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主体协作驱动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3-12-11 18:22杨涛丁一洹
机械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

杨涛 丁一洹

摘要:隨着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传统制造企业所处的环境复杂多样,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多主体协作已成为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不贰选择。为了充分了解多主体协作驱动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运行机理及影响因素,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出关于多主体协作驱动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底层理论逻辑研究较少的研究现状;其次,基于内因、外因两方面系统分析多主体协作动因,研究发现多主体协作能够驱动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最后,针对现有实践过程中协作效率低下问题,本文从利益分配、数据安全性、生产可靠性、沟通协调能力、风险投资五个维度梳理出多主体协作驱动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集,为后续实现多主体协作驱动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奠定了理论分析基础。

关键词:传统制造企业;多主体协作;动因分析;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6-0316.2023.11.002

文章编号:1006-0316 (2023) 11-0009-07

Study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Driven by Multi-Entity Collaboration

YANG Tao1,2,DingYihuan1

( 1.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2.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1731, China )

Abstract:With the arrival of the digital and intelligent era,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re in a complex and diverse environment, an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multi-entity collaboration has become necessity for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o innovate and develop.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ulti-entity collaboration to driv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his paper firstly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 quo of few researches on the underlying theoretical logic of multi-subject collaboration to driv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literature combing. Secondly,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the motivation of multi-entity collaboration i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and it is found that multi-entity collaboration can driv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Finally, in view of the low efficiency of collaboration in the existing practice, this paper combs out the set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ulti-entity collaboration to driv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from the five dimensions of benefit distribution, data security, production reliability,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ability, and risk investment, which lay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found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realization of multi-entity collaboration to driv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Key words: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multi-entity collaboration;motivation analysis;evaluation indicators

制造业是一国经济的支柱,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石,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基础[1]。目前,我国传统制造企业一直面临着市场适应能力不足、竞争力弱、多元制造主体数字化协同能力欠缺以及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低下等诸多困境[2-3]。为促进传统制造企业有效开展创新活动,实现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旨在推动我国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并期望在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Blockchain(区块链)、Cloud computing(云计算)、Big data(大数据)等底层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加速我国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4-5]。本文将数字化和智能化结合,简称为数智化。在数智化背景下,传统制造企业在实施其创新发展和创新管理活动时,由于数字技术的高强度基础投入、行业异质性、投资专用性、资源需求多样性等特征,使得制造企业难以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进行企业的创新行为,进而降低了企业的创新效率、竞争能力和发展进度。现实中,通过与协作伙伴的深度合作,实现全面、彻底的智能化发展,是促使传统制造企业适应我国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不断变化的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6]。

协同创新是协作各方之间关于分工的合同协议,目的是以资源和风险共享为代价,打破主体之间的壁垒,共同实现技术创新[7]。它需要将政府部门、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供应链、消费者等主体整合起来、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通过知识、技术、资金等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各协作主体间利益互补的共同体。所以,多主体协作已成为当前传统制造企业适应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展,突破传统发展路径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为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如何系统性地梳理出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多主体协作效率影响因素是当前传统制造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展情境下,实施多主体协作驱动创新发展战略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探究多主体协作驱动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1 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外学者就数智化背景下企业创新发展方面的已进行大量研究。国外学者Lyytinen等[9]认为企业创新发展是其适应数智经济的必然结果,在数智化背景下企业正在使用更智能化的工具来为整个企业及其价值链设计、生产和支持产品和服务。Hinings等[9]认为数智经济涉及组织在各个方面和多个层面的转型和现代化,企业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来改善组织赖以生存和保持竞争力的价值创造方式(包括商业模型、运营流程、客户体验方法等),帮助企业提升能力,促进创新和发展。陈剑等[10]从简要描述供应链管理的演变开始,构建了数智化环境下供应链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并认为企业未来的创新和发展将以供应链生态系统为重点,应重点关注参与者行为、产品创造策略、竞争模式等方面。王莉娜等[11]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智化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发现数智化和企业创新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此外,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创新发展多主体协作方面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Seo和Hwangl[12]研究表明,创新型组织之间的知识共享和技术合作对发展多方之间的深度协作具有重要影响。李柏洲等[13]通过建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行为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表明中小企业对协同创新的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等对协同创新行为有积极影响。张雪峰等[14]提出一种以产品创新任务为利益分配单元的产品创新任务客户协同分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激励及非经济激励对客户协同创新具有促进作用。杨剑等[15]构建合作创新博弈收益感知矩陣,表明多主体协作的稳定性受成本、收益分配和成本分担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对于多主体协作效率评估方面的实质性研究成果还是十分有限。Anderson[16]指出多主体协作技术转移过程涉及技术创新研发、创新资源积累、创新成果转化等环节,在此基础上,应针对技术转移系统中的各项不同活动,全面评估多主体的协作绩效。姜彤彤等[17]运用DEA方法探索我国6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及变动趋势,研究得出结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企业的资助和政府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资助与多主体协作创新的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李秋燕[18]分析了影响双方合作收益分配的因素,指出合作双方的收益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风险规避程度和谈判能力,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可以有效保障公司的收益和合作的效率。

