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苗苗
(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张库大道是继丝绸之路后又一条重要的文化通道与国际商道,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以茶叶贸易为主。17 世纪晋商到武夷山贩茶叶从福建武夷下梅村起,翻越武夷山至江西铅山河口镇,装船顺信江穿鄱阳湖至九江转长江,先经船运至湖北汉口“茶叶港”,然后由汉口出发一路向北,经水运到达襄樊及河南唐河,在历史上万里茶道的水陆中转站社旗上岸,转为陆运继续北上,途径洛阳,越过黄河,再先后途经晋城、长治、太原、大同,最终到达张家口。万里茶道河北段主要为历史上著名的张库大道,它以张家口为节点,中外商旅自此北上,经坝上草原、新宝技格,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赛音山达,直至蒙古的乌兰巴托(古称库伦)的商贸之路。全程1400 余公里,此条商道在清朝时期达到鼎盛,这一时期经商人数日渐增多,商道也随之不断拓展,曾延伸至俄罗斯境内的恰克图,与西伯利亚、海参崴和莫斯科相连通,在历史上被誉为“万里茶道”。随后,我国茶叶又经俄罗斯商人将其继续转售至其他欧洲国家,使得这条国际商道得以继续延伸,直抵欧洲腹地,成为贯通亚欧大陆的动脉。
茶叶在张库大道形成过程中也经历了由礼品到商品的转变过程。商品从本质上是一种交换产品,是人类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最终产物,其生产的目的在于销售。恩格斯对商品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商品”首先是私人产品。但是,只有这些私人产品不是为自己消费,而是为他人的消费,即为社会的消费而生产时,它们才成为商品;它们通过交换进入社会的消费”。在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 年),也就是荷兰人首次将茶叶引入欧洲后的第四年,哥萨克什长彼得罗夫才第一次品尝到了茶的清香,令其回味无穷,并对这一“无以言表的叶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至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 年),俄罗斯派遣的特使瓦西里·斯达尔科夫由卡尔梅克汗廷带回二百袋约1228.53 克的茶叶,奉献给了当时的沙皇,也是中国茶叶首次进入俄罗斯的标志性事件。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 年),清朝钦差大臣至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为当时的沙皇米哈伊尔带去了万历皇上赠送的礼物,其中就包括4 箱茶叶。自此,沙皇时期的贵族与宫廷享有的一项重要特权便是饮茶。
清朝初年,俄国再次派遣使臣来到中国进行友好往来,而我国清又一次将茶叶作为回赠的礼品,让俄国使臣将其带回赠予沙皇。公元1675 年清康熙14 年,俄国使臣尼果赖来到中国接受康熙帝“御赐”茶叶四匣,同时将八匣茶叶转赠予沙皇,与此同时,茶叶的“身份”发生了转变,由官方交往礼品转变为民间销售的商品。自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 年)订立《尼布楚条约》之后,边关贸易日益活跃,华茶经尼布楚入俄的数量也略有增长。公元1729 年至公元1755年,也就是雍正七年至乾隆二十年,俄国派遣商队来京进行贸易往来,使得恰克图互市得以正式开放,而茶叶也逐渐成为经贸往来中销售量最多的商品。据俄方史料记载,经恰克图运俄的砖茶从1800 年到1840 年茶叶占俄国全部进口额的90%以上,从此茶叶开始了商品的旅程。
从本质上看,货币是商品所有者之间的一种约定,属于一种市场与所有者在交换权上的契约。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
以茶易物加快了恰克图互市的发展与繁荣,使得互市上的经商人数不断攀升,大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 年)订立《恰克图市约》时,俄方的经商规模不断扩大,此时在俄方出现了六大商帮,具体包括以经营皮革制品为主的喀山帮;以经营毛外套、狐皮、貂皮与皮革为主的伊尔库茨克帮和托波尔斯克帮;以经营北极狐皮、芬兰狐皮为主的阿尔扎马斯克、伏洛格达帮;以经营小五金、猫皮、羊羔皮为主的土拉帮;以经营海獭、海象皮、呢绒以及其他俄国商品为主的莫斯科帮。自此,“彼以皮来,我以茶往”的贸易传统,由这些以毛皮换取茶叶的俄国商帮开创出来。
