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亲潮”背后的心理真相

2023-12-11 20:38:51李蕙君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3年11期
关键词:走亲戚亲缘亲情

李蕙君

元旦春节将至,很多年轻人都在互相传授“断亲”后的好处:小李感慨,自从不再走亲戚,我的假期舒服多了;90后的阿攀说,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叨扰,生活压力小多了……“断亲潮”愈演愈烈,只是人情的淡漠吗?

年轻人对亲情重新反思

亲缘关系是任何社会中都非常重要的一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亲缘关系理解和重视程度不断下降。个性化程度的提高是影响亲缘关系理解能力的重要原因。

现代社会强调个人独立性和个性发展,这促进了每个人的成长,但同时也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纽带。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而非集体。与亲人在价值观上产生分歧后,他们难以体察亲人的立场,选择以自己的立场行事。“断亲潮”的背后,是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亲情的重新反思。以前,大家遭遇糟糕的亲戚,只能默默忍受。現在,大家有了另外一种选择。现代的断亲,其实和老一辈的走亲戚有着相同的底层逻辑。老一辈走亲戚是为了维持自己在一个“家族”的生存空间;现在的“断亲”,一样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更容易。因为花时间交往,并不会降低年轻人生活的焦虑和压力,久而久之,就慢慢断了。

没有边界感更易产生矛盾

进化心理学认为,我们的亲族身上,带有与我们相似的基因拷贝,故而,我们与他们有一种荣辱与共的共进退感。而随着文明程度、社会发展多元化的加深,亲族之间,不再牢不可破的连接在一起。反而更需要边界感。

生活中有些亲人之间相处,没有边界,不懂得保持距离,更容易产生矛盾。为了减少纠葛,避免矛盾,“断亲潮”的来临也逐渐成了让人伤感又无奈的必然。现代社会中,年轻人对社交边界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李雪琴和郭麒麟默契地道出了“我不来麻烦你,但请你也不要来麻烦我”的处世哲学,这一强调“边界感”的现代社交潜规则迅速引发了亿万人的共鸣。为了在生活中维系边界感,摆脱无用社交,青年人开始有意识地“断亲”,甚至干脆给自己贴上“社恐”的标签。

人们更倾向于信任“熟人”

心理学家说,人们更倾向于信任和接触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联系的熟人。这种现象可以用认知和社会心理学来对其进行解释。从认知角度来看,我们的大脑的处理方式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和判断新信息。和一个人相处得久了,就会对他有更深的认识,在要判断一个人的为人和可信度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会去相信。

城市化的加速使人员流动加快,家族成员分居在各地成为常态,缺少走动,久而久之关系淡薄了。心理学家认为,人身上有着强烈的社会属性,群居方式是以每个人目前的生活状态为核心的,而非血缘关系。一段好的关系,它的本质是双向的尊重与爱,是付出和接纳。这句话,适用于世上任何一种关系。

猜你喜欢
走亲戚亲缘亲情
意 外
意林(2024年6期)2024-05-11 20:49:42
走亲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谷子近缘野生种的亲缘关系及其利用研究
作物学报(2022年2期)2022-11-06 12:11:02
永不凋零的亲情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中心
上学就像走亲戚
菊科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小白菜种质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RAP 和SSR分析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6:30
清明话亲情
小主人报(2016年11期)2016-02-28 20:50:39