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传禹
国家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在于带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整体均衡发展,缓解当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各地三级公立医院最具发展为区域医疗中心的潜力,但国家对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提出较高标准,公立医院应建设一批优势学科中心才能有效承担起区域医疗中心的责任[1]。目前国内医院在开展“一院多区”建设过程中普遍追求同质化发展,各院区同一科室一般由总院集中管理,各专业科室的发展倾向于功能与结构完整化,能够治疗更多类型的疾病,但在个别疑难重症治疗方面缺乏独特能力和领先优势,各学科发展呈现出“大而弱”的情况。针对此类情况,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背景下各大公立医院必须重视学科中心化发展工作,在扩大学科范围的同时也要集中力量建立学科优势,形成学科中心,以推动医院专业能力高精尖化发展。
2022 年12 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国家医学中心管理方法(试行)》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管理办法(试行)》[2],拟将一批三级医院发展成为区域医疗中心,使这类医院有效带动省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高质量、同质化发展[3]。以上两个文件中提到,区域医疗中心应在临床诊疗水平、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临床研究和科研转化、领军人才和团队发展水平、疾病防控、医疗卫生管理、疑难危重病种诊疗方面具备独特优势,无论作为申报主体还是参与联合申报的医院都需要满足上述标准[4]。仅就政策标准来看,现阶段符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标准的三级医院数量较少,各大公立医院必须加强学科建设,形成多个优质学科中心才能逐步满足上述需求[5]。
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我国三级医院面临较大发展压力,由于资源和患者高度集中,多数医院只能选择规模化发展,医院各专业科室日渐丰富且分类逐步细化,以至于许多科室出现“臃肿化”情况,虽然科室人才数量多、人才能力发展较快,但人才发展“上限”偏低,难以推动少数优质学科高质量发展[6]。在这一背景下,三级医院加强学科中心化发展意义重大,能够将原本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通过防、治、康、研、管一体化服务全面提高对系统性疾病的总诊疗水平,还能加大深度医研水平,在疑难危重病种诊疗方面实现更多突破,在病征相对多样复杂的普通病种诊疗方面形成更加系统化、标准化的一体化诊疗服务体系[7]。这不仅能够提高医院人才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使医院完成医改系列新政要求,还能提高医院落实区域医疗中心责任的能力,使医院更好地带动区域内其他同专业医卫主体的高质量发展。
学科中心化有两层基本内涵:一是流程中心化,即建立完整流程,将疾病预防、临床诊疗、康复服务、延伸服务、配套科研、医学实验、配套教学、配套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形成结构和链条更加完整的学科管理与发展体系,基于这一体系构建完整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由此提炼专科优势,实现特定科室的高质量发展[8]。二是资源中心化,在上述流程的基础上推进团队管理标准化和中心化,一方面是整合优质学科的核心技术资源,将人才梯队中的高层次人才、优质科研资源集中到相应领域,快速推动核心技术发展,建设形成高水平科室,另一方面建立标准化的运行和管理体系,形成一套可供模仿和再造的专业科室模型,为区域内其他主体提供高质量发展的参照样板[9]。
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背景下,我国大部分省份排名靠前的三级医院基本具备资源中心化管理的能力和条件,这些医院普遍投入大量资源建设高水平的科研、教研、人才培养体系,并且在标准化诊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探索成果。但这类医院在学科流程中心化建设方面的成效普遍不够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此类医院各科室规模极其庞大,而且在当前一院多区发展模式下各科室基层工作队伍呈现出扁平化发展趋势,很难真正将院内所有高质量人才、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和科研相关资源整合到同一套流程内,使这类医院在学科流程中心化建设方面的成果普遍不佳。而其他一些县市级公立医院在上述两类学科中心化发展方面的基础条件都不够理想,在已成为区域医疗中心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加强流程中心化和资源中心化建设。因此对于我国各大公立医院而言,在推进学科中心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自身发展情况和发展条件进行科学分析,制订合理的发展目标。
结合上文分析来看,我国只有部分省域排名靠前的大型三级医院实现了学科资源中心化基础建设,对于我国其他普通公立医院而言,在推进学科中心化过程中,需要优先对核心资源进行整合,并建设配套的中心化管理体系。需要进行中心化处理的资源主要包括以下8 个方面:(1)党群服务资源中心化,学科中心化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医院党组织需要向计划建设的学科中心分配专职党员干部,做好党支部、团支部、工会分会等建设和运行工作,夯实学科中心内部思想基础和党群关系基础,为学科中心发展提供有效的凝聚力。(2)专业学科领导干部中心化,针对学科中心化发展中流程中心化建设的基本需要,医院除了向学科中心分配专职党群干部外,还要胜任力全优的临床业务领导、护士长、科研项目组长、成果转化负责人、医教研一体化管理负责人,以高质量的干部队伍带动学科中心高质量发展[10]。(3)基层人才资源中心化,医院人力资源部门协助学科中心领导团队在专业科室内筛选高水平人才,同时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为学科中心基层工作队伍培养优质后备人才,在学科带头人能力较强但基础人才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医院应优先与该专业国内顶尖院校进行合作,吸纳优秀人才参与学科中心建设和发展工作,快速补充学科中心人才队伍。(4)专业资源中心化,由专业学科领导干部对相关专业所有细分专业和关联科室进行全面梳理,筛选具有独特优势的核心学科或亚学科,在学科中心内设置基础优先发展的学科类目,同时由学科中心负责各细分学科的审核和管理工作。(5)科研资源中心化,学科中心领导团队要对所有备选科研项目进行全面评估,优先挑选高价值、高可行性、高发展潜力项目,并将各类科研资源优先投入此类项目中,同时建立中心化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加强科研项目资源集约化管理和科研项目进度高质量控制。(6)医疗协作中心化,建设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评估体系,统筹专业学科内各类常见疾病和疑难重症治疗情况,根据各类医疗服务工作特点制订基层科室各医院区间协同服务策略、学科中心协助基层科室开展服务工作的基本模式,避免内部竞争中的不必要消耗。(7)运营管理中心化,由医院主抓临床工作副院长、财务部门和后勤部门对各科室优势病种、病组进行综合评估,判断是否需要建设新学科中心,均衡分配学科资源[11]。(8)质量与安全管理中心,所有学科中心统一接受总院质量管理部门监督,确保学科中心规范化发展,监督部门对学科中心建设或改造的专病专治中心化服务和运行体系进行跟进式调查和监督,确保服务工作质量稳步提升。
