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全球化背景下敦煌洞窟发展提出保护措施
——以敦煌第285 窟为例

2023-12-13 21:57刘若瑶沙牧佳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5期
关键词:洞窟石窟莫高窟

刘若瑶 沙牧佳

(1.武昌首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2.浙江工业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4)

引言

本篇所说的第285 窟位于莫高窟九层楼以北,此窟开凿于西魏,又分别于中唐、宋、西夏、元被重新修整。它是莫高窟中最早有纪年的洞窟,其窟内内容也最为丰富。窟内所绘壁画众多,绘画技法上是西域艺术风格与中原艺术风格相结合,石窟内的故事画又为我们提供了古代兵器、刑法、建筑、服饰等形象资料且生动详尽,有超高的艺术价值。敦煌石窟的文化内容汲取中外优秀文化又饱含本土化,是一个文化饱满的载体。总的来说,第285 号窟是一座特殊的洞穴,它的形制、壁画内容、审美理想、艺术风格、中国化的方法与过程,基本上都是由中国文化(中原、西域)和中西两种文化的交融而形成的。这个过程是主动的,是相互交流的,更是追求多样共同促进的。[1]对于敦煌石窟的保护在全球化背景下受到的冲击和忽略、稍许通而不统的问题本文将提出相关保护措施。

一、敦煌第285 窟的保护问题

(一)通而不统

敦煌石窟众多,初期发现莫高窟时,无法正确且确保所有的文物能很好地被看护,数量的繁多,文化内容传达的复杂,造就了石窟的多样性,在多样的石窟中,中西的融合,中国本土的融合,亚洲的交流,中西的交流都被其包容,文化有相通之处,相通而不是相同,不同的出现也必然需要一个中心文化把持,文章所说的通而不统确实是在多样性的前提之下,在中国对于这方面的另一种理解是和而不同,观念十分正确,因此促成了敦煌石窟的美妙。文物的传承不光保护还要发展,虽然多样的文化和平相处,共存于石窟之中,但却缺乏一个文明高度统一、统领的状态。文化需要一个核心思想,清晰的、有条理的文化才能管理和维护,构成敦煌文化的元素是平行的,是散乱、繁复的,各文明交织的,这一现象符合当代的文化交流的融合理念,有利于弘扬和平、共享、发展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自动地推进人类文明向着“通而不统”的方向发展,将为创造持久和平、开放包容的世界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趋势和存在的理念是正确的,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更应挖掘文化的精髓,将敦煌的文化中心理念发扬光大,紧跟时代的步伐,合理的管理和宣传更能确保文化的传承。

(二)保护忽略

敦煌石窟已经存在了数千年。由于自然力量和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洞穴悬崖,图像和彩绘雕塑已扩大破坏的规模。截止20 世纪40 年代初,敦煌莫高窟几乎处于无人管理的状况。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相关资料显示石窟病害,可分为崩塌、风的侵蚀、渗水、大类退化、人为的破坏等,具体如下:因为西北、东北、西部受南风影响,大量沙质从鸣沙山进入洞区。鸣沙山大量的沙物质进入窟区,一来风沙侵蚀崖壁,造成崖壁危石,威胁洞窟安全;二来污染磨蚀壁画和彩塑,使表面颜料脱落,失去光彩,影响视觉效果。雨水冲刷崖壁,形成冲沟;大气降水从石窟上层薄顶洞窟裂隙入渗;因无人看管,上面的雨水和对面河水灌入有积沙的洞内,使下层洞窟长期处于饱水沙的浸泡之中。造成壁画和彩塑产生病害,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上述裂缝和水侵入导致可溶性盐输送到岩体中,导致壁画地板变成碱性,严重时壁画完全被破坏。颜料的粘合不当,壁画的油漆层开裂和掉落,图片变得空白。壁画生长霉菌,昆虫碰撞和遗留在壁画表面的排泄物,污染壁画颜料层,彩塑木质骨架的变质或者糟朽,导致四肢断折,肢体松动、倾斜甚至解体,严重者坠毁。烟火熏燎污染画面,严重的甚至使画面完全变黑,无法辨认。涂写刻划,损伤画面,破坏了壁画的完整性。[3]1944 年1月1 日,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才正式成立,敦煌石窟才得以受到保护与研究。在百废待兴、资料缺乏、研究条件等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敦煌艺术研究所不仅做了大量的保护、临摹工作,而且开始对敦煌石窟做了一次全面的清理、调查和编号,做了大量整理工作,并刊布了部分资料。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仅靠普通保护措施的堆砌,无法得到有效的维护效果,更不能发扬敦煌的石窟魅力。

二、以宏观的眼光去保护发展洞窟文明

学者季羡林先生曾说:“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敦煌莫高窟的文化艺术价值,是世界文明的小小缩影。如何保护洞窟文明、在实现自身文化利益最大的价值基础上去发展敦煌文化,是作为当代人必须承担的一份责任。我们应该从敦煌文化的宏观角度来看,不能把文物变成“化石”,也不能盲目地崇拜。在新的历史时期,敦煌文化应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向全世界传播。

