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指标评价与影响因素识别
——基于TOPSIS改进与BP-DEMATEL模型

2023-12-11 13:43吴施忆
学术探索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因素

牛 蕊,吴施忆

(天津外国语大学 国际商学院,天津 300270)

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拓展了现代化的发展途径。[1]建立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科学地评估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矛盾,为未来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参考性的战略和措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国家环境不断复杂变化的情况下,提供具有的现代化解决方案。本文通过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指数,将传统 DEMATEL 方法引入BP 神经网络模型,构建BP-DEMATEL模型,针对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因素进行识别,全面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并辨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一、文献研究及理论基础

(一)文献研究

Kosmicki和Pienkowski[2]认为现代化指的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演化与转变,是社会科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不同国际机构与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现代化评价标准,诸如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世界银行发展指数(WDI)、经合组织综合领先指数(CLI)等被广泛使用。Korotayev等[3]从各经济部门的劳动力比例等指标来估算世界各大洲的现代化程度。Amin等[4]从不同维度选取26个指标用PCA方法构建了现代化综合指数用于南亚经济的动态分析。针对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相关的文献多集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政策解读、历史进程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李培林[5]将产业结构升级、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人口资源红利、可持续发展作为新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理念;林毅夫与付才辉[6]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首要任务为高质量发展;洪银兴[7]将人均GDP定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数量指标,将现代技术的应用、耐用消费品的推广、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韩保江和李志斌[8]提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科技创新能力减弱、城乡区域收入分配差距增大以及“高碳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挑战;黄宝成与周育国[9]将统筹推进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原则遵循和实践方略;蒋永穆等[10]从5个维度进行探索,采用德尔菲法筛选了100个适用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评价指标并进行测算。

综上,现有中国式现代化体系的研究中,一方面,国外对于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多是从资本主义发展视角提出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构建,国内学者的研究多集中在现代化发展的某一具体方面,如生态环境、[11]共同富裕[12]等方面的测度,且在部分指标的可得性,指标的系统性,数据的全面性等方面仍有很大研究空间。基于此,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发展内涵出发,构建更为全面的指标体系,并利用省份数据对各省的中国式现代化指数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神经网络的方法识别影响国内不同省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差异化因素。

(二)理论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大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五大内涵特征实现了现代化道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1.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手段也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因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正确认识新阶段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应以人为本,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8]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本质要求是经济建设中呈现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文明,强调对于人民福利和劳动力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与教育的发展。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本质是全体人民人力资本水平持续提高,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特征,充实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基础性作用。基于此本文选取失业率、社会保障支出占比、养老保险参保率和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在校人数4个指标来进行表示。

2.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2021年起,我国开启进入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被纳入2035年远景目标。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目标,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公平发展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一些高度现代化的大国的明显特征,对研究大国经济发展规律具有启示意义。[13]促进共同富裕将有助于扩大国内大循环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发力,使人民群众充分获得实惠、共享经济发展成果。[14]基于此,本文选择GDP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倍差来衡量我国城乡与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反映共同富裕进程;选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居民消费水平代表城镇化发展水平指标。

3.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二者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平衡观。实践已经证明,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必须关注精神文明建设,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15]

衡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需要一方面关注技术革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注重人的精神文明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的核心地位,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完善科教文卫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因此,本文将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纳入指标体系。

4.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可持续发展为内核,促进人与环境并驾齐驱,共同推进现代化发展,深切理解这种理念,是应对当今新时代面临的生存难题所采取的一种新方式。这种现代化是秉持人民性理念的现代化,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存环境的保护。

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衡量,首先从城市与自然两方面着手,体现城市与自然的环境水平。其次,以“双碳目标”为首的国家战略成为我国发展条件的“硬约束”,对中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极大挑战,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占据不可或缺的位置。[5]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因此,本文选取森林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低碳转型、环境治理4项指标。

