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允芳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好课堂提问的作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笔者以小学语文为例,探讨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与之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优化语文教学效果。
教学中提问应当讲究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如果教师的提问过于随意,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从实际情况看,许多教师在提问时都没有做好课前预设工作,提问比较随意,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配合度比较低,学生难以被教师提出的问题所吸引,导致提问效果无法达到预期。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语言表达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提问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会经常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但在提问期间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不注重提升自我提问能力与素养,语言表达过于复杂,部分教师在提问时所使用的语言比较单一,准确性、趣味性不足,这会降低学生的探究欲。
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个人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及智力水平等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要想提问效果最优化,就需要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思考。但实际上,教师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并不是很充足,这对学生显然是不利的。
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提问质量,教师要积极优化自我能力与素养,对提问的模式及方法进行改进。课堂正式提问之前,教师需要提前进行预设分析,立足于所教内容,分析可以从哪些角度切入问题,明确提问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会面临的阻碍等。
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可以尝试采用“问题串”式提问,让学生思考逐步深入课文之中。如在课文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展示“爬山虎”的一些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一种什么植物,在大自然中有没有见过,然后再进一步导入正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在正式教学环节,教师也需要做好问题的预设,比如说学生无法顺利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当从何入手进行引导。此外,教师还应当认识到学生知识的能力水平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在提问之前需要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评估,避免问题难度大,学生无法顺利回答。
为了使提问效果最优化,在预设环节教师还应做好教材分析工作。教师不能只简单分析某一节课的内容,还要做好小学语文系列教材分析,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小学语文知识体系,保证问题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知识性呈现,还必须增加对问题趣味性和新颖性的关注度。比如可以把一个微型游戏纳入问题当中,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开展找一找小游戏,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并询问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为何会把其他动物错当成自己的妈妈。对学生而言,小蝌蚪变成青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而角色扮演游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之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此外,教师要想办法提升问题的新颖性、多元性,比如在提问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网络语言变换提问的方式,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充分吸引。
实际上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应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比如针对古诗词情感的分析,对理性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学习这些知识需要调动他们的感性思维,因此学习难度相对比较大,学生只能通过某些特定的意象进行学习和情感分析。因此,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分层设计问题。比如可以让学生从意象角度入手,分析自己在学习某一首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什么意象,相关意象有何特点,其内涵是什么,借助意象营造了何种意境。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想切实有效发挥提问的效用,教师一定要积极大胆进行创新,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教学技能,优化提问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