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慧,王秀红,王志稳
(1.贵州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北京大学 护理学院,北京 100191)
空巢老人指一个月以上子女不在身边的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1]。研究[2]显示,至2030年,我国空巢老人比例将达90%,预计将有超2亿老人成为空巢老人。空巢老人受人际交流、生活方式及社会支持影响,易面临生理、心理及社会问题[3-4],难以实现高质量老龄化。成功老龄化是衡量个人成功适应老龄化阶段和评估老人衰老质量的重要指标。既往研究显示:成功老龄化受社会人口学特征[5]、健康行为因素[6]、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7]及社会环境和制度[8]等因素影响。Oaxaca-Blinder 分解法[9]可探究各个因素对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在性别差异的贡献度。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现状并基于Oaxaca-Blinder 分解法找出影响性别差异的因素,以期提高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缩小成功老龄化的性别差异。
1.1 研究对象 2023年2-5月,方便抽样法选取贵阳市4个社区的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独居或与配偶居住一月及以上的老人;(3)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或既往有精神病史患者;(2)言语、听力不正常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确诊痴呆。样本量估算采用多因素分析样本量的估算方法,即观测数至少是变量数目的5~10倍,本研究共28个条目,考虑20%的无效样本数量,所需样本量为N=(28×10)×(1+20%)=336,最终收集有效样本量为452人。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伦审第(742号)]。共纳入452名空巢老人,其中男246名,女206名。以74岁及以下(57.50%)、已婚(58.85%)、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41.60%)、居住模式为与配偶一起生活(53.54%)、月收入3000元以上(52.9%)、子女数量≤3个(85.2%)的空巢老人居多。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 包括年龄、性别、文化、婚姻、居住模式、月收入、子女数量、慢性病等情况。
1.2.1.2 社会资本量表 采用徐晓茹[10]编制的社会资本量表。该量表包括6个维度即社会参与(4个条目)、社会联系(3个条目)、社会支持(4个条目)、互惠(3个条目)、信任(3个条目)和归属感(5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从“从不”到“经常”依次计1~5分,总分22~110分,得分越高表示社会资本越好。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9[10]。
1.2.1.3 心理一致感量表 采用包蕾萍等[11]汉化、修订的量表。该量表包括可理解感(5个条目)、可控制感(4个条目)和意义感(4个条目)3个维度,共13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计分法,从“非常频繁”到“从来没有”依次计1~7分,总分13~91分,得分越高表示其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12]。
1.2.1.4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 采用Chen[13]翻译、修订的中文版,该量表包括营养行为(5个条目)、健康责任行为(8个条目)、自我实现行为(8个条目)、社会支持行为(6个条目)、运动行为(4个条目)、压力管理行为(9个条目)6个维度。采用Likert 4级计分法,从“从不”到“总是”依次计1~4分,总分40~160分,总分越高表明生活方式越健康。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0[13]。
1.2.1.5 成功老龄化量表 采用程彦伶[14]汉化的中文版。该量表包括内心因素和生存意义(8个条目)、功能性应对机制(5个条目)、超越老化(4个条目)、传承感(1个条目)和精神性(2个条目)5个维度。采用Liket 5级评分法,从“从不”到“总是”依次计0~4分,总分0~80分,得分越高其成功老龄化程度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2[15]。
1.2.2 调查方法 调查前,对研究人员统一培训。调查中,使用统一指导语向研究对象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取得其知情同意。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并核对检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70份,回收有效问卷452份,有效回收率为96.2%。
1.2.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7.0及Stata 17.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Pe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最后,基于Oaxaca-Blinder 分解法[9]分解各个因素对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性别差异的贡献度。Oaxaca-Blinder分解法将组间所有因变量的差异分解为两部分:由解释变量的分布差异导致的特征效应,即“可解释的部分”,以及不可观察的因素所造成的系数效应即由性别这一固有属性造成的差异,作为“不可解释的部分”。
2.1 空巢老人社会资本、心理一致感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况及相关性分析 空巢老人社会资本、心理一致感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分别为(65.21±11.101)分、(59.39±8.585)分和(105.85±14.359)分;成功老龄化总分为(48.56±9.560)分,男性、女性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得分分别为(51.01±8.572)分和(45.64±9.863)分。空巢老人社会资本、心理一致感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成功老龄化间均呈正相关(r=0.450~0.718,均P<0.001)。
2.2 不同性别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的空巢老人,其成功老龄化水平在婚姻、文化程度、居住模式、慢性病数量等因素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仅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分)
