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瑞丰 纳日太 |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年路第二小学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包头市青年路第二小学(以下简称“青二小”)深入分析优势资源,结合学校“生长教育”办学理念,将劳动教育作为办学特色,以评价改革撬动学校劳动教育创新,构建了“3V·3+”全融合劳动教育新模式,即在“3V”(生活维度、实践维度、创新维度)上下功夫,通过实施“文化+”“课程+”“评价+”教学模式,全面、深入地将劳动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学校以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注重劳动教育内容方式与评价任务的对标对表,探索构建了“4+4+N”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具体而言,第一个“4”,即日评价、周小结、月展示、学期表彰“四步走”;第二个“4”,即自评、校评、家评、社评“四联动”;“N”即通过劳动日、劳动节、学科融合、素质评价、主题活动等,多途径、多措施深化劳动评价改革。学校以“四步走、四联动、多途径”为抓手,对标对表评价任务、落实落细评价环节,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体现着评价的全员性、层次性、过程性、多元性、长期性、结果性和增值性。
学校以时间为轴,从低处、小处着手,形成以日评价、周小结、月展示、学期表彰为主线的长期的过程性评价,使劳动教育评价贯穿于整个小学教育阶段。
日评价以学校开设的劳动生长课程为主要评价内容,教师依托智慧教育平台为学生建立劳动电子档案,对学生在校值日情况、个人卫生情况等进行记录和评价;家长对照学校统一制定的《劳动实践活动评价任务表》,按照不同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劳动能力为学生布置不同清单任务,并对学生每日参与的“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等劳动内容进行监督和评价,如:一年级“收拾碗筷”,二年级“垃圾分类投放”,三年级“擦拭家具”,四年级“收拾晾晒衣物”,五年级“整理厨柜”,六年级“换洗床品”等。同时,学校在《劳动实践活动评价任务表》《学生个人劳动实践成果档案》《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评价表》中均设有自评栏,让学生对自己的劳动表现、劳动技能和劳动态度等进行评价和反思。日评价对后续开展的周小结、月展示和学期表彰评价奠定了基础。
周小结是教师在日评的基础上,对学生一周的劳动情况进行总结,并将认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完成度较好的学生的劳动评价电子档案和《劳动实践活动评价任务表》在班内进行展示,发挥榜样作用;同时,学生通过图文形式记录自己本周的劳动过程和感悟,形成《学生个人劳动实践成果档案》,作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最终,教师对学生参与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评选出本周班内的“劳动小标兵”,并颁发电子奖章。
月展示以学生一个月获得的电子奖章数量为依据,选拔出前三名晋升为“劳动奖牌少年”并颁发实体奖牌,获奖学生面向班级展示自己本月的《学生个人劳动实践成果档案》,同时围绕自己本月的劳动内容、劳动过程、劳动感悟及反思等,以劳动技能现场展示或录制微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交流。
学期表彰是学校依据学生获得的劳动奖牌数量,选拔出校级“劳动奖杯少年”并组织颁奖。每学年末,学校对“劳动奖杯少年”日常劳动表现、基本劳动技能、劳动品质、劳动态度进行考察后,最终选出“青园榜样——劳动之星”。通过选树榜样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劳动、崇尚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观念;通过奖章、奖牌、奖杯逐级晋升的方式,将劳动实践贯彻到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评价中,助力学生对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等的学习和内化。
学校按照不同评价主体将劳动教育评价分为自评、校评、家评、社评,形成“家、校、社”一体化联动评价策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首先是自评。学生是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进行自我评价的主体。通过完成《劳动实践活动评价任务表》《学生个人劳动成长档案》《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评价表》中的劳动任务,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时长、劳动内容、劳动成果、劳动态度、劳动反思进行全面记录,并完成自我评价。
其次是校评。学校充分发挥阶段性成果检测和选树榜样的作用,将每月晋级为“劳动奖牌少年”的学生评为“月劳动标兵”,并在“劳动标兵展评台”展示;对每学年评选出的“校园劳动之星”进行表彰,并制作主题宣传板在学校文化廊内展示;“劳动标兵班”则是年级组结合每班日常卫生清扫情况和校园劳动日开展情况推选出候选班级,由学校大队部每周进行评选。
再次是家评。学校在《劳动实践活动评价任务表》中设置家长评价栏,实现家长对学生劳动的监督和评价。此外,家长还可通过撰写观察日记,对学生参与的家庭劳动内容、过程、成果、态度等方面进行记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提升学生家庭劳动的有效性。
最后是社评。学校制定《学生社会劳动评价表》,在职业劳动体验、学雷锋志愿服务、清明节志愿扫墓等活动中,由社区、文化场馆等机构或部门的活动负责人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劳动内容完成情况、劳动效果、劳动态度等方面做出客观、细致评价。
学校以多彩活动和多元评价方式为路径,不断补充和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关注评价的过程性、结果性和增值性。
劳动日“引导评”。校园劳动日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校园劳动实践活动。通过划分清扫区域、优化环境育人功能,让学校的每个区域都成为学生劳动的实践场所;通过互观互检、评比表彰等评价方式,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劳动能力。
劳动节“趣味评”。学校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为契机,开展劳动技能展示和比拼活动。低年级开展叠衣服、削土豆皮、系鞋带、接力跑、滚轮胎等“体育+劳动教育”趣味竞赛,评价学生对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度;高年级则进行凉菜制作、插花、盆栽移植、环保袋制作、创意剪纸等体现“美育+劳动教育”的劳动技能展示,落实劳动创造美的育人理念。集知识性、技术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劳动竞赛活动,让评价更加生动有趣。
项目化学习“综合评”。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开展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例如,开展“学雷锋项目化学习”“垃圾分类项目化学习”“航空航天项目化学习”等,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解读、凝练知识、实践体验等,获得更深刻、生动的学习体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内化。完成学习任务后,学生以实物、图文、视频、小品等形式进行成果汇报,由教师、家长和同伴一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劳动成果进行评价。
劳动综合素养“数据评”。劳动素养包含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学校定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学生的劳动实践情况,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前后对比,形成个性化成长档案,使评价更具针对性。
主题活动“广泛评”。学校依托“植树节”“雷锋日”“农民丰收节”“世界地球日”等节日或主题开展劳动实践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以图文、视频、主题演讲等形式记录实践过程、汇总实践成果,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4+4+N”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实施,细化了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育人的评价指标,把学生劳动课程学习、劳动实践锻炼、劳动成果创新,以及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的养成全面纳入评价,体现多元、创新、融合的理念,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有力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