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话剧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演形式,在进行相关剧目表演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的演技,也需要能够迅速地调动情感,更好地表现出艺术的独特魅力。比如,在话剧表演的过程中,有明显的角色区别,一部分的角色是话剧演员,另外一部分的角色是话剧观众,话剧演员与话剧观众被舞台分隔为两个不同的主体。在进行相关演出的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演出效果,需要让演员与观众建立起联系,情感交流是人与人建立联系的最好方式。因此,在进行话剧表演的过程中,情感可以连接观众和演员,作为纽带更好地调动观众的情感,引导观众了解到演员的表演主题、内容,通过情感调动,让观众身临其境,与演员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更好地去了解相关话剧表演所传达的具体意境。话剧演员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通过表演来传达情感,将观众吸引到话剧情境当中,让观众理解到剧中所传达的信息,做出相对应的情绪反应,通过观众的情绪反应,可以进一步推动演员情感的融入,帮助演员改正不足,使得话剧演出更加符合观众要求,传达出真正要传达的内容。
人是一种高级动物,是具有情感的动物,情感是引起观众产生共鸣的重要因素,对于话剧整体表演的效果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由于话剧是一个即时性的表演工作,也就意味着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演员的表演内容直接决定了观众能否产生共鸣。演员在台上表演的同时,观众在下面观看话剧,这是一个即时反应的过程。纵观之前比较好的话剧表演,可知演员的表演好坏直接决定了剧目能否深入观众的内心,决定了这个话剧是否成功,只有演员的表演深入观众的内心,观众才能够跟随演员的情感变化产生相应的感情变化,了解到相应剧目的情感,了解到话剧中的人物形象及所要传达的精神,对话剧中的人物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相反,如果话剧演员在进行演出的过程中不动用他们的情感,只是按部就班地表演,那么在很大程度上,观众不能够了解到话剧所要表达的情感,不能够了解到人物的具体状态,剧目就无法吸引观众注意力,使观众体验到话剧的真正魅力。
当然,有部分话剧演员在实际表演的过程中,存在情感表现不够丰富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大部分演员而言,为了更好地对角色进行表演,让观众更好地身临其境,对演员情感调动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演员只有拥有丰富的情感表现力,才能够更加高效地调动其感情,使得相关表演更加流畅。在进行实际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有充足的情感来源,能够更好、更准确地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变化。但是,在现阶段的话剧表演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大部分演员情感表现不够丰富。现阶段演员年轻化已经变得越来越常见,并且变为一种发展趋势,大部分演员由于过于年轻,在进行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个足够的时间进行情感积累,甚至演员会表演他并没有经历过的情感阶段,这就使得演员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代入感不强,不能够高效地调动其情感,情感表现不够丰富,甚至部分演员会因此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展现生活中的情感表达,不想把生活中的真实状态搬到舞台上,对生活性角色的情感积累越来越差。这种情况,就需要对演员反复强调“要热爱自己心中的艺术,而不是艺术中的自己”,演员只有打破这个“心理魔障”,才能不断地进行情感的积累,从而在舞台上呈现出打动人心的作品。二是部分演员也会出现情感表达不够准确的现象。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成长背景,决定了演员在进行相关人物演绎的过程中,需要用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大部分演员在实际表演的过程中,会带入其本身的生活状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身的成长环境与表演角色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程度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实际表演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调动演员真实的情感,也需要对情感进行一定的选择,确保相关情感表达能够合适人物的状态。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更好地进行话剧演出,将话剧表演得完美,让观众能够设身处地了解到角色的具体状态,了解到剧情所要传达的内容,需要演员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即排练。就现场演出而言,对于相关演员的演技会有很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活动,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来进行排练,在排练过程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进行剧本围读,目的是帮助演员更准确地把握角色情感主线,认真分析相关表演内容,更好地进行话剧表演。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剧本围读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从演员本人身上对相关角色进行分析,而需要演员将自己投入角色中去,从角色的角度看问题,了解角色的特点。同时,演员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与导演进行一定的沟通,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一定的改进,除此之外,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话剧角色的原型进行一定的考究,如此方能使相关表演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最终将角色表演到位。
为了能够在话剧表演中更好地表演相关角色,演员需要更加热爱生活,需要更好地在生活中感受情感,在生活中体验人生的乐趣,积累一定的情感表达,从而在舞台上准确地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学习表演艺术的过程中,老师一再强调要我们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不同人物身上特有的“闪光点”,在南京的小区里推着自行车卖酒酿的小商贩,他们并不吆喝,而是在手中拿着两块硬竹板儿,不停地敲打,发出很响的声音,熟悉这种声音的居民就会立刻叫住小商贩进行购买。再比如,遍布大街小巷的牛肉锅贴店,师傅在把生锅贴铺在平底煎锅里后,会拿一块湿抹布,握着煎锅的边缘不停地轉动,目的是让锅贴受热均匀。上述这些行动都体现出了不同人物不同的“职业特征”,如果演员能够把这些生活中不同人物的特点完美地展现在舞台上,就能更准确地体现出人物的身份,从而去更好地展现话剧的内容。演员在进行话剧表演的过程中,需要极强的情感调动能力。因此,话剧演员在日常的练习过程中,需要学习和掌握调动情感的基本技巧,在日常学习中,明确口语表达、身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等方面表达出来的真实意思,始终围绕观众的兴趣和审美进行情感交流,服务于观众。在进行实际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虚心向其他前辈进行求教,前辈并不意味着是年龄上的长辈,也需要向年龄比自己小但是情感调动能力比较强的年轻同事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情感调动的能力,才能在舞台上更加及时迅速地进行情感调动,帮助观众融入话剧表演当中,帮助观众了解到话剧表演所要传达的内容,让观众了解到话剧表演的魅力,使其爱上话剧表演。
一台好的话剧需要“情真、理深、味浓”,如北京人艺演出的《天下第一楼》:大幕一拉开,那具有浓郁时代感的舞台美术和强烈的表演艺术感染力就把观众彻底征服了。在整个演出过程中,观众不断地为演员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叫好,剧终时演员们一次次地谢幕,充分说明了观众对整台演出意犹未尽的心情。但现在也有一些话剧演出质量很差,观众对这些粗制滥造的演出深恶痛绝,其中演员的表演不过关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现在有些年轻演员不重视观察生活,不重视基本功的训练,不重视表演理论和文艺理论的学习,对音乐、舞蹈和美术的常识也缺乏了解,这样的演员拿什么来进行艺术创作呢?剧本分析靠导演,上了台声音靠话筒,动作靠本色,表演演的也是自己而非角色,这样的演出,观众怎么可能喜欢看呢?因此,提高话剧演出的整体水平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作为演员,需要不断加强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和业务训练,不仅要有厚实的生活底子,还必须具有娴熟的艺术表现技巧,只有在舞台上拿出真本事来,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