在完成上述中心化建设的基础上,所有公立医院都需要注重学科流程中心化建设。其核心思路是将医疗卫生服务、科研管理、配套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融合,形成一个高度完整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这一体系内,确保诊疗服务体系覆盖目标病种的所有诊疗和康复服务内容及环节,确保相关服务内容的信息资源能够及时传递到学科中心科研小组,并向科研小组提供全开放式的参与“窗口”,有效缩短一线诊疗和后台科研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由学科中心领导团队对全服务流程进行全面跟踪管理,确保学科中心运行的规范化[12]。
在完成上述资源中心化和流程中心化建设后,医院有必要结合区域中心化建设目标,逐步推进学科融合发展。一是推进学科中心内各相关科室的临床医技工作团队及流程整合,为学科中心带头人和一批顶尖人才提供跨越多个细分专科开展专业实践和医学科研工作的条件,为专业学科建设更加精准的病征识别、疾病诊断提供支持,强化学科中心的专病专治能力,并为此后建立更多学科中心和推动学科中心群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二是推进医教研融合,医院要在学科中心和中心外关联科室之间建立有效的医教研融合体系,使部分未纳入学科中心的基层科室医护人员也有机会参与学科中心组织的各类教学和研究活动,为医联体、医共体内其他合作主体提供学习学科中心医教研工作模式和专病专治模式的条件,充分发挥学科中心带动其他主体发展的作用[13]。在此基础上,学科中心党支部应做好党支部党建和学科中心建设融合的工作,不断提高学科中心成员的思想水平,并将学科中心内部的优秀人才绑定在党组织内部。
对于所有的公立医院而言,学科中心化建设早期容易引发资源均衡性争议。为确保相关工作能够稳定推进,建议院领导尽早讨论并制订学科中心化建设工作方案,做好配套政策建设工作,使学科中心能及时获得优质且充足的资源支持。
学科中心化建设和发展,对于每一名学科中心成员都有极高的要求,医院不仅要以极高的标准筛选入选学科中心的成员,同时也要对每一名学科中心成员实施个性化的激励和约束。主要可以通过优化绩效考核体系、薪酬体系和其他延伸性奖励体系来提高学科中心成员的激励效果,使其自觉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质量、积极参与理论研究和创新、积极参与实践创新,全面提高学科中心的整体医教研水平。
由于学科中心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占用并消耗大量的优势资源,这会对医院整体运行和发展造成较大压力,医院必须确保每一份投入的资源都能获得理想的回报,这就需要对学科中心、内部管理团队和基层团队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确保每一名成员都能够在获得充足资源支持的情况下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中,为学科全面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建议由院党组、内审部门、内控部门、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共同组建学科中心监督小组,对学科中心建设和运行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消除一切潜在的风险和威胁。
目前我国真正有机会通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审核的三级医院仍相对较少,2023 年3 月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5 年内建设76 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这一标准下,各省和自治区最多可入选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医院平均数量不会超过3 家,大多数公立医院还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才能满足相关要求。当然,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国家还会持续推出医疗改革和医疗卫生发展新政策,未来国家可能会逐步放开区域医疗中心数量限制,有更多三级医院和其他公立医院有机会成为医疗中心,各公立医院有必要紧随时代发展做好申报区域医疗中心的准备工作,这本身也是公立医院长期稳定发展和应对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竞争的必要选择。值得指出的是,医疗服务是城市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如何依托高水平医院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打造城市医学高地,提升整体和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已成为医学城市的衡量标准。
在现阶段的准备工作中,公立医院需要优先完成的是建设一个或多个学科中心,通过这一方式提高专业科室建设和发展水平,然后再将这一发展模式逐步推广到所有学科,使医院所有学科在医、教、研、防、管方面均达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管理办法(试行)》提出的评审要求。在具体建设中,公立医院应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可同时选择流程中心或资源中心化发展模式,若某一方面发展较为成熟则不必做重复性建设;基于已有发展成果,公立医院需要分别推进流程中心化和资源中心化建设,重点推进领导干部、医护人才和科研人才、细分专业、科研管理、运营和服务管理、质量管理、党群团队中心化建设;在细分领域中心化整合后,可按照临床医疗服务融合发展、医研融合发展、学科中心集群化发展的路径逐步扩大学科中心化建设范围,为成为区域医疗中心打下牢固基础。
综上所述,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各地公立医院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公立医院应为此做好充分准备,学科中心化发展是十分关键的一项准备工作。医院在推进学科中心化建设过程中应结合自身资源,准确定位战略目标,再逐步推进学科建设中各领域的资源中心化建设以及学科运层面的流程中心化建设,加速推进学科融合,做好政策、制度、激励机制和监督层面的保障工作,为今后围绕学科中心开展一系列高质量发展工作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