综上,目前学者们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数智化背景下企业的创新发展、多主体协作模式、多主体协作利益分配、多主体协作路径等方面,而关于数智化背景下传统制造企业实施多主体协作驱动其创新发展的底层理论逻辑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针对多主体协作驱动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传统制造企业进行协同创新提供参考。

2 多主体协作驱动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因分析

多主体协作是数智化背景下传统制造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为了充分了解多主体协作驱动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运行机理,本文从外因、内因两部分对多主体协作驱动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因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2.1 驱动外因分析

从外部来看,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发展,传统制造企业所处的环境复杂多样,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一方面,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和快速普及,传统制造企业管理的数据量、种类和复杂程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工业领域已进入以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19]。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逐步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和习惯,使其个性化、多样化和差异化[20];消费者期望通过简单的点击来完成一系列的消费活动,消费习惯呈现出多功能、多类型、集成式的特征。

受到外部环境的威胁,如今企业外部环境的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模糊性(Ambiguity)特征日益凸显,迫使传统制造企业选择借助并拥抱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来应对外部环境冲击。然而,由于数字技术的高强度基础投入、行业异质性、投资专用性、资源需求多样性等特征,使得传统制造企业难以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其创新发展,进而选择借助并调用外部资源,通过多主体协作形成各主体间优势互补的

共同体,以提高传统制造企业的创新效率、竞争能力和发展进度。

2.2 驱动内因分析

从内部来看,数字技术正通过缩短新产品生命周期、降低成本、增强灵活性、提高生产率等途径不断重塑组织的业务生态与价值创造方式。于是,面临着贸易摩擦频发、要素成本上涨、竞争优势日渐递减、发展空间日趋缩小等多重压力的传统制造企业亟需通过数智化转型以突破发展困境[21]。多主体协作通过建立合作关系,各协作主体间信息共享、数据互通、资源互补,驱动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具体如下:

(1)成本驱动。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多主体进行协作是为了降低自身交易成本,为解释组织之间的合作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数智化背景下传统制造企业所管理数据的规模、种类和复杂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数据已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22]。而通过建立合作关系,在多个主体之间信息共享,并使信息数据具有互操作性,可以降低多主体内部管理成本和沉没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2)资源互补。资源互补是指不同协作伙伴之间为实现预期共同目标而对资源的相互需求程度。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制造企业对外部资源的需求及对协作伙伴资源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多主体协作为传统制造企业应对数智化背景下技术发展挑战的同时,也为其技术学习、能力提升找到了有效途径,不仅具有协同效益,还提高了创新效率。

