吴美娟,陈镓豪

(兰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兰溪 321100)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striolata(Fabricius)]和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innaeus)]都是兰溪市十字花科植物的主要害虫[1-2]。黄曲条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成虫啃食叶片和嫩梢,导致叶片形成稠密椭圆形穿孔或芽株萎缩干枯。幼虫咬食根茎,造成根系变黑腐烂,易诱发软腐病,导致植株萎蔫,甚至枯死[3],损失率一般为35%~60%[4]。小菜蛾属于鳞翅目菜蛾科,初龄幼虫取食叶肉,在菜叶上形成透明的斑,高龄幼虫取食叶片形成孔洞,严重时形成网状[5],损失率一般为20%~60%[6]。自21世纪以来,化学防治一直是黄曲条跳甲和小菜蛾的主要手段,但由于长期不科学地使用化学农药,加之黄曲条跳甲和小菜蛾一年发生代次多,我国各地相继报道了黄曲条跳甲和小菜蛾对化学农药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例如,2004年福建福州黄曲条跳甲对吡虫啉和苏云金杆菌等出现抗性现象[7]。2015年云南通海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已达到5 000倍[8]。2016年海南小菜蛾对乙基多杀菌素已达到中等抗性[9]。由于对黄曲条跳甲和小菜蛾防效较好的农药(氟虫腈和毒死蜱等)在蔬菜中被禁用,致使黄曲条跳甲和小菜蛾在我市蔬菜上为害程度逐年加重。

100 g·L-1溴虫氟苯双酰胺(broflanilide)悬浮剂是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和蓟马等害虫的全新杀虫剂,与现有对于黄曲条跳甲和小菜蛾防治药剂无交叉抗性[10]。为了明确100 g·L-1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对兰溪市黄曲条跳甲和小菜蛾的防治效果,2021年在青菜地开展了防治黄曲条跳甲的药效试验,2022年在花椰菜地开展了防治小菜蛾的药效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本试验所涉及到的药剂信息详见表1。

表1 黄曲条跳甲和小菜蛾试验所涉及的药剂情况

1.2 试验材料

试验作物为青菜,品种为上海青;防治对象为黄曲条跳甲。

试验作物为花椰菜,品种为丽松80;防治对象为初龄幼虫期小菜蛾。

1.3 试验方法

1.3.1 田间设计

防治黄曲条跳甲药效对比试验在兰溪市上华街道横山村的蔬菜地中进行,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共12个小区,每小区15 m2(表2)。

表2 防治黄曲条跳甲药效对比试验处理

防治小菜蛾药效对比试验在兰溪市云山街道黄湓村的蔬菜地中进行,试验设5个处理,3次重复,共15个小区,每小区10 m2(表3)。

表3 防治小菜蛾药效对比试验处理

1.3.2 试验地概况

黄曲条跳甲及小菜蛾药效对比试验地土质均为砂壤土,土壤肥力均为中等,pH值分别为6.8和6.9,有机质含量分别为3.1和3.4 g·kg-1,保水保肥性能均良好,肥水管理均中等。试验整块地面积均约为667 m2,周围均为蔬菜大棚,菜苗长势平衡,上海青播种期为2021年2月25日,移栽期为3月12日,试验前10 d用啶虫脒加哒螨灵防治黄曲条跳甲1次;丽松80播种期为2022年7月15日,移栽期为8月26日。

1.3.3 药剂施用

黄曲条跳甲和小菜蛾防治分别于2021年3月29日和2022年9月16日用药,此时黄曲条跳甲正处于成虫高峰初期,小菜蛾处于1~2龄幼虫期。施药均采用WS-16型手动喷雾器细喷雾,黄曲条跳甲试验折合每667 m2用药液量45 kg,小菜蛾试验折合每667 m2用药液量30 kg,植株叶片正反面均喷湿。

1.3.4 调查方法

根据《农药田间试验准则(一)GB/T 17980.13—2000》进行试验。防治黄曲条跳甲试验分别于药前和药后1、3、7、14 d在每小区进行五点取样,每点2株,共定点10株青菜,调查记录黄曲条跳甲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防治小菜蛾试验中每小区固定调查20株花椰菜,定点记录每株花椰菜所有叶片上的活幼虫数。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3、7 d各调查1次剩余活幼虫数。试验结果均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显著性分析[11]。