5.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需要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目前,能源现代化进程同经济全球化趋势高度融合,能源安全与社会安全的相关性大大提升,统筹好能源领域的发展和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推进能源体系现代化的关键。[16]另外,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粮食安全。[17]现代化的经济进程不能被经济危机的风险所打断,必须提升粮食、能源等领域安全发展能力。[7]因此,本文引入粮食安全水平与能源安全水平作为衡量和平发展道路现代化的指标,同时着眼于国际双循环和对外开放,关注出口贸易与外商投资水平,体现坚持和平发展互惠共赢的理念。综上,本文选取的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如表1。

表1(续)

二、中国式现代化指标测算及因素识别

(一)研究设计

本文从五大基本内涵出发,基于理论分析构造中国式现代化体系,并通过改进TOPSIS法计算我国31个省域的中国式现代化指数,将各项指标源数据作为BP-DEMATEL模型的输入层,中国式现代化指数作为输出层,最终识别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整体研究设计如图1所示。

1.基于独立性权重系数法的指标权重制定

在指标体系搭建完成后,需对不同的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权重反映了评价过程中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是对各项指标的一种综合度量。[18]独立性权系数法(Independent Weight Coefficient Method)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该方法通过各指标间的共线性强弱来确定指标权重,若指标之间的共线性关系越强,则表明易由其他指标的线性组合表示,重复信息越多,该指标的权重也应越小。在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指标之间部分内容含义重复的情况,因此采用独立性权重系数法来确定指标。具体模型如下:

设原始矩阵有指标项[X1,X2, …,Xn],现需确定Xk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性。

Step1. 构造关于X1,X2, …,XnXk⊄Xn的线性组合,并将Xk与该线性组合作回归,得

(1)

Step2.通过计算二者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即可得复相关系数Rj

(2)

Step3.选取复相关系数的倒数,相应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到权重矩阵W

W=[w1,w2, …,wn]

(3)

2.基于余弦相似度的协调TOPSIS改进

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方法是一种多准则决策(MCDM)方法,该方法的最优选择方案应该与正理想解(PIS)有最短的距离,与负理想解(NIS)有最远的距离。本文根据TOPSIS方法的特性,引入余弦相似的正负理想解距离进行改进,以增进TOPSIS方法的适用范围与科学性。

在计算过程中,由于余弦修正距离的改进,基于该种方法计算的贴近度上下限差距过小,分辨率较低,不利于后续神经网络算法输入,因此本文引入杰卡德系数对贴近度公式进行优化。其优点在于它能有效提高分辨率,该方法多用于离散数学中的集合相似度分析。[19]具体如下:

给定两个集合A,B,Jaccard 系数定义为A与B交集的大小与A与B并集的大小的比值。

(4)

以下为计算过程:

Step1.首先结合原始权重矩阵构造加权决策矩阵V

(5)

Step2.基于TOPSIS正负距离解的特性,对负向指标进行同质化,采用取倒数的方法将负向指标数据进行正向化。因此,对于负向指标vj,有

(6)

Step3.取各列极值确定正负理想解:

(7)

(8)

其中,V+代表正理想解的指标值,V-代表负理想解的指标值。

Step4.计算与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间的欧式距离

(9)

(10)

Step5.运用多维空间余弦函数公式再次计算余弦相似距离

(11)

(12)

(13)

(14)

Step7.得到杰卡德贴近度,并将该值引申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数

(15)

对应的流程图如下:

图2 协调TOPSIS改进运算流程图

3.构建BP-DEMATEL模型

(1)BP-DEMATEL方法运算步骤

本文在传统DEMATEL方法的基础上,引入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有效解决要素过多时要素间的相对关系获取变难的问题。将BP神经网络模型与DEMATEL模型相结合,通过构建非线性映射,利用所得到的权值向量计算直接关联矩阵,避免了传统DEMATEL方法主观定权的影响。并将计算的权值进行结合,得到各个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关系,同时搭建识别中国现代化发展驱动因素及特征因素的模型,辨识出不同省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BP-DEMATEL运算流程图

在BP神经网络中,包含两层隐藏权重,分别为输入层与隐藏层之间的权重矩阵和输出层与隐藏层之间的权重矩阵。二者通过选择不同的激活函数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Step1. 根据原始因素指标体系,构造影响因素矩阵

(16)

构建目标因素矩阵

(17)

