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发展策略研究

2023-12-13 04:02韩丹
河北画报 2023年20期
关键词:文旅研学文创

韩丹

(江西省图书馆)

2018年4月8日,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开启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一重大历史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既面对着诸多新挑战,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契机。作为我国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机构,公共图书馆积极响应新的发展要求,在文旅融合上进行了一系列实践。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公共图书馆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上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例如图书馆资源的有限供给、文旅复合型人才的短缺、文旅融合项目的效能不理想等。因此,探究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发展策略,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水平,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图书馆与旅游一直以来存在或明或暗的联系,比如古代的藏书楼,历来是文人雅士游览向往之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对文化和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各地兴起新馆建设的热潮,许多图书馆发展成为“城市客厅”,这拓展了图书馆原有的功能,由单一的收藏借阅功能转为涵盖休闲、交流与学习支持等功能,其中休闲的功能表现得越发突出。2018年3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随即,各地文化与旅游机构也纷纷调整职能,并提出了文旅融合的新命题。作为文化和旅游机构下的公共图书馆面临着如何更好地推进这一文旅融合命题的新方向。为此,部分公共图书馆积极开展了文旅融合的实践,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大体而言,根据图书馆与旅游联系的紧密度,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结合阶段和融合阶段。

(一)萌芽阶段

2009年以前,受限于国内图书馆发展及国家政策的缺位,国内图书馆鲜少有文旅合作的理念和实践。有少数图书馆界学者看到了图书馆与旅游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图书馆应该发挥出旅游功能与旅游信息开发和服务功能[1]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图书馆[2]和镇江高专图书馆[3]依据本校特色,利用信息技术,自建了旅游专题数据库。总体而言,虽有零星的理论设想和实践探索,但当时绝大多数图书馆在文旅融合上还处于空白状态。

(二)结合阶段

2009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印发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新形势下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是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共同责任”。《意见》的出台为图书馆与旅游的结合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引领,国内图书馆陆续从旅游信息服务、地方特色数据库、讲座展览推介等方面进行了文旅结合的有益尝试。但是,这一时期,图书馆在文旅结合的角色定位还处于配角状态,缺少主人翁的定位和功能。

(三)融合阶段

随着2018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改革和职能的转变,文化和旅游由结合向深度融合迈进。在这一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转变工作思路,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开展文旅融合,力图挖掘图书馆的新功能,探索文旅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推动图书馆和与旅游的大融合、大发展,如图书馆成为网红打卡点、各种图书馆+旅游产业的合作开展、图书馆文创、研学旅游等。诸多图书馆人、学者针对图书馆文旅融合做了大量的研究。

二、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内容

为了方便总结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内容,笔者拟从公共文化服务(包含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的内涵出发,对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进行分类。

(一)成为文化景观/景区一部分

文化景观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景观,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图书馆本身就象征着文化,代表着人们对知识、文化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些图书馆凭借其丰富的文献资源、悠久的历史、新颖的建筑风格等原因,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例如,天津滨海图书馆,正是凭借其建筑特色,一跃成为图书馆界的“网红”,成为该地区重要的文化地标及旅游目的地[4]。由此可知,图书馆本身就可以成为重要的文化景观。同时,有些公共图书馆与旅游景区合作,或建立分馆或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从而成为旅游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福建省图书馆与福州植物园联合打造的“清新书苑”,是一处面向游客开放的阅读场所,设有福建文献、植物花鸟、少儿绘本图书等专架,还有“文化一点通”电子设备,这使游客们有了新的文化旅游体验[5]。

(二)开展研学旅游活动

公共图书馆研学旅游是一种新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目前尚无准确而规范的界定。一般而言,研学旅游是指公共图书馆依托自身的资源,将体验式阅读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以开发和实施研学旅行课程为载体的活动,来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文化需求的服务。目前,部分公共图书馆已开展了研学旅游活动。这些公共图书馆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图书馆内的研学旅游和图书外馆的研学旅游。所谓图书馆内的研学旅游,即以图书馆作为研学旅游的目的地,利用馆内的空间资源为研学旅游提供游览、实践场所,整合图书馆丰富的社会关系为研学旅游打造交流平台,开发馆藏资源用于研学旅游的学习内容。例如,湖南省少儿图书馆为推进研学旅游的发展,专门在馆内为中小学生提供研学旅游的空间场所[6]。所谓图书馆外的研学旅游,即针对公众对研学旅游的需求,图书馆与政府部门、学校、旅游公司、社会团体等主体开展研学旅游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带领公众前往其他旅游目的地,进行有文化内涵的旅行。例如,2018年8月,国家图书馆与北京市海淀区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举办了“文旅·融合·创新-首届海淀区研学旅游季系列活动”,整合了多家企事业单位的资源,为公众设计了多条研学路线[7]。

(三)提供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不仅是弘扬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还是公共图书馆推广文旅融合的重要切入点。2016年国务院转发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文创产品开发的目标,即“力争到2020年逐步形成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系”。在国家政策和文旅融合理念的影响下,许多公共图书馆依托馆藏资源、馆舍建筑、地域文化等元素打造系列文创产品,并设置文创网店或文创商店。其中,国家图书馆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国家图书馆开发了涵盖了庆赏升平、永乐大典、四库全书、芥子园、三山五园、趣读等系列产品的文创产品,数量上千余种,仅2018年的经营收入就达到了5900多万元[8]。