(3)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反映了生产要素集中程度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数字技术不断进步、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传统制造企业赖以生存的经营模式和发展路径已经受到破坏,为了提高其自身的组织应变能力,一些传统制造企业选择通过多主体协作的方式来承接本身无法实现创新发展的大型科研项目,从而在稳固甚至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采用新技术,实现基于规模经济的利润增长。

(4)风险分摊。数智化的快速发展导致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造成不同类型风险的叠加和快速转移,这一点在独立研发中已经有所体现。通过多主体协作,使得风险在各参与方之间进行了分摊。此外,传统制造企业在多主体协作过程中,将研发成果延伸到其他领域,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核心竞争力,这有助于解决创新资源和能力的瓶颈问题,同时提高创新成功率、减少传统制造企业的整体创新风险。

综上所述,多主体协作能够驱动传统制造企业的创新发展,有其必然的内在驱动力。而这种驱动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基于成本属性、资源互补、规模经济以及风险分摊等内部驱动因素,促进各协作主体之间资源要素的优化整合,形成共摊费用、共担风险、共享成果的多主体协作共同体,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在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获取先发优势,在实现各协作主体共同利益的同时驱动传统制造企业的创新发展。

3 多主体协作驱动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多主体协作已成为当前传统制造企业适应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展,突破传统发展路径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有实践过程中仍然大量存在协作效率低下问题。例如,在多主体协作过程中基于数据共享性特征,协作主体之间是否愿意共享数据、能否充分利用数据已成为阻碍该有效驱动模式的阻力。故在认清和找准多主体协作驱动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动因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将直接关系到协同创新能否有效运行。上述多主体协作驱动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如图1所示。

为了充分厘清多主体协作驱动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通过梳理和总结已有研究,结合数智化背景下多主体协作动因,本文从利益分配、数据安全性、生产可靠性、沟通协调能力、风险投资五个维度构建关键影响因素集。基于所得关键影响因素集,以及多主体协作驱动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因、传统制造企业特征和多主体协作创新应用情况,深入探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对传统制造企业的影响,并对每一个关键影响因素分解得到影响因子,形成完整的影响因素,如图2所示。为多主体协作驱动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

3.1 利益分配(C1)

多主体协作是一种复杂的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满足各合作方的利益诉求,合理、有效地进行利益分配。公平分配利益是防止协作成员投机取巧的有效措施,从而有效确保协作目标的实现。主要包括投入比重(C11)、风险分担(C12)、创新能力(C13)、贡献度(C14)等影响因素。

3.2 数据安全性(C2)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推動了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一个企业重要的战略资产。在多主体协作过程中,数据共享对多主体协作创新发展与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协作主体也面临着保护数据安全的挑战。对数据安全性的研究主要是涉及数据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真实性以及宿主系统的安全性等方面。在数据信息交互共享时应充分考虑政策(C21)、数据平台资源全面性(C22)、数据价值(C23)等影响因素。

3.3 生产可靠性(C3)

生产可靠性是多主体协作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制造企业选择通过多主体协作形成各主体间优势互补的共同体,以实现其自身创新发展的同时,希望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一方面,产品质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非常重要,而产品质量关系到生产过程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之间的分工细化,专注于技术研发的企业可能没有生产线,因此在寻求协作伙伴时需充分考虑履约自觉性(C31)、订单满足率(C32)、订单履行程度(C33)、准时交货率(C34)等因素。

3.4 沟通协调能力(C4)

沟通包括协作成员之间对有价值数据的正式和非正式的信息共享,是关系质量的一个基础构成要素。合作必然涉及沟通,无论是传统制造企业内部部门和员工间的沟通协调,还是协作主体间的沟通协调对于整个合作过程都非常重要。频繁而及时的协调沟通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加强信息转移,可以提高多主体协作效率。具体包括信息交换的及时性(C41)、信息交换的有效性(C42)、沟通途径(C43)、沟通配置(C44)等影响因素。

3.5 风险投资(C5)