Step2.确定节点数。其中,输入层与输出层分别为影响因素个数a与目标因素个数b,隐含层d节点个数可用如下经验公式确定:

(18)

其中,c∈Z[1,10]

Step3.通过训练计算权值向量。通过映射关系获取输入层到隐含层以及隐含层到输出层的权值矩阵Wn×t以及Wt×k。同时,进行权值向量ω的计算。

ω=mean(|W|×|w|)

(19)

其中,mean函数表示当|W|×|w|计算后行数大于1时,则对每列取平均值。

Step4.建立直接关联矩阵A

(20)

Step5.对直接关联矩阵A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矩阵G,方法为乘以各行求和最大值的倒数

(21)

Step6. 计算综合影响矩阵T

T=G+G2+…+Gn

(22)

当n充分大时,可用T=G(I-G)-1来近似替代。

Step7. 计算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以及原因度

Di=Ti1+Ti2+…+Tin

(23)

Pi=T1i+T2i+…+Tni

(24)

Ri=Di+Pi

(25)

Ci=Di-Pi

(26)

其中,Di表示影响度,表示该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Pi表示被影响度,表示其他因素对该因素的影响程度。中心度Ri表示该影响因素程度的强弱,若原因度为正值,表明存在正向作用,称为原因因素; 若为负值,表示存在着负向的作用,称为结果因素。[20]

(2)基于CR绝对值的影响要素重要度排序

参考胡吉明等[21]的方法,因素的中心度(R+C)是指复杂因素网络中的关键程度,因素的原因度(R-C)是指该因素对整个因素网络的形成原因的贡献程度,由此可以在中心度和原因度的基础上引申出优先度P,用来表示该因素在复杂系统的整体受重视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27)

在坐标轴中表示为该因素到原点的距离,当P值越大,表示该要素在整体中的优先程度越高,所占据的关键程度和贡献程度越高于其他要素。

(二)实证研究

1.指标测算结果

本文选用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除外), 2012~2021年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基于前文的模型设计对各省中国式现代化程度进行测算。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CSMAR国泰安数据库等,部分缺失数据采用线性插值法补充而得。

首先,利用独立性权系数法计算权重,通过指标间的线性影响度来计算权重,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指标权重

由表2可知,根据独立性权系数法调整后的权重已经大幅减小了指标间的共线性因素,此时可以认为每个指标是独立的,源数据不受其他样本的互相影响。基于得到的各自指标间权重后采用协调改进TOPSIS方法来计算2012~2021年各省的中国式现代化指数,并取十年间的均值,结果如表3。

表3(续)

从指数的上下界范围可以发现,用杰卡德相似度优化后的指数上下界差距较大,有效增加了信息含量。从上表中的指数结果可以发现:各省域中国式现代化指数差异较为明显,同时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

长期以来,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是中国区域差异的典型特征。[22]从区域整体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排名较高的地区以经济发达省份为主,其中四大板块各自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程度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广东、江苏和浙江的中国式现代化指数分排名前三,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第二,测算得到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指数为0.6643,0.3369,0.1934和0.2592,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并保持较大的优势,中部地区的中国式现代化均值相近,但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处于较低层次的阶段。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呈现出区域集聚的特征,长三角、珠三角与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指数最高的三个区域。中国式现代化指数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逐渐表现为新的经济区域板块不平衡特征。

本文以中国式现代化指数的总平均值0.3973为基准,取其150%,100%,50%作为分界线,可以得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程度分为强现代化地区、较强现代化地区、一般现代化地区和现代化发展中地区四个梯队,结果如表4所示。

强现代化地区中北京的中国式现代化指数为0.7497,显著领先于下一层次中较强现代化地区中的福建省(0.4875),体现了强现代化地区的强大综合实力。西部地区仅有四川进入了较强现代化地区,其余省份集中于后两个梯队,而东部地区则多集中于强现代化地区与较强现代化地区这两个梯队。12个省份的现代化发展程度集中于一般现代化地区梯队,且在该梯队中各省指数差异较小,说明大部分省份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程度落后于平均水平,需要规划统筹协调发展,发挥省份各自的资源优势进行互补。

