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食堂“农校对接”模式实践探索*

2023-12-12 08:41杰,李
云南农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农校食堂农产品

高 杰,李 娅

(1.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2.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茭菱校区 650031)

“农校对接”是为了让农产品直接供应到高校食堂,既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还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食材和流通成本,以缓减经营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高校食堂的经营压力。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堂在“农校对接”采购模式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规模小、管理系统落后、销售平台农产品结构和价格不合理等问题,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食堂食品安全等级,降低食堂经营成本,凸显学校食堂的公益性和提高食堂经营管理水平,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需加强与农业合作社的合作,加强与在昆各高校的交流互动,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和优质低价农产品资源的共享,推动 “农校对接”模式的创新和长效开展。

一、“农校对接”的政策背景

大学是高等教育人才输出的主要基地,在校大学生的食物保障主要依靠食堂提供,每年食堂都会采购大量的农产品(粮油、蔬菜及其他农副产品),农产品的安全和价格关系着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和切身利益,农产品采购的质量和价格又对食堂经营活动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为了能够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将食堂饭菜价格稳定控制在一定区间内,2009年11月由教育部、原农业部和商务部在“农超对接”推广经验的基础上联合下发《关于高校食堂农产品采购开展“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发厅〔2009〕8号),标志着“农校对接”项目正式启动[1]。随之在教育部等多部委的推动下,各个省份便开始组织实施相关的培训学习。2013年,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等11部门印发了《云南省高等学校学生食堂长效运行机制实施意见》(云教后〔2013〕7号),该文件中要求各个高校积极推进“农校对接”,开展学生食堂原材料联合采购和合同储备,并由相关部门安排专人配合教育行政部门,拟定工作方案,共同推进“农校对接”相关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在昆明省属高校做过一些尝试与探索,但因重视度不高等原因,目前食堂农产品的采购模式仍为各个高校或高校内的各个食堂自行对接采购,还没有形成联合采购的优势,之前尝试通过后勤教育协会建立起“农校对接”联合采购平台实行统采统购,但由于产品定价和营销模式的不足最终未能推广开来。

二、主要模式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3个校区在校学生达1.4万余人,开设5所食堂(小哨校区3所、茭菱校区1所、安宁校区1所),其中3所食堂为学校自主经营,另外2所食堂引入餐饮企业合作经营。

(一)与学校所在地农业合作社开展合作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小哨校区食堂与当地农业合作社订购部分蔬菜品种保供应,将农产品直接从学校附近农田送到学校餐桌上,减少了很多中间流通环节和运输距离,带来的益处是能够降低流通成本,让食堂采购到物美价廉的农产品,降低了食堂饭菜的价格[2],学生得到了实惠,体现了高校食堂经营的公益性质,同时,增加了当地农民、农业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的收入[3]。采购成本的降低对缓解食堂经营压力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此种“农校对接”模式,为食堂节省了一定的成本,以下是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农业合作社—学校食堂农校对接”实施蔬菜价格对比

(二)学校自种自养供给食堂的模式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学生实训基地种植蔬菜、养鱼、养猪直供给食堂的“农校对接”模式,所供的农产品价格比批发市场价格偏低15%~20%,为食堂节省了不少采购成本。这种模式有利于建立可溯源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可追溯到直供农产品源头,能够有效地保障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4],保证师生在学校吃的放心、安心、舒心。学校自种自养供给食堂的模式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学会相关研究人员提出的“绿色供应链”概念中的一些内容契合,这一模式的应用,使供应链省去了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等环节,即减少了塑料袋、燃油等石化用品的消耗,从环保节能的角度看,实现了食堂供应链管理绿色和低损耗,最大限度降低了对能源的消耗和环境影响[5]。

供给食堂的农产品生产过程由校内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生产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同时获得拓展实践的机会,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促使教师的教学与生产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6],促进学校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发展与创新。

(三)与精准脱贫对口帮扶地区开展合作

在脱贫攻坚时期,学校从对口帮扶地区采购了白菜、鸡蛋等农产品用于学生食堂,采购金额共计2万余元。将高校农产品需求和脱贫地区有效衔接起来,形成“农校对接精准扶贫”模式,助力对口帮扶地区脱贫[7],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开展提供参考。

(四)在农产品采购平台上开展合作

通过在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销售平台(简称“832”平台)上采购脱贫地区农户或农业合作社的农产品,实施学校食堂与脱贫地区的“农校对接”模式,每年采购脱贫地区农产品金额有10万余元。此模式的实施能够促进农村农产品产业的优化升级,同时带动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8],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三、存在问题

(一)难以开展实施有效统一的“农校对接”工作,形不成规模

一是大多数在昆高校和农业合作社对“农校对接”的认识还不够,难以由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开展实施有效统一的“农校对接”工作,形不成规模。各个高校所采购农产品的质量、规格、价格不相同,这样不利于食堂食品安全和质量的把控,以及经营成本的控制。二是已采用“农校对接”模式采购的农产品主要有大米、蔬菜类,而其他农副产品主要来源于批发市场采供或通过招标采购确定供应商,确定的供应商大部分为中间商,“农校对接”的农产品种类还有待扩充。

