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三维价值

2023-12-13 09:17郑博匀李宝艳
政工学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斗争党员干部时代

郑博匀 李宝艳

党的二十大报告号召全党同志“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毛泽东选集》汇集了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时期的大量重要著作,凝结着中国革命的宝贵经验,是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的理论富矿。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 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重读《毛泽东选集》,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摄取党的历史经验、延续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不论在过去还是将来,厚植人民情怀、重视调查研究、永葆斗争精神都是党员干部的三个必备特质。人民是党员干部开展一切工作的价值旨归,是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调查研究是党员干部开展一切工作的重要方略,是干事创业的根本保证;斗争精神是党员干部开展一切工作的应有本色,是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今天重读《毛泽东选集》,汲取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调研、斗争三个维度的领袖智慧,使这些光辉思想继续指引党员干部迈向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新征程上的风险挑战,学习利用好宝贵的党史资源,应成为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推进方向。

一、感悟《毛泽东选集》中的人民情怀,落实人民至上的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是休戚与共、一体相生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人民始终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价值主线,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呈现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立党兴党、干事创业的鲜明实践品格。“人民至上”理念不仅在党的宗旨中得到体现,同时也生动地贯穿于党的理论发展与创新的全过程。今天我们读《毛泽东选集》,深入体会毛泽东关于人民立场、人民主体、人民标准的论述与思考,推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民观不断赋予“人民至上”新的时代内涵。

一切为了人民体现了毛泽东人民观的人民立场,回答了“为了谁”的立场问题。毛泽东一生政治实践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及其一切思想的目标指向,都以人民立场为基本前提。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收录的《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文章中,毛泽东都反复强调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坚定贯彻唯物史观,同时也对抗战历史与当前政治形势保持清醒认识,指出要进行全国动员,彻底击溃日本侵略者,并在紧随其后的“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角逐中获胜,顺应人民要求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始终重视人民需求与利益,其赓续与坚守的人民立场为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实践之基。新时代要重视人民利益的实现、维护与发展,注意处理好人民利益中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在工作的认识论上,新时代党的工作要致力于统合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控制人民利益的差异与冲突,确保党的工作效用始终覆盖至最广大人民。在工作的方法论上,党员干部要培育服务人民的自发意识,真诚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用心谛听群众呼声。

一切依靠人民体现了毛泽东人民观的人民主体,回答了“依靠谁”的动力问题。肯定人民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唯物史观在揭示人类社会演化动力机制方面的创造性贡献。毛泽东从一开始就重视人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作用,在中国革命动力问题上的答案逐渐明晰。1934 年,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真诚发问,什么才是反帝反封建真正的铜墙铁壁?并作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1938年,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力量存续于人民之中,作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重要论断;1945 年,毛泽东在七大上系统研判了国内国际形势,并对抗战经验作了系统总结,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948 年,毛泽东在与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对中国革命的动力问题作出了更为明确的回答,指出“我们历来主张革命要依靠人民群众”。新时代坚持党的事业人民主体地位,要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培育人民群众自身的事业等同起来。新时代党员干部开展工作,一方面要对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怀有敬重之心,鼓励人民群众积极表达意愿,不断创造经验,维护人民群众所拥有的权利,不断发挥人民群众在党各项事业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踊跃摄取群众智慧与群众力量,在人民群众面前保持甘当小学生的谦逊态度,努力提升对群众意见进行加工与提高的工作本领。

人民裁决和评判体现了毛泽东人民观的人民标准,回答了“由谁评判”的评价问题。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工作由谁评判,实质是一个工作要对谁负责、要让谁满意的问题。毛泽东将人民满意程度视作党开展一切活动效果的评价标准,指出“人民是最好的鉴定人”。同时,毛泽东更为明确地指明共产党人开展工作的努力方向,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党的施政效用惠及人民群众,无疑人民群众拥有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理性的最高发言权。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标准的科学性,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人民裁决和评判的人民标准看似主观,但人民群众往往以群体形式表达诉求与发挥作用,因此人民标准具有最大的客观性。人民群众通过考量自身利益的达成水准、思考自身获得感的大小,从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行效益作出客观评判。