茶叶在张库大道流通中充当了硬通货的角色,如每只绵羊可换两块“三九”砖茶、每匹马可换十四块“三九”砖茶、七斤绵羊毛可换一块“三九”砖茶。老馆车和旅商队一路行程,无论打尖、食宿、其它支出均以茶叶交换,以至于与俄国商人交易时,作为等价交换物的东西,他们只要茶叶。
弘治三年(公元1490 年)后,朝廷开放茶叶边市,允许内地民间茶商进入互市交易。茶马贸易的官市是明王朝安抚、笼络西北诸民族的手段,朝廷每3 年派人招集西藏、青海、甘肃的回、藏、蒙、裕固、撒拉等民族各部首领,合符交马一次。茶马比价,最初议定为:每匹上马换茶120 斤,中马70 斤,下马50 斤。在每三年一次的互市活动中,约以100 余万斤茶叶换回1.38 万匹马,每年平均获马4600 匹。明朝统治者通过茶马互市,既得到了所需马匹,同时又扩展了自己在西北边陲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影响,如此对于国家政治一体化的进程,对边疆秩序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互利互惠、政治协调的积极效果。
资本是用于投资得到利润的本金或财产。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是血腥的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
在这条长达1400 多公里的“草原茶叶之路”上,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商队、驼队、马队途经此处,经历着无数的磨难并积累着庞大的资本。每年从张家口抵达恰克图的货物约三四百万斤以上,据俄方统计,1818年运到恰克图的货物为3450 驮和1420 车,1845 年达到了1362 万卢布的高峰。正是这数以千百万的骆驼和老倌车支撑了张库大道几百年贸易的半壁江山。《晋商研究》一书说道:“张家口至恰克图一程,约1500 公里,地旷人稀,朔漠大荒,流沙无定,夏季酷暑,头顶烈日,足履灼沙,数日不见水源,如煎如炙;冬季朔风呼啸,气温至摄氏零下36 度,途中次第冻僵毙者时而有之;春秋两季,时遇风沙骤至,天昏地暗,填路埋人;间或突遭匪劫,丢命失财,死于天灾人祸者时有所闻,黄沙白骨,令人触目惊心;每运一次货物,牛车驼队颇费时日,约经数月至半年,若逢不顺,有终年不得达者。至于赴国外经商,一去无回,埋骨异域者,屡见不鲜。”寥寥数语,写尽了商道艰辛。
资本的积累派生出“票号”这一现代金融流通机构。清朝末年,张家口的钱庄与票号已达42 家。《张家口事情》明确记载:“到1924 年张家口桥西有二十四户票号。其名称是:裕源生、万隆昌、会丰号、兴隆达、裕通号、永利号、长泰隆、义聚德、兴泰广、恒北号、瑞通号、裕源永、天兴昌、义舜诚、复元号、世合德、永瑞号、兴记、慎义德、敦义、义和源、永义隆、宏盛号等。”不过这时的票号已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票”号了,它已在发挥银行的功能,经营着货币的存、贷、借、转业务,是名副其实的金融信用机构。
张家口处于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结合部,蒙古人通过草原越过长城,与汉民族的人民在这里共同演绎了茶马互市的故事。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朱载坖颁发诏令,册封俺答汗为大明顺义王。与此同时,俺答汗之长子黄台吉与其弟昆都力哈,被册封为都督同知,其余部下与子侄共计63 人分别被封为指挥同知、指挥使以及指挥佥事等官,俺答汗需要每年向朝廷供奉马匹一次,其数量不得超过500 匹,供使人数不得超过150 人,朝廷根据供奉马匹情况给予一定的马价;在长城沿边的山西三镇、宣府、大同开设互市。同年,农历六月十三,张家口茶马互市正式开市。马尾、皮张、马、牛等物品是蒙古人的交易商品,而铁锅、茶叶、布匹与绫罗绸缎则是明朝的交易商品。其中官市日期定于六月十三至二十六,其后则为私市,整个互市时间长达一个月。在私市上进行的骡马牛羊交易总金额达白银9000 余两。在张家口的私市与官市上,除去绒毛、皮张、牛骡羊等物的交易之外,光是马匹交易就高达36000 匹。隆庆和议之后,“戎马无南牧之儆,边氓无杀戮之残”,每年“所省征调费不啻百万”,长城附近出现了“六十年来,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的繁荣景象。
