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中的变化

2023-12-12 12:35郭正东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23期

郭正东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甘肃庆阳 74500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属于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乏力等,少数患者可伴有鼻塞和腹泻等症状。由于其症状无典型特殊性,故目前临床大多都采用病原体检测,但病原体检测耗时长且对生物实验室的要求较高,无法进行全面普及,这使得病原体检测在快速诊断患者病情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明确病情严重程度,对于制订治疗和康复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寻找简便且有效的筛查方式十分重要[1-2]。有研究表明可将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作为诊断COVID-19的依据,且血常规检查有利于及时判定病情[3-4]。炎症指标对诊断机体感染有较高的特异度,与凝血指标互相影响,可反映COVID-19病情进展。本研究分析了多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在不同严重程度COVID-19患者中的变化,旨在为临床检测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2年8-12月收治的100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中重症组(48例)和轻型组(52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其他病毒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意识清晰;(2)经支原体检测确诊为病毒性肺炎;(3)COVID-19患者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者。中重症组男28例,女20例;平均病程(6.51±0.21)d;平均年龄(55.43±2.33)岁;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18例,高血压患者20例,冠心病患者10例。轻型组男30例,女22例;平均病程(5.50±0.25)d;平均年龄(55.76±2.54)岁;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23例;高血压患者20例,高血脂患者9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病程(6.55±0.18)d;平均年龄(55.44±2.33)岁;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21例,高血压患者1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10例;慢性胃炎患者7例。3组患者性别、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入院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以检查相关实验室指标。(1)血常规指标。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迈瑞公司,型号BC-6900)测定并计算3组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及红细胞分布宽度。(2)炎症指标。采用化学发光法并严格按照试剂盒(新产业MAGLUMI-X8)操作说明书要求测定3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3)凝血指标。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德国美创,Coatron-3000)测定3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

1.3观察指标 比较3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分布宽度)、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

2 结 果

2.13组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比 中重症组、轻型组、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症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计数高于轻型组和对照组,且轻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比

2.23组炎症指标水平对比 中重症组、轻型组、对照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症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轻型组和对照组,且轻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高于轻型组和中重症组,且中重症组高于轻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炎症指标水平对比

2.33组凝血指标水平对比 中重症组、轻型组、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症组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轻型组和对照组,且轻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中重症组和轻型组,且中重症组高于轻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凝血指标水平对比

3 讨 论

早发现、早隔离并接受治疗,是临床针对COVID-19的普遍共识。可在诊断COVID-19的方法中,核酸检测耗时长且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影像学检查很容易出现误诊,而借助炎症相关因子诊断该病操作方便,且已被多项研究证实有助于辅助诊断COVID-19[6-7]。

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与病毒感染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且病毒在机体内的早期复制同样可对血细胞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8-9]。本研究发现,COVID-19中重症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计数高于轻型组和对照组(P<0.05),且轻型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计数明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在于:病毒进入人体后大肆破坏淋巴细胞,尤其是T淋巴细胞,进而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失调[10-11]。经对比炎症指标水平可见,重症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型组和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明显高于轻型组患者,而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这意义(P<0.05)。C反应蛋白是临床判定机体是否存在感染的常用指标,其有着较高的泛用性,是经肝脏细胞合成的急性蛋白[12-13]。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作为可加重机体炎症因子,其水平越高,说明感染程度越严重,不同病情程度的NCP患者之间的差异也可说明这一点。对照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中重症组和轻型组患者,本次研究认为这可能与该指标对于病毒性感染没有指向性变化有关[13-14]。

对比凝血指标可见,中重症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组,而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症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轻型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P<0.05)。纤维蛋白原可参与机体血液凝固过程,可对免疫活性和炎症因子释放造成影响。凝血功能受到炎症反应影响,会导致血流速度变慢。病毒感染持续侵蚀下,可导致在肺部微小的血栓形成,会加重呼吸困难症状,影响肺功能,故经检测凝血指标可以明确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14-15]。

综上所述,检测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纤维蛋白原、白细胞介素-6及D-二聚体水平可以反映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