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云明
母亲4岁丧失父母,是后妈把姐弟4人抚养大,她又是家里的老大,连书也没得读,从小穷惯了,长大后又当了一辈子的农民,生活的拮据让她成为勤俭持家的好手。
记得小时候,家里穿坏了的衣服还要把好的部分裁剪下来用做以后的补丁,塑料凉鞋穿断了底还要用一根锯条烧红了烫粘上去,而那些废弃衣服裤子上的纽扣,会全部剪下来收集起来等以后备用……
到如今,母亲每月有几百元的失地农民保险费和政府发的口粮钱,再加上父亲有退休金,他们二位老人的生活是有保障的。但母亲勤俭节约成习惯了,她经常会在早晚出门散步时,顺便捡些别人装修房子的废料回来。这些废料里面经常会有木块、包装纸箱、钉子、钢筋等,有时也会捡拾别人丢在路边上的饮料瓶。这些捡来的木块用作生火做饭的烧柴,其他可以卖钱的就积攒起来卖钱。
而父亲不同,他有退休金,又要面子,所以坚决阻止母亲捡废品,说是母亲爱捡垃圾自己去,不要丢他的脸,他不会去帮忙。有一次他们散步时遇到一堆树枝,母亲硬是气喘吁吁地背了满满一背篓,双手还艰难地拿着一些回来,而父亲却只是跟在旁边,没有任何帮忙。
我实在不忍心看着她在街头巷尾捡拾破爛,索性就把家里产生的一些废纸、木头、金属积攒起来给她,好让她少在外面捡些。可她为了多卖几文钱,又不舍得直接卖给来家门口收购废品的人,说那些人除了明的价格低以外,还有暗的操作,就是用那些人的秤称的东西还不到实际重量的一半。所以她宁肯背到半公里以外的废品收购站去卖,也不在家门口卖。这下,我就感到很矛盾和纠结了,我给她的越多,她就会越吃苦受累,我不忍看到她弓腰驼背地为了一二十元钱去收购站,就决定不再给她这些东西,经常是把书报、快递纸盒等废纸积攒起来给小区的门卫算了。
除了逢年过节我会给母亲一点钱以外,平常也很少给,所以面对她捡破烂,我也不好说什么。一天晚上,我去看望父母,刚好看到她和父亲散步后准备回家。他们在大街的交叉口分开了,父亲去了家的方向。我以为母亲要去厕所,等我大步走过去以后,才看到母亲是去了老街口。她在地上打量以后,什么也没有,表情有些失望。我刚好叫她,她有些不自在,我什么也没说就和她一起回家了。其实,我知道她来这里做什么。这里白天有个固定的自行车修理摊,在修理工收摊以后,经常会有废旧的螺丝、垫片、辐条等单车废旧零件丢弃在这里,毫无疑问,那天母亲就是去看有没有这些东西。
这些年,不单是母亲,每当在街头见到捡拾这些东西的老人,我都会有些肃然起敬,这些本来是垃圾的东西,处理起来要清洁工打扫收集,又要经过运输、填埋或焚化等环节,浪费不少社会资源。而有了他们的存在,减少了街头垃圾的数量,他们还把这些可以再回收利用的资源分门别类地收集起来送到收购站,经过再生成为新的生产、生活物资。这些老人对于整个社会资源的节约运转、节能降耗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每当看到母亲在捡拾破烂,经常会让我感到自责,是我没本事,也不够孝道,没能让她年老之时享受有品质的生活。但有时候,我又有些坦然,因为她在暮年之时,仍然在力所能及地创造着社会价值,这也可以算是一种修行。因为,她捡拾的是生活的枯枝败叶,又把它们积少成多,重新组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
(作者单位:云南省晋宁产业园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