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芸
(山西博物院,山西 太原 030024)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化、多媒体化等理念越发深入人心,相关技术也广泛渗透到多种社会领域中。在此背景下,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服务机构,有必要因时而动、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基于数字化的服务建设新思路、文物展示新策略,以确保为参观者带去沉浸式、高品质的服务体验。
(1)有效消解展示空间、展示内容的实体局限性,为展示形式规划、展示效果呈现提供更多选择;(2)拓展文物展示的感官维度,即由单一视觉观览转化为视、听、触等多感官交融体验;(3)促成交互机制的建立,提高参观者在观展过程中的参与感、沉浸感;(4)增强传统文物的信息输出能力,满足博物馆的文化宣传、知识普及、品牌打造等多种文化服务与运营建设需求。
在博物馆传统文物数字化展示设计中,要想实现参观者的沉浸式体验,应注意遵循如下实践原则:
第一,形神兼备的原则。传统文物兼具实物属性与文化属性,其在保有造型、材质、纹理等表观特性的同时,往往还有着浓浓的文化内涵或艺术气息。所以,在对文物进行数字化展示时,应尽量做到“形神兼备”,在强化文物视觉刺激的同时,彰显出隐藏在文物表象背后的“神韵”[1]。
第二,透古通今的原则。要想使传统文物在当前时代中焕发吸引力、生命力,相关展示设计工作就必须要做到“新旧交融”“透古通今”。一方面,要保留传统文物的历史感、沉淀感,积极引导参观者透过文物展品,对传统时期的文化形态、生产方式、人居环境、民俗生态等形成了解。另一方面,要运用现代化、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对传统文物展示的形式面貌、方法渠道、情景氛围进行丰富创新,从而保证博物馆更好地向参观者讲述文物故事、传递文物情感。
第三,虚实结合的原则。数字化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虚拟性,其基础资源与开发产品通常都是去实体化的。所以,将其运用到博物馆实体空间、实体展品的展示设计中,必须要坚持“虚实结合”的原则。实践时,既要保证投影、模型、视频等虚拟资源服务于实体展示,也要做好实体空间、文物实物与虚拟情境、数字化产品之间的关联交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对博物馆文物展示效益的提升作用。
第四,人机交互的原则。结合行业经验来看,在单向化、灌输式的文物展览与信息输出模式下,参观者很难获得沉浸式的观展体验。所以,在引入数字化理念、数字化技术后,必须要贯彻落实人机交互的原则,积极为参观者创造可参与、可互动的展览资源或展览活动。如此一来,便能使参观者在互动中深化情感、保持专注,从而促成其沉浸式体验的形成。
在传统展示模式下,受到距离、视角、陈列环境等多种因素限制,人们很难全方位、清晰化地观察文物细节、了解文物特点。对此,通过合理运用数字化技术,能够有效地使博物馆传统文物陈列展示摆脱空间束缚,进而为人们提供强沉浸式、高自由度的体验条件。例如,可在文物展示柜旁侧设置大型的可触控数字屏幕,并将文物的三维模型呈现在屏幕当中。在此基础上,在模型展示系统中搭载缩放、旋转、切剖等控制模块,从而赋予文物模型以灵活的操控观察机制。这样一来,人们在触控数字屏幕上做出拖动、滑动、双击、扩张等手势,屏幕中的文物模型便会出现移动、旋转、剖面、放大等图像变化,由此更加全面、直观、清晰地展示出器形、色彩、图案、纹理、质感、痕迹、材质、工艺等细节特征,达到提升文物视觉表现力、增强参观者沉浸体验感的目的[2]。
简单来讲,所谓“沉浸体验”,即人身处特定的场景氛围、活动情境内,因注意力或情感过度集中而出现的享受状态与感知体验。所以,在实施博物馆传统文物数字化展示设计的过程中,要避免片面、独立地关注某一设计对象或展示元素,尽量通过或虚或实的处理方法,实现文物展品个体与博物馆展览环境的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优质的情境氛围,以推动参观者专注情感、沉浸体验的形成。具体来讲:
首先,可从实体空间设计的角度入手,实现个体与环境的有机融合。例如,在展示新石器时代文物时,可根据原始社会的人居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对陈列台及馆内布景进行还原性设计,如利用木、石、植物等综合材料装饰陈列台,使用背景画幅呈现人类早期生产生活状态等,以确保博物馆的展示空间整体贴合文物所处时代。在此基础上,在合理运用数字化技术,通过视频展示、动态投影等方式,仿真化地呈现文物在原始社会中的使用场景、使用方法。这样一来,当参观者进入博物馆的文物展示空间时,能够直接受到实体环境的视觉刺激,进而形成身临其境般的观展感受与沉浸体验[3]。
其次,可从虚拟空间构建的角度入手,实现个体与环境的有机融合。在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可运用多种非实体的设计资源,将博物馆展示环境与相关文物联系起来,从而达到调动参观者多种感官、强化参观者沉浸体验的理想效果。例如,在展示乐器类传统文物时,可依托数字化音像设备,将适合的乐曲循环播放在博物馆的展示环境当中。这样一来,一方面能使参观者直接、准确地对古代乐器的音色质感、乐曲调式产生了解和记忆,从而提升博物馆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质量。另一方面,参观者在步入特定展示空间后,能够形成“未见其物,先闻其声”的体验。在这种体验的引导作用下,参观者对乐器文物的认知和观赏欲望能够得到有效调动,其参观过程也会变得更主动、更沉浸。