(一)敦煌石窟艺术的数字化发展

1.数字博物馆

随着“互联网+”时代,我国提出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互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被列入我国2019 年工作报告。为进一步实现非遗保护与传播,国家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2018 年推出“数字藏品平台——敦煌文物数字化成果展览平台”。该展览作为首个国家文物局主导的数字化平台项目,通过整合了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等国内各大博物馆数字藏品资源以及数字教育资源为观众提供一站式在线浏览体验服务——通过数字技术手段让观众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和欣赏这些文物。

敦煌莫高窟的第285 窟在敦煌研究院进行数字化之前,一直是由洞窟内的图像资料记录。这些壁画及洞窟本身都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因为当时的保护不够重视,致使大量珍贵壁画遭到损坏。窟内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来管理和修缮这些壁画和窟顶,更没有专门的团队来进行保护工作,也造成了这座洞窟本身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窟内壁画上的许多色彩脱落,无法还原;窟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塌陷;窟内结构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等。所以说数字化是第一步,是重中之重。因此,数字博物馆成为莫高窟数字化第一步的重要举措之一。而在数字化之后的数据,必须要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因此,数字博物馆在敦煌研究院数字展览中心应运而生,主要为游客提供参观服务及讲解服务,它包括数字敦煌、数字洞窟等功能。

2.短视频制作

短片是网络内容的一种传递形式,通常是在网络上传播的5 分钟以内的短片;随着手机终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短而快速的大流量传播内容也越来越受到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关注。目前,网上已经出现了很多“文化导游”的帐号,比如抖音的“敦煌历史文化讲解”“敦煌讲古”等,这些帐号都是由2—3 个人组成的专业队伍,通过短视频向网民们展示莫高窟,用生动、有趣的文字向网民们讲述石窟的历史和文化,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

以敦煌研究院为代表的专业团队通过短视频宣传莫高窟艺术文化,其内容既有对壁画中精美画面的赏析点评,也有讲解石窟建筑形制与布局的详细介绍,还有对莫高窟壁画进行历史文化价值剖析、石窟形制演变解读、壁画艺术价值研究等。这种方式能很好地吸引大众对莫高窟艺术的关注和兴趣,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大众对敦煌艺术形成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

3.三维扫描技术

敦煌研究院于2009 年开展3D 扫描,至今已有两年多的历史。以莫高窟第285 窟为例,工作人员利用3D扫描设备采集了285 窟的资料,并将其数字化。将扫描数据输入CAD 系统,产生三维模型,并将照明(光源)安装在3D 模型上;在计算机上进行全息影像(包括洞窟本体、洞顶);然后再在三维立体图像中准确再现出莫高窟壁画的真实原貌及内部结构。该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且被认定为国家重点产品。扫描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和准确性。从而解决了敦煌壁画数字化保存的难题。

三、用全球化眼光看敦煌未来发展

以第285 洞窟为例,从窟内窟顶到窟底所呈现出的壁画内容有许多内容是不适宜现代科学技术保护的。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保护工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石窟外立面保护。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除了外部环境保护还应注重对壁敦煌文化的核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了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敦煌文化对其他地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成为可能。

第285 窟在经历了几次大的维修后,已是伤痕累累、面目全非。现在正在进行着大规模重修工程,其内部结构也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壁画色彩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都对莫高窟文化遗产产生了重大影响和危害。莫高窟保护利用工作中最大的难点是不能“搬空”窟内文物与环境,而是如何实现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且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莫高窟保护利用机制和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文物预防性保护管理机制并提高运行水平;继续推进敦煌研究院重点科研项目“丝绸之路研究”工程(二期)建设工作;努力解决好莫高窟文物保存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确保洞窟文物永久保存和安全完整;同时积极发展数字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石窟保护。

在敦煌文化走向国际方面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敦煌文化要“走出去”需要克服文化上的差异性、复杂性,因此必须加强与国际社会相关组织合作;二是敦煌学研究要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使其学术内涵更加丰富;三是敦煌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要取得实效,而不仅仅局限于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四是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弘扬与传播。敦煌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和内涵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加强敦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我们共同面对的一个挑战,而不是一个机会。

四、结语

敦煌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之路还在继续拓宽,但非遗文化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困难。非遗文化作为一种生活形态,需要人们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传承、保护和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同时,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在工作之余也很少有时间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所以,如何传承和传承成为当务之急。作为“一带一路”国家加强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是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一个重要枢纽。通过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显得尤为重要。敦煌非遗在新时代有着更为广阔而深远地发展前景,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和巨大作用。

猜你喜欢
洞窟石窟莫高窟
石窟与云Sushi Hanzo
洞窟惊魂
夜宿石窟
洞窟惊魂
莫高窟,走过千年
《麦积山石窟初期洞窟调查与研究》介评
莫高窟第245窟主尊定名考
莫高窟第445窟的造像组合与功能
夜宿石窟
莫高窟里看藻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