1.4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黄曲条跳甲试验期间以阴雨天气为主,施药日为小雨到阴天气,无影响试验的天气情况存在;小菜蛾试验期间以晴天气为主,施药日为阴天,无影响试验的天气情况存在。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药后1、3、7、14 d调查,经100 g·L-1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15.0、22.5 g·hm-2处理后均未发现青菜植株出现萎蔫、变色、畸形等药害症状。药后1、3、7 d调查,经100 g·L-1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10.5、15.0、19.5 g·hm-2处理后均未发现花椰菜植株出现萎蔫、变色、畸形等药害症状。

2.2 田间试验防治效果

黄曲条跳甲试验结果(表4)表明,每667 m2使用量10、15 g 100 g·L-1溴虫氟苯双酰胺SC防治1次,对黄曲条跳甲成虫最高防治效果均为100.0%,极显著优于当前常用药剂5%啶虫脒ME常规用量80 g处理,且速效性好,可以在生产上进行推广。从总体防治效果看,每667 m2100 g·L-1溴虫氟苯双酰胺SC使用量10 g虽然比15 g处理防效略差,但差异不大。因此,生产上使用该药剂防治黄曲条跳甲一般每667 m2使用量以10 g为宜,适宜的防治时期在成虫高峰初期。施药后14 d防治效果下降较大,所以该药剂防治成虫可每隔10 d左右防治1次,由于2021年试验期虫量不大,实际使用时应根据作物植株、虫量大小,适当增减用药量,兑足水量均匀细喷雾施药。

表4 100 g·L-1溴虫氟苯双酰胺SC对青菜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

小菜蛾药后1 d试验结果(表5)表明,所有处理的平均防治效果均≥70%,每667 m2使用13 g 100 g·L-1溴虫氟苯双酰胺SC防治小菜蛾低龄幼虫效果最好,药后1 d防治效果就能达到81%,极显著优于每667 m2使用7、10 g的100 g·L-1溴虫氟苯双酰胺SC和当前常用药剂处理,速效性较好。每667 m2使用7和10 g 100 g·L-1溴虫氟苯双酰胺SC的防治效果虽无显著差异,但均极显著优于当前常用药剂处理。药后3和7 d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使用13 g 100 g·L-1溴虫氟苯双酰胺SC防治小菜蛾低龄幼虫效果最好。

表5 100 g·L-1溴虫氟苯双酰胺SC防治花椰菜小菜蛾试验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100 g·L-1溴虫氟苯双酰胺SC不同处理剂量对青菜黄曲条跳甲和花椰菜小菜蛾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分别以每667 m215和13 g的防治效果最佳,处理后7 d,防效均可保持80%以上。黄曲条跳甲和小菜蛾都是叶菜生产中的主要害虫,黄曲条跳甲成虫由于具有较强的弹跳能力,小菜蛾每年发生的代次多,导致农户在防治过程中不断通过增加用药频率和加大用药剂量来提高防治效果,但长期单一农药的高频率使用致使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造成防治困难加剧[12-13]。为减缓抗药性产生和有效控制虫害,解决过度依赖化学药剂防治造成的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和污染问题已经受到重视。通过黄板诱杀、灯光诱捕、清园灭虫、覆盖地膜、防虫网阻隔等传统的农业和物理防治方法已经得到应用[14-16]。目前,使用化学药剂防治黄曲条跳甲和小菜蛾仍是目前的主要方法,但必须结合黄板诱杀等物理防治方法、土壤根施等方法有效整合,从控制幼虫和成虫2个方面入手,最终实现黄曲条跳甲和小菜蛾的高效、绿色控制。

猜你喜欢
黄曲小菜蛾花椰菜
孙德岭苦战30年化解花椰菜种子难题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种群动态研究
武汉地区春甘蓝小菜蛾发生动态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花椰菜高产种植管理技术
苏云金芽胞杆菌HA和HD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力分析
小菜蛾半闭弯尾姬蜂简化扩繁技术
上海地区有机蔬菜上黄曲条跳甲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
黄曲毒素危害非洲食品安全
头顶上的花椰菜
头顶上的花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