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总CK、CKMB质量/总CK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2023-12-12 12:34赵德刚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23期

赵德刚

江西省庐山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九江 332800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主要包括各种急慢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等临床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因此,积极开展疾病早期诊断、筛查及病情评估对提高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是临床诊断及评价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标志物,且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成本低等特点[1]。有研究指出,CKMB质量检测在评价心血管疾病方面相较于其他标志物有更高的灵敏度[2]。虽然CKMB质量、CK在评价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及预后方面有较多应用[3-4],但目前临床中有关于CKMB质量/总CK诊断及评估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报道较少见。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血清总CK、CKMB质量/总CK在不同心血管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25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02例,女123例;年龄42~88岁,平均(58.96±15.22)岁;体质量指数(BMI)为18.3~29.8 kg/m2,平均(23.02±2.15)kg/m2;疾病类型:急性心肌梗死45例,急性心力衰竭40例,慢性心力衰竭51例,稳定性心绞痛4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3例;预后情况:存活193例,死亡32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5]中各种急慢性心血管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且患者均无心脏病手术史。排除标准: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急慢性炎症性疾病;肝肾功能严重不良;肿瘤性疾病;甲状腺功能障碍等。另选择本院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体检者身体健康,均无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对照组男45例,女55例;年龄40~83岁,平均(56.25±14.18)岁;BMI为18.4~26.9 kg/m2,平均(22.56±1.89)kg/m2。两组性别、年龄、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号:202111023号)。

1.2方法 分别采集对照组体检当日清晨空腹静脉血、观察组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3~4 mL,均置于非抗凝真空采血管中,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收集血清。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KMB水平,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血清总CK水平,检测仪器为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KMB及CK试剂盒均购自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均按照仪器及试剂盒使用说明进行。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血清总CK水平、CKMB质量/总CK。(2)比较不同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总CK水平、CKMB质量/总CK。(3)比较存活与死亡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总CK水平、CKMB质量/总CK。

2 结 果

2.1两组血清总CK水平、CKMB质量/总CK比较 观察组血清总CK水平、CKMB质量/总CK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总CK水平、CKMB质量/总CK比较

2.2不同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总CK水平、CKMB质量/总CK比较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总CK水平均高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但CKMB质量/总CK均低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总CK水平、CKMB质量/总CK比较

2.3存活与死亡患者血清总CK水平、CKMB质量/总CK比较 预后情况为存活的患者总CK水平、CKMB质量/总CK均低于预后情况为死亡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存活与死亡患者血清总CK水平、CKMB质量/总CK比较

2.4血清总CK水平、CKMB质量/总CK对心血管病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总CK诊断心血管病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71,低于CKMB质量/总CK诊断心血管病患者预后的0.824。见表4。

表4 血清总CK水平、CKMB质量/总CK对心血管病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不断增加,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之一。基于“治未病”理论,临床在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对症治疗的同时,还需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早筛查和早发现,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发作和进展,从而改善患者预后。血清学检查是临床诊断、评估病情的重要手段,通常情况下,相较于影像学等其他检测技术,血清学指标异常早于体内器官或组织结构或功能异常,对于病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估具有更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总CK水平、CKMB质量/总CK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总CK水平及CKMB质量/总CK异常升高。同丘江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

CK是由2个亚单位M和B组成的一种二聚体,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心肌组织胞质及骨骼肌组织中,正常情况下,人体外周血中总CK水平低于174 U/L,当外周血总CK水平升高时,提示心肌组织受损,可能存在某种心血管疾病,但其特异度相对不足。CKMB是含有M亚基和B亚基的CKMB,主要分布于心肌组织胞质中,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相关研究表明,当人体心肌组织受损时,CKMB会释放到外周血液中,导致外周血CKMB水平异常升高[7-8]。通过检测血清CKMB质量水平,可以评估患者心肌损伤情况,从而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本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血清总CK水平均高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KMB质量/总CK均低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总CK水平、CKMB质量/总CK存在异常表达,但CKMB质量/总CK差异更为明显,可用于辅助指导不同心血管疾病的分型。分析原因,可能与CKMB质量具有更高的敏感度有关,CKMB质量/总CK在不同心血管疾病表现出的差异更为明显[9-10]。本研究结果中,预后情况为存活的患者总CK水平、CKMB质量/总CK均低于预后情况为死亡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应用ROC曲线分析发现,总CK诊断心血管病患者预后的AUC为0.771,低于CKMB质量/总CK诊断心血管病患者预后的0.824。提示检测CKMB质量/总CK对心血管病患者预后的效能优于总CK。此外,有报道指出,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因素较多[11]。因此,临床中应用总CK、CKMB质量/总CK指标辅助诊断疾病和评估患者预后时,还需进行综合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临床诊断效能。

综上所述,血清总CK水平、CKMB质量/总CK在不同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存在明显差异,总CK、CKMB质量/总CK与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通过检测总CK、CKMB质量/总CK,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分型及患者预后诊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