2.BP-DEMATEL模型结果

基于以上结果,本文对各省过去十年的现代化发展驱动因素进行进一步识别。将5个指标层的20个指标作为输入层,将中国式现代化指数作为输出层,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得到中国式现代化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计算可得各指标优先度,结果详见表5。

基于计算结果绘制影响因素因果关系坐标,如图4所示。

图4 CR矩阵关系图(全国)

由表5和图4的结果可知:

第一,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四项指标中,高质量教育(A4)优先度较高,在所有因素中排名第四,其次为社会保障(A2)。过去十年国家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但高质量教育的原因度仍小于0,为结果要素,暂未对其他因素产生正向影响。说明高质量教育是多种因素共同发展的体现,需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高质量教育的发展。

第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指标中,新型城镇化战略(B2)优先度最高,同时拥有正向原因度与正向中心度,而其他三项指标则低于平均值。这意味着过去十年为促进现代化的发展,实行新型城镇化战略,城镇化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同时城镇化又能促进协调发展,反哺现代化,在发展中起到互促共进的作用。

第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指标中,创新驱动发展(C1)在C层指标中排名第一且为所有因素中优先度最高的因素,但原因度排名较低,并未对其他因素产生正向的影响。这表明我国应当在以后的发展中继续将创新驱动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高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第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标中,环境治理(D4)与低碳转型(D3)具有较高的优先度。中国始终将环境治理和低碳转型置于决策的核心位置,始终贯彻“两山理论”,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并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随着生态文明机制的持续完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并对其他因素产生了正向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第五,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指标中,粮食安全(E2)与国际大循环战略(E3)具有较高的优先度。作为人口大国和粮食生产大国,粮食安全(E2)一直是农业现代化的保障,推动粮食安全水平,夯实农业基础,可以有效提高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促进和平发展,同时农业现代化也是推进粮食安全的关键,二者相辅相成。出口贸易一直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应重视贸易发展,继续推进深度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贸易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供应链布局,开展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治理。

在表5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传统DEMATEL方法,可以将影响因素分成两大类,分别为原因型影响因素和结果型影响因素,又称为驱动型和特征型。驱动型因素是系统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特征型因素是系统的直接表象。从已有结果中可以看到部分影响因素的原因度与中心度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出现了中心度与原因度远大于其他因素的指标。参考秦晓楠等[23]的分类方式,按如下公式计算阈值:

(28)

该式表示取中心度均值与标准差之和作为阈值θ,并将中心度大于阈值θ的称为强驱动型。该类因素在系统中具有较高的驱动影响力,助力系统发展。

由前文结果计算可得20个影响因素阈值为2.4657,关键因素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B3)、R&D强度(C1)、粮食人均生产量(E2)。分别对应我国近十年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与农业现代化之路。这三个关键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首先,城镇化战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战略是“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意味着在现代经济的演进下,农村和城镇有机结合的新状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与乡村正在逐渐消除差距。城镇化的实现,既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提高生产力和劳动力水平,也有利于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和文化传承。同时,城镇化也为产业升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城市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其次,创新驱动发展是提升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保障。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灵魂,也是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加快转化应用成果等都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同时,创新驱动发展也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科技创新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作用,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后,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发掘资源实现农业增长成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不仅有利于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带动共同富裕,也有利于促进农民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推进乡村振兴。

综上所述,城镇化战略、创新驱动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支撑点。这三个关键因素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持续深入推进相关改革,积极推进资源配置优化和产业升级,从而实现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创新驱动”的跨越式发展。

3.省域层面异质化结果

利用前文模型对各省份因素进一步测算,结果如下。

首先根据各省的中心度和原因度之和,采用优先度公式可以得到不同省份不同指标的具体排序,结果如表6。

表6 优先度排序

优先度排序显示各省优先度呈现地域性特征。以强现代化地区为例,北京、广东和山东的城镇化水平优先度(B3)排名显著高于其他省份,其中,北京与广东作为人口流动大省,有较强的人才集聚效应,助力城镇化发展,而山东得益于较大的人口基数与“一群两心三圈”战略,过去十年的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江苏、上海、浙江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代表性省市,人均消费水平(B4)优先度较高,成为了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同时,上海推进科教文卫建设(C4)、浙江打造生态屏障(D1)、江苏注重农业现代化发展(E2)成为了过去十年间各省市发展的优先因素。