二、学习《毛泽东选集》中的调查研究思想,赓续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023 年3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阐述了调查研究在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应对新时代新征程行进路上的风浪考验、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净化党内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全党上下掀起开展调查研究的热潮。文件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毛泽东是党内最早将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运用于实际工作中的领导人,为我们留下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反对本本主义》等党史上熠熠生辉的经典篇章。回顾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开展调查研究、抑制主观主义与官僚主义在党内滋生、赓续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在调查研究的认识维度上,毛泽东认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将调查研究视作党内克服主观主义与官僚主义的重要武器。毛泽东大到对革命形势的宏观判断,小到对枝节政策的微观调整,都离不开通过调查研究而获得的客观结果的直接支撑。1930年5月,为探究开展土地革命和制定阶级路线的初步方向,毛泽东展开寻乌调查,催生出了《反对本本主义》。其中,毛泽东指出不开展调查研究就会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产生的结果只能是机会主义或盲动主义。1941年,毛泽东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高度出发,明确指出“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强调调查研究对党内只懂得理论的干部的极端重要性。同时,毛泽东告诫各级干部“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只研究第二手资料而不亲自开展深入调查,绝无可能作出真正符合现实情况的决策。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也一直映射在新时代党的理论与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新时代以来,“改进调查研究”被列为中央八项规定的首条,党员干部要将调查研究置于谋事创业“先手棋”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开展调查研究上亲力亲为,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树立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调研时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在江苏调研时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中考量,在浙江调研时提出“新发展格局”,这些都充分表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延续了重视调研、精于调研的鲜明实践品格。

在调查研究的目标维度上,毛泽东认为“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与解决实际问题,概括了毛泽东开展调查研究明确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毛泽东将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形象地喻作“十月怀胎”与“一朝分娩”,调查研究是问题解决的必要铺垫。正是因为毛泽东明晰了调查研究的目标,才能在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中有的放矢,保证工作成效。1930年5 月,毛泽东在寻乌开展为期20 余日的大规模社会调查,目的就是解决如何在土地政策的制定中正确对待富农阶级的问题。正是出于此目的,毛泽东深入当地社会熟悉阶级情况,充分了解在农村中的旧有土地关系,充分保障苏区土地政策和革命战略的科学性。新时代出现了许多绕不开、躲不过的改革发展稳定难题,风险挑战与困难问题出现多样化、复杂化趋势,调查研究是揭开事物发展规律、找到问题解决路径的必然选择。从突出帮扶特困村和特困户的“精准扶贫”理念生成,到要求将扶贫与现代农业与乡村建设相结合,再到将“两不愁三保障”的措施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这些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全国连片特困区后作出的重大部署。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衡量调查研究的成效不在调研时间的长短,也不在调研报告的质量,而在调研成果的运用与转化,看是否真正解决了实际问题。“调”以求实,“研”以致用,方能推动调查研究工作真正做到破解难题、促进发展。

在调查研究的方法维度上,毛泽东总结了调查会、阶级分析法等方法。所谓调查会,就是通过调查人亲自主持、被调查领域相关人员列席会议的形式,开展讨论式调查。毛泽东深入探讨了开好调查会的注意事项,例如调查会的列席人员要是“能深切明了社会经济情况的人”,同时也要注意列席人员的年龄和职业应均衡分布,又如调查人要事先拟定调查纲目、调查人要自己做调查记录等。至于阶级分析法,毛泽东提倡通过对中国社会阶级构成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了解社会发展状况的动态,毛泽东盛赞其为“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拥有大量客观、真实的有效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必然前提。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善于用好交换、对比、反复的调研方法论,开展寻求“源头活水”的基层调查,拥有敢于“钻矛盾窝”的调研勇气,既要做好典型调查,同时也要重视调研对象的广泛性,力求全面、透彻、深入了解实际情况,为后续工作的有效推进奠定可靠保障。

三、汲取《毛泽东选集》中的斗争智慧,展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风貌

“斗争”是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质,融贯于毛泽东的战斗一生。毛泽东一生重视斗争,惯于斗争,创立了博大精深的斗争哲学,铸就了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在《毛泽东选集》所收录文章成文的各个时期,毛泽东带领全党实现的目标无一不是依靠斗争来实现,斗争哲学在《毛泽东选集》内蕴的思想中得到充分呈现。

