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荣,陈晨,董云冰,张洁
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澄迈 570900)
食品相关专业指与食品具有相关性的专业,如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检验检测技术、食品加工工艺等。高职层次学生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在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应用能力,因此,如何激发食品专业高职学生学习兴趣、契合社会高速的信息化发展方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真正促进教学深度改革,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课题。随着新时代高新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教育模式、工作模式越来越多。互联网本身具有广域性、远程性、开放性和效率性的特点[1],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课程教学中,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还可以更方便学生涉猎相关知识,满足学生个性化与自主学习的需求。文章主要从资源信息库建立、翻转课堂的开展、教学内容与互联网结合、快课微课技术的应用及考核方式的变化对新教育业态下“互联网+”食品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探究。
食品教学资源信息库的构建及丰富,需要利用云班课开展相应培训,鼓励高职学生深度利用云班课、智慧树等大量开放式教学平台,学习线上丰富的理论课程资源。通过开放资源可以拓展学习渠道,获得更多的实验实践资源,使学生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线上学习。食品相关专业教学资源信息库应包括视频素材学习库、课程例题试题库、学习案例库、课外知识拓展库及虚拟仿真实操软件。
食品相关专业课程的视频素材学习库的构建很有必要,视频素材学习库可以包括名师课堂视频、学校教师课堂视频、食品相关企业生产环节视频、食品专业相关前沿知识视频、实验实训讲解视频、微课及快课微视频等。通过视频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拓学生视野、掌握食品行业新动态,还可以提前预习下节课所学的新内容,重温课堂上没听懂的知识。
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App、学习通App或混合式教学平台App等,为课程每个章节、知识点准备相对应的预习题及复习题的题库,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帮助学生课后巩固每个知识点,有利于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查漏补缺。同时,可让教师更清楚地知道学生学习的进程及学生本身的基础,可以更有效地、针对性地帮助学习进度跟不上的学生进行知识点巩固,对于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另外,课程试题库专门针对专升本的学生设置相应的试题及专门互动答疑区域,可帮助专升本的学生建立目标感和动力感。
学习案例库主要是通过汇集教师、教学团队成员、历届学生的企业顶岗培训期间学习心得、就业体会、毕业生创业分享等建立,可以让更多在校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实际岗位要求及日后工作场景,通过为学生创设真实工作场景,让学生对日后就业岗位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与实践,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学习案例库,学生还可以提前给未来工作方向定位,明白企业所需、岗位所需,促进学生了解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
课外知识拓展库是为开拓学生视野而建立的数据库。知识拓展库主要包括食品相关知识的拓展、食品相关科学前沿及教师认为对学生有帮助的其他学科知识。针对高职学生自主探究或者运用互联网精确搜索能力有限的情况,教师把对应知识更加精准地进行筛选并放入课外知识拓展库,这个知识库可以更高效化地帮助高职学生对现有的知识网络体系进行延伸及拓展。
食品相关专业课程很多涉及精密的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原子吸收色谱、质谱等。但是对于高职学生,由于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程度不够深,实验设备原理上的知识难以理解,若是刚接触进行实际操作,容易对精密仪器设备进行错误的操作,更甚者损坏仪器。因此,对于该专业的相关学生,可以结合仿真软件进行学习。通过仿真软件进行操作演练,熟悉操作步骤、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通过仿真练习及考核巩固学生的实验操作。
翻转课堂,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与互联网相结合,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式学习。打破传统教学思维。通过云班课、学习通、混合式教学平台、微信群、QQ群、传统课堂等多种教学途径的结合,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更好地完成基于工作任务的学习,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翻转课堂成为新时代教师探索的新方向。
然而,翻转课堂刚开始应用时,很多教师思维无法瞬间改变,因此,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李春静[2]指出,很多教师还是会带一些固有的观念进入翻转课堂,如还是认为课堂任务是完成作业,存在此种想法的教师,并没有深刻领会翻转课堂的内涵。另外,很多教师知道翻转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便淡化自身的教师角色。
以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应用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为例。传统教学方法认为上课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并布置对应习题,学生对照习题进行随堂练习,达到知识点巩固的目的。“食品应用化学”课堂的教学改革则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将课程与生活场景案例相结合。课前,将下节课的任务或者问题提前发布。课堂上,教师基于课前任务引导学生巩固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重、难点。同时,学生小组之间会展开互评,这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是对知识点二次巩固。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作业,强化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的巩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引导教学及课后巩固强化。
教学前,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布下节课的课程任务或者探讨问题,并且提前分好小组,设置教学课堂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各个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或者提前准备,进行自主探索式预习。
教师通过食品相关课程的难点或者实际问题出发,将难懂的知识点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协助学生突破难点。同时,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头脑风暴、小游戏、小组PK等,通过这种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消化吸收知识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课后,教师通过云班课后台发布任务或者测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课本外的食品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拓展学习。学生可以强化对课堂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进行学习自检。
作为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还需要打破传统教学课程模式、课程内容的限制,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前沿化。随着互联网的时代来临,越来越多的职业将面临与互联网相融合的可能,各类互联网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未来食品质量管理、食品检测行业将更多地应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如部分食品专业学生会有“营养配餐与设计”这门课程,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的营养搭配共享平台等进行模拟教学展示,这样培养的学生更符合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特点,更有利于与工作岗位接轨。此外,对于食品相关专业的“食品营销学”则可突破传统的销售模式授课内容,结合新型互联网电子商务销售内容及新零售线上线下结合等销售内容,让学生更快适应互联网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除了将食品相关专业课程与手机APP结合的形式进行授课外,以新颖课件设计理念和教学组织形式形成的具有短小精悍特点的微课、快课、创课、慕课等应运而生[3]。这种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核心的新业态教学形式实际上为更多教师提供广阔和自由的职业舞台,同时也为教育行业、教育方式等开辟新思路。
当然,数字聚合新业态下,对于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及挑战。作为教师,不仅要能够熟练掌握授课内容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还必须能够及时掌握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此外,教师还需要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微课教学视频的拍摄和制作等,这对于教师是很大的一项挑战。新业态下,微课、快课技术的出现,也让教师从传统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学生知识与技能内化的引导者[4]。微课、快课开发思路,需要融合“前端分析、教学设计、开发阶段、检查发布”4个重要环节[5]。教师通过微课、快课、创课、慕课等形式制作的课程内容更有利于打破传统的PPT讲授模式,让整个课堂更加生动化、趣味化,让枯燥的知识点更加形象化、实际化。
对于学生来说,学生的身份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学习时间也不仅拘泥于课堂,更多地延伸至课外,这对于学习能力和主动性本来就较弱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同样是一项很大的考验。
课程的考核不再局限于传统纸质试卷的考核,以分数为导向的考核方式将不再是主流考核方向。食品相关专业高职学生的培养侧重于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对于一些基础课程可以适当以试卷的形式考核知识点,但是对于食品相关专业课可以更多结合企业工作岗位,以模拟课题、线上测试或者主要通过实验实训操作为主等考核形式进行。考核的侧重点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探索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转变,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不再认为考核是一种负担。
未来新业态的教学环境,使得食品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突破和变化,这不仅对于教师是一项新挑战,对于学生也是一项巨大的考验。教师需要学习掌握更多的快课、微课技术,重新设计教学过程,学生要主动探索,主动求知,提升各方面能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课程可以真正实现课堂线上线下的结合,可以实现教与学良好的互动,更有利于学生与未来工作接轨,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培养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的新型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