三、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文旅融合深度不足

目前,图书馆文旅融合深度不足,主要体现为 “被动式融合”“口号式融合”。例如一些图书馆依靠自身的建筑特色、文化氛围等成为了游客的打卡地,但这些图书馆大多仅提供游览空间,并无游览计划、游览规则、游览体验等方面的服务考量。这反映出这些图书馆在旅游功能的开发利用上还有所欠缺,主动服务游客的意识不足,主动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动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又如,研学旅游本应是满足教育需求与旅游需求的服务产品,但部分图书馆忽视研学旅游的内涵,仅将馆内原有的少儿读者活动进行拼凑后,冠以“研学旅游”的名称,显得有名无实。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处于正起步阶段,其路径和模式不成熟,因此公共图书馆在推进还处于摸索过程中,容易出现种种问题。另一方面,长久以来公共图书馆的定位是为读者服务,而不是为游客服务,如果公共图书馆扩大服务对象(读者和游客),增加服务内容(专业的旅游服务等),就会对其管理方式、人力、财力等产生巨大影响和挑战。

(二)文旅融合环节有待理顺

文旅融合的过程涉及到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只有理顺每个环节,才能使文旅融合真正落实落地。例如,图书馆文创产品涉及到文创设计、文创生产、文创销售等诸多环节,但较多公共图书馆难以理顺这些环节,让文创产品真正成为读者和游客欣赏和购买的产品。究其原因,从政策而言,体制障碍严重制约了各环节衔接。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规定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得从事经营活动”,而我国公共图书馆都为公益一类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因此,公共图书馆无法从事经营类活动即直接从事文创销售。例外的是国家图书馆因为级别高,有权下设企业(北京国图创新文化服务有限公司)来负责文创设计、开发、销售等,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在现有政策体制之下,绝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难以直接从事文旅融合项目中经营性活动,更难以理顺各个环节。从专业人才而言,文旅融合发展的每个环节都是需要专业人士去推动的。但是,在现有的文旅融合实践中,这些环节大多由馆员来承担。而这些馆员的专业能力较多体现在读者服务及图书馆专业活动上,难以承担起文旅融合中的新业态(如产品设计、营销推广、创新能力等方面),这无疑严重地制约了文旅融合各环节的推动。

(三)文旅融合效能有待全面评估

进行效能的评估,一方面能够指明何种融合方式的效能较优,何种较差,进而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提供最优的方式;另一方面能够激励公共图书馆采取更加合理高效的方式进行文旅融合,避免资源的浪费等问题。目前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层出不穷,但尚未有图书馆对自身的融合水平进行专项评估和综合评估。图书馆业内疏于文旅融合效能评估的原因,基于两个方面:一是欠缺理论支持。关于我国图书馆文旅融合研究多是以文献调研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分析法等定性方法为主,较少基于定量分析、数据分析去开展实证研究的,所以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和借鉴;二是有些评估基于财政预算评估,评估角度和内容较为单一。

四、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提升策略

(一)以人为本,优化融合内容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基于满足公众需求,只有从公众需求出发才能破解当下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公众需求,兼顾读者与游客的多样化的需求,以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出发,提炼文旅融合元素,开展优质的文旅融合服务。首先,在开发文旅融合项目前,利用各种方式向公众收集相关的需求信息,结合本馆资源,以此确定重点的融合项目。其次,在开发文旅融合项目时,应该着重关注读者和游客关心的问题,例如该文旅融合项目的活动组织形式是否新颖,该文旅融合项目所提供的资源是否齐全、该文旅融合项目是否有吸引力等问题,以此不断调整完善。最后,不断优化文旅融合项目,打破跟风、追热点的桎梏,可持续地建设文旅融合品牌。

(二)完善政策,打通融合环节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需要具有可操作性且合适的政策支持。随着公共图书馆与旅游产业的深入融合,在客观上对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出台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相应的法律法规,推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明确融合准则、资金来源、保障机制、社会力量参与以及法律责任等事项。这将从宏观上有助于指导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为其实践提供支撑和保障。另一方面具体的监管部门需要为公共图书馆公益属性与旅游产业盈利性两者的冲突而产生的相关事项提供具体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在文创产品开发经营过程中,应该为解决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与文创经营的盈利性之间矛盾提供灵活、有效的政策,以释放公共图书馆在此方面的巨大潜力。

(三)加强合作,推动融合发展

公共图书馆必须加强文旅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推进文旅融合快速发展。首先,对于文旅融合中的旅游元素,公共图书馆相对还是比较陌生的,自身缺少专业且全面的支持,因此可以借助旅游产业方面的力量,共同开展文旅融合。其次,就短期来看,公共图书馆缺乏大量既懂得图书馆业务又熟悉旅游独特规律的跨行业复合型人才,因此,建立起图书馆专业人才与其他行业尤其是旅游行业的专业人才合作的桥梁就不失为一条快速解决路径。最后,公共图书馆在与旅游等相关企业合作的过程中,着重选择适合公共图书馆的合作项目,充分发挥出合作的有效性及优势,这样才能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文旅融合产品和服务。

(四)重视评估,提升融合效能

通过评估,公共图书馆可以全面了解文旅融合实践的效果和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文旅融合的效能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学界应该重视文旅融合效能定量评估理论的研究,进而构建起科学、合理、客观的绩效评估体系,用以评估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效能。二是完善激励机制,针对与不同合作主体开展的文旅融合项目,设置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企业及公众主动参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三是引入社会力量,将公众、专家等引入评估体系中,从不同主体角度出发,设置监督制度,进而较全面地评估文旅融合项目。总之,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要重视效能的评估,以不断提升文旅融合质量。

五、结语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有着无限潜力。公共图书馆必须要克服现有的局限性,解决好当下的问题,打造出高质量文旅融合产品,助力文旅融合深度发展,提升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的需求。

猜你喜欢
文旅研学文创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陶溪川文创街区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