(二)采购管理系统有待进一步规范

一是大部分“农校对接”的订货、验货、登记入账等程序通过人工完成,这样的采购方式容易遗漏或出错,不便于登记和统计数据。二是“农校对接”供应的货物生产过程得不到有效监控,缺乏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农校对接”的监督管理,明显增加了高校食品安全风险[9]。 三是“农校对接”的农业机构生产力有待提高。目前和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农校对接”的对象,一部分为昆明周边农业合作社,难以满足食堂购买农产品种类多、数量巨大的需求,以及假期农产品产量高而高校放假停止采购的矛盾,很难做到连续性“农校对接”供应[10];另一部分为脱贫地区农户或农业合作社,由于种植技术科技含量低,农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加之规模小、位置偏僻,不便于收购送货。四是政府部门难以鉴别界定农产品是否来自扶贫对象,难以保证所采购农产品达到扶贫的目的。五是一些高校未采用“农校对接”平台或者应用“农校对接”相关模式,难以统采统购[11]。

(三)“农校对接”农产品结构和价格体系还有待优化

目前“农校对接”购物平台(“832”等平台)上农产品特性更偏向于家庭购买者,类别虽多,但每个类别的可选择余地不够丰富。很多农产品虽然品质很好,有的还属于绿色、无公害甚至有机食品,但是价格偏高,偏离了高校食堂对农产品安全、绿色和价格实惠的综合需求。

四、对策建议

(一)提高安全认识,动员参与“农校对接”联合采购模式

须由政府作协调动员,提高各个在昆高校对“农校对接”实施意义的认识和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由教育后勤协会牵头拟定“农校对接”实施计划和具体步骤,各个高校和食堂都积极参与进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更便于“农校对接”实现集约化、规范化、精细化,进一步降低食堂的经营成本。

(二)整合优化“农校对接”线上购物平台

1.以先进的采购模式提高效率。优化“互联网+农业生产企业或农业合作社+高校食堂”农产品线上购物平台,严格筛选入驻的农业生产企业或农业合作社,不推荐中间商进驻,优先筛选在昆高校已经合作开展“农校对接”的优质农业生产企业或农业合作社,该采购平台应融合订货、验货、登记入账等所有程序步骤,并能够快速分析、查找、共享、下载相关采购数据,为采购管理提供便捷的技术服务。

2.把好“农校对接”农产品的安全关和质量关。引入第三方安全检测机构作为“农校对接”线上购物平台和线下产品安全的质量监督者,对进驻的企业或农业合作社进行资质审核,对加工场地、加工流程实行全方位监督,并对其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核对所售农产品是否与宣传的产品质量、规格相一致,制定并落实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纠纷处理办法和应急措施,坚决取缔与反复出现农产品安全问题、有虚假广告、不诚信经营的企业或农业合作社的合作。

3.进一步优化“农校对接”农产品结构和降低价格。应充分考虑学生食堂经营的特点,以及对农产品的安全、绿色、无公害、价格便宜等需求特征,在“农校对接”线上采购平台中尽量丰富食材的类别和种类,如增加蔬菜类和干货类等食材,将物美价廉的农产品推到采购平台上,让食堂能够选到绝大部分的农产品和其他食材,并且定价要低于批发市场的行情价格,方可得到食堂经营者和校方的支持,保障“农校对接”能够长效实施。

(三)培育壮大农业合作社

通过提高种植养殖管理水平进而提升生产力,培育壮大一批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蔬菜类、干货类食材种植和肉类加工生产的农业合作社,根据食堂蔬菜类和干货类食材的具体需求,按照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生产出高品质、高标准和价格实惠的农产品,集中配送,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效率,保证食材的新鲜和安全。在学校放假前提前转变经营方向,将该时段产出的农产品销售到市场或其他需求单位。

(四)加强助销脱贫地区农产品

将脱贫地区适合食堂使用需求、安全、价格实惠、产量比较高、耐储运的农产品作为主推食堂采购的农产品,切实帮助脱贫地区农户和专业合作社销售农产品,提高其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五)进一步加强开展学校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

需由学校牵头,加强学校内各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提高种植和养殖面积,采用订单式生产,避免寒暑假农产品的浪费。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产品,供给食堂,让师生吃得安心、舒心,降低食堂运营成本。凭借学校自身的知识和人才优势,让具备高水平的教师加强在生产中的技术指导,提高生产水平、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进一步增强学校实力和发展潜力[12]。

猜你喜欢
农校食堂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曙曦自是扶桑始:清末官绅对日本农校考察研究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食堂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甘肃:建农校对接精准扶贫实验区
临洮农校校园园林景观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