由于数字技术的高强度基础投入、行业异质性、投资专用性、资源需求多样性等特征,使得传统制造企业难以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创新行为,这也意味着传统制造企业无法控制这一活动中可能产生的风险。风险投资为多主体协作项目注入了丰富的资金、资源,在激发创新能力,提高创新质量,促进多主体协作效率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其特征可划分为高持股比例风险投资(C51)、低持股比例风险投资(C52)、私有风险投资(C53)、国有风险投资(C54)等。

4 结论与展望

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情境下,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底层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推动着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对于传统制造企业来说,只有抓住时代机遇,迎接挑战,通过与协作伙伴的紧密结合,实现全面、彻底的智能化、柔性化发展,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不断变化的发展格局。

本文基于识别出的数智化背景下多主体协作驱动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动因,构建了包括利益分配、数据安全性、生产可靠性、沟通协调能力、风险投资五个维度的关键影响因素集,以期丰富和拓展现有的研究体系,对数智化背景下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多主体协作提供参考。下一步研究将选择合适案例对传统制造企业在实施多主体协作驱动创新发展中的协作效率进行评估,以验证所识别影响因素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隆国强.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J]. 中国发展观察,2019,227(23):16-17.

[2]程传喜. “十三五”时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困境及出路[J]. 改革与战略,2017,33(9):178-181.

[3]戴建平,骆温平. 协同创新视角下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策略——基于常州市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证[J]. 中国流通经济,2021,35(1):79-88.

[4]易树平,刘觅,温沛涵.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云制造服务研究综述[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6,22(4):871-883.

[5]戚聿东,肖旭. 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变革[J]. 管理世界,2020,36(6):135-152.

[6]吴卫红,赵鲲,张爱美. 企业协同创新风险对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研究[J]. 科研管理,2021,42(5):124-132.

[7]陳劲,阳银娟. 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 科学学研究,2012,30(2):161-164.

[8]KalleLyytinen,YoungjinYoo,Richard J. Boland Jr. Digital product innovation within four classes of innovation networks[J].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2016,26(1):47-75.

[9]BobHinings,Thomas Gegenhuber,Royston Greenwood. Digital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n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J]. Information and Organization,2018,28(1):52-61.

[10]陈剑,刘运辉. 数智化使能运营管理变革:从供应链到供应链生态系统[J]. 管理世界,2021,37(11):227-240.

[11]王莉娜,郭誉森. 数智化和制造企业创新质量——来自中国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J]. 工业技术经济,2023,42(4):13-23.

[12]Seo D,Hwang H D. The impact of EUs R&D focused policy on the innova -tion edge of mobile industry[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62:595-601.

[13]李柏洲,徐广玉,苏屹. 中小企业合作创新行为形成机理研究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解释架构[J]. 科学学研究,2014,32(5):777-786.

[14]张雪峰,杨育,于国栋,等. 面向产品创新任务的协同客户利益分配机制[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5,21(1):13-20.

[15]杨剑,方易新,杜少甫. 考虑参照依赖的企业合作创新演化博弈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191-200.

[16]Anderson T,Daim T,Lavoie F. Measuring the effiency of university tech -nologytransfer[J]. Technovation,2007,27(5):306-318.

[17]姜彤彤,吴修国. 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7,482(14):72-75.

[18]李秋燕. 多方合作的高铁快运服务企业收益分配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8.

[19]王建民. 工业大数据技术综述[J]. 大数据,2017,3(6):3-14.

[20]Tao Yang,Yulin Li,Jiafu Su,et al.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Product Configuration Update Design Based on RS-ISM:A Customer Preference Perspective[J]. Design Engineering,2020(4):58-75.

[21]李婉红,王帆. 智能化转型、成本粘性与企业绩效——基于传统制造企业的实证检验[J]. 科学学研究,2022,40(1):91-102.

[22]刘检华,李坤平,庄存波,等. 大数据时代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内涵与技术体系[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22,28(12):3707-3719.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
智能电网风险评价研究
陕南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评价及后期扶持
编程类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方案研究
我国上市银行成长评价研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中国药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