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锦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广东 广州 510623)
高山流水,千年清音。古琴,原称琴,又称“七弦琴”,作为中国古老的乐器,历千年而不辍,其间的相关文献、曲目积累、传承方式、斫琴工艺以及在社会、历史、哲学、文学等领域都有其突出的人文性和不可比拟的丰富性,作为文人音乐的代表,古琴音乐亦与其他音乐有着不一样的人文特性。本文以2022 年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大音希声——古琴文化展”为研究案例,该展览展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20 余张,辅以广东省博物馆藏书画、文房、古籍等藏品。展厅面积约1200 平方米,展线260 米,展览通过“山隐隐:古琴音乐艺术”和“水迢迢:古琴文化世界”两大部分阐述古琴的文化特征。本次展览共分为两期,第一期展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宋元明清古琴22张,以及粤博珍藏的书画、文玩等藏品。第二期在展示思路上与第一期相区别,侧重于古今结合,在展示古代文物珍品的同时,也关注古琴这项古老艺术在当代的存续和发展。
“大音希声”古琴展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将古琴的观看视觉与现场体验的感受提升至另外一个更高的层次,展览内容将历代古琴、书画藏品、古籍珍品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每一件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并结合古琴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做进一步的解析和传播,做观众能看得懂、听得见的展览。
古琴样式众多,自晋唐以来,形制已趋于成熟。较为常见的有仲尼式、伏羲式、蕉叶式、连珠式、落霞式等。展览设计利用古琴作为乐器的特征,第一部分注重古琴给观者视觉和听觉的认识,第二部分主要讲述古琴文化发展的历史。古琴作为历代文人生活的重要文化特征,它所蕴含的文化是构成构成古琴的重要元素。第一部分更偏重古琴的样式与功能性的塑造,第二部分着重表达古琴所营造的空间与人的内在联系。
正如王维所作“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月下独坐、弹琴长啸之意境。在营造“古琴空间”中,历代古画所绘古人弹琴的环境或在空阔的水边空地,或孤松下的巨石,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在无限的空间仲如何将各维度的空间巧妙的融合是设计的重点之一,因直观的视觉体验是人们获取展览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决定着人们对展览的第一印象。对于本次古琴展视觉的效果呈现,不仅能够提升人们在空间中的参与体验,更能体现所展示对象的文化底蕴和品味。所以,一开始,我们便在展厅入口着手,以伏羲琴为开始,以圆形展墙内嵌其中,通过LED 灯光的光晕,在素雅的墙体上营造一种庄严之境,让观众对展览有一个整体印象。正侧面则采用古琴的最为常见的形态特征“仲尼式”琴的样式作为入口墙身设计,背景则是以线条勾勒出的山体之貌,通过层次的渐变,形成一幅具有意境悠远层次分明的画面,观众在视觉上对古琴的形态要素有了直观的感知,产生对展示物体情感的共鸣。序厅过道处的设计给人以时代痕迹及苍劲古朴之感,两侧墙身上展示了六种形制的古琴,古琴可以让观众触摸体验,让观众感知古琴的细节及古琴的音色之美,每把古琴由独立的造型展墙作为背景,加以LED 灯光的渲染,实现古琴信息文化的传递,从局部至整体,再由整体回归到局部。