在此期间,北方安定六十余年无战事,正如《国朝献征论》所记载:“延袤五千里无烽火警,行人不持弓矢,近边水陆屯田垦治如内地。墩台哨望之卒,已渐撤去。所省粮饷,岁不下十万石。所易马至数十万,命官放牧,统养待用,在野成群。”人流物流的集中及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大市场的开拓提供了条件。明初以来,汉族与蒙古族长达二百余年的战争局面,因“隆庆和议”的出现而终结,长城内外迎来了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双方在经济与文化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库大道的繁荣带动了经济的鼎盛,全盛时期,张家口年贸易额达一亿五千万两白银。大镜门外长达十里的沟谷中,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大小商号店铺,市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市易边城的商贾聚集于张家口,并在此定居、设店,从事对外贸易。《宜府镇志》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武城街的:“贾店鳞比,各有名称。如云;南京罗缎铺、苏杭罗缎铺、临清布帛铺、绒线铺、杂货铺等。各街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商家皆争居之。”其繁华与内地城镇一般 。在张库大道上的商户规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壮大,自清朝初年至民国初年,先后由最初的80 家,清朝光绪年间260 家,同治年间530 家,发展至民国初年仅大镜门外的店铺1500 余家,最终成为了通往俄国与欧洲的商贸集散地。1909 年,由中国人自行设计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竣工。1918 年,中国第一条国有公路张库公路通车,张家口对库伦及俄罗斯的贸易发展到预峰,仅驻张家口的外国洋行有俄国的立昌洋行,英国的得隆、仁记、商业、平和商行,德国的礼和、地亚士洋行,美国的茂盛、德泰商行,日本的三井、三菱商行等44 家。张家口由此成为驰名中外的“陆路商埠”,并被冠名“旱码头”的称号。
在我国商业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宝贵精神遗产与重要的文化标记都是由晋商创造出来的,以晋商为主开拓的“万里茶道”,途径多座城市,形成了一个以茶叶贸易为主,并且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国际贸易通道。如道光三十年与张家口日升昌分号通汇的城市至少有13 个,其往来商号19 家之多,汇兑往来金额共计163364 两。常万达是率先以张家口为基地赴俄罗斯的晋商,也是最早在福建武夷山购买茶山、在崇安下梅镇收购茶叶,采取生产、收购、加工、贩运一条龙方式向俄罗斯出口茶叶的,形成了常氏“玉”字五连号共同进军恰克图的格局,使张库大道成为与“丝绸之路”齐名的“万里茶道”
清廷对汉商去蒙古草原从事贸易实行了信票制度。信票制度是清廷对在蒙古草原贸易的一种管理制度,最初信票只发给范永斗等八家皇商。所谓信票,通常指的是管衙常用的一种下行文种,也可以视为差役的执票文书,此处特指进入蒙古草原进行商贸往来的商人必须持有张家口的察哈尔都统署衙门(起初为驻张家口城掌关防官章京衙门)代理京城理藩院颁发的信票,(亦称龙票、部票或路票),否则视为走私。信票长约四尺,宽近三尺 四周饰有龙纹,用蒙、满、汉三种文字签发。
信票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是非常严格的,主要原因是办理信票时征收的税款是一项财政收入。商民办信票要交钱,然后再根据商人贩运货物的总量,按每百斤纳税若干,一并缴清,启运时不再纳税抽厘,否则逢关纳税遇卡抽厘。张库大道的繁荣对朝廷财政给与了有力的支持,张家口进出口贸易总额一亿五千万两白银,按10%的进出口税率计算,约为一千五百万两白银,占清廷全国进出口贸易的三分之一。
万里茶道的历史已浓缩进恰克图和色楞图博物馆,成为了人们永恒的记忆。张库大道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社会经济现象,它成就了张家口,成就了张库大道沿线的许许多多的村落、城镇、城市。张家口作为张库商道的集散源头,曾经聚合了几乎大半个中国的人流、物流、资本流,召唤了国内外无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精英,接纳了不同地域、不同习俗的文化元素。在近四个世纪的时光里,多元文化在张库大道上因繁华的商贸往来而发生着碰撞、交流与融汇,最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张垣文化形态,形成了商道特有的社会大象。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努力传承张库大道的文化精髓,为万里茶道的文化复兴和一带一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