最后,可从文化内涵运用的角度入手,实现个体与环境的有机融合。传统文物不仅是流传已久的历史遗产,更是珍贵的文化载体与文化符号。基于此,在开展相关展示设计实践时,还可深入挖掘传统文物蕴含的文化信息、文化内涵,并运用到博物馆展示情境的创设中。例如,在展示书画类传统文物时,可对陈列布景、陈列配饰等方面进行主题化设计,注重彰显中国水墨文化的风格特点。同时,还可利用数字化技术,赋予水墨背景以流动感,从而进一步强化博物馆内展示氛围的主题性、文化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对参观者起到深厚的文化吸引和文化熏陶作用,以实现其沉浸心态的调动激发。
在开展博物馆传统文物的数字化展示设计时,应确立多元化的展示目标与设计取向,如强化文物表现力、发挥文化科普作用、优化参观者综合体验、满足多种人群需求等,以保证设计成果保有多重积极效益。例如,在设计某地区民俗类文物的展示体系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规划设计取向:(1)还原当地传统时期的生产生活场景,彰显当地社会的人居生态变迁;(2)通过场景呈现与文物展示,普及工具、技艺、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说等民俗知识;(3)设置一定交互机构与实践环节,创设沉浸式、体验式参观条件。在此背景下,便能有方向、有重点地进行设计构思与方案规划,进而创设出“美丽家园”“渔风海韵”“节庆狂欢”等展示实景主题,并配以声音、影像、光影等数字化呈现或装饰资源。这样一来,既有助于拓宽数字化展示设计的价值边界,也有助于满足博物馆与参观者双方的实际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展示目标、设计取向的规划确立时,要坚持重点性、适度性原则,避免出现设计效益本末倒置的情况。例如,在建立文物参观交互机制时,不可片面地追求交互娱乐化、技术先进化,将视觉刺激、互动体验凌驾于传统文物展示设计的文化呈现、知识教育等功能之上。
在传统时期,受到技术、场地等条件限制,博物馆传统文物展示的形式通常比较单一,多以直观地“看”为主。在这种形式下,参观者的观展感受往往会流于表面、浮于浅层,难以获得多样化、沉浸化的深度体验。而在应用数字化技术后,这种情况能够得到充分改善。从目前来看,在强调沉浸式体验的背景下,可依托数字化技术创设以下几种文物展示形式:
首先,可运用扫描、建模等技术,将传统文物“复制”到数字化平台当中,再通过立体投影、虚拟现实、高清视频等形式,将文物展示在博物馆内。如此一来,一方面有助于实现传统文物实体的保护,避免其在展览过程中出现损坏、丢失、质量损耗等负面情况。另一方面,直接对传统文物实施数字化“复制”,也能实现文物信息的全面采集与灵活运用,进而消除实体展品的材质、尺寸等限制因素,为展示效果提升、参观者体验强化创造有利条件[4]。
其次,可用数字化技术辅助传统文物的实体展览,以达到更好的氛围营造、场景渲染、主题呈现、感官刺激等展示设计目的。例如,在设计文物展示空间、布置馆内陈列环境时,可运用数字化设备在环境中生成装饰色光、导览动画、投影景观等。结合相关实践经验来看,这种数字化展示形式既能对博物馆内部展览空间起到主题强化、环境美化、氛围优化的作用,也能更好地调动参观者的观赏兴趣和情感共鸣,从而实现参观者沉浸式体验的培养形成。
最后,还可将数字化技术作用于传统文物本身,通过合理的艺术手法或设计方法使文物“动起来”“活起来”。例如,在基于主题场景展示民俗生活类文物时,可通过光影调控、动画切换等数字化技术手段,打造出昼夜更替或四季变化的整体视觉效果。这样一来,参观者便能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中古人生产生活的场景变化,并由此形成丰富、沉浸的文物观赏体验。
互动实践是沉浸式体验产生的重要前提,在游览展馆、观赏文物的过程中,要想保证参观者形成良好的沉浸感,就有必要运用先进的技术工艺,促成参观者与展示内容在视觉、触觉、听觉、情感等多方面的交互关系。现阶段,可用于博物馆传统文物数字化展示设计的交互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人机互动技术。在传统文物展示区域内,可装设出适当的感知装置,如触摸屏幕、面部识别装置、声音传感器、动作捕捉传感器等。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不同感知装置的技术特点、功能特性,设计出不同的人机互动形式;第二,虚拟现实技术。在该技术支持下,参观者可通过佩戴虚拟现实设备,在相对虚拟化的感知场景中完成观展过程。这样一来,基于虚拟场景的设计可控性与效果多变性,参观者能够获得主观化、沉浸化的体验,并对文物形成多元化的认知了解;第三,多媒体展示技术。在博物馆传统文物的展示设计中,可通过音乐、视频、模型、投影等多种媒体形式,实现传统文物、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主题等信息的输出。与文物本身带给参观者的观感体验相比,多媒体的感官刺激更能达到场景渲染、文化熏陶、兴趣调动、情感引导等作用,从而使参观者持续、深入地沉浸在博物馆展示情境之中[5]。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地开展传统文物数字化展示设计工作,能够大幅提升博物馆的综合文化服务能力。在具体设计实践中,一方面要加快转变设计理念,坚持形神兼备、透古通今等工作原则。另一方面,要充分依托数字化技术的功能特性,通过创新展示形式、优化展示情境、活用交互技术等手段,多角度、全面化地对文物展示质量进行提升。如此一来,能够有效激发参观者的情感共鸣与感官反馈,最终形成深层次、持续化的沉浸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