展览的第一部分通过“文人审美坐标”:纯任自然、静虑澄心、中正平和、以悲为美四个维度讲述古琴的精神世界,上述四种美学特征,构成了中国传统文人审美的美学坐标,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体现。儒家推崇中正平和的中庸思想;而道家讲求回归自然,纯任自然。围绕四个维度的意境,每个维度都放置了重量级的展品,穿过序厅直面是“纯任自然(道)”置以“松石间意”琴,该琴是目前所见题刻数量最多的古琴。落款者多为宋、明、清著名文人,且以吴地文人为主,如苏东坡、唐伯虎、祝允明、文徵明、沈周、文彭、王宠、石渠、陈庭鹭等,以重点展品的展示开启作为本次展览的开端,空间上以《平沙落雁》图轴作为背景墙,这是对自然物态的模拟,如奏琴以模仿鸟的鸣叫,或流水的声响,以视觉的直观感受作为信息的载体,营造艺术化的意境。设计上搭建以大柱子楼阁式的结构,加以竹帘悬挂于柱梁上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设计上强调观者的自主性、随心性、流动性,展厅设计采用极具通透性的丝光绢作为四个维度的隔断,丝光绢上印刷上:“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诗句,独具园林意象,这是对于自然的取象,展览空间的美学坐标作为承载信息的重要感知方式介入到展览空间的设计中,是视觉形式向艺术化的传达及重要感知。可以说,“大音希声”在设计上注重人与琴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对比,在视觉的引导下,以多层面、多视野向观众表述了“古琴”这一文化特征的意义和价值。
明代徐上瀛的《溪山琴况》概括了二十四琴况,结合展览的设计,划分出麓:和、静、清、远;岭:古、淡、恬、逸;峰: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以四个章节展线乐曲的表现力和对意境的营造。设计上试图还原古琴弹奏时的意境与心境,通过抚琴达到“物我为一”的精神状态。尝试制造真实的自然状态,如奏琴以模仿鸟的鸣叫,或流水的声响;又如弹琴的某些手势动作,似游鱼、飞鸟的形态。在经典的古琴曲目中,也往往可见古代琴人对自然万物的神往。
第一部分加入了书画艺术及与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等“文人四艺”的藏品,在重点展线上加入重点展品明陈录《推蓬春意图》、清改琦《吟诗读画楼图卷》及“黄钟”“大吕”琴为此四件作品置于第二部分过道处,以“黄钟”“大吕”琴设计琴室空间,借助中式园林借景的方式,通过栅格式圆形展墙,将展示空间分割出一组组微缩景观。
斫琴的目的,是呈现最美好的音律,在展览第二期,展厅设计上加入了如王鹏、陈一民、茅毅等现当代名家的琴作为一个拓展展示,并搭建了一个斫琴的空间,每周进行两次的斫琴展演,我们从木料的种类、木工工具、漆工工具、原材料上进行了展示和讲解,斫琴展示从展览开始至展览结束,琴的制作,最复杂的工作是挖槽腹,即处理琴的内部结构,所以这一过程在现场完整的复刻出来,斫琴技艺得到了很好的展现,使观众更加了解斫琴背后的故事。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正如唐朝著名诗人陈子昂所写的《登幽州台歌》中所体现的心境,古琴弹奏时的音律给人以悠远和广阔之感,展览设计正是试图还原其身临其境的体验,我们在实景与虚景中相互切换,用动态多媒体展示手段,对静态的琴进行有效的表现,通过视觉与听觉的交织,让观众对展览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感悟。在视觉与听觉的营造上,我们与腾讯公司合作,携手王者荣耀高山流水中庄周的人物设定,制作了一系列的水墨动画视频,画面伴随着高山流水之间惬意弹奏的琴音,游移于山川之间。音乐上以《流水》为基底,充分运用「滚、拂、蠲」等指法,生动地描绘了流水的各种情态。声音的制作上在保留以古琴为核心乐器的同时加入了电子音色模拟的流水氛围和意境悠远的钟磬、手碟等小打击乐,营造出逍遥自由、飘逸从容的意境。视频设计在序厅和展厅中部的古琴演奏区域,该视频是对展览现场的解说,将静态的实物转化成数字化的呈现方式,使观众总走进古琴的世界。