其次,根据中心阈值公式得到各省发展的关键因素,如表7所示。

表7 各省阈值及关键因素分析

表7(续)

高于阈值的因素是驱动各省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不同现代化程度地区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未来发展中,由于各地区的现代化程度不同,其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同,应优先促进有效驱动因素对地区的发展作用。

强现代化地区是全国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地带,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高的发展水平,其主要问题是如何保持竞争优势和加强协调发展。在关键因素方面,强现代化地区应对创新驱动发展较为重视,注重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如北京通过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完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贯彻“三型两化”战略,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此外,也应关注民生福祉和城乡经济协调,注重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同发展。

现代化程度较强地区具有适中的经济现代化水平,发展比较均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加强核心竞争力和推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较强现代化地区各省未有特别显著的驱动因素,各省应当因地制宜,如天津与湖北等高等教育资源省市可以继续加强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提高人才质量和稳定就业水平。

现代化程度一般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和增进民生福祉。该类地区应注重加强区域内部合作和城市规划,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对外交流进程的有序推进,并关注民生福祉和高质量就业,致力于改善民生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

现代化程度较弱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加快发展步伐和缩小与现代化地区的差距。共同富裕水平与环境治理是这些地区最应引起重视的因素,该类地区应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推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不能忽视民生福祉和城市生活品质的发展,加大民生投入和城市公共服务建设,提高城市和乡村的生活质量。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内涵出发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利用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独立性权系数法、TOPSIS法、BP-DEMATEL方法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进行测算并剖析各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我国各省中国式现代化指数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就现代化等级而言,强现代化和现代化程度较强的省份明显少于现代化程度一般和现代化程度较弱地区,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存在地区间不平衡,且整体呈现“东优西劣”的特征。现代化发展水平程度较高的地区与三大经济发达的城市带相对应:长三角、珠三角与京津冀地区,这三大区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

第二,城镇化水平、创新驱动发展、粮食安全水平在20个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的驱动特征,分别体现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而采取的三项重大战略,即新型城镇化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农业现代化战略,这三项战略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主要驱动力。此外,高质量教育与环境治理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也具有较高的重要性。

第三,各省的现代化进程与驱动因素具有省域异质性。测算结果表明,强现代化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与粮食能源的安全发展是重要驱动因素,而现代化程度较强地区没有突出影响的因素,各省份发展较为均衡,一般现代化程度一般地区的人民生活与对外交流为主要的驱动因素。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

首先,需要坚持统筹规划,促进各省份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指数表明国内地域间现代化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呈现东强西弱的特征。各省应注重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讨区域发展的各方面问题。鼓励强化行政协作机制,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研究,共同探讨制定区域发展策略,探索搭建区域间的政策协同协作平台。各省可以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加强政策的协同和衔接,推动发展政策的对接和协作。同时,各省应加强资源共享,实现区域发展的互利共赢,要将区域发展的规划纳入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特别是县、乡、村级的具体规划,建立起统筹规划的框架,实现协调联动。地域相近的省份可以开展产业联动合作,促进产业转移,共享资源、技术和信息,实现区域发展的协同和融合。鼓励跨省合作,集中资金和技术力量,发挥合作的协同效应,推动区域发展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加强政策协调、资源共享、产业联动等方式,各省之间可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坚持五位一体式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令人瞩目地将创新、环境等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略更加完善、发展目的更加明确、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发展道路更加广阔。[24]应充分认识高质量发展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意义,坚持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生态保护、农业农村优先等战略,取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突破。

最后,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振兴乡村经济。文中结果显示,粮食安全、城镇化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应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振兴。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村和城市发展之间的联系,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加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电商服务的发展,鼓励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将被动接受市场变化为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建立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用创新驱动赋能农村,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因素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解石三大因素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式性感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