2.3 不同性别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成功老龄化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男性空巢老人中,婚姻、慢性病数量、社会资本、心理一致感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是成功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54.3%;女性空巢老人中,除上述因素外,文化程度也是其成功老龄化的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69.3%(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4 不同性别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的差异分解 使用Oaxaca-Blinder 分解,进一步了解不同性别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是否存在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在总体差异中,特征效应占比65.50%,系数效应占比34.50%。各因素分解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婚姻、慢性疾病数量、社会资本、心理一致感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对不同性别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水平差异
3.1 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现状 本研究显示,我国空巢老人中,男性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水平高于女性。既往研究[16-17]也指出,男性在经济、教育和社会资源方面优于女性,其更易实现成功老龄化。因此,护理人员应多关注女性老人,通过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给予其更多的心理社会支持,缓解其心理压力,增强其应对老化的能力,从而提升成功老龄化水平。
3.2 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显示,婚姻、文化程度、慢性疾病数量、社会资本、心理一致感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是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的影响因素。(1)婚姻状况是成功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可能是因为已婚的老人更易受到配偶影响和鼓励,从而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有利于建立个体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融洽的夫妻关系也有利于防止老人心理创伤和增强其抗压力能力[18]。(2)文化程度是女性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的影响因素;Seeman等[19]研究显示,文化水平每提高1个层次,成功老龄化率上升1.4倍。本课题组前期利用决策树模型也发现文化程度出现在了分类回归树的根节点[8],提示文化程度对空巢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3)社会资本主要包括社会参与、社会信任、社会支持、社会网络和互惠这些重要元素[20]。空巢老人因获取的子代经济及情感支持不足,在日常照护等方面易有未被满足需求,当家庭照护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时,会阻碍其成功老龄化的实现[21],社会资本作为有效的外在资源,可通过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及社会力量积极性弥补空巢老人与子女间的代际联系不足的缺陷。(4)心理一致感作为个体的一种积极特质,指个体在面对各种内外环境刺激时,能调动自身内在的积极心理,合理利用资源的能力[22]。研究[23]表明,心理一致感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提升老人心理一致感可延缓老人衰弱的发生从而促使老人高质量衰老。(5)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也与老人成功老龄化密切相关,空巢老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有利于维护其健康水平、减少负性情绪,从而实现成功老龄化[24]。
3.3 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性别的差异分解 本研究显示,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的性别差异中有65.50%是由可观测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括文化水平、婚姻、慢性病数量、社会资本、心理一致感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其中社会资本对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的性别差异贡献率最大,达到21.17%,即当男女两性获得的社会资本相同时,成功老龄化的性别差异会缩小21.17%,表明社会资本是影响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性别差异最重要的因素。这可能受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影响,男性老人获取社会资本的机会更大[25]。其次,婚姻状况对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的性别差异贡献率为15.32%。一项Meta分析[26]结果也发现,未婚者衰弱发生的概率是已婚者的2倍,因此应该关注空巢老人的婚姻状况,给予无配偶空巢老人更多关注。此外,慢性疾病对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的性别差异贡献率达14.77%,说明慢性疾病是影响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性别差异另一重要因素。既往研究[27]显示,虽然女性预期寿命较男性长,但其更易患慢性疾病。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差异的34.50%是由性别因素引起的,说明空巢老人间存在由性别差异而导致的健康差异,因此应给予女性空巢老人更多的关注,缩小成功老龄化的性别差异。
空巢老人成功老龄化存在性别差异,文化水平、婚姻、慢性疾病、社会资本、心理一致感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确保老年女性与男性健康权益获得公平性的同时,应给予女性空巢老人更多的关注,提高其社会资本存量,促进成功老龄化。但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因此无法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未来需要纵向研究来探讨其因果关系。且本研究样本均来自贵阳市的社区,未来可扩大抽样范围以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