为达到古琴展一步一景的意境,我们将展览的第二部分设计成一个半开放式的琴室,当中既有文人文化所表达的意境,又能展现出古琴斫琴文化的技艺。在这样的展览环境中,观众身心得到放松,逐步走进古琴的精神世界,这正是“情”与“境”的融合,力图将古琴的文化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展览设计有两处可供观众弹琴体验的区域,均设计于第二部分,首先是古琴、古筝体验区,还原出文人学者雅集、焚香的情景,让人心领神会。展览的第二部分,我们以传统中式的隔断,将古琴与古筝划分为两个体验区域,观众可以直接坐在蒲团上弹奏古琴、古筝,倾听不一样的音律所带来的变化。正如山水间,古松下,携琴访友,坐而论道,我们在展厅中部设计了圆厅,这是一个以琴会友的体验空间,如古人搬进行弹琴赋诗,雅集高会,此处搭建有古琴演绎舞台及朱致远制琴 、吴峻叔款琴、卫中正款琴、“自慊居士”款琴,四把重点展品的古琴相呼应。将展示和演奏结合在一起,做到“展”“演”相结合。在这空间里,配合四周环绕的文人雅集大场景,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人的雅集中,来到这里参与一场“以琴会友”聚会。
古琴文化所传递的“琴为心音”与“知音难觅”是心境的体现,在每个音符中是对情绪的表达,是文人审美的载体。因心造境即在设计上注重表达古琴的心境,然后以观众的视角来设计展厅空间。在特定的展示空间环境中,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古琴展的设计应做到“琴、景”相融的意境,本次展览大纲的文字较少,辅助展品多以诗词、古籍、书画为主,利用简介而严谨的图文版式来深化古琴的主题。第一部分讲音乐的审美,以四个维度中展示的四把古琴重点营造古琴所在的氛围为主,营造出一种缓慢舒适的环境,展厅版面文字采用了丝绢印刷的方式,通过灯光的照射后出现一种柔和舒适的光影,提升了整个区域的空间感,展览空间利用灰蓝与浅黄的对比色打造简洁且纯净的空间氛围;使进入展示空间的观众得到沉浸式的体验,在观看的视觉设计上,通过对灯光多角度、多元化的充分掌握与运用,在增强空间的层次性的同时,也有利于观众更好的观展体验。
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视觉、听觉、触觉的各种穿插体验,即使对古琴一无所知,也能在展厅看到它的形制,听到它的琴音,并且能感受它的触感。
在中国传统文人生活中,文人素好风雅,离不开琴、棋、书、画、诗、酒、花,将雅艺以一种日常的方式融入到文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陶养淡泊宁静的性情。生活艺术使得文人的日常充满着对美的感知力。在展品的空间设计上,以“云和”琴、清·改琦《吟诗读画楼图卷》、清·黎简《山水册》和清·汪士慎《兰石图轴》置于同一个展柜空间内,背景则是以丝光绢喷绘宋·杜耒《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一诗。设计上遵循以书画之景制造真实之景,以诗句之意点缀意境之美。空间设计上通过大量的中式格栅分割展厅每个部分,在这通透的展厅环境当中试图引导观众置身于真实的自然环境中,从而产生情与境的融合。
展览视觉的形式来源于文字、声音、视频与图像,众多因素共同组成了展览的基本形式,在这种相互作用下呈现在观众的视觉之中,形成不同的情境展示。在展板的设计上,我们结合二十四琴况中清、古、雅的意境,使版面清晰简洁,让平面设计更加融入古琴的意境。展览中也采用了新的材料,如丝绢布、透明亚克力等,展厅中的材料能够引起人们在心理上的感应,如同绘画般的虚实结合,设计上通过不同材料的质感,给观众营造一种空间上的前后关系,将这种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与展示空间进行一定的结合,来更好的展示空间的主题。从视觉要素来看,展厅色彩的单一和简洁性,为展厅的环境营造了很好的气氛,在展厅色彩的运用上,利用海报上浅灰蓝色为主色调,辅助色为浅黄及灰绿,我们试图把颜色中的明度降低,将对比色的运用发挥到极致第一,使展厅中的色彩更加的丰富有层次,更好地突出古琴展这一主题。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设计上又有些许不同,各个区域在色调上即有延续的关系。
展览一步一景的设计试图让观众在观看展览的时候能静下来,在展厅中能得到放松,品鉴书画,在古琴的艺术世界中怡养性情、励志修心,同时也了解古琴这项古老及优美高雅的传统艺术。正如《老子》所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古琴承载的正是这种自然无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