首先,斗争具有目标上的原则性,往往服务于党政治目标的实现,必须明确斗争的目的和方向。革命年代的毛泽东,思考的是怎样才能争取更多的群众?怎样将土地革命深入开展?怎样才能巩固与建设根据地?怎样将红军与地方武装扩大?怎样消灭与驱逐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等等。一言以蔽之,在《毛泽东选集》收录文章成文的革命年代,毛泽东将“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作为其一切斗争思想的目标归向。百年风雨路,斗争目标也随着社会矛盾转变而调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为新征程上党的斗争目标提供了根本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斗争方向与原则的问题,指出“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因此,斗争要保持战略定力。新时代党员干部在面对社会变迁与矛盾加剧等挑战时,要避免出现患得患失的心理、犹豫不决的行动、摇摆不定的决策,不断砥砺斗争胆识,确保斗争方向不变向、不偏道、不走样。

其次,斗争具有内容上的多元性,是解决各领域问题的根本手段,必须开展各领域内的专项斗争。革命战争时期,除战略斗争外,思想领域的斗争也十分激烈。自由主义、机会主义、投降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长期侵蚀党的思想肌体,企图扰乱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消磨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对此,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初期就号召全体党员积极开展思想斗争,抛弃思想顾虑而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毛泽东认为思想斗争是党内和革命团体内达到团结的利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在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居功自傲情绪、不求进步情绪、贪图享乐情绪等不良情绪在党内悄然滋长,因此“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对此,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以求对党内不良风气展开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斗争始终是党应对各领域重大风险挑战的锐利武器,以斗争精神维护我国政治与制度安全,彰显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智慧。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党中央扛起斗争大旗,向党内还存在的各种顽瘴痼疾开刀,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在党内展开一系列主题教育、专题教育、学习教育,形成立体式、全方位、常态化的反腐败格局,党内风气得到根本性扭转。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国际力量格局正加速演变,国内改革处于攻坚期,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继续在斗争精神引领下,接续开展维护国家安全、反腐败、打击黑恶势力、生态治理等各领域专项斗争,推动新征程上的社会革命取得新胜利。

再次,斗争具有方法上的灵活性,是决定党事业成败的关键环节,必须合理运用斗争方法。斗争方法是随着斗争对象与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制定与运用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就指出对敌人捏造的“共匪见人就杀”谣言的斗争方法,强调“最有效的方法是释放俘虏和医治伤兵”,对战争中的敌军俘虏开展宣传工作,将其“分为愿留愿去两种,愿去的即发路费释放”。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了六条斗争方法,即“和正规战争相配合”“建立根据地”“向运动战发展”等,以在游击战中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毛泽东曾多次对革命者必须遵循的斗争方法作了系统总结,要求全体革命者在总体上、战略上藐视敌人,同时在局部上、战术上重视敌人,最重要的是“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采取适当的斗争形式”,运用斗争艺术,在不同的斗争背景下达到孤立敌人、消灭敌人的共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总结道,斗争“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新时代党员干部斗争策略的养成要坚持战略判断与战术判断相统一。战略判断要善于把握规律,分析斗争过程,做到着眼全局观局部、谋子之前先谋势。战术判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准确驾驭斗争方式与火候,在斗争中求团结、谋合作、争共赢。

最后,斗争具有时间上的永恒性,是我们党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武器,必须接续发扬斗争精神。斗争是实现革命目标的手段而非革命的最终目的,是我们读《毛泽东选集》领悟到的重要智慧。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客观分析了敌我力量,克服了党内存在的革命意志动摇情绪,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为引领,辅之以“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战略,积极开拓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积极推动矛盾的不利面向有利面发展,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形成各个阶级联合的、反抗侵略的斗争格局。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识破国民党提出的“划江而治”方案的虚伪面目,号召全党“将革命进行到底”。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告诫全党,在城市中依然要学会斗争,指出“必须学会在城市中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资产阶级作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文化斗争”。由此可见,在不同历史时期,毛泽东始终抓牢斗争这一解决矛盾的主要方法,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前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就对全党同志提出“三个务必”新要求,其落点就在“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既是对百年大党治理经验的深刻总结,同时也是面向新时代新征程的行动宣言。新时代党员干部读《毛泽东选集》,要深刻领悟斗争精神在党的思想路线与政治品格中的重要地位,赓续党的历史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光荣传统,继续将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猜你喜欢
斗争党员干部时代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党员干部要姓“党”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